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9: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至晧
研究生(外文):Chang, Chih Hao
論文名稱:光熱偏折系統結合循環伏安儀於生物薄膜之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Combination of Photothermal Deflection System and Cyclic Voltammetry for Biomolecular Thin Films Analysis
指導教授:賴梅鳳衛榮漢
指導教授(外文):Lai, Mei FengWei, Zung 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材料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9
中文關鍵詞:光熱偏折循環伏安法發熱功率
外文關鍵詞:Photothermal beam deflectioncyclic voltammetrythermal ener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因申請專利緣故,資料延後公開
因申請專利緣故,資料延後公開
因申請專利緣故,資料延後公開
因申請專利緣故,資料延後公開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鄭欽龍,2000。「再造林成本與林木伐採政策之分析」,『中華林學季刊』。33卷1期,81-87。
2. 鄭欽龍,1994。「森林資源利用與永續性--森林最適輪伐期之探討」,『中華林學季刊』。27卷4期,63-74。
3. 劉浚明、鍾旭和,1993。「台灣杉非線性收穫模式之建立」,『中華林學季刊』。26卷2期,39-49。
4. 劉浚明,1997。「疏伐作業影響輪伐期長短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30卷1期,71-84。
5. 路統信,1993。「環境林業與環境綠化」,『科學農業』。7卷8期,177-186。
6. 楊盛行,1997。「臺灣地區森林二氧化碳之涵容量估算」,『中華生質能源學會會誌』。16卷,1-10。
7. 黃裕星,1992。「農地造林問題的商榷」,『現代育林』。8卷1期,11-13。 
8. 陳麗琴、黃進睦,1974。「Weibull 機率密度函數於蓮華池杉木人工林原木經濟價值之研究」,『林業試驗所研究報告季刊』。7卷3期,221-230。
9. 陳麗琴,1987。「杉木原木最適材之經濟分析」,『林業試驗所研究報告季刊』。2卷3期,227-240。
10. 郭寶章,1997。「樹木對環境適意性之功能」,『現代育林』。13卷1期,5-11。
11. 張森,1980。「決定最適輪伐期之理論分析」,『中華林學季刊』。13卷1期,45-53。
12. 胡大維,1998。「造林綠化挽救溫室效應危機」,『現代育林』。13卷2期,4-6。 
13. 李國忠、盧英秀,1998。「集水區坡地經營改變之水質污染效益評估」,『中華林學季刊』。31卷1期,65-77。
14. 李國忠、林俊成 、陳麗琴,2000。「臺灣杉人工林碳吸存潛力及成本效益」,『林業研究專訊』。7卷5期,13頁。
15. 李久先、顏添明,2001。「全民造林運動造林樹種之經濟價值探討」,『林業研究季刊』。 23卷2期,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