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勞動部全球資訊網(2015)。取自http://www.mol.govl.tw/。
王婷玉、孔祥明、李美華、李承宇、李明寰、林嘉娟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朱益賢、洪瑋君(2013)。國內產業員工離職傾向研究趨勢之分析:以2001年至2012年學位論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所,臺北市。吳丕超(2015)。影響志願役士兵留退選擇之前因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所,桃園市。李艷秋(2015年9月10日)。「媒體評論-讓老師、軍人重返榮耀」。中國時報。
周霖(2016年2月18日)。台灣評論-點將錄:當「兵仔」稱呼換成了「國軍」時!。東網,取自Tw.on.cc/tw/…411_001.html。
林建興(2014)。主管領導風格、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之研究-以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志願役士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南市。林敬傑(2016年1月29日)。高部長:媒體良師諍友,國軍精進成長動力。青年日報。
青年日報(2015年7月24)。積極推動募兵,結合現代戰爭形態,打造鋼鐵勁旅。社論。
青年日報(2015年7月24日) 。招募、留營成效提升,建構專業化現代勁旅。社論。
青年日報(2016年4月22日)。強化官兵福利照顧,國家安全更形鞏固。社論。
涂俊緯(2016年3月10日)。募兵成效卓著,留營率提升。青年日報,第3版。
翁淑芳(2011)。公司激勵制度、主管領導風格與員工離職傾向之探討-以醫療生技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EMBA高階經營碩士班,臺北市。郝昇騰(2010)。志願役士兵離退傾向之探討:以南部空軍某部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學院,高雄市。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5)。中華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
國防部憲兵指揮部全球資訊網(2015)。取自http://www-mpc.mp.mil.tw。
張善智(2013)。連級軍官領導風格對士官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屏東縣。張琪閔(2015)。我國募兵制未來應有之發展趨向。清流月刊4月號,新北市:清流雜誌社。
郭木智(2010)。陸軍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臺中市。陳俊華(2015年12月16日)。立院三讀,退輔官兵分類分級有法源。聯合新聞網,取自dn.com/news%E8%BC%94
陳政甫(2015)。幼托整合政策之探討-以臺中市某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市。彭成裕(2014)。國軍志願役官士兵背景對工作認知、部隊適應與留營意願之研究-以中部地區新兵訓練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臺中市。程禹欽(2013)。國軍志願役官兵工作認知、部隊適應、工作承諾與留營意願相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所,臺北市。程嘉文(2016年1月12日)。「救災提款機,吃定國軍」。聯合新聞網,取自dn.com/news%E8%BB%8D
閔漢瑋(2009)。海軍艦艇單位志願役士兵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黃邦峻(2013)。幹部領導風格、部屬組織認同與離職意圖之關聯性分析-以志願士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臺北市。黃國祥(2014)。高階物業管理公司從業人員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夏技術學院資產與物業管理研究所,新北市。楊宏緒(2014)。海運承攬運送員工離職原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高雄市。楊志清、郭國誠(2009)。因應募兵時期士兵工作滿意度研究-以陸軍志願士兵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45(507),159。葉文正(2015年4月13日)。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軍人要自重。蘋果電子報,取自m.appledaily.0413/591993.com.tw。
葉正富(2014)。壽險業務員之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所,臺中市。葉俊顯(2014)。工作環境、工作特性與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相關性研究-以中部地區國軍單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僑光科技大學國際貿易運籌所,臺中市。葉增元(2014)。組織變革對國軍人員留營意願之研究-以中華民國空軍志願士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運籌管理所,臺北市。廖茂煌(2013)。陸軍基層單位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所,臺中市。劉禹承(2014)。我國青年報考志願役士兵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市。練淑美(2012)。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與景氣循環對員工離職傾向之影響-以財團法人工研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EMBA高階管理碩士班,臺南市。駱奇宗(2005)。影響台商外派大陸人員離職因素之探討-離職與在職人員之差異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管理學院,臺北市。謝晴智(2014)。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湖山水庫營造從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南市。鍾永和(2015)。淺談我國募兵需求。清流月刊7月號,新北市:清流雜誌社。
闕王雲東(2012)。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新北市: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顏鴻傑(2010)。工作鑲嵌程度與員工離職傾向之關係:以國軍志願役士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行政管理所,新竹市。羅伊庭(2015年12月17日)。退輔條例修正,服役滿4年,納退輔服務。青年日報,第2版。
羅添斌(2015年10月13日)。戰力提升,不能單靠加給。自由時報,第6版。
蘇進強等著(1996)。國軍兵力結構與臺海安全。臺北市:業強出版社。
Abelson, M.A. (1987).Examination of Avoidable and Unavoidabl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3), 382-386.
Dalton, D. R. & Toder, W. D. (1979).Turnover Turned over:An expanded and positiv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 225-235.
Ferguson, G. H. & Ferguson, W. F. (1986).Distinguishing Voluntary from Involuntary,Nurse Turnover and Nursing Management, 17(12), 43-44.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
Michael Solomon. (2007).Consumer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Education, 126.
Mobley, W.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 237-240.
Mobley, William H. & Horner, Stanley O. (1978).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s or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3), 408.
Mobley, W. H., Horner, S. O. & Hollingsworth, A.T. (1978). 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r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4), 408-414.
Robbins, S. P. (1998).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
Thatcher, J.B., L IU, Y., Stepina, L.P., Goodman, J.M., & Treadway, D.C. (2006).IT worker turnover: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The Data Base 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 37(2/3), 13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