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丁淑萍(2006)。臺北市國中教師自覺疲勞感與職業壓力、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王文珍(2007)。高高屏地區國中小特殊教育教師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第二版」。臺北:心理。
王怡婷(2012)。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尊重與關懷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王淑蓉(2009)。臺北縣市國小教師生活壓力、復原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王毓民(2014)。雲林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石美齡(2014)。宜蘭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朱慶龍(2003)。五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余 昭(1989)。人格心理學。臺北:三民。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淑如(2013)。國小教師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吳淑妙(2007)。高雄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吳淑玲(2013)。雲嘉南地區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和身心健康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吳裕益(2004)。特殊教育文集。臺北:心理。
宋宥賢(2014)。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宋曉真(2011)。臺中市國小資源班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李玉媄(2015)。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李思儀(2003)。國民中學特殊教育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李美枝(2010)。氣稟、人格特質與社會化。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1(4),121-127。李桂玲(2014)。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心理健康間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李淑靜(2008)。花蓮縣國中小資源班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李榮妹(2004)。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慧珍(2014)。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 -以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周佳佑(2005)。工作壓力的認識與改善。T&D飛訊季刊,37,1-5。
周金蘭(2011)。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美君(2002)。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周樂馥(2011)。國中特教組長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千惠(2000)。啟智學校教師離職傾向及可能離職原因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4,125-153。林秀華(2012)。工作壓力、人格特質對國中導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林秀瑋(2009)。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佳伶(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林宗鴻譯(2006)。Burger J. M.原著。人格心理學。臺北:洪葉。
林幸台(2009)。特殊教育行政的演變與發展趨勢。臺北:編者。
林邵穎(2011)。高屏地區國小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屏東縣。林素戎、賀彥中、蕭瑞國(2010)。人格特質之概念分析。經國學報,28,49-58。林素卿(2005)。高雄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滿意與工作壓力之長期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林堯仁(2007)。桃園縣國中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洪玉珊(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洪光遠、鄭慧玲譯(1995)。L.A. Pervin著。人格心理學(Personality:theory and search)。臺北:全華。
郁淑芳(2009)。澎湖縣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相關性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徐美玲(2007)。青少年早期社會關係與其心理健康、偏差行為、快樂感相關性之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9,23-34。徐麗玫(2013)。雲林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休閒活動參與和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雲林縣。
馬瑞卿(2015)。新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對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高景志(2005)。國民小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效能之相關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高義展(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李淑女(2010)。健康與生活概論。臺北:新文京。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美珍(2013)。花東地區國中小學特教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張家禎(2006)。雲林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級任教師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健群(2009)。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休閒運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張清濱(1988)。學校行政。臺北:臺灣書店。
張富雄(2012)。組織變革後員工工作壓力之敘說探究—以男性資深保險從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張瑞芬(198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教育學院,臺北市。張鈺崴(2012)。新竹市東區國小導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5年10月21日)。各縣市設置身障類特教班數統計。取自https://www.set.edu.tw/default.asp
梁碧明、林彥岑、劉育靈、戴君宴、鍾宏亮(2009)。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莊蕙伊(2004)。臺灣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許利綸(2013),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許瑰琦(2003)。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人格特質與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基隆市。郭香玲(2007)。中部地區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陳天心(2012)。探討臺灣大專院校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網路成癮與網路使用態度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陳仲庚、張雨新(1998)。人格心理學。臺北:五南。
陳俞伶(2015)。臺中市國小特教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陳秋緣(2014)。特教教師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資源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陳淑貞(2015)。特殊教育學校高中職教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陳智華(2009)。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研究~以臺北市某特教學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馨蘭(1998)。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陳譽庭(2014)。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陸 洛、吳珮瑀、施建彬、高旭繁、翁崇修、陳欣宏(譯)(2006)。Duane P. Schultz、Sydney Ellen Schultz原著。人格理論。臺北:洪葉。
曾庾梅(2015)。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人格特質與自我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游恆山、李素卿譯(2000)。Zimbardo P.G. & Gerrig R.J.原著。心理學。臺北:五南。
游家玫(2011)。澎湖縣國小教師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希婷(2008)。人格心理學。臺北:東華。
黃志和(2005)。五大性格特質之遺傳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黃志雄(2005)。特殊教育教師的壓力調適與成長團體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3,121-148。黃國龍(2009)。高職綜合職能科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黃堅厚(2004)。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
黃淑青(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工業類科教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惠玲(2008)。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黃雅琦(2015)。臺中市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黃鈴雅(2006)。國小資源班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鈺雯(2004)。嘉義地區國小高年級教師教學態度、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黃錦凉(200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及身心健康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楊川德 (2011)。臺東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專業承諾與職涯滿足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楊志雄(2008)。特教老師,你可以更專業:看特教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與策略。科學教育期刊,59(4),79-91。
楊國樞(1993)。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臺北:桂冠
楊淑麗(2003)。國民中學學校氣氛、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溫世頌(2003)。心理學。臺北:三民。
葉 蓁(2013) 臺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玫秀(2011)。基隆市國小教師情緒智慧、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詹美春(2003)。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賈馥茗(1997)。教育的本質。臺北:五南。
鄒爵丞(2008)。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快樂感及其相關因素之探究。中原大學,桃園市。
廖光榮(2002)。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廖芝青(2013)。臺中市國中社會領域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臺中市。廖婉婷(2015)。苗栗縣國中小特殊教育教師情緒勞務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熊宗志(2012)。雲林縣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休閒運動參與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劉宇軒(2009)。高高屏地區國民小學體育組長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及行政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劉秀鈴(2011)。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1-34。
劉姿絹(2013)。高中職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建宏(2005)。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蔡苗宜(2014)。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蔡崇建(1986)。特殊教育教師職業行為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3-70。蔡敏芝(2007)。高雄縣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鄭志成(2008)。工作壓力和休閒活動參與對國小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盧宛秀(2010)。彰化縣國小社會領域教師人格特質、教師專業發展對教師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臺東縣。
蕭國倉(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賴雪芬(2008)。教師休閒活動參與、身心健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市國立高中職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賴靜儀(2009)。不同人格特質之國小教師在班級經營中使用增強物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謝菊英(2002)。高屏區國小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鍾佳雯(2012)。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鍾鏡輝(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韓繼成(2002)。國民中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簡順勇(2008)。高屏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簡靜瑤(2014)。國小導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以新竹縣國小導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關陵曦、黃榮真(2012)。桃竹苗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對於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執行情形及教學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報,35,79-110。蘇郁雅(2010)。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蘇國興(2003)。臺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英文部份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Antoniou, A. S., Polychronic, F., & Walters, B. (2000). Sources of stress and professional burnout of teachers of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Greece. International Special Education Congress 2000.
Asmawati, D., Fatimah Y.,& Norhayati, I. (2014).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job stress among academic administrators at a university.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14, 4-13.
Billingsley, B. S. (2004).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retention and attri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8(1), 39-55.
Bolger, N., & Zuckerman, A. (1995). 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personality in the stress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 890-902.
Cattell, R. B. (1951). Personality: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and factual study. New York, NY: Mcgraw-Hill.
Clarke, K. (1996). Green stakeholders: Industry interpretations and respon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3 (6), 715-730.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Professional manual.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Ehrhart, M. G., Ehrhart, K. H., Roesch, S. C., & Chung-Herrera.(2009) Factor structure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Ten-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7(8), 900-905.
Eysenck, H. J. (1970). Biological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In L. A. Pervin(Ed.),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 Theory and research, 244-276. New York: Guidford.
Fimian, M. J. (1986). Social support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in special educ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 52(5), 436-442.
Freud, S. (1923). Das Ich und das Es. Leipzig etc.: Internationaler Psycho-analytischer Verlag.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Ego and the Id, Joan Riviere (trans.), London: Hogarth Press and Institute of Psychoanalysis.
Gatewood R. D., & H. S. Field. (1998).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4th ed.) Forth Worth, TX, The Dryden Press.
Gmelch, W. H. (1988).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 stress: Cause,reactions 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26(2), 222-231.
Gosling, S. D., Rentfrow, P. J., & Swann, W. B., Jr. (2003). A Very Brief Measure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omain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7, 504-528.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NY: Mcgraw-Hill.
John, O. P., Donahue, E. M., & Kentle, R. L. (1991). The big five inventory-versions 4a and 54.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nstitute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Research.
Johnson, A. B., Gold, V. & Vickers, L. L. (1982). Stress and teachers of the learning disables, behavior disordered, and educable mentally retarded.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19, 552-557.
Kassin, S. (2003). Psychology. USA: Prentice-Hall, Inc..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 159-167.
Lee, R. T., & Ashforth, B. E. (1996). 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of the correlat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job burnou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1(2), 123-133.
Moracco, J.,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0(9), 16-34.
Mowen, J. C., & Spears, N. (1999). Understanding compulsive buy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A hierarch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8(4), 407-430.
Norman, W. T. (1963). Toward an adequate taxonomy of personality attributes: Replicated factor structure in peer nomination personality rating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 574-583.
Parkes, K. R. (1994). Personality and coping as moderators of work stress processes: Models, methods and measures. Work & Stress, 8, 110-129.
Pearson, L. C., & Moomaw, W.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utonomy and stress, work satisfaction, empowerment, and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29(1), 37-53.
Pender, N.J. (1990). Expressing health through lifestyle patterns. 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 3(3), 115-122.
Pervin, L. A., Cervone, D., & John, O. P.(2005). Personality: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NY:Wiley.
Pithers, R. T. (1995). Teacher stress research:Problems and progr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5, 387-392.
Robbins, S. P., & Judge, T. A. (201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5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USA. Retrieved from https://jahanzaibyourself.files.wordpress.com/2014/02/organizational-behavior-15e-stephen-p-robbins-timothy-a-judge-pdf-qwerty.pdf
Rogers, C. R. (1963), The actualizing tendency in relation to motives and consciousness, In M. Jones (Eds.),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1-24.
Salgado, J. F. (1997). 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1), 30-43.
Sarafino, E. P. (2002). Health psychology: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 (4th ed.). New York, NY: Wiley.
Schafer, B.T. (1987). Job-related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burnout among classroom teacher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2), 269-274.
Schmit, M. J. (2000). Role theory, emotions, and identity in the department headship of secondary school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6, 827-842.
Simmons, S. J. (1989). Health: A concept analysis. Internati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3(3), 43-50.
Sires, C., & Tonnsen, S. (1993). Special education: A challenge for principals. NASSP Bulletin, 77(550), 8-11.
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ö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WHO. (1948). What is the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 Preambl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ods, S. A., & Hampson, S. E. (2005). Measuring the Big Five with single items using a bipolar response scale.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5), 373-390.
York-Barr, J., & Duke, K. (200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3), 25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