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1: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尾吉
研究生(外文):WANG,WEI-JI
論文名稱:台中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eisure Sports Adjustment, Work Pressure, Well-Be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City
指導教授:張志銘張志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CHIH-MING
口試委員:王于寧張世沛
口試委員(外文):WANG,SYU-NINGCHANG-SHIH-PEI
口試日期:2016-06-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健康管理學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中文關鍵詞: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
外文關鍵詞:Job Loading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Professional Knowled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4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中市國小教師之工作壓力對幸福感之影響;再以休閒運動調適作為調節教師工作壓力對幸福感之影響情形。研究以台中市104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學校之正職教師為對象,總計發出420份問卷,回收412份,剔除無效問卷19份,共計393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4%。經SPSS 19.0版進行描述性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及階層迴歸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一、教師工作壓力需要適度降低,方能有助於幸福感的提升。教師在面對各種工作負荷時,亦能將工作負荷所帶來的壓力轉換成幸福感。教師應多利用幸福感之人際關係互動及身心健康,來降低工作壓力所帶來之心理衝突效果。二、教師工作負荷壓力愈高時,就愈需要從事休閒運動作為調適,方能提升教師之整體幸福感。教師工作壓力之專業知能愈低時,愈需要多從事休閒運動作為調適,如此才能提高教師幸福感之人際關係與生活滿意表現。當教師工作負荷愈高時,且多從事休閒運動作為調適,就愈能提高教師的幸福感之人際關係、生活滿意與身心健康的表現。
本研究發現可供教育部門、學校與教師作為參考,以落實休閒運動之推廣,提升教師幸福感。

This research was purpo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the sense of happiness caused by work stress among the teachers of thos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on Taichung. Additionally, the influence on the sense of happiness after the adjustment with recreational sporting activities among the afraid teachers were explored. In this research,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full-time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on Taichung in 2015. There were totally 420 questionnaires delivered wherein there were 412 replies received. By eliminating 19 invalid replies, there were totally 393 valid replies received with the receipt of valid replies rated at 95.4%. After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Pearson’s Correlation,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by using SPSS Version 19.0 was conducted, this research was concluded as below:
1. It wa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happiness among teachers only when the work stress was appropriately relieved. When teachers were facing various kinds of work loading, they could convert the pressure caused by work loading into the sense of happiness. Teachers should made most of the interac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bring with the sense of happiness and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clash driven by work stress.
2. Whenever teachers burdened higher pressure driven by work loading, they needed more recreational sporting activities served as adjustment. As such, it was just available to enhance the overall sense of happiness among teachers. Whenever teachers possessed les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out work stress, they needed more recreational sporting activities served as adjustment. As such, it was just available for teachers to enhanc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eading to the sense of happiness and the performance with satisfied life. Whenever teachers burdened heavier work loading, more recreational sporting activities were conducted by teachers served as adjustment. As such, it was just available for teachers to enhanc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eading to the sense of happiness and satisfied life to keep good health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This research could be served as the reference available for education departments, schools and teachers to materialize the promotion of recreational sporting activities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happiness among teachers.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休閒運動調適之定義、效益與構面分析 8
第二節 工作壓力之定義與相關研究構面分析 14
第三節 幸福感之定義與相關研究構面分析 19
第四節 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幸福感之相關實證研究與推論假設 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6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式 2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7
第五節 問卷之項目、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 29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38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台中市國小教師基本背景變項之描述 41
第二節 台中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排序及相關分析 46
第三節 台中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對工作壓力之預測效果分析 48
第四節 台中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在工作壓力對幸福感之干擾效果分析 5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2
第一節 結論 72
第二節 建議 74
參考文獻 76
附錄一 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預試問卷 94   
附錄二 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正式問卷 98   

圖目錄
圖3-1 研究架構圖 25
圖3-2 研究流程圖 26

表目錄
表2-1-1 國、內外學者對休閒運動調適之定義 9
表2-1-2 休閒運動調適之相關研究構面 11
表2-1-3 休閒運動調適效益之構面分析 13
表2-2-1 國、內外研究工作壓力之定義 15
表2-2-2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之彙整 16
表2-2-3 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構面 18
表2-3-1 國、內外學者幸福感研究之定義 20
表2-3-2 幸福感相關研究之衡量構面 22
表3-4-1 問卷效度專家名冊 28
表3-5-1 「工作壓力量表」項目分析表 29
表3-5-2 「工作壓力量表」KMO與Bartlett檢定 30
表3-5-3 「工作壓力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31
表3-5-4 「幸福感量表」項目分析表 33
表3-5-5 「幸福感量表」KMO與Bartlett檢定 34
表3-5-6 「幸福感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34
表3-5-7 「休閒運動調適量表」項目分析表 36
表3-5-8 「休閒運動調適量表」KMO與Bartlett檢定 36
表3-5-9 「休閒運動調適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37
表4-1-1 國小教師性別分布情形 41
表4-1-2 國小教師年齡分布情形 42
表4-1-3 樣本教育程度分布情形 42
表4-1-4 樣本婚姻狀況分布情形 43
表4-1-5 樣本學校規模分布情形 43
表4-1-6 國小教師任教年資分布情形 44
表4-1-7 樣本擔任職務分布情形 45
表4-1-8 樣本有無子女之分布情形 45
表4-2-1 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平均排序 46         
表4-2-2 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47       
表4-3-1 整體工作壓力對整體幸福感之迴歸分析 48
表4-3-2 工作壓力各構面對整體幸福感之多元迴歸分析 49
表4-3-3 工作壓力各構面對幸福感各構面之多元迴歸分析 50
表4-4-1 整體休閒運動調適在整體工作壓力對整體幸福感之階層迴歸分析 53       
表4-4-2 休閒運動在工作壓力各便項對整體幸福感之階層迴歸分析 56      
表4-4-3 休閒運動調適在工作壓力各變項對幸福感之人際關係構面階層迴歸分析 60    
表4-4-4 休閒運動調適在工作壓力各變項對幸福感之身心健康構面階層迴歸分析 64     
表4-4-5 休閒運動調適在工作壓力各變項對幸福感之生活滿意構面階層迴歸分析 68          






一、中文部份:
王正華、陳寬裕(2013)。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實務:AMOS的應用。台北:五南。
王恩普(2014)。觀光旅館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王淑涓、宋永坤(2013)。臺灣外島與本島地區國中教師休閒、休閒調適與身心健康之探索性研究:以臺南與金門為例。觀光旅遊研究學刊,8(1),77-99。
王雯宗(2010)。旅遊目的地意象與促銷活動對旅遊意願及旅遊行為之影響研究-以澎湖為例。島嶼觀光研究,3(1),100-113。
王雯宗、朱盈蒨、蔡智勇、王念慈(2010)。休閒參與介入工作壓力對幸福感之影響:以高壓族群為例。稻江學報,5(1),3-16。
吉慶萍、黃娟娟(2012)。國中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情緒管理與自覺疲勞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為例。運動與健康研究,1(2),21-56。
朱宏杰(2014)。工作壓力對幸福感的影響-五大人格特質的干擾效果。未出版之私立修平科技大學碩士論文,臺中。
江雯晴、畢璐鑾、郭正德 ( 2011)。臺北市樂齡游泳者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休閒阻礙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2),116-13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a)。101年打造運動島計畫。國民體育季刊,41(1),1-10。
何名娟(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何篤光、沈志堅、楊馥琴(2009)。高中生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分析研究以屏東縣(市)地區為例。台灣觀光學報,6,33-46。
余民寧、謝進昌、林士郁、陳柏霖、曾筱婕(2011)。教師主觀幸福感模式建構與驗證之研究。測驗學刊,58(1),55-58。
吳水丕、呂佩珊(2008)。大臺北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工作與休閒學刊,1(1),49-55。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9)。SPSS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明蒼(2013)。護專生休閒態度、休閒涉入以及休閒效益對幸福感之關係。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0(3),63-85。
吳松齡(2006)。休閒活動設計規劃。臺北:揚智文化。
吳恬琦(2015)。桃園市國小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工作壓力與生活品質之關係。未出版之私立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吳晨妤(2006)。臺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吳麗華(2007)。國小級任教師內外控信念與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以教師工作壓力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呂惠富(2013)。運動參與、人口統計變項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士林區居民為例。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3(1),41-64。
李玉雲(201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教學創新接受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私立大葉大學碩士論文,彰化。
李立良、陳科嘉、賴正全(2012)。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產業勞工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研究。交大體育學刊,3,40-52。
李孟隆、詹武翊(2014)。教師運動習慣與工作壓力之影響與啟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6),92。
李城忠(2011)。應用統計學-量化研究SPSS範例分析。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桂玲、吳淑女(2012)。桃園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心理健康間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9(2),138-157
李森源、蔡鋒樺、李昭憲(2012)。潛水活動者休閒效益之探討--以墾丁地區相關潛點為例。中原體育學報,34-36。
李靜樺(2015)。彰化縣完全中學教師運動參與行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關係。未出版之私立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沈碩彬、黃文三(2014)。國中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正向情緒、工作壓力及學校生活適應 之關聯探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9,123-157。
林一真(2000)。國小學生敵意和身心適應。輔導學報,1,25-27。
林子雯(2000)。成人學生角色扮演、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正修學報,13,269-290。
林世賢(2011)。幼稚園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嘉義。
林明地(2000)。校長教學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44,143-171。
林昕翰、鄭溫暖、邱榮基、畢璐鑾(2011)。臺北市社區大學舞蹈課程知覺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8(2),55-69。
林欣慧(2002)。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未出版之國立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
林芷余(2012)。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對老年人生活品質的影響。未出版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學系碩士論文,雲林。
林美玲(2013)。新北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林偉立、林春鳳(2011)。屏東縣單車國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7,158 -175。
林淑賢(2013)。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小臺北市公立小學為例。未出版之臺北市立大學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論文,臺北。
林筠棋(2015)。臺中市國中教師休閒運動調適、休閒運動參與程度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私立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林憲聰(2012)。國中教師休閒運動滿意度、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未出版之私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彰化。
林憲聰、張志銘、陳南琦(2012)。國中教師休閒運動滿意度、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運動休閒餐旅研究。7(1),45-61。
林樹旺(2008)。建構自行車使用者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之影響。運動與遊憩研究,2(3),130-149。
邱雯瑛(2015)。工作壓力與教師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組織支持為調節變項、情緒勞動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臺南。
金音如(2010),諮商師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施明妮(2006)。教育大學教師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屏東教育大學為例。未出版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施凱鈞(2006)。醫院志工休閒認知與外在報償對休閒效益相關性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柯幸宜(2009)。桃、竹、苗三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唐順德(2011)。雲林縣國小已婚女性教師工作壓力、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徐瓊信、陳榮文、張良漢、郭文翰(2010)。自行車休閒運動參與者之休閒態度、深度休閒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以澎湖馬公地區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2),81-99。
耿英蕊、曾鈞麟、蔡長清(2013)。教師之休閒調適、工作情緒與自我效能之關聯研究─以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2),82-118。

高俊雄、郭進財(2008)。休閒阻礙、課業壓力、運動休閒調適策略與運動休閒調適結果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叢論,19(1),1-18。
高筱婷、陳建和、陳紹綿(2009)。工作壓力、休閒因應與健康之研究-以臺北市高中女性教師為例。旅遊健康學刊,1,37-56。
張世仁(201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張志銘、張英智、賴永僚、鍾淑卿(2013)。苗栗縣國中教師運動參與動機與工作壓力之關係研究─以運動參與程度為干擾變項。休閒事業研究,11(4),114-127。
張志銘、陳南琦、林憲聰(2012)。國小教師休閒運動滿意度、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運動休閒餐旅研究,7(1),45-61。
張育彰(2007)。壓力大到快生病嗎?長春月刊,292,40。
張家婕(2012)。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之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張彩秀、姜逸群(1995)。國人運動參與程度、體適能及主觀健康狀況之研究。學生衛生,26,2-10。
張淑貞、熊宗志(2011)。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6(4),19-40。
張淑萍(2012)。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自我復原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張硯堯(2009)。臺北市國小教師知覺超額壓力與調適之研究。未出版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張澤君(2012)。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莊婷(2013)。在臺外籍勞工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未出版之中山醫學大學臨床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許吉越、張瑞興、劉冠伶(2014)。課業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休閒效益之實證研究。休閒事業研究,12(2),17-28。
許志賢、陳綉香、黃于庭(201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7(4),138-159。
許義忠、余緒德(2005)。休閒、壓力與調適研究:以中華航空女性空服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8(2),1-24。
郭進財(2010)。大學院校學生的社團參與動機、休閒效益、生活品質與學業成就之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陳文英(2012)。運動參與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性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3),139-143。
陳以真(2006)。大武山成年禮體驗滿意度、休閒教育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
陳秀蘭(2007)。運動對紓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國北教大體育,2,85-92。
陳佳雯(2012)。教師情緒管理之探討。教育研究論壇,3(1),127-140。
陳怡如(2010)。國民小學一年級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陳欣宏、李志恭(2011)。臺南縣市松年大學學員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及幸福感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運動科學學刊,7,173-186。
陳勇全(2009)。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氣氛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陳姿蓉、蔡昭祝(201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研究─以臺東大學暑期碩士在職專班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8,44。
陳淑玲(2014)。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幸福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陳惠智(2013)。現今國中教師所面對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探析。台灣教育,682,44。
陳寬裕、王正華(2012)。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臺北:五南。
陳寬裕、顏良謀、簡翊芬(2013)。休閒調適策略角色間衝突與幸福感關係的緩衝效果。人文社會科學研究,7(1),27-49。
陳靜玲、施秀蓉、吳亮慶 (2012) 。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 (3),129-138。
陳麗君(2009)。高中生幸福感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桃園。
陳麗娟(2012)。臺南市國民小學女性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私立長榮大學運動休閒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南。
陳麗真(2014)。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私立康寧大學碩士論文,臺南。
曾聖文、蔡佳紋(2013)。休閒運動態度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效益之影響:以參與動機為中介變項。運動與遊憩研究,8(1),23-47。
馮美珠(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屏東。
黃文毓, 謝嫣娉(2010)。護理之家外籍照顧服務員之工作壓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臺中、彰化地區為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9:1181-198。
黃任閔、林一貞(2011)。自行車活動參與者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7),223-234。
黃如儀(201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
黃如儀(201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臺北市立大學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論文,臺北。
黃竹君(2015)。國小教師休閒生活型態、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臺南。
黃金蔚(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工作壓力、憂鬱指數關係。未出版之臺北市立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黃長發(2007)。大學生休閒利益感受與幸福感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5,178-194。
黃長發,簡彩完(2014)。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態度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以臺北市地區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2(11),43 -55。
黃長發、簡彩完(2009)。主題樂園顧客滿意度與休閒效益相關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4(3),60-80。
黃長發、簡彩完(2011)。臺中地區大學教師工作倦怠、休閒調適及健康關係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9(4),14-25。
黃品璁(2013)。臺南市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樂觀信念、情緒管理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論壇,4(2),133-158。
黃智慧(2003)。減緩教師工作壓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黃韞臻、林淑惠(2008)。大學生幸福感之組成與比較。臺中技術學院學報,9(2),19-31。
楊珮菱(2014)。桃園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以情緒勞務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楊馥如(2012)。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葉子明、楊健炘、白凢芸(2011)。彰化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工作與休閒學刊,2(2), 125-138。
鄒家芸(2011)。國小教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幸福感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劉明松(2010)。國中融合班教師工作壓力知覺及因應策略運用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學報,2,144-169。
劉冠良(2014)。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高中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臺中。
劉雅惠(2011)。「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之編製。學校行政雙月刊,74,60-74。
蔡玉董(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蔡佩宜(2009)。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健康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蔡英美、王俊明(2013)。銀髮族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運動參與程度及幸福感之研究。南開學報,10(1),23-34。
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臺中。
鄭志成(2008)。工作壓力和休閒活動參與對國民小學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蕭雅分(2015)。國小學童休閒運動效益、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未出版之私立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賴世國、李承翰、王恩普(2013)。國際觀光旅館員工工作壓力對幸福感之影響。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3),71-77。
賴家慶(2012)。空服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及幸福感之研究-以長榮航空公司為例。未出版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龍昱廷、陳桂彬、郭信聰、徐國事(2010)高雄市國中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正修科技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7,17-52 。
戴琇惠、張少熙、陳林鴻(2010)。臺北市水中有氧運動參與人口特性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5,77-88。
謝廷豪、林益永、鍾瑞國、楊雯惠、陳盈臻(2013)。創造力人格特質對創新行為之研究--以幸福感為中介變項。修平學報,27,61-77。
藍采風(2003)。全方位壓力管理。臺北:幼獅。
蘇育瑩(2011)。高雄地區中小學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臺東。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5)。建構運動與健康兼具的新生活觀。國民體育季刊,34(1),4-6。
二、英文部分
Brannon, L., & Feist, J. (1999). 健康心理學(李新鏘、林宜美、陳美君、陳碧玉譯)。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1992)。
Buss, D. M. (2000). The evolution of happin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15-23.
Caltabiano, M. L. (1995).Main and stress moderating healthbenefits of leisure.Society and Leisure,18(1), 32-52.
Chang, Z., Geert, D., & Li, Y. (2011). Teach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culture and their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well-being in a Chinese school. Asia Pacific Education, 12, 319-328.
Coyle, L. M., & Witcher, A. E. (1992). Transforming the idea into ac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o enhance school effectiveness. Urban Education, 26(4), 390-400.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ll. Psychological Blletin, 95, 542-575.
Diener, E. (2000). Subjective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34-43.
Diener, E., & Ryan, K. (2009). Subjective well-being: a general overview. South AfricanJournal of Psychology, 39(4), 391-406.
Greenberg, J. S. (2000). 壓力管理(潘正德譯)。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1995)。
Hean, J., & Garrett, R. (2001). Sourc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scienc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in chile. Compare, 31(3), 363-379
Hull IV, R. B., & Michael, S. E.(1995). Nature-based recreation, mood change, and stress restoration. Leisure Sciences,17,1-14.
Iwasaki, Y., & Mannell, R. C. (2000a).Hierarchicaldimensions of leisure stress coping. Leisure Sciences, 22(3),163-181.
Iwasaki, Y., & Mannell, R. C. (2000b). The effects of leisure belief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n stress-healthrelationships: Afieldstudy. Leisure: The Journal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Leisure Studies, 24(1), 3-57.
Jamal, M. (1990).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 Type-A behavior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psychosomatic health problems & turnover motivation. Journal of Human Relations, 43(8), 727-738.
Jin, P., Yeung, A. S., Tang, T., & Low, R. (2008). Identifying teachers at risk in Hong Kong: Psychosomatic symptoms and sources of stress: Short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65, 357-362
Keyes, C. L. M., Shmotkin, D., & Ryff, C. D. (2002). Optimizing well-being: The empirical encounter of two tradi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6), 1007-1022
Kokkinos,C.M.(2007). Job stressors, personality and burnout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7(1), 229-243.
Lazarus, R. S. (1991). Emotion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u, L., & Shih, J. B. (1997). Sources of happiness: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7(2), 181-187 .
Lyubomirsky, S., King, L. A., & Diener, E. (2005). The benefits of frequent positiveaffect: Does happiness lead to suc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1(6), 803–851.
Miller, K., & Ellis, B. H. (1990).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ommunication,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workplac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7(3), 300-326.
Ozpolat, A. R & Isgor, I. Y. & Sezer, F. (2012).Investigating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ccording to lifestyles.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47, 256-262.
Pearson, L. C., & Moomaw, W.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utonomy and stress, work satisfaction, empowerment, and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29(1), 37-53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almela-Aro, K., & Schoon, I. (2005).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section. European Psychologist, 10, 259-263.
Sarah, T., Paul, D., Sarah, A., & Anthony, W. (2010). Leisure activities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Adolescence, 33, 173-186.
Steel, P., Schmidt, J., & Shultz, J. (2008). R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4, 138-161.
Vail, K. (2005). Create great school climate. Education Digest: Essential readings Condensed for Quick Review, 71(4), 4-11.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 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2,101-160.
Waters, E. J. (1999). The impact of work resources on job stress among correctional treatment staff. Journal of Addictions and Offender Counseling, 20(1), 26-34.
Zigarelli, M. A. (1996). An empirical test of conclusions from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0(2), 103-10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淑涓、宋永坤(2013)。臺灣外島與本島地區國中教師休閒、休閒調適與身心健康之探索性研究:以臺南與金門為例。觀光旅遊研究學刊,8(1),77-99。
2. 王雯宗、朱盈蒨、蔡智勇、王念慈(2010)。休閒參與介入工作壓力對幸福感之影響:以高壓族群為例。稻江學報,5(1),3-16。
3. 吉慶萍、黃娟娟(2012)。國中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情緒管理與自覺疲勞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為例。運動與健康研究,1(2),21-56。
4. 江雯晴、畢璐鑾、郭正德 ( 2011)。臺北市樂齡游泳者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休閒阻礙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2),116-132。
5. 余民寧、謝進昌、林士郁、陳柏霖、曾筱婕(2011)。教師主觀幸福感模式建構與驗證之研究。測驗學刊,58(1),55-58。
6. 吳水丕、呂佩珊(2008)。大臺北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工作與休閒學刊,1(1),49-55。
7. 吳明蒼(2013)。護專生休閒態度、休閒涉入以及休閒效益對幸福感之關係。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0(3),63-85。
8. 李立良、陳科嘉、賴正全(2012)。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產業勞工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研究。交大體育學刊,3,40-52。
9. 李桂玲、吳淑女(2012)。桃園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心理健康間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9(2),138-157
10. 李森源、蔡鋒樺、李昭憲(2012)。潛水活動者休閒效益之探討--以墾丁地區相關潛點為例。中原體育學報,34-36。
11. 林明地(2000)。校長教學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44,143-171。
12. 林憲聰、張志銘、陳南琦(2012)。國中教師休閒運動滿意度、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運動休閒餐旅研究。7(1),45-61。
13. 林樹旺(2008)。建構自行車使用者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之影響。運動與遊憩研究,2(3),130-149。
14. 高筱婷、陳建和、陳紹綿(2009)。工作壓力、休閒因應與健康之研究-以臺北市高中女性教師為例。旅遊健康學刊,1,37-56。
15. 張志銘、陳南琦、林憲聰(2012)。國小教師休閒運動滿意度、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運動休閒餐旅研究,7(1),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