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TQF發展協會網(2015)。發展沿革http://www.tqf.org.tw/tw/about/history.php?submenu=%E7%99%BC%E5%B1%95%E6%B2%BF%E9%9D%A9線上檢索日期:104年10月1日
水強華(2012)。什麼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百科:
http://lvseshipin.h.baike.com/article-143529.html線上檢索日期:104年9月29日
王明杰,孫思源(2013)。影響餐飲業使用無線點餐系統之因素-結合計畫行為理論以及知覺風險理論,商業現代化學刊,7 (1) ,277-306。王金川(2011)。GMP認證對消費者購買面膜意願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王俊雄(2004)。永續農業體系信任問題之探討,農業推廣文彙,49,47-66。
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網(2015)。驗證與認證有何不同?
http://taft.coa.gov.tw/ct.asp?xItem=1217&ctNode=211&role=C。線上檢索日期:104年9月29日
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網(2015)。什麼是產銷履歷。取自http://taft.coa.gov.tw/ct.asp?xItem=1217&ctNode=211&role=C。線上檢索日期:104年10月1日
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Facebook(2015)。國際接軌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QualityFoodAssociation。
線上檢索日期:104年9月25日
江采潔,邱玉蟬(2014)。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的信任,農業推廣學報,31,25-44。
何哲欣、陳培煌(2013)。16項食品標章10項出包立委要求改進,蘋果即時網: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31112/291455/1/16線上檢索日期:104年9月20日
吳行浩(2014)。由比較法觀點論食品安全管理規範之檢討,高大法學論叢,9(2),115-175。李元明,翁月君,林意翔,謝銘薰,王育英,李翠綺(2013)。論述食品安全認證與檢驗,檢驗及品保雜誌,2,193~197。李宗儒,林孟克(1990)。以線上問卷來分析有機蔬菜購買者之消費特性。中華農學報,1(5),490-500
李昭蓉(1994)。台北市家庭豬肉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李崇禧(2008)。理念與實踐:有機農業的法政策課題,律師雜誌,345,11-21
李曉青、趙慧芳、陳彥亭(2013)。健康概念宣稱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影響,亞太經濟管理評論,16(2),1-26。林子惟,李明聰(2005)。消費者接受有機農產品更高售價之意願研究,健康休閒暨觀光餐旅產官學研討會。
林子清(2007)。CAS優良農產品證明標章認證及驗證制度之推行,農產生技產業季刊,11,16-21。
林欣穎(2005)。食品安全認證標章之經濟效益分析-以我國「CAS」、「好畜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林政陞(2014)。消費者對麵包產品認知、購買動機及購買意願之關係,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林羿杏(2015)。消費者對冷凍年菜之消費行為與願付價格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林薇、陳惠欣、李靜慧、林宜親和陳聖惠(2001)。消費者對食品標示的認知、態度與其選購行為之關係研究,家政教育學報,3,35-52。社團法人中華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發展協會。HACCP,
http://www.chinese-haccp.org.tw/。線上檢索日期:104年9月29日
邱瑞賢(2011)。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全球化惹的禍?,廣州日報,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life/2011/06-03/3088149.shtml。
線上檢索日期:104年年10月1日
阿Ken(2015)。食品GMP轉型TQF標章 四大不同比一比,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80298/線上檢索日期:104年9月20日
科建顧問(2015),淺談 ISO 22000 / HACCP / GMP / CAS 等相關制度,線上檢索日期:104年9月26日,取自http://www.kind.com.tw/main.php?action=article_intro&id=60
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網(2015)。認識食品標章,https://consumer.fda.gov.tw/News/List.aspx?code=1010&nodeID=10線上檢索日期:104年9月20日
張喬峰(2011)。產銷履歷認證標章對知覺品質、知覺風險、知覺價值與願付價格之影響:以黑豬肉香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張惠真和陳采晴(2010)。台中區消費者對有機及吉園圃農產品信賴度與滿意度之研究,農業推廣經營專輯特刊,99,1-12。
莊珮雯(2014)。證明標章與團體商標於食品安全體系之角色分工,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許家祥、孔方正、張倩華和王翊安(2010)。有機食品消費者認知、商店印象與購買意願之關聯性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7,59-70。許淑真(2011)。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需求與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遠東時報,28(1),59-68。
陳政忻(2011)。全球食品安全發展趨勢,農業生技產業季刊,27,7-10。陳政忻(2011)。安全「食」尚的堡壘 - 全球食品安全發展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4(3),24-29。
陳婉婷(2007)。國產鮮乳使用品質驗證標章對消費者行為影響之研究,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所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黃士瑜(2009)。台灣產品驗證之產業結構、功能與問題:以電機電子產品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新北市。黃延聰,林奕辰(2014)。遊客的綠色購買行為:以旅遊當地農產品為例,觀光休閒學報, 20(1),51-80。
黃明新、劉鋼、魯真、李皇照(2013)。台灣爆發禽流感的威脅下影響消費者信任食品安全認證的因素-以大台北都會區為例,農業與經濟,台大農業經濟學系出版,1-25。
黃貞瑜和梁家興(2008)。消費者對食品驗證制度的認知研究,嶺東學報,24,129-158。
黃儀蓁和李明聰(2005)。消費者社經背景與食品安全議題擔心程度之相關研究,中華觀光管理學會研討會,台中。
黃璋如(1999)。消費者對蔬菜屬性偏好之市場區隔分析,農業經營管理年刊,101-129。黃璋如(2003)。有機農業驗證制度與標章之研究,國立宜蘭技術學院應用經濟系,33-51。
董時叡 (2009)。農夫市集與台灣有機農業的未來。興大有機農夫市集。取自 http://www.organicnchu.twmail.org/info/news.php?Sn=185
廖英粟(2013)。保健食品的購買行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新北市。廖薇(2014)。食品安全問題,北京農業期刊,3,267-268。
趙美彥、曾郁婷、林家琳、陳玫淳、鄧伊庭、保里乃玲(2013)。基本認知、資訊來源與產品形象對消費者購買有機食品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第5屆亞太餐旅教育聯盟暨第13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餐旅大學,602-611。
劉劭宣(2014)。食品品質標章認證與消費者信賴程度之動態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南投。劉秉儒(2009)。以消費者偏好建構食品履歷標籤資訊內容,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技術學院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劉俊良(2013)。簡介HACCP制度與ISO 22000之關聯性,中國生產力中心,http://mymkc.com/articles/contents.aspx?ArticleID=21782線上檢索日期:104年9月29日。
劉耀中,許應哲(2002)。不同都市化程度消費者對豬肉消費與CAS標章認知之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年刊,8,223-245。歐于德、陳文雄、劉鋼(2011)。台灣實施產地國標示之經濟效益——以估計牡蠣及茶葉願付價格為例,應用經濟論叢,137–81。潘政佑(2012)。認證制度對廠商競爭的影響,暨南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南投。蔡進發,林銘洲,李謀監,李瑞興(2006)。有機農產品消費者行為之研究,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4(2),16-38。韓宗信(2008)。禽流感知識,知覺風險與消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顏建賢,莊雅萌,馮祥勇,林如森,張婷媛(2012)。整合行銷傳播對產銷履歷農產品推廣效果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57,23-37。
蘇育弘(2014)。探討消費者產品知識、食品標章認知、信任對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高雄餐飲學院餐飲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專班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英文部份
Ajzen, I. (1985).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n (Eds.),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p. 11-39).
Heidelberg:Springer.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Ajzen, I., &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Englewood-Cliffs, NJ: Prentice Hall.
Ajzen,I.,&Fishbein,M.(1975).Bayesian analysis of attribution processes,Psyhological Balletin,82(2).261-277。
Bagozzi, R. P., Bergami, M., & Leone, L.(2003). Hierarchical representation of motives in goal setting.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8, 915-943.
Chan, R. Y. K., & Lau, L. B. Y. (2002). Explaining green purchasing behavior: A
Consumer Marketing, 14(2/3), 9-40. doi: 10.1300/J046v14n02_02
cross-cultural study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consume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rdiricks, A. J., D. L.(1983).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 A comparison of theFrishbein-Ajzen and the Bentler-Speckart mode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5,501-512.
Garretson, J. A. and Clow, K. E. (1999), “The influence of coupon fair value on service quality expectation, risk perception and purchase intention in the dental industry,” Journal of Service Marketing, 13 (1), pp.59-72."
Han, H., Hsu, L.-T., & Sheu, C. (2010).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green hotel choice: Testing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ctiv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31(3), 325-334.
Huang,C. L. (1993). Simultaneous-equa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consumer risk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willingness-to-pay for residue-free produce.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27,377-396.
Jones, T. O. & Sasser, W. E. (1995). 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6), 88-99.
Kim, Y., & Han, H. (2010). Intention to pay conventional-hotel prices at a green hotel – A modif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8(8), 997-1014. doi: 10.1080/09669582.2010.490300
Laurie, J.M.(1997). Behavior Loyalty towards. Store Brands, Jourm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 14, 347-356.
Pennington, N., & Hastie, R.(1993). Reasoning in explanation-based decision making. Cognition, 49, 123-163.
Teng, C.C & Wang, Y.M.(2015), Decisional factors driving organic food consumption. British Food Tournal, 117(3),1066-1081
Westaby, J. D.(2005). Behavioral reasoning theory: Identifying new linkages underlying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98(2),9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