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005:376a:2d98:48cd)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9: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珊珊
研究生(外文):Shan-Shan Tsai
論文名稱:生命教育潛在課程--以華梵大學境教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Hidden Curriculum in Life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thePhys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Huafan University
指導教授:陳錫琦陳錫琦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i-Chi Chen
口試委員:釋惠敏釋仁華
口試委員(外文):Huimin BhikshuJen Hwa Shih
口試日期:2015-07-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生命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7
中文關鍵詞:生命教育潛在課程華梵大學境教
外文關鍵詞:Life educationHidden curriculumHuafan UniversityPhys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6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華梵境教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潛在課程。研究對象為華梵境教,試圖分析華梵境教所蘊藏的生命教育潛在課程,以及華梵境教對其校園內師生有何影響。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主要以文獻探討、實地踏查和訪談為蒐集資料之途徑,並依據生命教育三項核心內涵,焠煉生命智慧、發起生命關懷、精進生命實踐來進行資料分析。
華梵境教包含建築景觀與自然環境,二者已經全然融合為一,經三角驗證,研究者發現華梵境教確實蘊含豐富的生命教育潛在課程,華梵師生也確實受到不同程度之潛移默化,例如牧牛地,引導學子經由自我觀照、自我成長至自我消融,不斷焠煉生命智慧(自覺);例如玉桂清泉,讓學子經由觀察四季推移、萬物消長,體會無常與空性,進一步發起生命關懷(覺他);例如菩提大道,勉勵學子以佛陀為師,實踐人本具有的靈性,悲智雙運,不斷精進生命實踐(覺行圓滿)。最後,研究者歸納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言供參考。

關鍵字:生命教育、潛在課程、華梵大學、境教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life education in Phys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hich was taught in Huafan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aimed to dig out the contents and impact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is a qualitative study 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literature analysis,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Data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three core meanings of life education, life wisdom, life care and life practices.

Phys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Huafan University contain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environment, both have been completely merged. After data integration inductiv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indeed Huafan University Phys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tains rich hidden curriculum of life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uafan are affected.

Finally, the researcher summarized the study findings and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Life education, Hidden curriculum, Huafan University,
Phys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目 次
第一章 尋解~緒論 1
第一節 善的追尋~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前人足跡~文獻的回顧……………………………………… 7
第三節 探索路徑~方法與範圍……………………………………… 10
第四節 理論依據~觀點與架構……………………………………… 19
第二章 山色無非清淨身~生命教育潛在課程 25
第一節 生命教育…………………………………………………… 25
第二節 潛在課程…………………………………………………… 34
第三節 生命教育潛在課程…………………………………………… 41
第三章 萬物靜觀皆自得~華梵境教 47
第一節 華梵境教之淵源……………………………………………… 48
第二節 華梵境教之內涵……………………………………………… 54
第四章 儒佛連心崇善去惡~華梵境教與生命教育對話 69
第一節 慈悲與智慧相生~華梵境教與生命教育之對話…………… 69
第二節 德學相彰樂融融~華梵境教與校園師生之對話…………… 78
第三節 落花水面皆文章~華梵境教與研究者生命對話…………… 99
第四節 慈雲法語潤群生~華梵境教潛在課程能量探討…………… 104
第五章 「覺」之生命境教~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覺之境教~結論……………………………………………… 109
第二節 前瞻未來~建議……………………………………………… 117
第三節 覺行圓滿~省思……………………………………………… 119

參考文獻 ………………………………………………………………… 123
附錄 ………………………………………………………………… 129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訪談同意書……………………………………… 129
附錄二 研究參與者訪談記錄表……………………………………… 130
附錄三 研究者實地踏查記錄表……………………………………… 131
附錄四 教育部103-106年生命教育推動策略與工作項目………… 132

表 次
表1-1 文獻回顧…………………………………………………………… 7
表1-2 華梵境教五十景…………………………………………………… 10
表1-3 華梵境教十二景簡介……………………………………………… 12
表1-4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表…………………………………………… 16
表1-5 高中生命教育之核心議題………………………………………… 20
表1-6 生命教育核心內涵與九年一貫及高中生命教育比對…………… 20
表1-7 生命教育三項核心內涵…………………………………………… 21
表1-8 論文結構表………………………………………………………… 23
表2-1 大學通識課程生命教育課程建構模式一………………………… 29
表2-2 大學通識課程生命教育課程建構模式一………………………… 30
表2-3 教育部103-106年生命教育推動策略與工作項目……………… 32
表2-4 學校課程結構……………………………………………………… 34
表2-5 生命教育三項核心內涵及相關議題……………………………… 44
表3-1 華梵境教十二景…………………………………………………… 54
表3-2 華梵建築名稱意涵………………………………………………… 67
表4-1 大學之道的生命教育意涵………………………………………… 70
表4-2 菩提大道的生命教育意涵………………………………………… 70
表4-3 阿育王柱的生命教育意涵………………………………………… 71
表4-4 入學三部曲的生命教育意涵……………………………………… 72
表4-5 倓虛大師紀念的生命教育意涵…………………………………… 72
表4-6 文物館的生命教育意涵…………………………………………… 73
表4-7 百丈寮的生命教育意涵…………………………………………… 73
表4-8 牧牛地的生命教育意涵…………………………………………… 74
表4-9 玉桂清泉的生命教育意涵………………………………………… 75
表4-10 飲水思源的生命教育意涵………………………………………… 75
表4-11 心鏡湖的生命教育意涵…………………………………………… 76
表4-12 鐘亭………………………………………………………………… 76
表4-13 華梵境教十二景生命教育內涵分析表…………………………… 77
表5-1 研究者成長分析表………………………………………………… 116

圖 次
圖1-1 生命的內涵…………………………………………………………… 3
圖1-2 華梵大學境教設施導覽圖…………………………………………… 11
圖1-3 三角驗證架構圖……………………………………………………… 17
圖1-4 研究觀點……………………………………………………………… 21
圖3-1 華梵大學覺智與人生課程…………………………………………… 53
圖3-2 大學之道……………………………………………………………… 55
圖3-3 菩提大道……………………………………………………………… 56
圖3-4 阿育王柱……………………………………………………………… 57
圖3-5 法雨人華……………………………………………………………… 58
圖3-6 華果同時……………………………………………………………… 58
圖3-7 華開蓮現……………………………………………………………… 58
圖3-8 倓虛大師紀念………………………………………………………… 59
圖3-9 文物館………………………………………………………………… 60
圖3-10 百丈寮………………………………………………………………… 61
圖3-11 牧牛地………………………………………………………………… 62
圖3-12 玉桂清泉……………………………………………………………… 63
圖3-13 飲水思源……………………………………………………………… 64
圖3-14 藏六池………………………………………………………………… 64
圖3-15 竹林…………………………………………………………………… 64
圖3-16 心鏡湖………………………………………………………………… 65
圖3-17 鐘亭…………………………………………………………………… 66
圖4-1 眾生有病我有病……………………………………………………… 100
圖4-2 圖資大樓遠眺景觀…………………………………………………… 101
圖4-3 上山學藝勳章………………………………………………………… 102
圖4-4 大崙攬勝遠眺景觀…………………………………………………… 102
圖4-6 清涼區風光…………………………………………………………… 10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大方廣(2015)。四書集注。取自
http://www.dfg.cn/big5/chtwh/ssjz/1-daxuejinghua.htm
王文科(2006)。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甘麗華(2011)。生命教育­­有靈性的生命力。新北市:高力。
朱喆君(2014)。華梵—我這半年的家。華梵導報,204,3。
百度百科(2015)。倓虛大師。取自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prev=search
何少金(2002)。潛性課程初探。優質教育的課程與實施研討會。澳門中華教育會。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詞書。台北:高等。
李志夫(2006)。關於禪宗牧牛圖的兩個問題─從《增一阿含經》〈牧牛品〉
說起。中華佛學學報,19,47-71。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李孟珍(2008)。潛在課程與校園符號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69。
李遠哲等人著(1999)。享受生命-生命的教育。台北:聯經。
林素卿(2009)。潛在課程之研究:以一所公辦民營學校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179-208。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健財(2006)。華梵境教的生命情懷與儒佛實踐。華梵大學中文系第五屆生
命實踐學術研討會。台北,華梵大學。
胡健財(2010)。曉雲法師「覺之教育」的理想─華梵境教之實踐。華梵大學
中文系第九屆生命實踐學術研討會。台北,華梵大學。
凌靜芬(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99~102年度生命教育四年計畫執行現況調查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
的理論與實務,1-22。台北:寰宇。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程,35,4-31。
孫效智(2002)。生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
283。
孫效智(2009)。台灣生命教育的挑戰與願景。課程與教學季刊,12(3),1-26。
徐敏雄(2007)。台灣生命教育的發展歷程。台北:師大書苑。
紐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馬遜(2007)。談談環境教育。華梵大學中文系第六屆生命實踐學術研討會。
台北,華梵大學。
張芬芬(1990)。師範生教育實習課程中潛在課程之人種誌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至九十三年度)。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a)。生命教育推動方案。台北:教育部。
許國宏(1998)。華梵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台北:覺之書院。
陳立言,孫效智(2005)。台灣推動生命教育之概況。生命教育,49-69。澳門:
澳門大學。
陳伯璋(1984)。潛在課程研究的理論基礎。師大學報,29,53-91。
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台北:五南。
陳伯璋(2012)。大學教育中的潛在課程分析。南大報導,180。
陳秀慧(2006)。曉雲法師教育情懷與志業。台北:萬卷樓。
陳娟珠(2001)。禪畫與人文教育。香港:里仁。
陳嘉陽(2004)。教育概論(中冊)。台中市:教甄策略研究。
陳錫琦(2002)。禪宗六祖壇經對現代生命教育的意義。華梵學報,8,79-96。
陳錫琦(2007)。生命教育探索---生命覺醒取向:後記---直觀人生。台北:
心理。
陳錫琦(2007a)。生命教育探索­­­生命覺醒取向:從社會重建理論探討台灣
生命教育課程。台北市:心理。
陳錫琦(2007b)。生命教育漫談。華梵大學中文系第六屆生命實踐學術研討
會。台北,華梵大學。
陳錫琦(2009)。生命與健康之融匯---靈性教育。國民教育,50(2),7-
13。
陳錫琦(2009a)。生命教育探索­­­生命覺醒取向:生命教育---以思辨、藝
術欣賞及靜坐為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錫琦(2011)。大學生命教育課程之建構—以通識課程為例。第二屆海峽兩
岸大學生命教育論壇論文集,82-87。中國:浙江傳媒學院。
陳錫琦(2011a)。生命教育與宗教本懷。2011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研討會
手冊論文集序。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
陳錫琦(2012)。東方人文、正念與生命教育。2012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手冊
論文集序。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研究所。
陳錫琦(2013)。十二年國教生命教育概觀與反思。國民教育,53,3,1-6。
陳錫琦(2014)。禪與靈性發展專題研究上課資料。
陳錫琦(2015)。台灣生命教育的發展與現況概述。2015年兩岸大專校院生命
教育高峰論壇」-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及意義會議手冊。台北:教育部。
傅偉勳(1993)。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台北:正中書局。
曾志朗(1999)。生命教育 - 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聯合報第4版。
游文聰(2010)。高中生了沒?。載於孫效智等著,打開生命的16封信(頁203-214)。台北市:聯經。
華梵大學(2015)。園林境教導覽。取自http://www.hfu.edu.tw/~pr/hfuen/
黃光雄(2006)。潛在課程的概念。研習通訊,27。
黃俊傑(2013)。21世紀生命教育的新取向:心靈覺醒、經典研讀 與環境教育。
黃榮村(主持人),生命教育與十二年國教。第九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國立臺灣大學。
黃政傑(1986)。潛在課程概念評析。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63。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培鈺(2005)。生命教育通論。台北:新文京。
維基百科(2015)。阿育王。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8%82%B2%E7%8E%8B
歐用生(2005)。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析。北縣教育,53,30-36。
鄧振源 (2009)。覺之教育・園林境教導覽。台北:華梵大學。
鄭石岩(1993)。覺­­教導的智慧。台北:遠流。
鄭石岩(2002)。生命教育專輯-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教學。文教基金會會訊,
64,2-8。
鄭石岩(2006)。生命教育。台北:心理。
曉雲法師(1990)。佛教教育散論。台北市:源泉出版社。
曉雲法師(1994)。拓土者的話。台北:原泉出版社。
曉雲法師(1995)。慧像。台北:原泉出版社。
曉雲法師(1996)。園林思想。台北:原泉出版社。
曉雲法師(1998)。佛教教育講話。台北市:源泉出版社。
曉雲法師(1998a)。覺之教育。台北:原泉出版社。
錢穆(2001)。中國思想史。台北:蘭臺。
隨意窩(2015)。學校課程的類別。取自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13567314-%E5%AD%B8%E6%A0%A1%E8%AA%B2%E7%A8%8B%E7%9A%84%E9%A1%9E%E5%88%A5
薛曉華(譯)(2004)。高等教育中之潛在課程(原作者:艾瑞克‧馬哥利斯)。
台北:高等。

二、英文部分
Ottewill, R., McKenizie, G., & Leah, J. (2005). Integration and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business education. Education & Training, 47(2/3), 89-97.
Bloom, B. S. (1972). Innocence in education. The School Review, 80(3),
333-352.
Chisiu, C. M. (2015). The influence of classroom design on train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hidden curriculum . Journal Plus Education /
Educatia Plus, 12(1), 134-1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素卿(2009)。潛在課程之研究:以一所公辦民營學校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179-208。
2. 林素卿(2009)。潛在課程之研究:以一所公辦民營學校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179-208。
3.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程,35,4-31。
4.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程,35,4-31。
5. 孫效智(2002)。生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
6. 孫效智(2002)。生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
7. 孫效智(2009)。台灣生命教育的挑戰與願景。課程與教學季刊,12(3),1-26。
8. 孫效智(2009)。台灣生命教育的挑戰與願景。課程與教學季刊,12(3),1-26。
9. 許國宏(1998)。華梵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台北:覺之書院。
10. 許國宏(1998)。華梵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台北:覺之書院。
11. 陳伯璋(1984)。潛在課程研究的理論基礎。師大學報,29,53-91。
12. 陳伯璋(1984)。潛在課程研究的理論基礎。師大學報,29,53-91。
13. 陳錫琦(2002)。禪宗六祖壇經對現代生命教育的意義。華梵學報,8,79-96。
14. 陳錫琦(2002)。禪宗六祖壇經對現代生命教育的意義。華梵學報,8,79-96。
15. 陳錫琦(2009)。生命與健康之融匯---靈性教育。國民教育,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