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百科,網址:http://ppt.cc/8UFc。
王宗興、張育銘(2002),產品量化描述與產品意象關聯性之研究-以自行車為例,工業設計,第三十卷第二期,184-189頁。王振琤(2006),應用數量化理論一類於產品意象之最適化造形設計—以個人數位助理為例,遠東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一期,155-166頁。丘永福(1990),造形原理,臺北:藝風堂出版社。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臺北:雄獅圖書。
宋曜廷、張國恩、于文正(2006),行動載具在博物館學習的應用:促進「人—機—境」互動的設計,博物館學季刊,第二十卷第一期,18頁。周君瑞(2001),複合感性意象之塑造-以造形特徵為基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林彥呈(2001),應用非線性推論模式於產品色彩、造形與形容詞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長町三生(1989),感性工學,海文堂。
長町三生(1995),感性商品學,海文堂。
胡琪崚、杜瑞澤(2013),女性對新娘頭飾飾品造型意象之研究,設計研究,第九期, 71 – 78頁。翁英惠(1997),造形原理,臺北:正文書局。
高清漢(1997),台灣產品形象定位之探討,設計學報,第二卷第二 期。
張嘉苓(2010),新娘造型設計的變換對消費者視覺感觀之影響性探討,美容科技學刊,第七卷第四期,91 – 106頁。莊明振、陳俊智(2001),產品意象概念的形成與造型發展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彭剛毅(1996),眼鏡造形設計之基礎,龍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游山逸(2001),音箱造形與音質在視覺上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班論文,台北市。程慧瑛(1997),產品造形語彙與造形要素專換之研究-以椅子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黃美菁(1999),行動電話偏好意象建構造形法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鄧成連,張文德(2003),市場形產品設計風格之塑造研究,2003e世紀設計創意國際學術研討會。
閻建政(2010),手機外觀偏好研究,計量管理期刊,第七期第二卷,53-70頁。
薛承甫(2000),消費性產品涉入程度與造形選擇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謝政峰(2002),產品造形屬性特徵對使用者感官形容詞的影響-以行動電話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鍾馨鑫(2004),臉部視覺美學造型,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Chuang, M.C., Chang, C.C. and Hsu, S.H (2001), Perceptual factors underlying user preferences to ward product form of mobile phon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Vol.27, pp. 247-258.
Jan Bumey (1991), Ettore Sottsass , TreFoil Publication Ltd, London.
Masato,U.(2000), The Evolution of Preference-based Desig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Takenaka Corporation, Chiba, Japan.
Tatar, D., Roschelle, J., Vahey, P. & Penuel,W. R.(2003). Handhelds Go to School.IEEE Computer, 36 (9), pp.58-65.
Zwick, F.(1967) ,The morphological approach to discovery, invention,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New Method of Thought and Procedure: symposion on Methodolgies Pasadena, May ,pp.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