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論文文獻
地靈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台北市人行系統環境改善實施手冊,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996。
黃博仁,排水性瀝青混合料鋪面試驗路段之成效評估,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工程規劃及設計規範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2002。
黃建達,不同透水鋪面性能試驗研究與成效評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3。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內政部營建署,2003。
林志棟、台灣雨水利用協會,建築基地保水滲透技術設計規範與法制化之研究子計畫二透水鋪面工法性能實驗解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3。
李維峰、鄭瑞濱,「JW防災空調導水鋪面研究報告」,台灣營建研究院,2004。
吳政松,透水鋪面對工程環境之影響效益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房家祥,「視窗化透水鋪面系統設計之模式建立與應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5。吳宗騂,透水性鋪面溫度行為模式之初步探討,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7。內政部營建署,透水性鋪面養護工法參考手冊,內政部營建署,2009。
陳忠麟,人行道透水鋪面硬底工法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0。陳美玲,不透水鋪面排水機制之研究—以瀝青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12。魏嘉慧,市區道路透水性鋪面設計方法評估,國立中央大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2。丁展威,透水鋪面設計方法檢討及精進探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3。李忠文,以有限元素法評估硬式透水舖面(JW工法)之結構承載力,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工程技術與管理學程碩士論文,2013。魏嘉慧,市區道路透水鋪面設計方法評估,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2013。
袁秀慧,系統性創新技術應用於透水鋪面工法改善之探討,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4。余慶龍,透水混凝土試體包覆材料對透水性試驗之影響,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2014。王順治,室內外地坪材料防滑係數之研究(期末報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4。
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透水性鋪面使用手冊,執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鋪面工程學會,2015。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無障礙設計標準與我國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制度之比較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行研究報告,2015。
郭寶貞,從使用者滿意度來探討騎樓整平計畫之研究,中華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林建智、卓世偉、李宗霖,人行空間透水地坪積水改善之研究,2016 建築工程與環境設計國際研討會,中華科技大學,2016。
二、學術期刊
胡幼慧、王孝仙、郭淑珍,家人照護失能老人的困境─一項質化與量化整合的研究‧公共衛生,22(2),99-112,1995。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 北:心理。2003。
林志棟、陳順興,公共工程品質管理人員回訓班第二單元講義,2007。
周祖珍,基地透水鋪面之工法與案例,102年度總合治水工程研習會,2013。
陳瑞文,柳中明,環保透水鋪面稀釋汽車尾氣排放空氣污染物之實驗研究,美國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協會期刊,2012。
三、網頁資料
柳中明、陳瑞文等,因應氣候變遷,創造海綿城市-由建設海綿社區、海綿工業區著手,2012 。低碳生活部落格,http://lowestc.blogspot.tw/2012/05/blog-post_8603.html。
各國透水混凝土應用現狀,http://blog.ifeng.com/article/35071814.html
透水鋪面網站,http://www.pavingexpert.com/http//www.pavingexpert.com
透水混凝土磚,http://www.pavingexpert.com/permeable04.htm
如何解決擾人的隆根問題,美莊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黃頁詢價平台、http://www.web66.com.tw/CW44/如何解決擾人的隆根問題-U44976.htm,
橫濱市環境創造局網頁,http://www.city.yokohama.lg.jp/kankyo/gesui/
http://blog.xuite.net/ntpdmxrd/blog/31369272-東歐人如何鋪人行道
四、參考著作
袁方編,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2002。
呂大吉,騎樓整平工程規畫案總結報告書,2-1~2-8頁,2005。
林建智,台北縣三重市環保用地設置簡易運動場及環境綠美化工程設計,林建智建築師事務所,2009。
林建智,三重市兒九公園闢建工程設計,林建智建築師事務所,2009。
林建智,三重市自強路2段等人行道改善工程設計,林建智建築師,2010。
陳宗鵠,既有騎樓及人行道路無障礙化改善手冊174~207頁,2010。
林建智,生態教學園區-綠園生態再造計畫改善工程設計,林建智建築師,2012。
林建智,三重綜合運動場木平台區更新工程設計,林建智建築師,2012。
林建智,延壽P出租國宅公共設施及景觀工程設計,林建智建築師,2013。
林建智,校園環境地坪改善工程設計,林建智建築師,2013。
林建智,臺北教育大學戶外籃球場整建工程設計,林建智建築師,2014。
林建智,民權樓地坪及實踐樓川堂整修工程設計,林建智建築師,2015。
五、外文部分
Asaeda, T. and Ca, V. T. (1996), “Heat storage of pave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lower atmospher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0(3), 413-427.
水と舗装を考える会(1991),よくわかる透水性舗裝,山海堂,日本。
Dhalla, S. and Christine, Z. (2010), “Low Impact Development Stormwater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 Credit Valley Conservation, Canada.
Fassman, E.A and Blackbourn, S. (2010), “Urban Runoff Mitiagtion by a Permeable Pavement System Over Impermeable Soils”,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15(6), 475-485.
Smith, D.R. (2000), Permeable Interlocking Concrete Pavements, Interlocking Con- crete Pavement Institute, USA.
Todd, D.K. (1959), “Ground Water Hydrology”, John Wiley &; Sons, Inc,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