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3: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麗惠
研究生(外文):Li-Hui Lin
論文名稱: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School Leadership and the Learning Communities of Teacher Preparation in Fields of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鄭崇趁鄭崇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g-Chen Cheng
口試委員:林騰蛟湯志民
口試日期:2015-07-1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0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
外文關鍵詞:學校領導教師領域備課社群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的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也分析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的相關性及預測力。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教師為研究對象,抽出56所公立小學,830位學校教師進行調查,回收790份,有效問卷7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7%。調查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平均數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如下:
一、國民小學學校領導是經由領導理念、領導團體、領導作為、與領導績效來達成永續經營目的。
二、教師領域備課社群是經由專業知能、專業成長、專業服務與專業資源等因素,使社群運作順利。
三、臺北市各公立國民小學學校領導運作現況良好,其中以「領導績效」表現最佳,而「領導作為」表現需再轉化。
四、臺北市教師領域備課社群的知覺情形屬於「大致精進」,以「專業知識」因素最為優先,而「專業成長」因素則相對較弱。
五、在性別上有差異,男性教師在學校領導之領導作為知覺情形上高於女性教師。
六、服務資深之教師在領導績效、專業成長與領域備課社群整體之知覺上,高於服務資淺之教師。
七、碩士學歷之教師在領導理念的知覺程度上,高於學士學歷之教師。
八、教師兼主任在學校領導整體及各分層面上、專業服務與資源,皆高於級任教師。 
九、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有正相關。
十、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領導對教師領域備課社群整體及各層面具有預測力,學校領導越好,教師領域備課社群運作程度愈高。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leaders and teachers in the field of preparation community, and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but also an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leaders and teachers in the field of preparation community. And to mak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research results, provid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ffices,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
The study method of this study is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tudy subjects are from Taipei City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are out of 56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and 830 school teachers in total. I recovered 790 copies, 786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94.7%. Survey data a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verag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Conclusion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leadership of elementary school is through leadership philosophy, leadership team, leading action, and leading performanc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 The communit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in fields is throug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growth,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professional resources to make it operate smoothly.
3. The operating status of each elementary school is good. Among them, “leading performance” performs the best, and “leading action” needs to be converted.
4. The perception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in fields in Taipei is classified as "generally important". I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actor is the highest priority, but its "professional growth" factor is relatively weak.
5. The perception situation of leading action of school leadership in male teachers is higher than female teachers.
6. The perception of leading performance,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he communit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in fields in senior teachers is higher than junior teachers.
7. Master’s degre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leadership philosophy is higher than bachelor degree teachers.
8. The teachers who are also directors are higher in school leadership,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professional resources than mentors.
9. The school leadership of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he communit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in fields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10. The leadership of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has predictive power in all aspects of the communit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in fields. The better the school leader leads, the higher the communit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in fields runs.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學校領導的意涵與理論探討 13
第二節 教師領域備課社群的意涵分析與理論探討 20
第三節 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相關之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1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現況分析 6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領導之差異情形分析 7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師領域備課社群差異分析 87
第四節 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之相關分析 102
第五節 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之預測情形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文獻 119
壹、中文部分 119
貳、西文部分 123
附錄 125
附錄一 125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調查問卷 125
附錄二 133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 133
附錄三 137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領導與教師領域備課社群之研究調查問卷(正式) 137

王心怡(2001)。國中校長情緒智力、轉型領導風格與辦學績效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王淳美(2011)。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取向與衝突管理效果之果研究。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麗雲(2005)。臺北市立高級中學新任校長學校領導相關問題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錦漳 (2000)。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清山、王令宜(2011)。協作領導的意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行政研究,1(2),1-30。
吳清山、林天祐(2010)。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月刊,191,125。
呂瑞美(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現況與成效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宋秋儀(2014)。 組織領導學8版。臺北市:華泰文化。
李佩玲(2002)。教師分級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專業學習社群教師的觀點。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新發、黃秋鑾(2014)。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的關聯──文獻探討與實證資料分析,2013年兩岸三地校長學學術研討會手冊,A3-6。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臺北市:學富文化。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雙月刊,69,138-158。
徐紹玉(2013)。宜蘭縣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碧君(2010)。台灣地區教學卓越幼稚園創新經營、組織承諾、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秦金華(2013)。校長加強教學領導的實踐探索。中小學學校管理,5,47~49。
張博裕(2011)。國小校長專業學習社群與省思能力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新仁、馮莉雅、潘道仁、王瓊珠(2011)。臺灣教育專業學習社群的啟動。教育研究月刊, 201,5-27。
莊雅琇(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社群召集人的觀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聰顯(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處室主任領導角色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行政決定風格之關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連俊智(2010)。國民小學學校領導社群及其相關因素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俊吉(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盈吟(2010)。組織變革、學校領導風格與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科技大學為例。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教學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珮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8-88。
曾明玉(2013)。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乃熒(2010)。高級中學學校領導之全球在地化研究—以北部六縣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秀霞(2013)。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宗顯 等(2013)。 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 。臺北市:五南出版 。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玲珠(2010)。臺北市中小學教務主任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月華(2005)。國小校長的學校領導者之路:以一位校長的經驗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劉芳(2012)。基隆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態度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宗興(2003)。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美娟(2011)。國民小學較師專業社群互動自我導向學習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培村 武文瑛(2005) 。 領導學: 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市:麗文文化 。
蔡進雄(2003)。學校行政與教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蔡進雄(2010)。從複雜理論探討學校領導與經營的趨勢。教師之友,51(2),12-19。
蔡進雄(2011b)。自我組織、混沌邊緣與新世紀的校長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71,117-131。
蔡進雄(2103)。學校領導的新趨勢:從金字塔到鑽石。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3) 73-80
鄭崇趁(2013)。校長學。臺北市:心理。
鄭傑文(2012)。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性研究-以基隆市精進教學計畫學校教師社群成員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盧柏安(2010)。校長分散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對組織信任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志長(2012)。學校領導實際:國民小學校長知覺的領導環境。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譚彩鳳(2011)。有效能教師學習社群之發展。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2),213-246。
蘇國興(2006)。屏東縣恆春地區整併之國民小學校長學校領導研究屏東縣恆春地區整併之國民小學校長學校領導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鐘鎮郎(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