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專書
王美珠,《音樂・跨域・文集》,台北:美樂出版社,2012初版
王美珠,《音樂・文化・人生》,美樂出版社,2004初版,2012修訂初版
江武昌,《臺灣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一口說出千古事,十指弄成百萬兵》,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5
吳明德,《台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臺北市 : 臺灣學生,2005
呂理政,《布袋戲筆記》,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1
陳木杉,《雲林縣布袋戲發展史曁布袋戲宗師黃海岱傳奇》,臺北市 : 臺灣學生, 2000
陳龍廷,《臺灣布袋戲發展史》,臺北市 : 前衛,2007
陳龍廷,《聽布袋戲 : 一個台灣口頭文學研究》,高雄市 : 春暉,2008
黃俊雄,《掌上風雲一世紀 : 黃海岱的布袋戲生涯》,臺北縣 : INK印刻,2007
劉還月,《風華絶代掌中藝: 台灣的布袋戲》,臺北市 : 臺原,1990
羅伯特‧菲利浦(Philip Robert),《如何從唱片裡聽門道 : 錄音時代的演奏藝術》
(Performing Music in the Age of Recording),陳效真譯,臺北市 : 音樂時代
文化事業公司,2007
貳、英文專書
Blacking, John (ed.):Music, Culture, and Experience: Selected Papers of John Blacking,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Cook, Nicholas :Music:.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Frith, Simon: Taking Popular Music Seriously: Selected Essays, Ashgate Publishing
Press, 2007
Middleton, Richard: Studying Popular Music,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0.
9
參、 碩博士論文
李健宏,《霹靂布袋戲人物的原型與心理異常分析》,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2011呂昆彥,《臺灣戰後布袋戲的媒體化過程:以五洲派為例》,淡江大學歷史學碩
吳明德,《台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以小西園掌中戲、霹靂布袋戲為考察對
象》,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論,2003
洪盟凱,《從史豔文到素還真:霹靂布袋戲之文化變貌》,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
2001
郭珮琪,《黃俊雄電視布袋戲女角形象、 配樂與社會關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民族音樂學研究所,2011
陳龍廷,《黃俊雄電視布袋戲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徐雅玫,《台灣布袋戲之後場配樂初探》,師大音樂研究所碩論,2000
論,2012
徐志成,《「五洲派」對台灣布袋戲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張哲源,《素還真文化符碼應用於商品設計之研究》,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論文,2014
莊惇惠,《台灣媒體化布袋戲音樂與音響之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
學研究所,2006
黃國榮,《霹靂布袋戲法門之形象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3鄧翰嶽,《台灣現代金光布袋戲音樂文化之研究》,台南藝大民族音樂學所碩論,2007
簡如岑,《論台灣布袋戲的傳承與演進─以霹靂布袋戲的史豔文與素還真為例》,
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2009
謝均佩,《臺灣布袋戲中的拉丁節奏》,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2011
肆、期刊
王美珠,<音樂語義學初探(上)>,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美育月刊第44期,1994
王美珠,<音樂語義學初探(下)>,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美育月刊第45期,1994
江武昌,<台灣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67、68期,1990呂錘寬,<臺灣布袋戲後場音樂的系統>,傳藝月刊第63期,2006陳龍廷,<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面鏡子-霹靂布袋戲配樂>,傳藝月刊第47期,
2004
陳龍廷,<戰後臺灣的戲園布袋戲--布袋戲班、劇場技術與歌手制度>,文化視
窗第64期,2004
陳龍廷,《戲劇學刊》<跨媒體性・浮動的能指:1970年代電視布袋戲角色主題歌》,2014
伍、網路資料
霹靂網http://www.pili.com.tw/
風采輪公園http://www.alpark.com/Lago/
魔鏡歌詞網http://tw.mojim.com/twh2213.htm
射鵰英雄傳林穆主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ikaeAM-Mo
許冠傑-打雀英雄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jn8jFJ3pI
KKBOX http://www.kkbox.com/tw/tc/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