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1.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2. 王三儀(2001)。高職在校生配合新課程參加技能檢定之規劃。就業與訓練,
9(6),3-6。
3. 內政部職訓局(1985)。日本技能檢定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內政部職訓局,
未出版。
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2003),《技能檢定相關法規彙編》 ,台中市。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就業安全辭典》,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
練局編印,台北市,PP. 317~338,1998.06。
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技能檢定相關法規彙編》,
http://www.labor.gov.tw/台中市,2003.06。
6. 李基常、謝文隆、田振榮(1997)。我國機械加工類技能檢定職類別之建立
與分級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專案研究,未出版。
7. 余耀銘(2000)。研擬我國單晶片技能檢定分級與規範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8. 余耀銘(2000)。研擬我國單晶片技能檢定分級與規範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9. 李庚霈著(2000)。社會需求、正義與公平,社會問題與適應,p384。台北:揚智圖書。
10.林志成(2005)。行動研究的概念與實務。取自http://web.jies.mlc.edu.tw/file/13.pdf
11.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12.吳秉恩(1984)。管理才能發展方案實施與訓練成效關係之研究。
13.侯勝宗,2012。見所未見:詮釋性個案研究方法探索,組織與管理,第5卷第1期, 111-153 頁。14.馬守智(1980)。我國技能檢定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台北。15.張波鋒(1984)。各國職業訓練制度的比較研究(一)。就業與訓練,2(4),31-40。16.康自立、陳俊源、施能仁、鍾瑞國(1995)。商業性服務業拓展技能檢定之
可行性及技能檢定實施方式與職業證照制度推動程序
17.黃金益(1998)。各國證照制度及技能檢定的特色。就業與訓練,16(3),72-76。
18.黃金益(1988)。各國證照制度及技能檢定的特色。就業與訓練,16(3),72-76。
19.黃臺生、任可怡(1995)。中央政府機關訓練績效評估之調查分析。空大行政
學報,3,227-251。
20.黃政傑、張嘉育(1999)。國教九年一貫課程的落實與展望。國民教育,40(1),1-15。
21.陳育俊(1995)。德國職業訓練的理念與作法。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
訓練局。
22.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23.陳宏棋(2009),技能檢定制度推動成效之研究---以模板、鋼筋、混凝土職類丙
級技術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4.陳沁怡,2003年,訓練與發展,雙葉書廊
25.陳沁怡,2005年,如何評估T&D成效:專業化訓練成果評鑑,T&D飛訊,第二
十九期
26.彭仁桂(1995)。現行技能檢定措施之省思。就業與訓練,13(6),87-95。27.粘瀞予 林倩伶 黃馨儀 蕭堯仁,2012,區域型職業訓練合作發展策略-以精
密機械產業為例 。
28.張藍云(2013),訓練成效評估在企業之實務應用-以KIRKPATRICK四階層評估
模型為觀 點,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勞動部(2014) 103年技術士技能檢定為民服務手冊。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
檢定中心編印。中華民國 103 年 3 月
30.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
31.楊尊恩,2003年,職能模式在企業中實施之現況調查,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
管理研究所第九屆研討會論文集
32.經濟部(2011),機械產業專業人力供需調查報告,經濟部工業局編印。
33.游明鑫(2012),我國國家職能發展及應用推動政策(一)簡報,職訓局職能標準
規劃推動辦公室專題報告。
34.蔡憲六(1984)。技能檢定之實施與檢定合格者之待遇。就業與訓練,12(5),
2-37。
35.蔡憲六、李定藩、王金鑫、陳錫瑩(1984)。日本職業證照暨技能檢定考察報告。
台北:勞委會職訓局。
36.劉淑芬,2007年,企業教育訓練評鑑方法應用之研究:Kirkpatrick四層次模
式理論分析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37.蕭錫錡(1999)。落實技術士證照制度效用之評估與推廣之研究。勞工委員會職
業訓練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38.蕭錫錡(2000)。技能檢定委託相關機構團體辦理之可行性研究。勞工委員會職
業訓練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39.蕭錫錡(2000)。技能檢定委託相關機構團體辦理之可行性研究。勞工委員
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40.蕭錫錡(1999)。落實技術士證照制度效用之評估與推廣之研究。勞工委員
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41.機器公會(2014) 2013年台灣機械零組件工業現況與展望 2014年10月1日
TAMI 王正青
42.簡建忠(1994)。訓練評鑑。台北:五南。
43.戴幼農(1994)。訓練評核的原則與方法。就業與訓練,12,4,16-22。44.職訓局(2002)。統計速報(資料時間:民91 年3 月)。台北:行政院勞
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45.職訓局(2000)。目前各界推行技術士證照效用情形。民90 年11 月10 日,取自:http://www.evta.gov.tw
二、英文文獻:
1. Atweh,B.,Kemmis,S.,& Weeks,P. (Eds.)(1998)Action research in practice.New York:Routledge.
2. Chang, J. C.(1996). A comparision of the skill certification
system between Taiwan and German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ployment Security. 473-479.
3. Gephart, R. P. (2004).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7(4), 454-462.
4. Kirkpatrick, Conald L.(1959).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13(11), 3-9.
5. Kirkpatrick, Conald L.(1960).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part4-result. Journal of the ASTD, 28-32.
6. Phillips, J. J. (1983).Handbook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Houston, TX: Gulg Publishing Company.
7. Roberts, A. (1990)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mes. International
Trade Forum, 26 (4), 18-23.
8. Shimada, M.(1996). Vocational training & education in Japa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ployment Security.285-293.
9. Spence & Spencer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p.11
10. Stufflebeam, D. L.(1974).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and Procedures.
In W. J. Popham (Ed.).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Berkeley, CA:
McCutchan.
11. Zemke, R. & Kramlinger, T. (1982). Figuring Things Out: A Trainer's
Guide to Needs and Task Analysi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12. Ushiyama, A.(1992). Occupational Skill Standards,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A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