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全球資訊網(2014)。發展歷程。2014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shtcs.com.cn/school/story.asp
毛國楠(1996)。國中教師的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8,177-193。王方(2014)。兩岸學子差異之比較。師友月刊,564,16-21。王以仁、林本喬、陳芳玲(2005)。教師心理衛生(第二版)。臺北:心理。
王玉美(2014)。國民小學教師正向領導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王怡云(1998)。影響台商公司的海外派遣人員適應因素之探討-以派駐美國伊利諾州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王衍華(2015)。政治VS.商業:台商所見的兩岸差異。當代中國研究通訊,23,38-40。
印尼泗水臺灣學校全球資訊網(2014)。學校沿革。2014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surabayataipeischool.org/modules/content/index.php?id=4
吉隆坡臺灣學校全球資訊網(2014)。學校沿革。2014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cts.edu.my/web2008/AboutCTS/AboutCTS.php?view=Intro
何維碩(2010)。人格特質、外派意願與工作投入關係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何燕蓓(2007)。第三國籍派外人員海外適應影響因素之研究。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吳明隆、吳彩鳳(2011)。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3,222-246。
吳炎日(2005)。台南縣高中職學生對教師班級經炎、教師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以體育課為例。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吳建華(2012,9 月)。流離尋岸:海外教師的美麗與哀愁。簡報發表於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舉辦之教師晨會經驗分享活動,廣東省東莞市。
吳建華、陳鏗任(2011)。經濟全球化下臺灣海外學校的挑戰與因應:以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為個案。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3,181-214。吳建源(2012)。國小代理教師對教師專業認同、工作滿意度及離職意向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呂曉娟(2009)。台商子女在金就學問題與改進策略之研究。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島嶼休閒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金門。李旭凱(2013)。企業駐外支援系統對外派人員跨文化適應與離職傾向之影響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李桂玲、吳淑女(2012)。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心理健康間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9(2),138-157。李雪莉、林倖妃(2012)。炸彈世代:兩岸90後。天下雜誌,512,149-163。
李鴻文、徐章昱(2010)。外派大陸主管對跨文化適應與個人生涯管理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4(3),39-55。沈暉(2010)。三角校正法的意義及其在社會研究中的應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49:4,47-1。
沈碩彬(2014)。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工作價值觀、情緒勞務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徑路模式探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全球資訊網(2014)。發展歷程。2014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td-school.org.cn/3ws0608/od.htm
林平(2010)。我的美麗與哀愁:在中國大陸的單身臺灣女性。人口學刊,41,111-151。林岑霏(2006)。臺灣與美國海外學校政策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林明宏(2002)。我國企業外派人員適應因素及指標建構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洪鐿月(2004)。外派人員跨文化適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胡志明市臺灣學校全球資訊網(2014)。學校簡介。2014年8月18日,取自http://taipeischool.org/about-detail/5
范熾文(200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4,1-25。馬來西亞檳吉臺灣學校全球資訊網(2014)。學校簡介。2014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ctsp.edu.my/page/profile.jpg
高珮育(2007)。知覺組織支持與工作場所心理壓力對派外調適與工作滿意之影響研究。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曹敏娟(2007)。影響東莞台校學生身分認同的因素分析。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莊佩諭(2008)。海外派遣人員之人格特質、組織支援、海外適應性與工作績效間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許雅嵐(2012)。教師班級經營、領導行為對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月如(2010)。社會支持與海外適應影響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海外實習生為例。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秀芳(2008)。中國大陸台商子女學校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育秀(2014)。國小教師人格特質、教學風格及獎勵制度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效之影響-以雙和區國小為例。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金粧(2004)。學習型學校願景之構築與實踐:以東莞台商子弟學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陳雪玉(2009)。馬袓地區國小高年級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適應關聯性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勝文(2003)。外派人員之人力資源管理對其績效影響之研究-以亞洲九國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陳雅琪(2000)。臺灣企業派外人員報償管理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陳廣明(2003)。跨文化訓練實施對台商外派大陸人員於工作適應上之影響。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曾文宏、黃恆祥(2013)。基隆市國小教師工作壓與休閒運動行為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6,38-57。
曾麒鴻(2009)。海外工作經驗與外派之職能相關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游淑惠(2012)。國小教師班級經營風格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龜山鄉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華東台商子女學校全球資訊網(2014)。學校簡介。2014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htcs.org.cn/intro3/super_pages.php?ID=intro301
雅加達臺灣學校全球資訊網(2014)。學校簡介。2014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jtis.org/introduce.html
黃千毓(2008)。國民小學家長參與與學生學校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黃聖為(2012)。工作調適、工作能力與離職傾向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楊佩梅(2010)。全球華文熱下海外臺校在印尼雅加達及泗水之因應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楊惠寧(2010)。國小退休教師人格特質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詹永名(2008)。外籍教師來台生活適應與教學經驗之研究-以台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劉明松(2010)。國小融合班教師工作壓力知覺及因應策略運用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特殊教育與輔導科技學報,2,141-169。
劉淑萍(2011)。派外人員之自我效能、跨文化適應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家庭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劉霈凌(2008)。跨文化訓練對台灣企業外派人員跨文化適應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蔡美意(2009)。閩南地區台商子女轉赴金門就讀高中之校園生活適應探究-六名台商子女的故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賴欣瑩(2008)。台商派駐大陸人員跨文化適應、跨文化學習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藍彬華(2013)。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羅翊榛(2013)。文化智商與社會支持對留學生跨文化適應之影響。南台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譚仁傑(2011)。提升對大陸台商子女學校輔導政策之研究-以大上海地區兩所台商學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蘇國勳(2008)。國小代理教師情緒經驗之描述與解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顧鳳姿(1993)。資訊業駐外經理海外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二、英文部分
Albom, M.(1998). Tuesdays with Morrie.(白裕承譯,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臺北:大塊文化。(原著1997年)
Chang, W.(2009). Schema adjustment in cross-cultural encounters: A study of expatriate international aid service work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3, 57-68.
Coelho, P.(1997). The Alchemist.(周惠玲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臺北:時報。(原著1988年)
Collie, R. J., Shapka, J. D., Perry, N. E., & Martin, A. J.(2015). Teachers’ beliefs about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Identifying teacher profile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job stress and satisfactio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39, 148-157.
Fisher, R.,(1998). 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王石珍譯,為自己出征)。臺北:方智。(原著1972年)
Froese, F. J., Peltokorpi, V., & Ko, K. A.(2012). The influe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cross-cultural adjustment and work attitudes: Foreign workers in South Ko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6, 331-342.
Hemingway, E.(1980).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羅珞珈譯,老人與海)。臺北:志文。(原著1952年)
Johnson, S.(1999). Who moved my cheese.(游羽蓁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臺北:奧林。(原著1998年)
Saint-Exupery, A.(1999). The little prince.(陳若漪譯,小王子)。臺北:人本自然。(原著1943年)
Selmer, J., Lauring, J., Normann, J., & Kubovcikova, A.(2015)Context matters: Acculturation and work-related outcomes of self-initiated expatriates employed by foreign vs. local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http://dx.doi.org/10.1016/j.ijintrel.2015.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