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21: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居璋
研究生(外文):Wu, Chu-Chang
論文名稱:頻譜分析琵琶曲《渭水情》及《秦川抒懷》行韻之研究 -以曲文軍演奏版本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Tune Rendering by Spectral Analysis: Take “The Sentiment of Wei Shui” And “Expressing Emotions in Qin Chuan” Played by Qu Wen Jun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黃新財黃新財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Hsin-Tsai
口試委員:鍾佩玲賴秀綢
口試委員(外文):Chung, Pei-LingLai, Hsiu-Chou
口試日期:2015-06-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音樂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5
中文關鍵詞:行韻曲文軍時距定量音頻分析模式渭水情秦川抒懷
外文關鍵詞:tune renderingQu Wen JunTime Step / Frequency ModeThe Sentiment of Wei ShuiExpressing Emotions in Qin Chua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6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筆者學琴的歷程中對於「韻」之一詞總覺得十分的抽象難懂,只能用體會、揣摩與領悟等方式學習,欠缺具體的陳述。為明確釐清「韻」之物理現象,擬透過探討《渭水情》及《秦川抒懷》此二首富具秦腔風格的作品,作為研究對象藉由文獻分析法、訪談法以及時距定量音頻與音量分析,以達成分析樂曲及記譜法之問題、探討曲文軍詮釋《渭水情》及《秦川抒懷》之行韻特點、分析《渭水情》及《秦川抒懷》行韻特點之物理現象之研究目的。
藉由蒐集秦腔板式、音韻特色資料,經過具體的次數統計及比例,探討分析樂曲及樂譜之問題;藉由訪談作曲暨首演者曲文軍,並採錄其現場演奏,以探討《渭水情》及《秦川抒懷》之行韻特點;運用praat及時距定量音頻與音量分析微觀其行韻微細之物理現象變化進而達到本研究之結論。

When I learned the pipa, “the tune rendering” was a image very hard to understand and lack of a specific statement. So I had to use experience and tried to figure out or realize it. “The Sentiment of Wei Shui” and “Expressing Emotions in Qin Chuan” belong to the music style of“Qin Qiang”.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e research were documentation method, interview, TS/FM (Time Step / Frequency Mode) and intensity analysis, it was helpful for me to analyze and find the questions in the score ,then I could clarify physical phenomena of“the tune rendering”.
I got conclusions from these methods: 1. I have collected rhythms of “Qin Qiang” ,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e rendering” and uesd the specific number of statistics and score analysis to find the questions in the score. 2. I interviewed with Qu Wen Jun who is the composer and performer. I recorded his playing “The Sentiment of Wei Shui”and“Expressing Emotions in Qin Chuan” and discussed “the tune rendering” with him. 3. I observed physical microphenomena of“the tune rendering” with the Praat, TS/FM (Time Step / Frequency Mode) and intensity analysis.

誌 謝 i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x
譜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步驟、方法與工具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五節 預期成果 13
第二章 《秦川抒懷》及《渭水情》之樂曲分析 15
第一節 秦腔之板式與結構特色 17
第二節 秦腔之腔韻與音階特色 22
第三節 《秦川抒懷》之樂曲分析 25
第四節 《渭水情》之樂曲分析 57
第三章 曲文軍演奏、創作理念與詮釋方式 89
第一節 曲文軍演奏理念及特色說明 89
第二節 曲文軍對《秦川抒懷》之樂曲詮釋 98
第三節 曲文軍對《渭水情》之樂曲詮釋 108
第四章 《渭水情》及《秦川抒懷》行韻樂段分析 119
第一節 《秦川抒懷》行韻樂段變化分析 119
第二節 《渭水情》行韻樂段變化分析 1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參考文獻 153
附錄 159
附錄一 159
附錄二 165
附錄三 170

專書
王耀華、杜亞雄
1999 《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景俠
2003 《中國琵琶演奏藝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唐樸林
2006 〈關於民樂的雜談〉,《民:音樂之本-唐樸林民族音樂文集(上)》,頁66-74。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夏野、陳學婭
2007 《中國民族音樂大系-戲曲音樂卷》。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張之年、韓淑德
2013 《中國琵琶史稿》。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張先玲編
2003 《養和集》。香港,偉確華粹出版社。
許德寶編
2001 《陝西戲曲音樂概論》。西安:西安旅遊出版社。
許德寶編
2002 《戲曲音樂思辨》。西安:西安旅遊出版社。
蔣菁
1995 《中國戲曲音樂》,頁170-204。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學位論文
王藝潔
2013 《論吟揉技法在琵琶演奏「腔韻潤音体系」中的重要性-兼談吟揉技法在琵琶曲《訴》中的應用實效》,雲南藝術學院表演專業系碩士論文。
古津寧
2013 《陝西風格琵琶作品演奏藝術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系碩士論文。
呂錘寬
1980 《泉州絃管(南管)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萱
2004 《《過江龍》、《寒鴉戲水》、《梳妝》、《渭水情》等四首琵琶作品分析與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國義
2005 《古箏雁柱之材料特性對音質影響研究》。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宏旼
2005 《古琴納音功能之探討》。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光治
1987 《琵琶古曲《夕陽簫鼓》 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智欽
2008 《生漆對於古琴聲音能量之影響》。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民族林產科學暨家具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偉珊
2010 《曲文軍「戲韻琵琶」理念舆藝術實踐價值談》。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碩士論文。
張佳音
2011 《胡琴類樂器改革的探究-以香港中樂團環保胡琴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炳杰
1998 《中國樂器音色之探討》。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朝証
2007 《笛子前出音孔功能之探討》。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琪媜
2007 《秦腔在二胡音樂中的應用》。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泰群
2007 《古箏於絃序排列之科學研究-以三木稔之『風‧雨』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芛華
2005 《戲曲素材運用於琵琶樂曲之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客養
1995 《廣西壯族銅鼓音響的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雋懋
2008 《琴碼形制對二胡音色之影響》。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霍柄成
2007 《方圓二胡中小琴筒功能研究》。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仲濱
2006 《琵琶音樑改革研究及振動模態量測》。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
孔靜柳
2008 〈琵琶曲《渭水情》的情感特質及演奏技巧〉,《樂器》,第5期,頁46-48。北京: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中國樂器協會;北京樂器研究所。
林珀姬
2008 〈古樸清韻─臺灣的南管音樂〉,《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頁295-328。臺北:國立臺北大學。
張隸華
1996 〈陝西風格音樂琵琶演奏技法的淺析〉。《音樂天地》,頁27。西安:陜西省音樂家協會。
張儷瓊
2007 〈客家箏曲《出水蓮》乙凡音之按顫手法模式分析一個時距定量的測音方法與附加頻率落點分析之應用研究〉,《藝術學報》,第80期,頁175-194。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陳維娜
2012 〈試評琵琶曲《渭水情》〉,《音樂大觀》,第11期,頁151。北京:山東省音樂家協會。
劉文金
2003〈感受中國樂器法中「韻」的傳統魅力〉,《人民音樂》第10期,頁14-17。北京:中國音樂家協會。
劉文金
2012〈對於當前民族器樂創作的若干思考〉,《人民音樂》,第6期,頁25-26;95-96 。北京:中國音樂家協會。
劉石
2003 〈琵琶文曲之魂-「韻」〉,《星海音樂學院學報》,第三期,頁90-91。廣東:星海音樂學院。
劉洋
2009 〈對琵琶演奏中「吟揉」的初探〉,《文教資料》,一月號上旬刊,95-96。湖北:黃岡師範學院。
劉美麗
2008 〈談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中國音樂》,第三期,頁251-256。天津:天津音樂學院民樂系。
謝娜
2012〈琵琶曲《渭水情》的演奏分析〉。《學園》,第15期,頁78-79。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研討會論文
翁志文
2005 〈從測音談二胡演奏中的音準問題〉,《胡琴在臺灣【二胡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7-79。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張儷瓊
2005 〈潮州音律中的「流動」和「流變」三個《寒鴉戲水》演奏錄音的音律測定與比較〉《傳統樂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2-156。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樂譜
王范地
2003 《王范地琵琶演奏譜》。香港:偉確華粹出版社。
李光華
2004 《琵琶曲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林石城
2010 《琵琶三十課》。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影音資料
曲文軍
1997 《瑩潤明澈琵琶曲》。北京:北京北影錄音錄像公司。

節目單
林谷芳
2012 《「四弦千遍語」浦東派宗師林石城琵琶紀念音樂會節目單》。未出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