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雲東、薛承泰、鄧志松、陳信木、楊培珊、詹慶恩(2012)。我國失能與失智人口及其所需照顧服務員人力之推估。臺大社工學刊,51-102。
余玉眉(2006)。護理人力基本資料建立的重要性,於行政院衛生署主辦,95年度行政院衛生署護理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建置研討會議。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際會議中心。
李世代(2012)。長期照護之界定與操作推動。領導護理,13(1),2-13。李婉禎、林木泉、朱正一(2013)。身心障礙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工作倦怠、社會支持與留任意願相關性之探討。醫務管理期刊,14(1) ,38-54。林春只、曾明月(2005)。照顧服務員工作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長期照護雜誌,9(4),349-360。林毓、朱信、謝佳容、梁嘉慧、周桂如(2009)。臺灣長期照護的服務類型與照護範圍。源遠護理,3(2),30-37。邱文達(2011)。衛生福利的融合綜效-長期照護的前瞻。研考雙月刊,35(2),123-130。施孟涵、張雅琦、吳明根(2011)。臺灣地區長期照顧服務政策現階段推動方向之研究。台灣老人保健學刊,7(1),72-83。
胡 幼 慧 、姚美華(1996), 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 信度與效度? 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 載 於 胡 幼 慧 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41-158。台北: 巨流。
徐 宗 國 譯 (1997), 質性研究概論。台北: 巨流。
徐 宗 國(1996),紮根理論研究法:淵源、原則、技術與涵義。載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47-73。台北: 巨流。
翁懿涵、許瀛方、黃瓈葳(2000), 紮根理論, 摘自http://web.ed.ntnu.edu.tw/~panhu/groundedtheory.pdf
張素紅、吳淑如(2011)。選擇優質的長期照護機構。醫療品質雜誌,5(5),17-19。張淑卿、吳肖琪(2011)。臺灣地區護理之家經營效率分析。長庚科技學刊,33-46。陳正益、吳書昀、黃源協(2012)。我國長期照顧管理實踐經驗之檢視。長期照護雜誌,16(3),257-272。陳淑芬、鄧素文(2010)。台灣長期照護服務體系之發展。護理雜誌,57(4),5-10。楊克平(1999)。台灣地區護理人員短缺問題之現況調查:台灣地區護理人員短缺問題之正面探討階段一。護理雜誌,39(1),47-53。蔡金宏(2011) 。台灣長期照護制度之發展。台灣經濟,48-52。
蔡憶文(2006) 。醫事人力推估的方法與模式。於行政院衛生署主辦,95年度行政院衛生署護理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建置研討會議。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際會議中心。
蔡誾誾、鄧素文(2011) 。長期照護可運用的資源介紹。醫療品質雜誌5(5),12-16。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47-73。台北: 巨流。
鄧素文(2011)。 「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說明。醫療品質雜誌,5(4),36-40。
鄧素文(2010) 。淺談我國長期照護機構之評鑑制度。長期照護雜誌14(2),117-124。藺寶珍(2006)。護理之家護理人員留任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南地區為例。長期照護雜誌,10(4),363-378。熊秉荃、戴玉慈、徐亞瑛、陳月枝、黃久美(1992)。老人長期療養機構護理人員及佐理員之角色與功能。護理雜誌,39(4),49-55。英文部分
Aberdeen,S.PCs in aged care-problems and Possiblities. Australian Nursing Journal .Vol.12Issue 1,15-17,2004.
Cohen-Mansfield,J.(1997).turnover among nursing home staff:A review.Nursing Management ,28(5),59-64.
Cotter,J.James,Welleford,E.Ayn,Vesley-Massey,Kathy,Thurston,M.Ozena.Town and Gown.Family&Community Health ;Vol.26 Issue 4,329-377,2003.
Kane, R. A., & Kane, R. L. (1998). Long-term care:Principles, programs and policies. New York:Springer.
Yin,J.C.,&Yang,K.P.(2002).Nursing turnover in Taiwan :A meta-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39,57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