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分
王聖文(2008)。自由軟體在中小學校園之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1(6),
104-111。
毛慶禎(2002)。自由資訊。 Linuxer 月刊,26, 170-179。自由軟體發展推動方案。2002,取自
http://www.nici.ey.gov.tw/Upload/RelFile/2829/706628/6e34b178-056a-49ad-950d-ca96dd1d4f04.pdf,檢索日期:2014.3.10
自由軟體鑄造廠(2014)。授權條款介紹,取自
http://www.openfoundry.org/tw/law-and-licensing,檢索日期:2014.4.28
余宗樺(2010)。由計畫行為理論分析影響國小較師使用自由軟體之因素-以彰
化縣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在職專班研究論文,臺東。
林東泰(1999)。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師大書苑。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巨流。
林政雄(2011)。自由軟體在教師群體間導入歷程之研究─以宜蘭縣「創新國小」
為例。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碩士論文,宜蘭。
洪朝貴(1999)。自由軟體在臺灣資訊教育的應用。「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1,1-2。
政府機關資訊通報(2011)。政府機關自由軟體推動情形,290,7-11。
桃園縣推動中小學校園自由軟體推廣實施計畫(2007)。取自
http://web.dpjhs.tyc.edu.tw/98school/%E6%95%99%E5%8B%99%E8%99% 95%5C%E8%B3%87%E8%A8%8A%E8%A8%BB%E5%86%8A%E7%B5%84%5C97%E8%87%AA%E7%94%B1%E8%BB%9F%E9%AB%94%5C%E6%A1%83%E5%9C%92%E7%B8%A3%E6%8E%A8%E5%BB%A3%E8%87%AA%E7%94%B1%E8%BB%9F%E9%AB%94%E8%A8%88%E7%95%AB%E7%B0%BD%E6%A0%B8%E7%89%880919.doc
孫賜萍、蔡凱如、江易原、許惠美(2012)。自由軟體在臺灣資訊教育之應用與
推廣。教育與發展期刊,29(5),81-88。
郭玟杏(1996)。國民中小學資訊教育政策之分析。教育與發展期刊,23(4),137-144。
莊淑媛(2011)。臺灣校園自由軟體推廣研究─從推廣者的角度而言。佛光大學
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碩士論文,宜蘭。
國科會(無日期)。自由軟體暨雲端計算與資訊安全技術研發專案。取自
http://opensource.csie.ncku.edu.tw/opensource/object.html,檢索日期:2014.4.15
國民教育社群網(2012)。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015&;Page=8657&;Index=3,檢索
日期:2014.3.28。
教育部課程綱要(2011)。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015&;Page=8657&;Index=3,檢索
日期:2014.3.28。
陳韋寧(2011)。從宜蘭縣LifeType部落格平臺探討自由軟體導入教育場域之研
究。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碩士論文,宜蘭。
許惠美(2011)。校園自由軟體推廣—從行動者網絡理論來看。2011 第三屆STS
學會年會暨研討會。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臺北:小畢空間出版社。
黃文卿、林晏州(1998)。深度訪談之理論與技巧-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園專車推動為例,國家公園學報,8(2),166-178。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2012)。什麼是創用CC,取自
https://isp.moe.edu.tw/ccedu/introduction.php,檢索日期:2014.4.28
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數位資源推廣服務中心。自由軟體簡介,取自
http://ossacc.moe.edu.tw/modules/tinyd1/index.php?id=2,檢索日期:2014.3.5
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數位資源推廣服務中心。讓光撒出¬-給資訊老師參考的自
由軟體推動企畫書,取自
http://ossacc.moe.edu.tw/modules/tinyd4/index.php?id=15,檢索日期:2014.12.16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取自
http://www.edu.tw/userfiles/url/20120920154137/97.08%E6%95%99%E8%82%
B2%E9%83%A8%E4%B8%AD%E5%B0%8F%E5%AD%B8%E8%B3%87%E
8%A8%8A%E6%95%99%E8%82%B2%E7%99%BD%E7%9A%AE%E6%9B
%B8.pdf
葛黃濱(2004)。判碼或國碼?---臺灣自由軟體運動的發展與挑戰(1991-2004)。國 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鄒忠毅、黃信健、蔣幼齡、吳慧敏(2008)。自由軟體與簡易型電腦在
物理教學上的運用。物理教育學刊,9,57-68。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2006)。臺灣自由軟體之硬體應用現況與趨勢,1。
資策會MIC. 研究報告(2008)。臺灣自由軟體之硬體應用發展現況分析,取自
http://mic.iii.org.tw/aisp/reports/reportdetail_register.asp?docid=2619,檢索日期:
2014.5.4。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臺北:心理。
二、 英文部分
Author Unknown (1995).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 law consolidated edition.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Davis et al(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319-340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2014). The free software definition.,取自
https://www.gnu.org/philosophy/free-sw.html.en,檢索日期:2014.4.8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2014).What is Copyleft,取自
https://www.gnu.org/copyleft/copyleft.html.en,檢索日期:2014.4.8
Lazarsfeld, P. F. &; Katz, E.(1955). Personal Influence: The part played by people in the flow of mass communication. Glencoe, IL: Free Press.
Matthew B. M. &; Huberman, A. Michael(1994/2000).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張芬芬(譯)。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臺北:雙葉。
Rogers, E. M.(2003/2006).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唐錦超(譯)。創新的擴散。
臺北:遠流。
Weng, T.(2008).The study of using e-learning platform to analyze learning
process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 WSEAS Transactions on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 5, 447-456.
Wikipedia(2014). Gnu 通用公共授權條款。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GNU%E9%80%9A%E7%94%A8%E5%85%AC%
E5%85%B1%E8%AE%B8%E5%8F%AF%E8%AF%81,檢索日期:201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