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0.101.84)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3 08:0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林吟蘋
研究生(外文):
LIN,YIN-PIN
論文名稱:
論雇主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之行政裁罰
指導教授:
江嘉琪
口試委員:
王韻茹
、
邵惠玲
口試日期:
2016-06-14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
法律系研究所
學門:
法律學門
學類:
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勞動條件
、
延長工時
、
延長工時工資
、
行政罰法
、
行政裁罰
相關次數:
被引用:
3
點閱:557
評分:
下載:76
書目收藏:4
勞動基準法第一條規定:「為規定勞動條件最低標準,保障勞工權益,加強勞雇關係,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雇主與勞工所訂勞動條件,不得低於本法所定之最低標準。」由此可以得知,勞動基準法訂立的目的在於保障勞工權益。
工資和工時都是重要的勞動條件之一,其影響者為勞工的收入及從事勞務的時間,因此,對勞工而言,若有延長工時之情況,雇主即應給付延長工時工資,但是,在實務上,卻常常有雇主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或給付不足之情況,而受到行政機關之裁罰,在爭議案件中,最常爭執者係何種薪資名目應被認定為工資並納入延長工時工資計算,若雇主未將某些薪資名目計入工資,則可能有延長工時工資短少或未給付之情形,並可能受罰,進而衍伸出勞工是否有自願加班、加班時是否係執行職務、是否有依法令之阻卻違法事由,皆是圍繞在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或給付短少之現象產生之問題,值得本文探討與研究。
本文係採「文獻歸納與分析法」,參考我國學者與研究者所著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書籍、期刊文章、碩士論文等文獻進行蒐集統整,並且再以勞動部訴願決定及行政法院判決為研究核心,整理出目前實務發展的脈絡及見解,透過理論與實務的相互印證,指出實務上是否有待改進之處,並提供行政主管機關未來行政裁罰前之參考。
本文認為雇主在經營企業時,需要負擔高額的經營成本,若雇主已經盡量履行勞動基準法規定的義務,若稍一不慎,而有違法之情況,行政主管機關應盡其所能協助改善,罰鍰不是唯一手段,也不是每個雇主都罪大惡極,行政主管機關不適合課予雇主太多義務,且行政主管機關在做決定時,更應考量勞資雙方的平衡關係,而非一味傾向勞方或資方,這都將導致勞資雙方的關係更加嚴峻,對於整體經濟發展亦將處於不利狀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項、研究動機
第二項、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一項、研究範圍
第二項、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勞動基準法中延長工時工資之認定
第一節 工資之基本概念
第一項、工資之定義
第二項、實務上認定為工資之態樣
第三項、對於工資態樣之評析
第四項、工資給付之種類
第五項、工資之全額給付原則
第二節 延長工時之基本概念
第一項、工作時間之定義
第二項、延長工時之定義
第三項、延長工時之態樣
第四項、工作時間態樣之評析
第五項、延長工時工資之計算
第三節 勞動基準法之定性
第三章 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之裁罰
第一節 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之裁罰依據
第一項、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之裁罰要件
第二項、裁罰構成要件之態樣及實務見解
第三項、本文見解
第二節 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行政裁罰之行為數探討
第一項、行政罰法上行為數之討論
第二項、案例討論
第三項、本文見解
第三節 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之競合
第一項、前言
第二項、行政罰法之競合概念
第三項、案例探討與分析
第四章 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行政裁罰阻卻違法事由之探討
第一節 行政罰法之基本概念
第二節 阻卻違法事由之概念
第三節 阻卻違法事由於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行政裁罰之適用
第一項、雇主主張阻卻違法事由之態樣
第二項、評析
第五章 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行政裁罰責任條件之探討
第一節 責任條件之概念
第二節 責任條件於未給付延長工時工資行政裁罰之適用
第一項、雇主主張無責任條件之態樣與實務見解
第二項、評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1、專書
(1)林錫堯,行政罰法,自版,2012年11月2版。
(2)陳文貴,行政罰競合理論與實務─雙重處罰禁止論,自版,2012年9月。
(3)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2013年9月8版。
(4)陳清秀,行政罰法,新學林,2014年9月2版。
(5)焦興鎧等,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2014年2月2版。
(6)黃俊杰,行政罰法,自版,2006年3月。
(7)黃程貴,勞動、社會與法,元照,2011年。
(8)楊通軒,個別勞工法理論與實務,五南,2013年10月3版。
(9)蔡震榮、鄭善印,行政罰法逐條釋義,新學林,2008年5月2版。
(10)鄭津津,職場與法律,新學林,2010年9月3版。
2、期刊論文
(1)尤重道,行政罰責任概念與責任類型暨責任競合問題之探討,全國律師,第16卷第7期,頁74-
90,2012年7月。
(2)王能君,勞動基準法上加班法律規範與問題之研究--日本與臺灣之加班法制與實務,臺北大學
法學論叢,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1期,頁75-138,2012年3月。
(3)王惠玲,「工作時間」概念之探討,萬國法律,第98期,頁2-10,1998年4月。
(4)呂秉翰,大法官果能廓清「一行為不二罰」的真貌?-以釋字第六○四號解釋為中心,中央警察
大學法學論集,第16期,頁191-230,2009年4月。
(5)李玉春,工資定義之演進及趨勢--以我國司法實務為中心,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9期,頁1-
32,2012年10月。
(6)李建良,行政罰法中「裁罰性之不利處分」的概念意涵及法適用上之若干基本問題──「制裁性
不利處分」概念之提出,月旦法學雜誌,第181期,頁133-163,2010年6月。
(7)林更盛,最高法院近年來關於勞基法上工資認定的分析,全國律師,第11卷第3期,頁24-35,
2007年3月。
(8)林明鏘,行政罰法與處罰對象,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頁145-150,2005年5月。
(9)林炫秋,最高法院判決中的工資認定要件與類型,萬國法律,第167期,頁37-48,2009年10
月。
(10)林錫堯,行政罰法上「一行為」概念初探,法學叢刊,第50卷第2期,頁1-8,2005年4月。
(11)侯岳宏,未依法定計算方法給付加班費之效力,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8期,頁261-291,
2013年12月。
(12)洪家殷,行政罰之概念及種類,月旦法學教室,第84期,頁43-56,2009年10月。
(13)洪家殷,行政罰之法律原則及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86期,頁52-64,2009年12月。
(14)洪家殷,行政罰上之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及其適用,月旦法學教室,第88期,頁42-54,2012年
2月。
(15)洪家殷,行政罰之處罰對象,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頁44-56,2010年4月。
(16)洪家殷,行政罰之責任要件及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93期,頁28-40,2010年7月。
(17)洪家殷,行政罰之裁處程序、管轄及時效,月旦法學教室,第96期,頁33-46,2010年10月。
(18)洪家殷,行政罰法之狀態責任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六年訴字第一二八八
號判決簡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4期,頁328-332,2008年3月。
(19)洪家殷,九十二年度行政法院裁判之檢討─行政罰部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4期,頁119-
146,2004年11月。
(20)洪家殷,行政罰一行為與數行為問題的探討--以行政罰法施行後之實務見解為中心,月旦法學
雜誌,第155期,頁5-22,2008年4月。
(21)郭玲惠,勞動基準法工時制度修正芻議,政大勞動學報,第8期,頁63-78,1999年5月。
(22)郭玲惠,勞動基準法工時制度之沿革與實務爭議問題之初探,律師雜誌,第298 期,頁15-
34,2006年。
(23)陳正良,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之探討,政大勞動學報,第8期,頁35-51。
(24)陳正根,論一行為不二罰--以交通秩序罰為探討重心,高大法學論叢,第4期,頁31-83,
2008年11月。
(25)陳建文,勞動基準法工資定義爭議問題的再思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0期,頁257-293,
2009年6月。
(26)陳清秀,行政罰實務問題之研討(上)--以行政罰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頁146-
171,2008年6月。
(27)陳清秀,行政罰實務問題之研討(下)--以行政罰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58期,頁104-
118,2008年7月。
(28)陳愛娥,行政處分的對外效果、「保證」與行政罰的責任條件--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判字第
四○八一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期,頁83-93,2000年10月。
(29)陳愛娥,行政處分的構成要件效力與行政罰中的不作為、故意或過失--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年度
判字第一五九四號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4期,頁51-63,2002年5月。
(30)陳新民,論「行政罰」的適用原則:對行政法院判決的評釋,法令月刊,第38卷第2期,頁
11-16,1987年2月。
(31)劉建宏,大法官釋字第604 號解釋之研究-行政罰法上「單一行為」概念之探討,臺北大學法
學論叢,第64期,頁1-23,2007年12月。
(32)劉建宏,行政罰法上「單一行為」概念之探討--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受處罰
者,月旦法學雜誌,第152期,頁205-217,2008年1月。
(33)蔡進良,行政罰裁罰標準之規制、適用與司法審查,月旦法學雜誌,第141期,頁62-79,
2007年2月。
(34)蔡震榮,行政罰法修法之探討,法令月刊,第64卷第2期,頁23-43,2013年2月。
(35)鄭津津,特殊行業因應勞動基準法之工時規劃-以保險業與房屋仲介業為例,政大勞動學報,
第8期,頁53-61,1999年5月。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無相關論文
1.
(1)尤重道,行政罰責任概念與責任類型暨責任競合問題之探討,全國律師,第16卷第7期,頁74-
2.
(3)王惠玲,「工作時間」概念之探討,萬國法律,第98期,頁2-10,1998年4月。
3.
(5)李玉春,工資定義之演進及趨勢--以我國司法實務為中心,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9期,頁1-
4.
(7)林更盛,最高法院近年來關於勞基法上工資認定的分析,全國律師,第11卷第3期,頁24-35,
5.
(8)林明鏘,行政罰法與處罰對象,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頁145-150,2005年5月。
6.
(9)林炫秋,最高法院判決中的工資認定要件與類型,萬國法律,第167期,頁37-48,2009年10
7.
(11)侯岳宏,未依法定計算方法給付加班費之效力,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8期,頁261-291,
8.
(12)洪家殷,行政罰之概念及種類,月旦法學教室,第84期,頁43-56,2009年10月。
9.
(13)洪家殷,行政罰之法律原則及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86期,頁52-64,2009年12月。
10.
(14)洪家殷,行政罰上之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及其適用,月旦法學教室,第88期,頁42-54,2012年
11.
(15)洪家殷,行政罰之處罰對象,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頁44-56,2010年4月。
12.
(16)洪家殷,行政罰之責任要件及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93期,頁28-40,2010年7月。
13.
(17)洪家殷,行政罰之裁處程序、管轄及時效,月旦法學教室,第96期,頁33-46,2010年10月。
14.
(20)洪家殷,行政罰一行為與數行為問題的探討--以行政罰法施行後之實務見解為中心,月旦法學
15.
(21)郭玲惠,勞動基準法工時制度修正芻議,政大勞動學報,第8期,頁63-78,1999年5月。
1.
勞動基準法延長工時「同意」機制之研究
2.
特約醫事服務機構與中央健康保險署之醫療費用爭議法律問題研究
3.
全民健康保險藥品支付制度法律問題研究
4.
我國環境保護協定法制與實務之研究
5.
勞基法工時修正之法律問題探討
6.
我國工作時間除外規定之研究 ---以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為中心
7.
醫師納入勞基法的工時保障問題探討 -以84-1條專業責任制適用於腎臟專科為例。
8.
政府採購行為之程序瑕疵及其法律效果
9.
台電公司與民營電廠(IPP) 購售電合約法律問題之研究—以購電價格之調整為核心—
10.
勞動基準法中工資定義之法律問題研究
11.
從勞動基準法第28條規定論工資、資遣費與退休金之保障
12.
客運業工資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
13.
工時認定之研究— 以待命及延長工作爭議為中心
14.
政府採購作為勞動及社會政策工具之正當性與界限——以歐盟及我國法制為中心
15.
高科技產業員工的習慣性延長工時與離職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員工福利作為調節變項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