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1989)。態度與態度改變。社會心理學(247頁)。臺北市:
國立空中大學。
王翊涵(2009)。一個性別教學後的省思。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8,64-68。
王儷靜(2010)。性別的全面性融入,既是教學專業也是生活實踐。性別平等教育
季刊,50,21-26。
王采薇 (2009)。性別平等教育在台灣: 兩個國小班級教室互動性別差異初探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mary Education。花蓮市、臺灣:花蓮。
康雅玲(2005)。國小學童家庭因素、性別態度與性別角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王舒芸、余漢儀(1997)。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初探。婦女與兩性學刊,8,115-149。
侯郁如(2009)。從心出發重新開始.。幼兒教育,296,72-73。
李雪菱(2011)。教師性別意識與教學困境反思中小學教師的性別教育課程設計
與教學實踐。女學學誌,28,133-174。
劉慈倫(2009)。性別議題在高職,我看的見。性別平等觀念季刊,45,27-32
李美玲、楊亞潔、伊慶春(2000)。家務分工:就業現實還是平等理念。臺灣社會學
刊,24,59-88。
胡真萍(1999)。國小教師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李惠茹、唐文慧 (2004)。性別的多數, 權力的少數: 以台南市國中女教師的職
業選擇與晉遷為例。 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49(1), 29-52。
周彥汝、唐先梅(2011)。中高年齡者學習情況與家務分工關係之研究-以國立空中
大學學生為例。生活科學學報,15,23-48。
呂玉瑕、伊慶春(2005)。社會變遷中的夫妻資源與家務分工:台灣七○年代與九 ○年代社會文化脈絡的比較。臺灣社會學,10,41-94。吳瓊洳(2012)。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課程發展與建構-教師課程意識的覺醒與轉
化取向。嘉大教育研究學刊, 2 8,1 - 3 4。
吳璧如(2004)。幼稚園職前教師的教師效能感與任教承諾之關係。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刊,23,207-230。吳筱雯(2005)。國中已婚女性教師生活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 (2),227 – 244。吳孟真(2010)。性別讀物輕鬆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0,35-44。
吳瓊洳(2012)。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發展與建構-教師課程意識的覺醒與轉化取向。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8,1-24。林慧文(2009)。小學國語教科書中的親職形象。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8,109-115。
林佳慧(2006)。高雄縣國小教師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實踐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林曉芳(2005)。國際學生教育成就調查發展淺述-以 PISA 爲例。台灣教育, 633,60-63。
周彥汝、 唐先梅(2011)。中高齡者學習狀況與家務分工關係之研究:
以國立空中大學學生為例。生活科學學報,15, 23-47。
洪秋美(2009)。潛在課程中的性別平權實踐態度更重要。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8,69-71。
洪久賢(2002)。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之教學策略研究。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台北: 五南。
賴友梅(1998)。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45-66頁)。臺北市: 五南。
施淑娟(2009)。幼兒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發展合宜教學信念之初探,幼兒教育, 295,15-31。
唐先梅(1999)。從家務工作的本質談雙薪家庭夫妻家事分工。應用心理研究,4, 131-173。唐先梅(2011)。臺灣家務工作之探析:意涵、變遷、理論與分工。臺北市:五南。
徐西森(2003)。兩性關係與教育(55-63頁)。臺北市:心理。
徐安琪、劉汶蓉(2003)。家務分配及其公平性—上海市的經驗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03(3),41-47。
陳建廷(2010)。性別教育的實踐,生命教育的展現。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0, 64-67。
畢恆達(2004)。女性性別意識形成歷程。通識教育,11(1&2),117-146。
畢恆達、吳昱庭(2000)。男同志同居伴侶的住宅空間體驗:四個個案。應用心理研究,8,121-147。
張茹娟、江建昌。(2005)。影響員工陞遷因素之探究-兼論兩性差異之分析。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 43(1), 145-193。張春興(2000)。心理學思想的流變(223-226頁)。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陳李綢(1977)。國小男女生學業成績的性別差異與其教師性別差異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0,21-34。張志堯(2003)。雙薪家庭中階級與夫妻權力關係之探討。應用心理學,17, 187-221。
張晉芬、李奕慧(2007)。「女人的家事」、「男人的家事」:家事分工性別化的持續與解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2),203-229。黃俊豪、連廷嘉(譯)(2004)。道德判斷、性格、價值觀、信念與行為的發展。青少年心理學(原作者: F.Philip Rice & Kim Gale Dolgin)。臺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黃惠敏、黃德祥(2012)。國中小女性教師工作與家庭衝突之研究。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8(1),23-33。
黃秀仍(2011)。性別平等議題融入學科教學-以袁瓊瓊<自己的天空>為例。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1,63-67。黃秀仍(2012)。性別平等議題融入學科教學-以廖輝英<油麻菜籽>為例。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7(1),51-57。劉慈倫(2009)。性別議題在高職,我的看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5,27-32。
賴爾柔、黃馨慧(1996)。已婚男性參與家務分工之研究。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 41,10-18。郭玲君(2008)。高中職生兩性平等觀、知覺父母性別角色態度及其家務分工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賴勇誠(2008)。性別角色態度與家務參與之相關研究──以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蔡慧炫(2012)。台東縣國小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實踐 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賴友梅(1998)。影響國中教師性別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楊美真(2007)。台中縣國小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實踐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縣。關陵曦、黃榮真(2012)。桃竹苗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對於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執行 情形及教學需求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35,79-110。闕惠娟、黃榮真(2012)。特殊教育教師「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現況及其教 學需求之調查研究—以基宜東地區為例,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4, 269-302。盧怡君(2009)。父權牌鎂光燈-運動場上的女體觀察。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7, 50-56。
蕭英玲(2005)。臺灣的家務分工:經濟依賴及性別的影響。臺灣社會學刊,34, 115-145。董張伊麗(2007)。性別角色研究: 教師的身份認同。香港教師中心學報,6,
108-118。
藍久慧(2007)。故事書對臺灣幼兒性別角色認知的影響: 以臺南地區兩間園所為例之初探性研究。台南科大學報,26,99-114。
蕭英玲(2005)。台灣的家務分工: 經濟依賴及性別的影響。臺灣社會學刊,34,115-145。內政部(2011)。社會趨勢調查。103年12月2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gender.aspx。
教育部(2011)。各級學校一級主管人數。2013年12月2日。取自
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973&Page=20272&WID=31d7 h5a4
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c。
教育部(2014)。合格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數-按性別、職務與學校所在縣市別分。
2013年12月2日。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973&Page= 20272&WID=
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c。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2013)。教育部呼籲學校審慎使用教學媒材,
落實性別平等教育。2015年1月20日,取自
https://www.gender.edu.tw/mass/mass.asp?keyid=23。
行政院主計處(2011)。家庭收支調查。2013年12月2日。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675&ctNode=3240&mp=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2)。性別統計查詢。2012年12月2日。取自
http://statdb.mol.gov.tw/statis/jspProxy.aspx?sys=210&funid=mq03
行政院主計處(2013)。人力資源調查性別統計分析。2013年12月2日,取自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341111105771.pdf。
利翠珊(2002)。婆媳與母女:不同世代女性家庭經驗的觀點差異。女學學誌,(13),179-218。
周麗端(2005)。生命歷程中的夫妻互動:丈夫必須是經濟靠山,應用心理研究,
(25),3-6。
周麗端(2012)。雙工作家庭的生活滿意度: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的影響。中華心
理衛生學刊,3(25),377-418。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3)。家庭政策。2013年12月2日。取自
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270&pid=2007。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3)。三園區從業人員性別統計。2013年12月2
日,取自。http://www.most.gov.tw/ct.aspx?xItem=10004&ctNode=430&mp=1。
內政部警政署(2012)。警察人員數。2013年12月2日,取自
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lp?ctNode=12768&xq_xCat=20&mp=1。
性別平等教育法(2013)。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67。
盧怡君、林靜萍(2009)。海峽兩岸國/初中健康與體育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探討。
臺灣運動教育學報,4(1),1-18。
Blair, S. L., & Lichter, D. T. (1991). Measuring the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Gender Segregation of Housework Among American Couple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2(1), 91-113.
Braun, M., Lewin‐Epstein, N., Stier, H., & Baumgärtner, M. K. (2008).Perceived
equity in the gendered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0(5), 1145-1156.
Copur, Z., Erkal, S., Dogan, N., & Safak, S. (2010). Sharing and spending time on
domestic tasks: A Turkish sampl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41(1),87-109.
Ciabattari, T. (2004). Cohabitation and housework: The effects of marit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6(1), 118-125.
Cunningham, M. (2001). Parental influences on the gendered division of
housework.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6(2), 184-203.
Chesters, Jenny(2012).Gender Attitudes and Housework: Trends over Time in
Australia1.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43(4),511-526.
Chen, E. S. L., & Rao, N. (2011). Gender socialization in Chinese kindergartens:
Teachers’ contributions. Sex roles, 64(1-2), 103-116.
del Castillo Andrés, Ó., Granados, S. R., Ramírez, T. G., & Mesa, M. D. C. C. (2012).
Gender Equ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Sex roles,
67(1-2),108-121.
Castillo Andrés, Ó., Granados, S. R., Ramírez, T. G., & Mesa, M. D. C. C. (2012).
Gender Equ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Sex
Roles, 67(1-2),108-121.
Erden, F. T. (2009). A course on gender equity in education: Does it affect gender role
attitude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5(3),
409-414.
Evertsson, M. (2006). The reproduction of gender: housework and attitudes towards
gender equality in the home among Swedish boys and girls1.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57(3), 415-436.
Gough, M., & Killewald, A. (2011). Unemployment in families: The case of
housework.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3(5), 1085-1100.
Hu, C. Y., & Kamo, Y. (2007). The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in
Taiw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38(1),105-124.
Kamo, Y. (1988).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division of labor resources, power, and
ideology.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9(2), 177-200.
Kan, M. Y. (2008). Measuring housework participation: The gap between
“stylised” questionnaire estimates and diary-based estimat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86(3), 381-400.
Koca, C. (2009). Gender interaction in coed physical education: A study in
Turkey. Adolescence, 44(173), 165-185.
Killewald, A. (2011). Opting out and buying out: Wives' earnings and housework
tim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3(2), 459-471.
Lobel, T. E., Slone, M., Ashuach, Y., & Revach, I. (2001).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and social judgments in Israel: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education.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3(3), 829-839.
Limo, A., & Morogo, S. K. (2013). The influence of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distribution of student responsibilities on the learners' perception of gender
equality in Uasin-Gishu county, Kenya.Journal of Emerging Trend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olicy Studies,4(1),164-169.
Lindley, H. A., & Keithley, M. E. (1991). Gender expectation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Roeper Review, 13(4), 213–215.
Mederer, H. J. (1993). Division of labor in two-earner homes: Task accomplishment
versus household management as critical variables in perceptions about family
work.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5(1), 133-145.
Poortman, A. R., & Van Der Lippe, T. (2009). Attitudes toward housework and child
care and the gendered division of labo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71(3),
526-541.
Wood, T. D. (2012). Teacher perceptions of gender-based difference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4(2), 317-345.
Zhang, Z. (2006). Gender differentials in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cline of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1(2), 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