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12: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守一
論文名稱:針對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與校園人際關係行為模式之探討與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Behaviors in Using Network and Attitude of Human Interaction for the Student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蔡輝榮蔡輝榮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蔡輝榮羅裕群劉惠園
口試日期:2016-06-1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工程系資訊科技應用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5
中文關鍵詞:網路
外文關鍵詞:Behavio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在探討國小學童網路使用校園行為模式之探討與分析。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二階段抽樣。總計發出950份問卷,回收903份,回收率為95%。問卷調查所得資料進行資料的統計分析,獲得結論如下:

一、由問卷統計資料顯示,在校園裡上網的學生僅占30%,有將近70%的學生並未在校園使用網路,故得知國小學生整體而言在校園中並不常使用網路。
二、 在校園人際互動態度方面,統計資料中,在校園有上網的學生平均分數是3.85,而沒上網的學生更高達4.198,故得知在學校沒有上網的國小學生其在校園人際互動態度上較有上網的學生有更好的互動,表示上網時間越長,跟同學互動的時間越短,人際關係也會變得更不好。
三、國小學生網路使用目的以通訊交友(平均分數最高2.9262)為最主要的方式進行。
四、國小學生校園人際互動態度的影響因素為「就讀年級、在校園上網時間的長短」。就「就讀年級」來說,六年級的學生在認知觀點、情感反應和行為表現,都高於其它三個年級的學生,因六年級成熟度高,有較佳的判斷力和思考力,對於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加分效果。而在就「在校園上網時間的長短」方面來說,國小學童每次上網時間越短,有較佳的校園人際關係,網路使用時間越長,導致學生在校園同儕之間的互動變少,自然而然對校園人際互動態度上就會有不利影響。
五、國小學生在學習資訊搜尋使用的頻率越高,在學校人際互動態度越好。
學習資訊搜尋使用與「認知觀點」、「情感反應」與「行為表現」三層面的相關
值分別為.164*、.157*、.241*,亦達到 P 值﹤.05 之顯著正相關。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教育工作人員、家長及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網路使用行為、校園人際互動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Internet use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with schools of senior year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 this study adopts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o survey Grade 3 and 6 students of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via two-stage sampling. In total, 950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and 903 copies were returned with a 95% return ratio while the acquir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we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variance, t-test , and pearson product-metho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oncluded asbellow:

1. In general, senior yea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do not use the Internet very often and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shop on line.
2. Overall, senior yea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teract well with their schools and they demonstrate a better cognitiveattitude.
3.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Internet use on the behavior of senior yea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clude “place to log on the Internet, the frequency of logging onto the Internet, and the average time spent on theInternet.”
4.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mong senior yea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heir schools is “the average time spent on theInternet.”
5. The more frequently senior yea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search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the better interaction they have with their schools.

In the end, according to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serves as the future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and parents.
Keyword: Internet use behavior, interaction with school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謝誌 IV
目 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網路使用行為的基本概念 5
第二節 校園人際互動態度的意涵10
第三節 網路使用行為與校園人際互動態度之相關研究 10
第四節 問卷內容發展 1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7
第四節 問卷調查的實施 32
第五節 實施程序 32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3
第肆章 調查研究的分析與討論 35
第一節 網路使用行為與校園人際互動態度之現況分析 3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國小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的影響 4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國小學生校園人際互動態度的影響 48
第四節 國小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校園人際互動態度之相關 53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5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結論 5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1
參考文獻 64
附 錄 66
附錄一 針對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模式之探討與分析預試問卷 66
附錄二 針對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模式之探討與分析正式問卷 70
博碩士論文紙本授權書 75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TWNIC-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4 年 5 月 24 日)。103年度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台北訊。取自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2]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網路使用調查(2015)。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2016年 2 月。取自: http://statistics.twnic.net.tw/item04.htm。
[3]交通部(2007)。台灣地區民眾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16 年3 月 1 日。取自 http://www.motc.gov.tw/mocwebGIP/wSite/lp?ctNode=164&xq_xCat=12&pagesize=100。
[4]張家豪(2008)。建構國小學童網路成癮輔導策略 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5]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6]許誌宏(2009)。國小學童網路素養研究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7]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縣。
[8]許玉霞(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童網路使用及素養調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9]楊易蕙(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10]劉娩寧(2012) 。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家庭人際互動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11]賴昱霖(2007)。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行為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國小高年級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12]鄧瑞源(2007)。新竹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及其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13]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14]羅華貞(2008)。國小學童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15]劉家儀(2001)。以人際關係論與計劃行為論探討網路交友之現象。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16]施宏諭(2004)。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網路遊戲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17]蔡志強(2003)。國小學童數位素養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小六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二、英文文獻
[1]Kraut, R., Patterson, M., Lundmark, V., Kiesler, S., Mukopadhyay, T., & Scherlis,W. (1998). Intermet paradox: 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3(9), 1017-1031.
[2]Cooper,A. (1998).Sexuality and the internet:Surfing into the new millennium.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1 (2),181-187.
[3]McKenna, K. Y. A., & Bargh, J. A. (1998).Coming out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dentity “demarginalization” through virtual group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Person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5,681-694.
[4]Buchman, D. D., & Funk, J. B. (1996). Video and computer games in the 90s: Children's time commitment & game preference. Children Today, 24, 12-15.
三、網路資料
[1]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2]http://statistics.twnic.net.tw/item04.htm
[3]http://www.motc.gov.tw/mocwebGIP/wSite/lp?ctNode=164&xq_xCat=12&pagesize=1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