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政府文件
內政部,「各宗教社會服務概況 General Conditions of Social Services of Religions」,內政統計年報,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二、專書
Drucker 著,劉真如譯,下一個社會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臺北:商周出版,2002年)。
Peter F. Drucker 著,鄧嘉玲譯,杜拉克看亞洲 (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Peter F. Drucker著,余珮珊譯,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 — 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管理之道(臺北:遠流,2004年)。
Peter F. Drucker著,余珮珊譯,彼得‧杜拉克: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聖經(臺北:遠流,2015年)。
Peter F. Drucker著,周文祥、慕心編譯,巨變時代的管理(臺北:中天,1998年)。
Peter F. Drucker著,傅振焜譯,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臺北:瑞興,1994年)。
Phil Tcherngovski、何英傑著,眠月之山,(臺北:遠流,2015年)。
丁立偉、詹嫦慧、孫大川,活力教會-天主教在臺灣原住民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臺北:光啟文化,2004年)。
中國主教團秘書處編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臺北:教務協進會,1975年)。
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2004年,8版)。
王順民,宗教福利(臺北:亞太圖書,1999年)。
王順民,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臺北:洪業文化,2001年)。
王順民,當代臺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吳定,公共政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
林昌華,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
林淑馨,非營利組織概論(高雄:巨流圖書,2011年)。
林淑馨,非營利組織管理(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林淑馨,寫論文,其實不難 學術新鮮人必讀本(高雄:巨流圖書,2013年)。
林萬億,臺灣的社會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6年)。
林萬億,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臺北:巨流,2000年9月)。
勁草,傳教士到臺灣(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13年)。
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東大出版,1996年)。
若瑟‧赫忍斯基神父著,楊淑秀、蔡怡佳、林怡伶譯,親吻窮人:若瑟神父與第四世界運動(臺北:心靈工坊,2013年)。
范毅順,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臺北:積木文化,2008年)。
彭懷真,非營利組織12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5月)。
曾仰如,宗教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須文蔚,臺灣的臉孔: 11位帶來愛.希望與勇氣的外國天使(臺北:遠流,2013年)。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2年)。
經典雜誌編著,臺灣慈善400年(臺北:經典雜誌,2006年)。
劉順德,要理簡史(臺中:光啟,1967年)。
蕭新煌,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
羅東聖母醫院口述歷史小組,12位異鄉人,傳愛到臺灣的故事(臺北:董事基金會《大家健康》雜誌,2012年)。
三、專書篇章
王順民,「非營利組織與宗教」。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9年,第二版),頁375-393。
王順民,「當代臺灣地區宗教類基金會的一般性考察」,收錄於官有垣主編,臺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臺北:洪建全基金會,2003年),頁174-206。
丘昌泰,「非營利中介組織治理之研究-兩岸三地六個個案的跨域觀察」,收錄於丘昌泰主編,非營利部門研究:治理、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臺北:智勝文化,2007年),頁 22-23。
江明修,「非營利組織協助政府再造之道」,收錄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智勝文化,2000年),頁145-154。
江明修、王俊元,「臺灣企業基金會之公共服務功能」,收錄於官有垣主編,臺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臺北:洪建全基金會,2003年),頁107-138。
江明修、陳定銘,「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收錄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智勝文化,2000年),頁215-270。
官有垣,「非營利組織在臺灣的發展: 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收錄於,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七輯(臺北: 銓敘部,2003年),頁43-71。
官有垣,「導言」收錄於官有垣主編,臺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臺北:洪建全基金會,2003),頁2-12。
官有垣、邱瑜瑾,「基金會在國家發展與援助的角色—兼論臺灣數個基金會從事援外事務的現況及意涵」,收錄於官有垣主編,臺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臺北:洪建全基金會,2003年),頁274-319。
官有垣、謝祿宜、李宜興,「臺灣社區型基金會的組織結構、義工參與及運作功能」,收錄於官有垣主編,臺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臺北:洪建全基金會,2003年),頁34-74。
邱瑜瑾,「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服務」。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9年,第二版),頁319-342。
許世雨,「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收錄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 (臺北:智勝文化,2000年),頁155-190。
馮燕,「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規範與架構」,收錄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2000年),頁76-107。
潘稀祺,「甘霖,潤澤盲人心地」,收錄於經典雜誌主編,臺灣慈善400年(臺北:經典雜誌,2006年),頁22-33。
蕭新煌,「非營利部門在臺灣的發展特色」,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圖書,2009年,第二版),頁35-45。
蕭新煌,「基金會在臺灣的發展歷史、現況與未來的展望」,收錄於官有垣主編,臺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臺北:洪建全基金會,2003年),頁13-22。
四、期刊論文
Richard Madsen,「臺灣天主教會的成長與衰退:以瑪利諾會的兩個傳教區為例」,臺灣學誌,第6期(2012年10月),頁53-76。
王政文,「臺灣基督徒的現代性認同」,新使者,第146期(2015年2月),頁10-13。
王順民,「非營利組織及其相關議題的討論--兼論臺灣地區非營利組織的構造意義」,社區發展季刊,第85期(1996年3月),頁36-61。王億仁,「非營利組織與公民參與之關係初探」,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1期(2007 年2月),頁58-64。白文飛,「社會政策與宗教慈善」,宗教哲學,第67期(2014年3月),頁107-112。江明修、陳定銘,「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中國行政評論,第8卷3期(1999年6月),頁23-72。吳思薇,「眺望未來的百年思索──洪山川總主教專訪」,人籟論辯月刊,第66期(2009年12月),頁20-25。
李宏翰,「試論利他主義的動機過程」,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5年),頁56-60。
李秀琴,「有關臺灣原住民, 西洋宗教體系與傳教士的德文文獻」,臺灣史研究,第1卷第2期(1994年12月),頁131-140。李禮君,「福爾摩莎的美麗腳蹤」,人籟論辯月刊,第66期(2009年12月),頁56-61。
沙依仁,「臺灣身心障礙者保護的發展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09期(1995年3月),頁103-110。官有垣、 杜承嶸,「臺灣非營利部門自1950年代迄今的發展特質、轉型與挑戰」,社區發展季刊,第133期(2011年3月),頁65-80。官有垣、 杜承嶸、王仕圖,「勾勒臺灣非營利部門的組織特色:一項全國調查研究的部分資料分析」,公共行政學報,第37期(2010年12月),頁111-151。林淑馨,「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22期(2008年6月),頁47-61。社論,「超越依賴與對抗—福利民營化的思維」,社區發展季刊,第108期(2005年1月),頁1-2。
韋薇,「天主教會對移工的社會服務」,社區發展季刊,第130期(2010年6月),頁171-184。張恆豪、顏詩耕,「從慈善邁向權利臺灣身心障礙福利的發展與挑戰」,社區發展季刊,133期(2011年3月),頁402-416。曹中建,「宗教的時代責任與社會服務」,宗教哲學,第67期(2014年3月),頁1-8。許耿銘,「協力理論在跨界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以『政府機關與績優民間機構人才交流實施辦法草案』為例」,文官制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2009年7月),頁55-79。
陳志榮,「宗教與醫療—以馬偕醫療傳教為例」,「養生、醫療與宗教」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年1月9日,頁1-17。
陳定銘,「非營利組織行銷管理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第102期(2003年6月),頁218-241。陳定銘,「非營利組織志工發展之析探」,T&D飛訊,第36期(2005年8月),頁1-19。
陳惠馨,「我國傳統非營利組織在現代法律地位之變遷-以宗教團體為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1998年),計畫編號NSC87-2418-H004-005-E21。
陳儀蓉,「新領導典範-價值導向式領導理論之概述」,T&D飛訊,第42期(2006年2月),頁1-14。
傅秀媚,「融合教育的實施模式研究」,中師特教中心「特殊教育論文集」,9001(2001年),頁141-156。
彭錦鵬、江瑞祥、許耿銘,「非營利組織績效評量指標之建構」,政治科學論叢,第49期(2011年9月),頁125-160。
詹火生,「宗教倫理與社會福利」,社區發展季刊,第38期(1987年),頁24-25。趙一舟,「古老禮儀,全新感受禮儀革新在臺灣」,人籟論辯月刊,第66期(2009年12月),頁26-29。
顧忠華,「臺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臺灣社會學研究,第4期(2000年7月),頁145-189。五、研討會論文
江明修,「全球治理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前瞻」,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前瞻研討會,臺北:國家圖書館,2010年4月,頁5-28。
周月清、朱貽莊,「檢視臺灣身心障礙福利政策與法案之歷史進程與變革」,2011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社會福利模式--從傳承到創新,中國北京: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2011年4月16-17日,頁2。
陸宛蘋,臺灣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探討—以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非營利事業管理組碩士論文,2006年1月,頁17。詹火生,「一甲子以來臺灣社會福利政策的演變:從理念政策到制度實踐」,2011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社會福利模式--從傳承到創新,中國北京: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2011年4月16-17日,頁1-4。
六、報紙新聞
臺北訊,「楓橋新村力阻村外!殘障兒童何處為家!第一兒童發展中心搬家案鬧大七名家長代表昨到總統府請願」,聯合報,1983年6月23日,版3。
耶穌會資源開發室,「內政部表揚績優外籍宗教人士天主教教會25位獲獎 超過2/3」,天主教周報,2014年8月30日,版1。
喻小敏,「公東的教堂,好近又好遠!」,天主教周報,2013年1月6日,版12-13。
七、網頁資料
Andy,「財團法人天主教伯利恆文教基金會」,公益交流站,http://npost.tw/archives/3444。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典藏臺灣-首選珍藏 : 領我往美麗之島——荷蘭傳教士行旅」,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http://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4145/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伯利恆文教基金會,http://www.bethlehem.org.tw/big5/02.asp。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法典 (繁體中文),http://www.vatican.va/chinese/cic_zh.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04月01日。
天主教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http://www.tobiastainan.org/index.php。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會花蓮教區附設私立安德啟智中心,http://www.hlandrew.bexweb.tw/?。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臺灣地區天主教手冊--臺南教區」,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http://www.catholic.org.tw/catholic/2014/Catholic%20Church201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宗教交談與合作暨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2015 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發布50周年」,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https://sites.google.com/site/dialogueandcooperation/2015-50,2015年12月9日。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http://www.straphael.org.tw/。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聖母聖心會平安居,http://www.catholic.org.tw/cicm/house_of_peace/pages/main.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臺南教區,「社福機構」,天主教臺南教區,http://www.catholic.org.tw/tainan/7/4.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天主教在臺灣原住民的傳教史」,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http://www.catholic.org.tw/aborigine/aborigine.pdf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關懷外勞及移民』的公開信,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2007年5月16日,http://www.catholic.org.tw/theology/public/liyi/archive_documents070528.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http://theresa.ho.net.tw/。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天亞社,「泛亞地區移民、家庭和使命會議在臺閉幕」,天亞社中文網,2014年10月2日,http://china.ucanews.com/2014/10/02/%E6%B3%9B%E4%BA%9E%E5%9C%B0%E5%8D%80%E7%A7%BB%E6%B0%91%E3%80%81%E5%AE%B6%E5%BA%AD%E5%92%8C%E4%BD%BF%E5%91%BD%E6%9C%83%E8%AD%B0%E5%9C%A8%E5%8F%B0%E9%96%89%E5%B9%95/。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王順民,「宗教與社會工作相互會通之研究」,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2/6001。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月26日
王順民,「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行銷及其相關議題論述」--以當代臺灣地區為例,國政研究報告,2006年11月29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5/SS-R-095-007.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永華市政中心,「賴市長頒發卓越市民匾額 表揚天主教臺南教區主教林吉男 甘惠忠神父」,臺南市市政新聞,http://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7B63C1C720-096E-426B-BEFD-C30286A2F775%7D,2014年5月10日。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甘惠忠,「神父的話」,伯利恆之友會訊,2007年4月,http://www.bethlehem.org.tw/big5/05.asp?action=detail&classid=35&page=3。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白冷會,「白冷會在臺灣」,白冷會,2012年12月12日,http://www.smb.tw/。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立法院厚生會,「醫療奉獻獎各年度得獎名單」,立法院厚生會,http://www.hwe.org.tw/award_winners.asp。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侯若瑟,「天主教與基督教之同與異」,道明會,http://www.catholic.org.tw/dominicanfamily/questions.htm#_Toc26190622。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屏東基督教醫院,「肯定與榮耀」,屏東基督教醫院,http://www.ptch.org.tw/_private/history/main/historyindex.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紀守常紀念文教基金會,「緣起與願景」,紀守常紀念文教基金會,http://www.si-sasagazo.org.tw/index.php/about-us/vision。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馬偕紀念醫院,「歷史精神」,馬偕紀念醫院,http://www.mmh.org.tw/mackay-history.asp。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馬偕醫院,「馬偕紀念醫院135周年特刊精選 馬偕牧師」,馬偕醫訊, 2015年10月,http://www.mmh.org.tw/MackayInfo2/article/B339/1478.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資料庫,「潛談早期療育」,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資料庫,http://ip192172.ntcu.edu.tw/index.php?inner=about_ei&num=1。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基督教芥菜種會,http://www.mustard.org.tw/tab/522。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陳一姍,「屏東基督教醫院:奉獻一萬公里非洲路」,天下雜誌,2014年1月21日,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5449#。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20日。
陳岱嶺,「在『中華民國』走了之後:馬拉威的斷交國記事」,轉角國際,2016年4月14日,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1628600-%E5%9C%A8%E3%80%8C%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3%80%8D%E8%B5%B0%E4%BA%86%E4%B9%8B%E5%BE%8C%EF%BC%9A%E9%A6%AC%E6%8B%89%E5%A8%81%E7%9A%84%E6%96%B7%E4%BA%A4%E5%9C%8B%E8%A8%98%E4%BA%8B。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20日。
陳惠馨,「我國宗教立法何去何從」,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1998年12月,http://www3.nccu.edu.tw/~hschen/book_summary/1998-12-(02).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曾柏文,「我們為何學歷史?-- 教育史學格局、地理框架,與課綱的政治」,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2014年2月6日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20/article/978。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第五屆早療棕櫚獎-吳道遠」,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http://www.caeip.org.tw/modules/palm_rewards/page.php?tbdsn=115。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黃清輝,「瑞士神父吳道遠散播愛心無國界」,勁報,2013年9月17日,http://twpowernews.com/home/news_pagein.php?iType=1010&n_id=43008,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慈濟基金會,「認識證嚴上人--慈濟功德會的發源」,慈濟基金會,2009年3月31,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6%3Aabout-master&catid=58%3Amaster-scribe-related&Itemid=182&lang=zh。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博物館,「切膚之愛事蹟」,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博物館,2010年,http://www2.cch.org.tw/history/page.aspx?oid=13。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南市私立老吾老養護中心,http://www.lauwulau.org.tw/。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南市社會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福利服務」,臺南市社會局,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id=%7B1DFB5037-8ADE-4741-9B44-595B506C77F1%7D。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南市社會局,「兒童少年福利:早期療育」,臺南市社會局,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id=%7BAC1F3FC4-0F3E-4A20-A356-6756FF7C129E%7D。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福利服務」,臺南市政府社會局,2011年,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id=%7B1DFB5037-8ADE-4741-9B44-595B506C77F1%7D。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少年福利:早期療育」,臺南市政府社會局,2011年,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id=%7BAC1F3FC4-0F3E-4A20-A356-6756FF7C129E%7D。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臺南市早期療育中心(專辦兼辦機構)」,臺南市政府社會局,2013年6月5日,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id={67268CDE-E345-4C45-9AA7-9FF299306468}。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灣天主教主教團,「臺灣地區天主教手冊」,臺灣天主教主教團,http://www.catholic.org.tw/catholic/2014/Catholic%20Church201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灣天主教主教團,http://www.catholic.org.tw。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灣教會公報社,「交涉日軍和平入府城」,臺灣教會公報新聞網,2011年12月20日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3677。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臺灣教會公報新聞網,「越洋來臺奉獻一生 教育傳愛」,臺灣教會公報新聞網,2014年9月10日,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7822。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賴永祥,「教會史話第一輯史話074設訓瞽堂在洪公祠」,賴永祥長老史料庫,http://www.laijohn.com/BOOK1/074.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http://www.laijohn.com/index.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簡鴻模,「基督宗教在臺傳教史」,輔仁大學學術資源網,http://scholar.fju.edu.tw/%E8%AA%B2%E7%A8%8B%E5%A4%A7%E7%B6%B1/upload/037680/content/981/G-9050-17693-.doc。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醫療奉獻獎,「甘惠忠慢飛天使守護者」,立法院厚生基金會。http://www.hwe.org.tw/award_winners_22_1.asp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4月1日。
貳、英文部分
一、書籍 (Books)
Crawford, Rev. Robert., Biography of Rev. James Collignon. In Fiftieth Anniversary Maryknoll Society Taiwan 1951-2001: Biographic and Autobiographic History of the Taiwan Region (Taipei: Maryknoll Taiwan Information Service, 2001).
Kramer, R. M., Voluntary age, lies in the Wefare State(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
Salamon & Anheier, 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7).
Salamon, L. M. ,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s: Government-Nonprofjt Relation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5).
Salamon, L. M.,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r (New York: Foundation Center,1992).
Wolf, T., Manag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y-First Centur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9).
二、專書篇章 (Book Chapters)
Kramer, R. M. ,“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Personal Social Service,"in Powell, W. W. edit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 pp. 240-257.
Steinberg, R. and W. W. Powell, “Introduction: a Research Handbook.” in Walter W. Powell & Richard Steinberg (eds),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1-10.
三、期刊論文 (Journal Articles)
Degeneffe, C. E,” What is Catholic about Catholic charities?,” Social Work, Vol. 48, No. 3 (2003), pp. 374-383.
Hell, Peter D.,“Abandoning the Rhetoric of Independence: Reflections on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the Post-Liberal Era,” Journal of Voluntary Action Research , Vol.16(1-2)( 1987),pp. 11-28
Katz, D.,"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 Vol. 9 ( 1964), pp. 31-146.
Leiby, James, “Charity Organization Reconsidered,” Social Service Review, Vol. 58, No.4(1984), pp. 5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