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2: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逢恩
研究生(外文):Lai, Feng-En
論文名稱:兒童繪本應用於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兒童繪本應用於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蔡東鐘蔡東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 ,Tung-Ch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進修部教育行政碩士班(夜間)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5
中文關鍵詞:兒童繪本品德教育行動研究盡責誠實
外文關鍵詞:Children`s Picture BooksCharacter EducationAction ResearchResponsibilityHones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3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探討繪本教學對快樂國小學生「盡責」與「誠實」品德之影響;並分析研究者在實施品德繪本教學後對班級之成效。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以任教班級之20位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利用每週四之「彈性課程」、「綜合活動」,進行八週,共計三十二節課的行動研究。行動歷程以提升學生在「盡責」和「誠實」品德表現為目的,並依學生的品德行為表現及學習態度,來調整教學模式。研究者採觀察、訪談、學生討論和分享課程,探究師生互動與學生理解情形,再根據學習單內容、文件分析、省思札記等資料,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為研究結果與教學省思之重要參考依據。針對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品格教育課程,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生在「盡責」和「誠實」品德核心提升具有實施成效。
二、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品德教育課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喜愛。
三、6E教學模式提供品德教育良好的教學策略。
四、學生喜歡多元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成效良好。
五、教師在繪本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因應策略。
(一) 教學時間有限,老師可以利用其他領域來進行與持續發展品德教育。
(二) 繪本數量有限,建議學校購置班級書箱。
(三) 舉辦品德教育相關親職講座,有助於家長助於品德核心概念之落實。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繪本教學、品德教育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The aims of the research is to probe and discuss how pictures books affect students


目次 VIII
圖次 X
表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品德教育之相關理論 11
第二節 品德教育的目標、教學與評量 14
第三節 繪本的價值與應用 30
第四節 繪本在品德教育上之相關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5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5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7
第四節 教材與研究工具 61
第五節 繪本教學活動設計 68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74
第七節 研究倫理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9
第一節 繪本教學對學生「盡責」態度的影響 79
第二節 繪本教學對學生「盡責」行為之影響 97
第三節 繪本教學對學生「誠實」態度的影響 106
第四節 繪本教學對學生「誠實」行為的影響 120
第五節 繪本教學對班級經營的成效與影響 1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40
參考文獻 143
中文部分 143
外文部分 147


中文部分
于春美(2011)。臺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及教師對品格教育實施之知覺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士班,台南。
天下雜誌(2003)。重振傳統美德。天下雜誌,287,262-263。
文亭硯(2011)。教育價值的展現~培養品格力。商業職業教育。121,47-54。
王千倖(2004)。繪本教學在師資培育上的應用---以「班級經營」為例。教育研
究集刊,50(1),205-234。
王金國(2007)。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活動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62,79-87。
王金國(2009)。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位品格教育行動者的省思。研習資訊,26(1),27-36。
王金國(2009) 。國民小學推動品格教育的策略與具體活動。靜宜大學實習輔導通訊,3,1-6。
王金國(2010)。品格教育理論與活動設計。臺北:高等教育。
王玲雁(2009)。閱讀動起來-以繪本融入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屏東。
但昭偉(2002)。道德教育理論、實踐與限制。台北:五南。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五南。
何享憫(2008)。應用繪本實施國民小學「同理心」品格教育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研究所,新竹。
何琦瑜(2003)。學生品格教育大調查--超過半數國中生:作弊沒關係。天下雜誌,287,48-52。
何琦瑜(2003)。學習,從生活開始。天下雜誌,287,156-161。
何琦瑜、吳毓珍主編(2007)。教出品格力。台北:天下雜誌。
何琦瑜、周慧菁(2003)。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
吳庶深(2004)。生命真精采。台北:三之三。
吳清山、林天祐(2004)。全面品德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27,159~159。
吳寶珍(2004)。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李 珀(2005)。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66-71。
李君懿(2010)。優良兒童繪本出版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10,364-377。
李奉儒(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實施道德教育的困境與突破。學生輔導,92,38-55。
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53-68。
李琪明(2000)。德育課程之理想與建構---我國國民小學德育課程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李琪明(2004)。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3。
李琪明(2006)。品德教育與校園營造。台北:心理。
沈 六(1994)。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台北:水牛。
沈 六(2004)。論道德發展的心理本質與歷程,說道德教育。台灣教育,24,2-18。
沈政德(2010)。尊重品格教育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一個太魯閣族國小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
究集刊,50(1),205-234。
周于綺(2009)。運用故事教學實施國小中年級品格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台北。
周慧菁(2003)。品格要怎麼教?。天下雜誌,287,58-64。
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頁14-21)。台北:天下雜誌。
松居直(1995)。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台北:臺灣英文雜誌社。
林明真(2007)。品德教育融入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新竹。
林宥榕(2009)。圖畫書教學對國小教師創造力教學及學童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林秋伯(2011)。品格教育融入繪本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班,花蓮
林真美(2000)。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台北市:遠流。
林素芬(2007)。國小中年級學生品格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格的核心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之策略。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台北師範學院。
邱麗珍 (2011)。運用繪本提升兒童「責任」之品格教學: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省思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屏東。
柯倩華等7人彙編(2002)。童書久久。台北:台灣閱讀協會。
洪 蘭(2007)。從大腦發展看兒童教養。臺北:天下雜誌,2007.4.4~2007.6.30,66-70。
洪亦潔(2009)。以尊重和關懷為核心的品格教育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新竹。
洪藝芬、陳司敏、羅玉卿 (2005)。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台北:心理。
師大書苑。
施心茹(2008)。繪本教學提升學童海洋關懷意識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基隆市。
財團法人培基文教基金會(2000)。品格教育教師手冊第一集。台北:培基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培基文教基金會(2000)。品格教育教師手冊第三集。台北:培基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培基文教基金會(2000)。品格教育教師手冊第四集。台北:培基文教基金會。
郝廣材(1998)。油炸冰淇淋︰繪本在台灣的觀察。美育月刊,91,11-18。
張乃仁(2009)。運用故事教學發展高年級學童品格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屏
張宗治(2005)。靜思語教學對國中生品格促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高雄市。
張春興、林清山(1882)。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燕文(2007)。繪本應用於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
張蕙蘭(2008)。一位國小教師品格教育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
教育部(2004)。全面落實校園品德教育。2007年 9 月 27 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DISPL/EDU7742001/importance/930316-1.htm
教育部(2004)。品德教育促進方案。2007年 9 月 27 日,取自http://www.fsnps.ntct.edu.tw/school/data/files/200702230126070.swf
教育部(2006)。教育部品格教育促進方案。2006年11月3日台訓(一)字第 09501651115號函修訂。
教育部(2009)。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98年12月4日台訓(一)字第0980210327A 號函。
教育部(主編)(2007)。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台北:教育部。
郭娜宜(2011)。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責任」和「值得信賴」核心價值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1,141~174。
陳玉梅(2007)。幼兒品德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美玲(2007)。繪本在品格教育的應用—以「花婆婆」為例。應用倫理學刊,2(1),126-135。
陳迺臣(2007)。品德教育基本原理及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59,5-14。
陳啟明(2007)。行為心理學觀點的品格教育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56。71-82。
陳清溪(2004)。新世紀的學生品格教育。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1(5),41-42。
陳璵晢、陳慧珍(2007)。教育之核心本質:品德培養與發展。研習資訊,24(4),161-170。
黃建一、余作輝(1996)。國民小學道德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
黃政傑(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22-26。
黃德祥(2001)。二十一世紀的品格教育。「廿一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論文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
黃德祥(2003)。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教育論壇」研討會,嘉義大學。
黃德祥、洪福源(2004)。美國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臺灣教育,625,17-29。
黃德祥、謝龍卿(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20,35-43。
黃慶惠(2003)。繪本教學有一套。台北:天衛文化。
慈濟教師聯誼會(1999)。大愛引航:靜思語教學指引(1-12 冊)。
楊茂秀(1995)。討論手冊。臺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茂秀(2007)。重要書在這裡!/楊茂秀的繪本哲學。台北:遠流。
楊荊生(2011)。社會改造從品格教育做起。生命教育,24,43-45。
楊淑楨(2010)。運用以尊重、關懷與主題的圖畫書進行幼兒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研究所,台北。
楊麗靜(2009)。國小一年級班級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
詹棟樑(1997)。德育原理。台北:五南。
歐陽教(1987)。道德判斷與道德教學。台北:文景。
潘世尊(2002)。行動研究的性質與未來-質、量或其它。屏東師院學報,20,181-216。
衛韻全(2010)。品格教育融入國小閱讀活動之研究。碩士論文。東華大學。
鄭蕤(1987)。幼兒故事教學法示例。幼兒教育年刊,1,68-77。
蕭麗鳳(2010)。幼兒品格教育融入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駱明潔、葉祥玲(2012)。實施品德教育課程對幼兒品德行為表現之研究—以臺中市某公立幼稚園為例。幼兒教育年刊,23,151~175。
謝明昆(1994)。道德教學法。台北:心理。
羅道勳(2007)。台東縣國民小學品德教育推動現況及教師德育素養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
蘇振明(2002)。臺灣兒童畫導賞。台北:臺灣藝術教育館。

外文部分
Brynildssen, S. (2002). Character education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uion Service No.ED469929).
Lickona, T. (2003). The center of our character: Ten essential virtures. 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10(1), 1-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