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10: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孫宇駿
研究生(外文):SHIUN,YU-JIUN
論文名稱:運用概念圖教學提升學生環境素養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Concept Map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Literacy ─the case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王懋雯王懋雯引用關係徐榮崇徐榮崇引用關係
口試日期:2015-06-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學門:自然科學學門
學類:其他自然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7
中文關鍵詞:環境教育概念圖環境素養
外文關鍵詞:Environmental Educationconcept mapEnvironmental Litera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4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概念圖教學對國小四年級生河川覺知、知識、態度、行為之影響。以新北市某國小為研究場域,該校的四年某班26位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該校地理位置靠近淡水河,發展淡水河的環境教育課程,以增進學生的環境素養。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學生接受為期4週之「淡水河環境教育」課程教學,並在教學前、後分別實施前測與後測以瞭解教學介入之影響。研究過程除藉問卷調查進行量化統計分析外,另依據學生各項學習紀錄、學生訪談紀錄、教師訪談紀錄等質性資料進行質性資料分析輔佐,評估學習成效。本研究之重要結論如下:
1.學生對「淡水河環境態度」表現正向積極;「淡水河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知識及行為」尚有成長的空間。
2.學生「淡水河環境覺知」、「淡水河環境知識」、「淡水河環境態度」、「淡水河環境行為」在教學介入後得分提升,且均達顯著水準。
3.概念圖教學有助於學生建構對「淡水河環境教育」概念的意義化,學生與教師對概念圖教學之課程都抱予肯定及支持的態度。
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未來課程設計與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作為未來有意從事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概念圖(concept map)、
環境素養(environmental literac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concept map teaching on 4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warenes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related to Tamsui River. The research design used a sample of 26 4th grade students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located in New Taipei City(near the Tamsui River). As part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s developed an
environmental curriculum of river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with the community river resources of the Tamsui River. An quivalent 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was used with the 26 4th grade students. The student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the environmental curriculum of Tamsui Riv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for four weeks. The outcomes of the treatment were measured by surveys conducted before the treatment (pre-test) and after (post-test) the treatment. In addition to the quantitative data collected via questionnaires, qualitative data such as students’ learning records, students’ interview, and teachers’ interview are used to support and explain the result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howed as follows:
1.Prior to the experiment, students’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behavior were comparatively low,but the students' attitude were positive.
2. Students’ awarenes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fter the instru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3.Concept map teaching helps students construct the concept and meaning of “environmental curriculum of Tamsui River”. Students and teachers retained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fully suppor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s mad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ose instructors who also tried to conduct similar research or design related
curriculum.
Keywords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 map,Environmental Literacy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V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環境教育 5
第二節 環境素養 8
第三節 概念圖及相關研究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29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2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工具 36
第四節 資料處理 4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5
第一節 學生河川環境覺知、知識、態度與行為現況 45
第二節 河川環境教育課程探究教學介入之效果 51
第三節 河川環境教育課程教學之實施與檢討 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結論 65
第二節 建議 67
參考文獻 69
附錄 73
附錄一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議題分段能力指標 73
附錄二 台灣地區民眾環境素養指標之構面、內涵與目標 77
附錄三 預試問卷初稿雙向細目表 83
附錄四 預試問卷初稿內容 84
附錄五 問卷審查專家名冊 89
附錄六 問卷審查專家感謝函暨問卷專家效度審查檢核表 90
附錄七 問卷專家審查意見 103
附錄八 預試問卷定稿雙向細目表暨問卷內容 116
附錄九 正式問卷雙向細目表暨問卷內容 121
附錄十 訪談大綱 126
附錄十一「家鄉的生命之源─淡水河的奇妙旅程」教學設計 128
附錄十二「家鄉的生命之源─淡水河的奇妙旅程」各單元學習單 133
附錄十三 學生學習單作品 139



中文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2013年10月1日)。國术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環境教育-基本理念【文字資料】。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3.php
王順美(1994)。解決環境問題教學模式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22,38-45。
富安環境教育資訊網(2013年11月24日)。教育部環境教育課程綱要(97年修訂)【文字資料】。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fuanhuanjingjiaoyuzixunwang/jiao-yu-bu-huan-jing-jiao-yu-ke-cheng-gang-yao-97nian-xiu-ding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立君(2005)。大學力學概念圖的製作。安徽省覺育學院院報。23(3),27-30。
王詩妤(2010)。花蓮縣原住民小學學生環境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7)。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環保署(2013)。環境教育能力指標暨全民環境素養調查專案工作計畫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心理
李崑山(1999)。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環境教育季刊,40,63-70。
李偉文(2003)。正宗愛台灣的10個遊戲。台北縣: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李彩瑩(2007)。不同概念圖形式融入生態議題電子故事繪本對不同先備知識國小學童之學習成效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余民寧、潘雅芳、林偉文(1996)。概念構圖法─合作學習抑個別學習,19,93-124。
林均珊(2013)。校園自然體驗對國小學童環境素養之影響─以高寮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臺北市。
林清文(2004)。概念地圖法。教育研究月刊(117),129-131。
林人龍(1999)。概念構圖--科技認知學習的另一種方法。生活科技教育,32(11),10-19。
林達森(2005)。不同導入訓練歷程之「概念構圖教學法」對國小階段生物能量概念學習與態度影響之實徵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家凌(2002)。島嶼公民環境素養之探討─以金門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儒(2000)。行動研究與教師環境教育能力之發展。台灣教育,589,22-28。
洪麗卿(2002)。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花蓮市。
陳惠娟(2003)。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惠娟、洪久賢(2005)。九年一貫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許世璋(2001)我們真能教育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V52(2): 52-75。
許民陽(2011年11月)。環境概念與環境覺知。新北市100年度環境教育人員認證研習。教育部,新北市。
黃朝恩(1993)。如何指導學生透過模擬遊戲學習地理。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廿一期。台北市中國地理學會出版。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19,2-14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劉中玉(2004)。我國國民小學階段環境素養內涵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賴冠樺(2014)。 學生生態社環境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臺北市。
賴慶三(2014)運用概念構圖於國小六年級學生動物繁殖概念學習之研究。台南人文社會學報,11期,1-32頁。
梁世武、徐榮崇、蔡慧敏、方偉達(民101)。民眾環境素養調查專案工作計畫。行政院環境保護綜合計畫處,(編號:EPA-102-EA03-03-A260),未出版。
鄭麗玉(2000)。認知和教學。台北市:五南。
羅敏華(2004)。國小教師利用校園資源發展環境教育教學模組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謝富榮(2006)。概念構圖策略和認知型態對國小自然科網路化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鐘敏綺、張世忠(2003)。以概念圖探討國小學生於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STS學習成就之研究。中原大學,中壢市。
英文
Dixon-Krauss, L. (1996). Vygotsky in the classroom.: Mediated literacy
instructionand assessment. New York: White Plains, Longman.
Hauf, M. (1971). Mapping : a technique for translating reading into
thinking. Journalof Reading, 14, 225-230.
Marcinkowski, T. J.(1988).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9(12),3677-A.
Marcinkowski, T. (1989).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9(12),3677-A.UMINo.DEE89-03716
Novak, J. D. &; Gowin, D. B.(1984).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th,C.E.(1968).On the road to conservation. Massachusetts: Audubon.
Roth,C.E.(1992)Environmental Literacy: It’s Roots, Evolution and Directions in the Eric Clearinghourse fo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lumbus, Ohio. ED348235.
WriteDesign.(1998, November 6 ). Re: Graphic Organizers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www.writedesignonline.com/organizers/index.html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