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0: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群
研究生(外文):WANG,CHYUN
論文名稱:志願役士兵離職因素與改善策略探討-以憲兵202指揮部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Voluntary Soldiers Turnover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Focusing on the Military Police 202 Command
指導教授:賀力行賀力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 LI-HSING
口試委員:賀力行陳鎮江閻鐵民
口試委員(外文):HO, LI-HSINGCHEN,CHIANG-CHENYEN,TIEH-MIN
口試日期:2016-06-0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志願役士兵離職傾向留營意願
外文關鍵詞:Voluntary ForceSeparation (Attrition, Turnover) DesireRetention Willingn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憲兵部隊在國軍各階段人力精簡後,人數僅達原編制二分之一,尤憲兵202指揮部肩負衛戍首都、特種勤務、官署警衛、司法警察、反恐制變、國安情蒐及支援三軍等任務,極需長役期、高素質之人力,組建忠貞精良之勁旅,俾快速因應違常、驟然之軍事或非軍事危機。
本研究旨在發掘現行部隊管理及任務執行對志願役士兵離職、留任關鍵因素,且為獲得最為貼近官兵心聲相關資訊,採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計訪談13名現役官兵,發現士兵對於單位領導統御、任務多元、休假調配、獎懲公正、時間管理等面向最為關切,直接影響去留意願,復憲兵形象、工作特性、晉升管道及家庭支持,亦間接左右士兵離職意向。
藉由研究發現,研提如下改善建議:一、辦理問卷調查、掌握官兵意向。二、提升領導效能、增加教育密度。三、貫徹信賞必罰、充分溝通說明。四、堅守工作特性、減少無謂勤務。五、提升個人期望、形塑正面形象。六、招募專責執行、減輕管理負荷。七、加強家庭連結、爭取親屬支持。八、提升士官福利、充實基層幹部等改善建議,期降低志願役士兵離職傾向,鼓勵續服現役。

After the streamlining of all the Taiwan defense forces, the Military Police Force (MPF) has been reduced to only one-half its original budgeted positions. The cuts dramatically affected the MP 202 Command which exercise mission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Capitol Defense, Special Assignments, Government Agency Security, Judicial Police, Counterterrorism Response,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gathering, and support for the Tri-Services Armed Forces. These deployments necessitate a force with willingness for long-term assignments, manpower of high caliber, a reliable and loyal team able to respond expeditiously to meet both military crises or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MOOTW).
This study explores Taiwan’s existing MPF in an effort to elucidate present management and mission implementation affects on key factors underlying separation (attrition, turnover) desire and soldier retention willingness. The study seeks to elicit the most critical information reflecting soldiers and officer most heartfelt considerations, through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deploying in-depth interviewing among 13 soldiers and officers currently in-service. The study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oldier’s expressed the greatest concern for leadership skills competency, diverse tasking, appropriate days off, equitable rewards and penalties, and time management, as these factors directly affected their retention willingness. As for the social prestige and image of being an MPF member, the nature of its work, the prospects for advancement, and family support, these factors exercised indirect affects on soldiers separation, attrition and turnover desire.
The study findings inform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for retention improvement: 1Conduct periodic surveys to ascertain soldier and officer retention willingness. 2. Enhance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thereby improving leadership efficacy. 3. Provide for dedicated recruitment, reducing administrative burdens. 4. Reduce unnecessary tasking, ensure only professional disaster response. 5. Improve family bonds, striving to achieve family support. 6. Develop positive social images, and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s. 7. Adequately explain tasking and policies, ensuring optimal budget efficacy. 8. Deliver better soldier and officer benefits, implementing grassroots leadership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 thereby reducing soldier separation, attrition and turnover desire, and concomitantly promoting, enhancing and strengthening service retention willingness.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四節 研究倫理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國軍兵役制度轉型現況 6
第二節 憲兵部隊任務特性 9
第三節 離職傾向理論與相關研究 13
第四節 留營意願影響因素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深度訪談法 30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3
第四章 資料分析 37
第一節 內部管理與留營意願之影響分析 37
第二節 工作滿意與留營意願之影響分析 43
第三節 留營政策與留營意願之影響分析 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7
參考文獻 58
附錄A 63
附錄B 67


中華民國勞動部全球資訊網(2015)。取自http://www.mol.govl.tw/。

王婷玉、孔祥明、李美華、李承宇、李明寰、林嘉娟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朱益賢、洪瑋君(2013)。國內產業員工離職傾向研究趨勢之分析:以2001年至2012年學位論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所,臺北市。

吳丕超(2015)。影響志願役士兵留退選擇之前因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所,桃園市。

李艷秋(2015年9月10日)。「媒體評論-讓老師、軍人重返榮耀」。中國時報。

周霖(2016年2月18日)。台灣評論-點將錄:當「兵仔」稱呼換成了「國軍」時!。東網,取自Tw.on.cc/tw/…411_001.html。

林建興(2014)。主管領導風格、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之研究-以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志願役士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林敬傑(2016年1月29日)。高部長:媒體良師諍友,國軍精進成長動力。青年日報。

青年日報(2015年7月24)。積極推動募兵,結合現代戰爭形態,打造鋼鐵勁旅。社論。

青年日報(2015年7月24日) 。招募、留營成效提升,建構專業化現代勁旅。社論。

青年日報(2016年4月22日)。強化官兵福利照顧,國家安全更形鞏固。社論。

涂俊緯(2016年3月10日)。募兵成效卓著,留營率提升。青年日報,第3版。

翁淑芳(2011)。公司激勵制度、主管領導風格與員工離職傾向之探討-以醫療生技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EMBA高階經營碩士班,臺北市。


郝昇騰(2010)。志願役士兵離退傾向之探討:以南部空軍某部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學院,高雄市。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5)。中華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

國防部憲兵指揮部全球資訊網(2015)。取自http://www-mpc.mp.mil.tw。

張善智(2013)。連級軍官領導風格對士官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屏東縣。

張琪閔(2015)。我國募兵制未來應有之發展趨向。清流月刊4月號,新北市:清流雜誌社。

郭木智(2010)。陸軍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臺中市。

陳俊華(2015年12月16日)。立院三讀,退輔官兵分類分級有法源。聯合新聞網,取自dn.com/news%E8%BC%94

陳政甫(2015)。幼托整合政策之探討-以臺中市某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市。

彭成裕(2014)。國軍志願役官士兵背景對工作認知、部隊適應與留營意願之研究-以中部地區新兵訓練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臺中市。

程禹欽(2013)。國軍志願役官兵工作認知、部隊適應、工作承諾與留營意願相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所,臺北市。

程嘉文(2016年1月12日)。「救災提款機,吃定國軍」。聯合新聞網,取自dn.com/news%E8%BB%8D

閔漢瑋(2009)。海軍艦艇單位志願役士兵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黃邦峻(2013)。幹部領導風格、部屬組織認同與離職意圖之關聯性分析-以志願士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臺北市。

黃國祥(2014)。高階物業管理公司從業人員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夏技術學院資產與物業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楊宏緒(2014)。海運承攬運送員工離職原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楊志清、郭國誠(2009)。因應募兵時期士兵工作滿意度研究-以陸軍志願士兵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45(507),159。

葉文正(2015年4月13日)。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軍人要自重。蘋果電子報,取自m.appledaily.0413/591993.com.tw。

葉正富(2014)。壽險業務員之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所,臺中市。

葉俊顯(2014)。工作環境、工作特性與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相關性研究-以中部地區國軍單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僑光科技大學國際貿易運籌所,臺中市。

葉增元(2014)。組織變革對國軍人員留營意願之研究-以中華民國空軍志願士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運籌管理所,臺北市。

廖茂煌(2013)。陸軍基層單位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所,臺中市。

劉禹承(2014)。我國青年報考志願役士兵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市。

練淑美(2012)。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與景氣循環對員工離職傾向之影響-以財團法人工研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EMBA高階管理碩士班,臺南市。

駱奇宗(2005)。影響台商外派大陸人員離職因素之探討-離職與在職人員之差異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管理學院,臺北市。

謝晴智(2014)。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對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湖山水庫營造從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鍾永和(2015)。淺談我國募兵需求。清流月刊7月號,新北市:清流雜誌社。
闕王雲東(2012)。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新北市: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顏鴻傑(2010)。工作鑲嵌程度與員工離職傾向之關係:以國軍志願役士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行政管理所,新竹市。

羅伊庭(2015年12月17日)。退輔條例修正,服役滿4年,納退輔服務。青年日報,第2版。

羅添斌(2015年10月13日)。戰力提升,不能單靠加給。自由時報,第6版。

蘇進強等著(1996)。國軍兵力結構與臺海安全。臺北市:業強出版社。

Abelson, M.A. (1987).Examination of Avoidable and Unavoidabl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3), 382-386.

Dalton, D. R. & Toder, W. D. (1979).Turnover Turned over:An expanded and positiv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 225-235.

Ferguson, G. H. & Ferguson, W. F. (1986).Distinguishing Voluntary from Involuntary,Nurse Turnover and Nursing Management, 17(12), 43-44.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

Michael Solomon. (2007).Consumer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Education, 126.

Mobley, W.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 237-240.

Mobley, William H. & Horner, Stanley O. (1978).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s or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3), 408.

Mobley, W. H., Horner, S. O. & Hollingsworth, A.T. (1978). 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r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4), 408-414.
Robbins, S. P. (1998).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

Thatcher, J.B., L IU, Y., Stepina, L.P., Goodman, J.M., & Treadway, D.C. (2006).IT worker turnover: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The Data Base 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 37(2/3), 133-14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