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曉祈(2013),花蓮縣國民小學學生學習態度與教師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方婷妮(2006),不同入學背景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策略對專業科目學業成就之影響-以二年制工業設計系學生為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司念雲(2002),代幣增強方案對增進注意力渙散學生用功行為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宗樺(2008),提升班級經營效能之方案探討-以網路競標模式的榮譽卡制度網站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論文。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5),5-11。吳裕益(1993),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6,1-31。
吳美蘭(1999),台北市國小學生適性賞罰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 (第二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Acore Digital Technology Inc.)。
吳秋帆(2006),國小音樂才能班學生學習態度與音樂學習成就相關性之研究,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悅如(2009),文化資本對國小學童的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以宜蘭地區六年級國小學童為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吳凌方(2015),國中生二年級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 ─以新竹市為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馨嫻(2007),國中導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生活適應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月琴、劉緬懷、張鐸嚴(2002),班級經營,新北市:空中大學。
林志展(2005),臺北市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謙宏(2005),榮譽卡制度在班級經營的使用-以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宏達(2007),代幣制度對國中肥胖男學生參與跑走運動與減肥成效的影響,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林憲宏(2010),網路化班級經營管理系統發展及在國民小學的應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林香吟(2014),國中實施代幣制對班級常規與班級氣氛影響之行動研究,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凃佩儀(2011),家庭環境對國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某國中英語科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施信華(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月貞(2011),運用競標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與學習成就之影響,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1989) ,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 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0),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4),心理學概要,臺北市:東華。
許慧玲(2000),教室管理,臺北市:心理。
許定邦 (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螢萱(2010),代幣制度運用在國中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雅萍(2013),代幣制度運用在國民小學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臺中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曾仁威(2014),雲林縣國小學童個人背景暨普通教室環境與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論文。彭綉婷、何黎明(2013),綜合高中商業服務學程與高職商業經營科學生之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分析-以南部地區為例,海洋休閒管理學刊,4,79-103。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娟茹(2011),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黃萱玉(2014),家庭因素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以雙和地區為例,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塗大慶(2014),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態度與生涯發展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楊淑蘭(1990),淺談「代幣制度」在國小教學及教室管理上的應用,國教月刊,36,55-57。
楊景森(2004),國中學生家庭氣氛家長參與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詹傑森(2008),國小高年級教師代幣制度運用策略與理念之探討研究,市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領導與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趙珮涵(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音樂藝術自我效能、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趙蕙英、戴宏真(2001),榮譽制度在班級中的運用,教師行動研究專輯,2,1-14。廖偉雲(2015),國小高年級學童資訊素養與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春榮(1984),代幣制度對國小兒童適應行為、班級氣氛及學業成績之成效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秦瑋(2013),代幣增強理論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視覺藝術學習之影響-以集換式卡片遊戲為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宜娟(2004),高級職業學校資源班聽障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學校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蔡雅惠(2010),高中職校輔導管教措施與學生學習態度及效果之關係-以花蓮縣為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蔡佳曄(2013),國民小學學生知覺級任教師領導行為、學習態度與其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鄧壽山(1996),代幣制度對腦性麻痺學生上課干擾行為之應用效果,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明韋(1999),國立空中大學嘉義地區學生學習方式、學習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鄭秀玲(2011),兩岸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賴靜儀(2009),不同人格特質之國小教師在班級經營中使用增強物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謝麗華(2013),國小學童情緒管理之研究-以激勵因子為干擾效果,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35), Attitudes, In C. M. Murchison (Eds.),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Worchester, 798-844, MA: Clark University Press.
Alderfer, C. P. (1969),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142-175.
Ayllon, T., & McKittrick, S. M. (1982), How to set up a token economy, Texas:PRO-ED.
Brown, W. F., & Holtzman, W. H. (1956), Use of the survey of study habits and attitudes for counseling student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35, 214-216.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erzberg, F.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ewstone, M., Stroebe, W., & Stephenson, G. M. (1996),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A European perspectives (2nd e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Papanastasiou, C. (2002), School, teaching and family influence on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based on TIMSS data for Cypru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8(1), 71-86.
Raygor, A. L., & Wark, D. M. (1970), Systems for study, New York : McGraw-Hill
Richard-Amato, P. A. (1996), Making it happen: Interac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New York, NY: Addison-Wesley.
Skinner, B.F. (1938),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Smith, A. N. (1972), The importance of attitud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 10(1), 20-25.
Webb, N. M. (1989), Peer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in small grou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3(1), 21-39.
網頁部分
陳嚴坤(2004),榮譽不只是獎勵也是肯定,國語日報2004/07/21,取自2015/7/30 http://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