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華 (2012)。Lanew企業之促銷活動、消費者涉入程度與品牌態度對購買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大學,台南。王舜皇 (2002)。三項元宵節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王桂蘭 (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知識分享態度、虛擬社群參與意願及參與程度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王志源 (2007)。體驗行銷要素、體驗價值與涉入程度對中華職棒觀眾再購意願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王雯宗、朱盈蒨 (2010)。旅遊目的地意象與促銷活動對旅遊意願及旅遊行為之影響研究-以澎湖為例。
王瑞璟 (2007)。遺產地旅遊吸引力、旅遊意象與遊客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 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1-94。李明宗 (2002)。當代台灣節慶活動的形貌-休閒社會學詮釋觀點的提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李孟陵 (2003)。消費者滿意度、涉入程度對其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咖啡連鎖店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吳淑女 (1995)。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 觀光教育第六卷第四十五期,2-6。
李志能 (2009)。台灣高山遊憩地區旅遊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研究-以霧社、 清境、合歡山遊憩區為例。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李朝瑞 (2010)。影響線上遊戲玩家參與遊戲意願之因素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花蓮。邱榮泰 (2012)。臺中市國中學生籃球運動參與動機及涉入程度對滿意度與休閒效益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呂芳陽 (2003)。臺灣地區民營羽球館消費者滿意度、參與行為與未來參與意願之調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1),27-38。江明樺 (2006)。旅行社從業人員涉入程度、滿意度與再購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旅遊網站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江書晏 (2015)。保健食品產品功能、涉入程度對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消費者年齡為干擾變數。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林秋雄 (2001)。清水變雞湯:南瀛產業文化節慶與在地資源營造。臺南縣文化局。
林瑞欽 (1990)。師範生任教職志之理論與實徵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林千惠、徐享良、張勝成、林宏熾 (1996)。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與意願之調查研究。南投:台灣省政府勞工處。
林俊昇、陳美伊、潘信穎 (2004)。脈絡線索對休閒農場價格認知與參與意願之分析。農業經營管理年刊,(10),70-89。
林書辰 (2007)。運動迷涉入程度、觀賽動機與球隊認同感對出國觀賽意願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林士傑 (2009)。戲劇涉入程度對其他目的個性與旅遊行為影響之研究。
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奕 (2009)。體驗行銷要素、涉入程度、電玩遊戲內置廣告接受度對運動電玩玩家再購意願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台中市。林怡君、鍾志強、黃孟立、蔡瑋娟 (2011)。遊客涉入程度、服務品質與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以東豐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為例。休閒運動期刊,(10),1-15。林瑞琳 (2012)。線上遊戲玩家的涉入程度、滿意度及忠誠度對商城道具購買意願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吳劍秋 (2004)。旅遊動機和阻礙因素對銀髮族海外旅遊參與意願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翠倩 (2005)。高雄市幼稚園學童父親參與親職教育需求與參與意願。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應明 (2009)。消費者對透天別墅的購買動機、認知、涉入及意願之研究-以代銷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學位論文,1-105。
高桂足 (1974)。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五南。
高淑娟、蔡長清 (2011)。觀光工廠遊客之涉入程度、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旅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高雄橋頭糖廠為例。商業現代化學刊,6(2),255-274。倪小蓁 (1977)。鄉村青年職業選擇意願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徐國全 (2008)。新社地區遊客參與農業旅遊動機、休閒效益對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凌佳瑩 (2010)。高雄市大學生對運動用品網路購物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洪煜清 (2005)。南投縣竹山竹藝文化節慶的在地效應與評價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洪凡育 (2002)。台灣地區民眾參與音樂類表演藝術活動阻礙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馬敏先 (2004)。台灣地方文化創意產業魅力評價研究(1)-以觀光節產業為例。
莊貽寧、郭進財、孫美蓮 (2010)。中華職棒觀眾之涉入程度、滿意度、忠誠度與運動觀光意願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1),70-91。張春興 (1991)。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瑞芬 (2001)。台中市社工人員專業承諾、專業繼續教育學習型態與參加意向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縣。張家綺 (2005)。聽障者休閒參與對其心理及行為之影響。撰者。
張建儀 (2014)。影視收視者涉入程度、熟悉度、目的地意象與旅遊意願之研究-以電影<艋舺>為例。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張麗雪 (2009)。影響銀髮族保健旅遊參與意願之初探─ 以台中地區長青學苑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學位論文,1-71。
陳比晴 (2003) 。民眾參與節慶活動需求之研究-以2003陽明山花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陳柏州、簡如邠 (2004)。台灣的地方新節慶。台北:遠足文化。
陳弘慶 (2007)。2006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參與者之涉入程度、體驗行銷、滿意度集中程度之相關實證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1),14-33。陳彥豪 (2004)。職棒球迷涉入程度、球隊認同、參與滿意度與球迷忠誠度之關聯探討。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貞妃 (2002)。祖父母對親職教育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陳彥玲 (2000)。幼稚園學生任教意願與任教承諾之探討。
陳明坤 (2005)。游泳訓練班學員家長參與動機對滿意度與後續參與意願之影響的研究。台中市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志遠 (2005)。從鹿港天后宮來探討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 (未出版碩士論文) 。玄奘大學,新竹市。陳冠宏 (2014)。參與動機、涉入程度、知覺品質、與知覺價值對護具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為例。
陳俊碩 (2004)。品牌來源國國家形象、產品知識與產品涉入程度對消費者購買決策影響之研究-以保險與餐飲服務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子寧 (2012)。夜市遊客消費經驗、需求滿足對參與意願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學位論文,1-82。
章凱淇 (2009)。消費者對有機食品涉入程度、知覺價值及其購買意願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1-83。黃炳勛 (2012)。NIKE Facebook粉絲團使用者之涉入程度研究。
黃意文 (2003)。台中縣市國小教師休閒覺知自由、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程博彥 (2014)。球星代言款球鞋之炫耀性消費與涉入程度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休閒管理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楊文壽、陳照明 (2000)。行動電話手機消費者之涉入程度及購買決策相關因素之關聯性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楊語真 (2015)。2015年南科生態人文馬拉松之參與者涉入程度、知覺價值對運動穿戴式裝置購買意願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湯雅琪 (2014)。主題性路跑參與者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滿意度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瑛妙 (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葉碧華 (1999)。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之研究-以台北燈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進松、曹逢甫、余玉照 (2000)。文馨當代英漢辭典。
廖婉如 (2008)。退休者對休閒農場認知、社會支持及參與休閒農場長住意願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劉秀琴 (1998)。影響高職農科教師在職進修意願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
劉俊億、吳淑禎、張康聰、謝辰昕(2009)。民眾對醫療觀光之服務需求、參與動機、意願與阻礙因素之研究。餐旅暨家政學刊,6(2),105-130。
蕭涵中、浦心蕙 (2012)。電子口碑訊息來源可信度對旅遊產品購買意圖之影響。行銷科學學報,8(2),97-115。盧筱筠 (2007)。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以瑞士團體套裝旅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班。賴忠佑 (2010)。觀眾的運動涉入程度對贊助企業品牌權益及購買意願之影響。
鍾翠綾 (2012)。手搖茶飲消費者購買動機、涉入程度及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南市。簡惠貞 (2001)。觀光型廟宇公關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保安宮節慶活動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4,537-561。簡惠貞 (2002)。外籍旅客對台灣民俗慶典活動參與意願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所,台北。Antil, J. H. (1984). 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of involvement.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1(1), 203-209.
Bullaro, J. J., & Edginton, C. R. (1986). Commercial leisure services: Managing for profit, service, and personal satisfac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Celsi, R. L., & Olson, J. C. (1988). The role of involvement in attention and comprehension process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10-224.
Ellis, G. D., & Witt, P. A. (1989). The leisure diagnostic battery users manual.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Ellen, G., & Mark, J.S. (1999). The different roles of satisfaction, trust, and commitment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70-87.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0). Customer behavior.
Folkes, V. S. (1988). Recent attribution research in consumer behavior: A review and new direc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548-565.
Getz, D.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Van Nostrand Reinhold.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Vol. 14). New York: Wiley.
Havitz, M. E., & Dimanche, F. (1990). Propositions for test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in recreational and tourism contexts. Leisure Sciences, 12(2), 179-195.
Hupfer, N. T., & Gardner, D. M. (1971). Differential involvement with products and issues: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Proceedings: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pp. 262-269). College Park, MD: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Jackson, R. (1997). Marking special event fit in the 21th century. Journal of Marketing.
Kyle, G., & Chick, G. (2002). The social nature of leisure involv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4(4), 426.
Laurent, G., & Kapferer, J. N. (1985). Measuring consumer involvement profile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1-53.
Leigh, J. H., & Menon, A. (1987). Audience involvement effects o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umbrella print advertisemen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6(3), 3-12.
McDonnell, I. A., & Allen, J. J. & O’Toole, W.(1999) 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Brisbane: John Wiley and Sons Australia Ltd.
Mittal, B. (1989). Measuring purchase‐decision involvement. Psychology & Marketing, 6(2), 147-162.
Richard, B. (1994). How to market tourist attractions, 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s. London: Longman.
Sherif, M., & Cantril, H. (1947). The psychology of ego-involvements: Social attitudes and identifications.
Selin, S. W., & Howard, D. R. (1988). Ego involvement and leisure behavior: A conceptual specific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Theobald, W. F., Pearce, P. L. (1995). Tourism-resident impacts: examples, explanations and emerging solutions. Global tourism: the next decade., 103-123.
Wiley, C. G., Shaw, S. M., & Havitz, M. E. (2000). Men's and women's involvement in spor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gendered aspects of leisure involvement. Leisure Sciences, 22(1), 19-31.
Williams, T. H. (1972).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Longitudinal evidence on their development in Canadian youth.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07-133.
Zaichkowsky, J. L. (1985).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41-352.
Zaichkowsky, J. L. (1986). Conceptualizing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5(2), 4-34.
Zaichkowsky, J. L. (1994). The 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 Reduction, revision, and application to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3(4), 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