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10: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惠雯
研究生(外文):Lin, Hui-Wen
論文名稱:工作壓力對員工身心健康的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act of Work Stress on Individual's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指導教授:張文菁張文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Wen-Ching
口試委員:張文菁李怡慶翁良杰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Wen-ChingLee, Yii-ChingWeng, Liang-Chieh
口試日期:2015-07-0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工作壓力壓力因應社會支持身心健康
外文關鍵詞:work stresscoping strategiessocial support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宗旨在瞭解工作壓力對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的影響,以個人因應策略與社會支持做為調節效果,採橫斷式研究設計,針對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之護理部門的在職護理人員進行兩階段研究調查,使用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發放319份問卷,回收有效251份,回收率為78.6%。分析方法使用SPSS 19.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並配合研究假設進行檢驗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層級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結果發現:不同個人屬性在工作壓力感受上有顯著差異;不同的個人屬性在心理健康上有顯著差異;不同的個人屬性在身體健康有顯著差異;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有顯著相關;工作壓力、內部調節措施(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狀況無顯著相關;工作壓力、外部調節措施(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狀況無顯著相關。茲將結果提供給區域教學醫院或地方醫療發展,及護理主管未來在擬定政策時做為依據參考。惟有妥善處理護理人員因工作壓力所引起的問題,才能落實提高病患照護品質的目的。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work stress on nurse's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dividual's coping strategies and social support. Researcher conducted a two stage 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 and a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A total of 319 nurses of nursing department in a regional teaching hospital were chosen as the subjects, and 25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yielding response rates of 78.6%.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nce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 demographics not only on mental well-being but also on physical well-being. There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stress and physical/mental well-beings. In conclusion researcher provide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hospital or the nurse managers as policy making reference in the future. Only properly handle the nurses’ problems casued by work stress,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will be able to be reached.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圖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工作壓力及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身心健康及相關研究 13
第三節 工作壓力及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17
第四節 工作壓力與調節變項之相關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6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樣本 2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9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37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39
第一節 護理人員個人屬性之描述 39
第二節 護理人員個人屬性與壓力感受構面之分析 42
第三節 護理人員個人屬性與心理健康構面之分析 51
第四節 護理人員個人屬性與身體健康構面之分析 57
第五節 各變數間的相關分析 63
第六節 各變數間的迴歸分析 65
第七節 研究結果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建議 88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90
參考文獻 91
中文部份 91
英文部分 96
附錄一 研究工具使用同意函 99
附錄二 研究工具 100

中文部份:
王佳煌(1997)。兩性壓力。台北:希代。
王佳慧、李碧霞、鄭綺、高靖秋、楊勤熒、蔡仁貞(2006)。護理人員疲倦/活力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研究。新臺北護理期刊,8(1),7-16。
王昭儀(2005)。醫學中心護理人員之勞動條件對其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及疲勞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王郁智、章淑娟、朱正一(2006)。升遷機會、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志為護理,5(4),90-101。
王瑋(1989)。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及其調適行為之研究。榮總護理,5(4),97-112。
王穎駿(2006)。我國機場安檢人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研究。運輸計劃季刊,35(1),29-58。
王靜琳(2005)。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美和技術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屏東。
左涵音(2005)。護理之家照護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以中部四縣市為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台中。
石芬芬、周照芳(2002)。藥癮戒治病房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為之探討。中山醫學雜誌,13(2),197-208。
向肇英、李介至、鄭素月(2011)。臨床護理人員社會支持、工作困境與健康狀態之相關性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13(1),7-18。
江麗美(2001)。有效壓力管理。臺北市:智庫文化。
何慧菁(2008)。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身心健康與物質使用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美和技術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屏東。
何慧菁、張淑惠、曹瑞雲、張梅芳、陳永煌、楊燦(2010)。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7(4),239-252。
宋素真、黃瑞美、林麗英(2001)。臨床護理人員與實習護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榮總護理,18(2),147-158。
李選(1992)。某綜合醫院新進護理人員專業規劃與諮商對改善工作壓力與離職率成效之探討。護理雜誌,39(2),115-126。
辛炳隆、葉婉榆(2013)。臺灣職場過勞狀況相關因素分析:以科技、醫療照護、運輸與保全業受僱者為例。國家與社會,15,1-35。
林明芳、陳建和、蔡洳婷、吳文正(2014)。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休閒因應策略、休閒參與和健康關係之研究。精神衛生護理雜誌,8(2), 11-24。
林采蓉、林麗滿(2011)。提升護理人員健康促進行為政策-以飲食與運動行為為例。長庚護理,22(2),191-198。
林瑜雯、莊子萱、劉曦宸、陳韻柔、陳富莉(2011)。從醫療職場工作特質探討醫院護理長與臨床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源。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0(3),245−256。
邱太謙(2013)。護理人員工作要求、角色壓力、工作倦怠及離職傾向之影響性研究-以工作壓力為干擾變數。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嘉義。
邱玫芳(1996)。勞工工作壓力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高雄。
柳敏秀(2004)。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研究所,屏東。
洪玲茹(2002)。社教機構員工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公立社教機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洪瑜嬬、林佩蓁、潘純媚、陳秋蓉、何啟功、吳明菖(2007)。 護理人員的輪班工作與睡眠品質、身心健康及家庭功 能之間的相關性。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5(1)。
胡瑞桃(2000)。加護單位護理人員對其工作壓力來源之反應及調適。長庚護理,11(2),20-30。
胡藍文、何雅芳、林碧珠(2012)。臨床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8(4),257-268。
倪麗娟(1997)。內外科病房護理人員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系,台北。
唐佩玲、陳玟伶、鄭琇分、張敬俐、林惠賢(2005)。護理人員憂鬱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2),55-74。
高旭繁、陸洛(2011)。工作壓力及其後果的組群差異:以OSI模式為理論基礎之大樣本分析。臺大管理論叢,22(1),239-272。
張秋蘭(2000)。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高雄。
張議露(2007)。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關係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南。
莊子萱(2009)。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及工作壓力反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台北。
莊玉仙、林淑媛、陳秀月、蔡佩玲(2008)。新進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調查-以高雄某區域較學醫院為例。高雄護理雜誌,25(2),5-19。
莊逸洲、黃崇哲(2000)。醫務管理學系列。台北:華杏。
許玉珍(2004)。護理之家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為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台北。
郭淑珍、陳怡君(2010)。失眠與工作壓力:深度訪談使用安眠藥物的女性護理人員。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9(2),131-144。
陳宥蓁(2010)。醫院護理管理者工作壓力與工作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高雄。
陳盈穎、李維綸、蔡享翰、蔡照文(2013)。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相關性之探討。美和學報,32(2),83-98。
陳惠娟、莊昭華(2011)。工作壓力與女性護理人員生殖危害論述。護理雜誌,58(6),101-106。
陳彰儀(1996)。台商外派大陸人員之人格特質、外派前受訓程度及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與身心適應三者之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4-2413-H004-017)。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9-51。
陸洛、李惠美、謝天渝(2005)。牙醫師職業壓力與身心健康及職業倦怠之關係:以高雄市牙醫師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7,59-80。
陸洛、高淑芳(1999)。主管工作壓力的族群差異:個人背景、工作與職業因素。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2),23-66。
陸洛、陳艷菁、許嘉和、李季樺、吳紅鑾、施建彬(1995)。職業壓力指標之探討-以臺灣國營企業員工為例。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3(2),47-72。
彭美姿、劉盈君、張艾如(2003),癌症病房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文獻探討。護理雜誌,(50)2,71-76。
曾冠華(2006)。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對自覺健康狀態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區域醫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台中。
曾蕓梃(2004)。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效應之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台南。
曾瀞瑤(2004)。醫學中心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台北。
馮兆康、李中一、周邱滿、黃麗玲(2003)。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壓力及社會支持之橫斷性研究。輔仁醫學期刊,1(1),35-45。
黃美華、郭倩琳(2009)。女性護理人員生涯阻礙與因應策略之相關性研究。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5(2),91-99。
黃穗芬、林靜娟、宋琇鈺、陳鳳櫻(2011)。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和離職傾向關係的探討。弘光學期,63,25-34。
黃蘭香、張美儀、陳素娥、張麗惠(2003)。某區域醫院護理人員推行上班族身心健康操之效果評價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3,67-77。
楊美賞、楊明仁、潘純媚(2001)。高雄市臨床護理人員物質使用盛行率及相關因素研究。高雄醫誌,17,261-269。
鄭安雯、林藍萍、許佩蓉、徐尚為、羅慶徽、林金定(2012)。影響護理之家照護人員工作疲勞與健康之相關因素分析。臺灣老人保健學刊,8(1),72-91。
盧美秀(1991)。護理倫理學。台北:匯華。
蕭淑貞、陳孝範、張玨(1999)。探討壓力調適工作坊改善護理人員壓力症狀之成效。護理研究,7(1),90-98。
鍾惠君、陳月枝、章淑娟、林金定 許文林、謝宗成(2014)。休閒調適策略對於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因素探討。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13(2),58-69
簡建忠(1998)。護理人員工作情緒傾向與引發因素之研究。護理研究,6(5),417-426。
羅崇賢(2010)。護理人員執行病人安全政策的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為之研究-以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嘉義。
嚴愛鑫、鄭存明(譯)(2004)。壓力的烙印–精神創傷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台北:城邦。

英文部分:
Barnard, D., Street, A., & Love, A. W.(2006).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ssors, work supports, and burnout among cancer nurses. Cancer Nursing. 29(4), 338-345.
Barton J(1994). Choosing to work at night : A moderating influence on individual tolerance to shift work. J Appl Psychol,79: 449-54.
Bradley, J.R.,&Cartwright, S.(2002)Social support,job stress,health, job atisfaction among nur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anagement,9(3),163-182.
Burke, R. J.(1988). Sources of managerial and professional stress in large organizations. In C. L. Cooper & R. Payne (Eds.), Causes, coping and consequences of stress at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Cooper, C. L., Sloan, S. J. & Williams, S.(1988). Occupational stress in dicator management guide. Windsor. NFER-Nelson.
Hamaideh, S. H. (2011). Burnout,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Jordanian mental health nurses.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32(4), 234−242.
Healy, C. M., & McKay, M. F.(2000). Nursing stress: The effects of coping strategies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a sample of Australian nurse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31(1), 681-688.
Hupcey, J.E.(1998). Clarifying the social support theory-research linkag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7(6),1231-1241.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1980). 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NY: Scott Foresman.
Jansen NW, Amelsvoort LG, Kristensen TS, Brandt PA and Kant IJ(2003). Work schedules and fatigu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ccup Environ Med ,60: i47-i53.
Johnson,J.V.(1996).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occupational stress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to State Of the Art review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 6-8.
Langford, C.P.H.,Bowsher, J.,Malonely, J.P.,&Lillis, P.P.(1997). Social Support:a conceptual analysis.Journal Advanced Nursing,25,95-100.
Lazarus, R. S.(2000). Toward better research on stress and cop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6), 665-673.
Lin, N.,& Gina, L.(1995). Urban stres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41,1131-1145.
Lyne, K. D,Berrett P. T., Williams, C. & Coaley, K.(2000),A psychome tricevalu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73,195-220。
Mansfield, C. J.(1989).Sources of satisfaction and stress in nursing home caregivers:preliminary result.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4, 383-388.
Marianna Virtanen, Teija Honkonen , Mika Kivimäki, Kirsi Ahola,Jansen NW, Amelsvoort LG, Kristensen TS, Brandt PA &Kant IJ.(2003)Work scheducles and fatigu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60, 47-53.
McMillian, J., Morgan, S. A. and Ament, P.(2006). Acceptance of male registered nurses by female registered nurses,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38(1), 100-106.
Persson, M., & Martensson, J.(2006). Situations influencing habits in diet and exercise among nurses working night shift.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14(5), 414-423.
Sauter S.Sterss at work.DHHS(NIOSH)Publication No.99-101,2001.
Skipper JK, Jung FD, Coffey LC(1990). Nurses and shift work: effects on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depression. J Adv Nurs,15: 835-42.
Steve, M.(1998).Stress and jobs performance:Theory, research,and implication for Managerial practice.
Sveinsdottir, H. (2006). Self-assessed quality of sleep, occupational health, working environment, illness experie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female nurses work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shift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 20(2), 229-237.
Teruichi, S,(1999). Work-Related Stress—It’s Time to Ac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4(4), 394-396。
West, S. H., Ahern, M., Byrnes, M., & Kwanten, L.(2007).New graduate nurses adaptation to shift work: Can we help. Collegian, 14(1), 23-30.
Xie, Z., Wang, A., & Chen, B.(2011). Nurse burnou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ccupational stress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Shanghai.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67(7), 1537−154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佳慧、李碧霞、鄭綺、高靖秋、楊勤熒、蔡仁貞(2006)。護理人員疲倦/活力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研究。新臺北護理期刊,8(1),7-16。
2. 王佳慧、李碧霞、鄭綺、高靖秋、楊勤熒、蔡仁貞(2006)。護理人員疲倦/活力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研究。新臺北護理期刊,8(1),7-16。
3. 王郁智、章淑娟、朱正一(2006)。升遷機會、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志為護理,5(4),90-101。
4. 王郁智、章淑娟、朱正一(2006)。升遷機會、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志為護理,5(4),90-101。
5. 王瑋(1989)。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及其調適行為之研究。榮總護理,5(4),97-112。
6. 王瑋(1989)。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及其調適行為之研究。榮總護理,5(4),97-112。
7. 王穎駿(2006)。我國機場安檢人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研究。運輸計劃季刊,35(1),29-58。
8. 王穎駿(2006)。我國機場安檢人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研究。運輸計劃季刊,35(1),29-58。
9. 石芬芬、周照芳(2002)。藥癮戒治病房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為之探討。中山醫學雜誌,13(2),197-208。
10. 石芬芬、周照芳(2002)。藥癮戒治病房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為之探討。中山醫學雜誌,13(2),197-208。
11. 向肇英、李介至、鄭素月(2011)。臨床護理人員社會支持、工作困境與健康狀態之相關性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13(1),7-18。
12. 向肇英、李介至、鄭素月(2011)。臨床護理人員社會支持、工作困境與健康狀態之相關性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13(1),7-18。
13. 何慧菁、張淑惠、曹瑞雲、張梅芳、陳永煌、楊燦(2010)。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7(4),239-252。
14. 何慧菁、張淑惠、曹瑞雲、張梅芳、陳永煌、楊燦(2010)。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7(4),239-252。
15. 宋素真、黃瑞美、林麗英(2001)。臨床護理人員與實習護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榮總護理,18(2),14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