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0.149.21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07 20: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靜玉
研究生(外文):Wang, Ching-Yu
論文名稱:從關懷倫理反思國小環境教育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ddings' Care Ethics
指導教授:林永崇林永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Yung-Chung
口試委員:游惠瑜呂健吉
口試委員(外文):Yu, Hui-YuLu, Chien-Chi
口試日期:2015-12-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中文關鍵詞:環境倫理環境教育關懷倫理諾丁斯道德情感
外文關鍵詞:Environmental EthicsEnvironmental EducationCare EthicsNel NoddingsMoral Emo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大量生產、大量消費造成環境的破壞,人類與自然日漸疏離,要改變人類對待環境之偏差行為與思想有賴於教育。現今的國小環境教育過於強調理智的灌輸,對環境缺乏真正情感的投入,無法發揮實踐的動力,因而本文嘗試採取另一條不同的進路,也就是以關懷情感為主的環境教育方向。
首先,目前國小環境教育課程涵蓋不同的倫理觀,需要澄清與分析,偏重知識傳授,教材、戶外教學、潛在課程等方面可能有負面影響。其次,諾丁斯之關懷倫理強調情感在倫理中具有優先地位,道德情感引發動機,成為關懷者實踐之動力。理性只提供我們行動時所需要的知識與方法的思考。人類與環境互動決定於情感、關係,在真實的事件中才能決定如何行動,沒有絕對原則來指導我們,但不表示完全沒有原則可以依循。再者,以關懷倫理的視角看國小環境教育,環境教育之規劃應該首重感官的自然體驗誘發情感,建立關懷關係,並延續與強化關懷關係。教師透過身教、對話、實踐、肯認、境教來實施,兼顧體驗、省思與實踐。
最後,實踐關懷的動力來自道德情感,面對環境教育種種問題,強調情感的關懷倫理是道良方。因此,本文認為環境教育應以建立學童與環境的情感連結為首要,培養學童成為具有積極態度與行動力的人為重要目標。建議國小環境教育應著重能豐富學童感官體驗的戶外教育,將行動從學校擴展到家庭與社區;教師要以身作則,成為學童的榜樣,避免說一套,做一套的負面教育。

Environmental damages by over productions and consumptions cause gradually alienated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o change deviant behaviors and thinking how humans treat the environment depends on education. Pres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emphasizes excessively input of intelligent, lack of real emotional motive in the environment, can’t elaborate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This study tries to take a different approach method, which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Nel Noddings' care ethics.
First, currentl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contains different ethic viewpoints which need clarifications and analysis. The curriculum emphasis on impart knowledge. It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eaching materials, outdoor teaching, hidden curriculum and other aspects. Secondary, emotion has the priority in the ethic emphasized on Noddings' care ethics. The moral emotion which becomes the executive ability for carer induce motives, and the rationality only provide knowledge and methods for thinking when we action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depended on emotion and relationship. There is no absolute principle to guide us how to decide action besides in a real incident, but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re is no principle can be followed. Furthermo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Noddings' caring ethic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observ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hich planning should be evoke emotional of sensory nature experiences. Build caring relationship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continually. The teachers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teaching by modeling, dialogue, practice, confirmation, and teaching situ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xperience,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Finally, the executive ability for caring comes from moral emotion. The Noddings’ caring ethics which emphasize emotion is a good method to face with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this reas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first work is establishing the emotion connects with student and environment, and training students to become a person of having positive attitudes and executive ability as the important target.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ust focus on outdoor education to enrich the sensory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The action extended from school to home and community. Teachers should find out how show themselves to the students in words and deeds, and avoided negative education that saying one thing and doing another.

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錄………………………………………………………………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基本概念與研究範圍 13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概要 15
第二章 目前國小環境教育問題 17
第一節 課程綱要中的環境教育 18
第二節 環境教育教材之問題 25
第三節 戶外教學 33
第四節 潛在課程 34
第五節 與自然疏離的教師如何規劃出好的環境教育 36
第三章 諾丁斯關懷倫理中環境倫理的理論基礎 39
第一節 環境倫理的道德情感 39
第二節 環境倫理中關懷關係的建立與延續 42
第三節 關懷關係衝突之化解與抉擇 51
第四節 追求倫理理想是滾動式的歷程 55
第四章 國小環境教育的關懷倫理選項及其問題 59
第一節 環境教育的方法 59
第二節 環境教育之態度 64
第三節 國小環境教育之關懷實踐 69
第四節 關懷倫理之問題 80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展望 89


參考文獻
Aristotle. Aristotle's Politics, translated by Carnes Lor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3.
Beattie, Andrew & Paul R. Ehrlich,《生態存摺: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寶藏》,吳書榆譯,臺北:貓頭鷹,2010。
Carson, Rachel,《寂靜的春天》,李文昭譯,臺中:晨星,1996。
Chamovitz, Daniel,《植物看得見你:聞得到、知道蟲子的size、有方向感、有記憶──你想像不到的超強感受力》,王翎譯,臺北:麥田,2012。
Engleson, David C. & Dennis H. Yockers,《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周儒、張子超、黃淑芬合譯,臺北:五南,2003。
Fouts, Roger & Stephen Tukel Mills,《我的猩猩寶貝:科學家與第一隻會用手語的猩猩》,廖月娟譯,臺北:胡桃木文化,2003。
Frey, R.G.,〈關於動物權利的效益主義式批評〉,張忠宏譯,收錄於 Louis P. Pojman編著,《為動物說話:動物權利的爭議》,張忠宏等譯,臺北:桂冠,1997,頁49-67。
Grandin, Temple & Johnson, Catherine,《傾聽動物心語》,劉泗翰譯,臺北縣:木馬文化,2006。
Hammerman, Donald R. & William M. Hammerman & Elizabeth L. Hammerman,《戶外教學》,周儒、呂建政譯,臺北:五南,1999。
Harre, Rom,《帕夫洛夫的狗與薛丁格的貓》,蕭秀姍、黎敏中譯,臺北:商周,2010。
Herzog, Hal,《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彭紹怡譯,新北:遠足文化,2012。
Hume, David,《道德原則研究》,曾曉平譯,北京 : 商務印書館,2009。
Jackson, Tim,《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朱道凱譯,臺北:早安財經文化,2010。
Kant, Immanuel,〈對動物我們只有間接的義務〉,楊植勝譯,收錄於Louis P. Pojman編著,《為動物說話:動物權利的爭議》,張忠宏等譯,臺北:桂冠,1997,頁51-54。
Leopold, Aldo.,《沙郡年紀: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天下文化,1998。
Lorenz, Konrad,《所羅門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游復熙、季光容譯,臺北:天下遠見,2009。
McNeill, J. R.,《太陽底下的新鮮事:二十世紀的環境史》,李芬芳譯,臺北:書林,2012。
Morton, Eugene S. & Jake Page,《動物會說話》,林劭貞、劉守儀譯,臺北:幼獅文化,2000。
Noddings, Nel,《始於家庭:關懷與社會政策》,侯晶晶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Noddings, Nel,《教育道德人:品格教育的關懷取向》,國立編譯館主譯,朱美珍等譯,臺北:巨流,2008。
Noddings, Nel,《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于天龍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Noddings, Nel,《關心:倫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路徑》,武云斐譯,北京:北京大學,2014。
Pojman, Louis P.編著,《為動物說話:動物權利的爭議》,張忠宏等譯,臺北:桂冠,1997。
Rawls, John,《正義論》,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臺北縣:桂冠,2003。
Regan, Tom, 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Rifkin, Jeremy & staff of the Greenhouse Crisis Foundation編著,《綠色生活手冊》,何亞威譯,臺北:台灣地球日,1994。
Rillo, Thomas J.,〈戶外教育的精義〉,周儒、黃淑芬譯,《環境教育》,第20期(1994/1):頁52-63。
Rolston III, Holmes,《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王瑞香譯,臺北:國立編譯館,1996。
Singer, Peter,《動物解放》,錢永祥、孟祥森譯,臺北:關懷生命協會,1996。
Swift,〈2015 台北地球日 綠色藝術市集〉,http://www.earthday.org.tw/taipei/taipei(2015/8/11)。
Taylor, Paul W., Respect for Nature: 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Weizsacker, Ernst Ulrich von,《四倍數:資源使用減半,人民福祉加倍》,吳信如譯,臺北:聯經,2000。
White, Lynn,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 Science, vol.155 (1967): 1203-1207.引自鐘丁茂譯,〈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生態臺灣》,第4期(2004/7):頁53-62。
Wise, Steven M.,《憤怒的獸籠》,李以彬譯,臺北:高寶國際,2000。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785集,〈猛禽出任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XHK2nK6XM(2015/10/24)。
方志華,《道德情感與關懷教學》,臺北:學富文化,2010。
方志華,《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洪葉文化,2004。
王洛夫等編撰,《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乙本第三冊二年級上學期》,臺南:翰林,2014。
王洛夫等編撰,《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甲本第三冊二年級上學期》,臺南:翰林,2014。
王洛夫等編撰,《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甲本第四冊二年級下學期》,臺南:翰林,2015。
王純姬等編寫,《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三冊(4上)》,新北:康軒文教,2014。
王家通主編,《初等教育》,臺北:師大書苑,1997。
王素慧等編撰,《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第八冊六年級下學期》,臺南:翰林,2014。
王素慧等編撰,《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第四冊四年級下學期》,臺南:翰林,2014。
王從恕,〈西方環境倫理概要〉,《科教育月刊》,第241期(2001/7):頁26-34。
王連生,〈初等教育的哲學基礎〉,收錄於王家通主編,《初等教育》,臺北:師大書苑,1997。
王順美,〈環境教育領域中的對話〉,《環境教育研究》,第1卷,第2期(2004/03):頁47-69。
甘漢銧、林宜君,〈談國小學童的生態觀念建立〉,《教師天地》,第162期(2009/10):頁34-36。
江素蘭,〈昆蟲王國~~自然體驗課程」在環境教育上的運用〉,臺北市第16屆中小學及幼稚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創新教學活動設計類優選,未出版,2015。
吳志豪等編撰,《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課本第三冊二年級上學期》,臺南:翰林,2015。
吳秀瑾,〈關懷倫理的道德蘊含:試論女性主義的道德知識生產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十六期(2006/7):頁107-162。
余政賢等編寫,《國民小學社會6上(第七冊)》,臺南:南一,2014。
吳清山、林天祐,《教育新辭書》,臺北:高等教育,2005。
呂依純、徐榮崇,〈臺北植物園假日主題活動解說成效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第7卷,第1期(2009/12):頁111-144。
巫淑貞等編寫,《國小綜合活動學生活動手冊第九冊》,新北:康軒文教,2015。
李子建,〈環境教育與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教育學報》,第38卷,第1期,2010,頁119-132。
李文生,〈2015黑面琵鷺保育季 20年黑面琵鷺成長10倍〉,《NOWnews今日新聞》,http://www.nownews.com/n/2015/10/29/1862201(2015/10/31)。
李光中、呂宜瑾,〈里山倡議的核心概念與國際發展現況〉,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node/78570(2015/11/22)。
李光福等編撰,《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七冊四年級上學期》,臺南:翰林,2014。
李育琴,〈避免「砍頭」、「剃光頭」 專家:植樹前想清楚是養護關鍵〉,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108972(2015/7/23 )。
李偉文,〈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戶外教學?〉,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sow (2015/10/25)。
李偉文,〈重新看見野地的一扇窗〉,收錄於劉伯樂,《寄自野地的明信片》,臺北:遠流,2013,頁6-7。
李淑妹,〈高雄地區各里滅蚊志工隊於登革熱防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高雄: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13年。
李湘雯等編寫,《國小生活教師手冊第四冊(1下)》,新北:康軒文教,2015。
李湘雯等編寫,《國小生活教師手冊第四冊(2下)》,新北:康軒文教,2015。
李慧娟等編寫,《國小健康與體育課本第六冊(3下)》,新北:康軒文教,2015。
卓燕萍,〈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寵物飼養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文淇,〈從人類中心主意論現代動物園的積極角色〉,《動物園學報》,第14期(2002/12):頁87-94。
林世英、康心怡、張衿綾編寫,《國小綜合活動學生活動手冊第六冊》,新北:康軒文教,2014。
林永崇,〈(哲學)研究方法例舉〉,《哲學論文寫作課程講義》,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57308287859898/files/(2015/12/5)。
林成竹,〈Rolston的環境倫理學及其環境教育意涵〉,彰化: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林韋伶,〈環保有功小學推展環境教育模式之探討--以民國91-96年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素華、王儷芬,〈繪本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生犬隻動物保護教學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第7卷,第1期(2009):頁75-109。
法新社,〈美樂園擴建殺人鯨水槽 遭斥〉,羅苑韶譯,奇摩新聞網站https://tw.news.yahoo.com/%E7%BE%8E%E6%A8%82%E5%9C%92%E6%93%B4%E5%BB%BA%E6%AE%BA%E4%BA%BA%E9%AF%A8%E6%B0%B4%E6%A7%BD-%E9%81%AD%E6%96%A5-110503613.html(2015/2/28)。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停止毒鳥 還老鷹一個安全友善的農村〉,http://iwcraptor.pixnet.net/blog/post/307127493(2015/10/10)。
洪如玉,〈從動物解放∕權力議題之探討反思我國課程綱要之環境倫理內涵〉,《當代教育研究》,第17卷,第3期(2009/9):頁125-148。
洪如玉,〈探討國民小學校園蘊含的環境倫理蘊義〉,《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2卷,第2期(1999/4):頁28-33。
凌筠婷,〈講人道不殺成鳥 移除「負」成效〉,《聯合報》,http://udn.com/news/story/7470/1053975-%E8%AC%9B%E4%BA%BA%E9%81%93%E4%B8%8D%E6%AE%BA%E6%88%90%E9%B3%A5-%E7%A7%BB%E9%99%A4%E3%80%8C%E8%B2%A0%E3%80%8D%E6%88%90%E6%95%88(2015/7/15)。
徐仁修,《動物記事》,臺北:遠流,2001。
晏涵文,〈教育改革與環境教育〉,收錄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師大書苑,2001,頁27-47。
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師大書苑,2001。
張子超、林韋伶,〈『環保有功小學』推展環境教育的模式〉,《教師天地》,第162期(2009/10):頁14-19。
張添福,〈新北國小校長 食農教育新體驗〉,《台灣新生報》,http://61.222.185.194/?FID=14&CID=284336(2015/10/25)。
許世佳,〈保護瀕危物種 澳洲撲殺野貓〉,《國語日報》,104/10/31,第3版。
許世璋,〈我們真能教育岀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第52卷,第2期(2001/4):頁52-75。
許世璋,〈影響環境行動者養成的重要生命經驗研究─著重於城鄉間世代間之比較〉,《科學教育學刊》,第13卷,第4期(2005/12):頁441-463。
許民陽,〈生態教育──環保‧有機‧綠色校園運動〉,《教師天地》,第162期,(2009/10):頁4-9。
許淑美、陳貞夙、陳聰智編撰,《國民小學綜合活動2上(第三冊)教師手冊》,臺南:南一書局,2014。
陳乃綾,〈小學大計畫…食育從小入魂 理解食材並友善土地〉,《聯合報》,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8372/1066553(2015/7/25)。
陳清圳,〈跨出學校的藩籬--從華南國小談資源整合與夥伴關係的建立〉,《生態臺灣》,第41期(2013/10):頁14-28。
陳淑齡,〈環境保護研習活動對國中教師環境教育教學應用影響之調查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喻文玟,〈不能只怪風 專家:全盤檢討路樹養護〉,《聯合報》,http://udn.com/news/story/8479/1109649-%E4%B8%8D%E8%83%BD%E5%8F%AA%E6%80%AA%E9%A2%A8-%E5%B0%88%E5%AE%B6%EF%BC%9A%E5%85%A8%E7%9B%A4%E6%AA%A2%E8%A8%8E%E8%B7%AF%E6%A8%B9%E9%A4%8A%E8%AD%B7(2015/8/10)。
游惠瑜,〈諾丁的關懷倫理學及其問題〉,《哲學與文化》,第32期,第3卷(2005/3):頁95-109。
游惠瑜,〈關懷倫理是女性所獨有的道德特質嗎?〉,《哲學與文化》,第35期,第4卷(2008/4):頁171-180。
游惠瑜,〈關懷倫理與德行倫理的交會處──以友愛為線索〉,《哲學與文化》,第36期,第2卷(2009/2):頁75-91。
黃仕傑,《帶著孩子玩自然》,臺北:遠見天下文化,2012。
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1993。
黃美秀,《黑熊手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臺北:商周,2003。
黃美秀、林靜芬,〈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黃美秀、林靜芬:圈養之責歸罪野獸,動物園變叢林。誰為禍首?何謂兇嫌?〉,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994(2015/2/28)。
黃朝恩,〈環境倫理觀的演變〉,《環境教育季刊》,第41期(2000/2):頁57-62。
楊冠政,《環境教育》,臺北:明文,1997。
廖靜蕙,〈國家公園內不餵流浪動物 陽管處倡全民共識〉,http://e-info.org.tw/node/108956(2015/7/21)。
劉伯樂,《寄自野地的明信片》,臺北:遠流,2007。
蕭戎,〈走向人與自然之愛的教育〉,臺中: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碩士論文,2011。
簡嘉馨,〈麝香貓何以背負餓死浪犬之罪?〉,《自由時報》,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377725(2015/7/15)。
簡錦玲,《台北市常見的野菜:大自然饗宴》,臺北:北市新聞處,2003。
顏聖紘,〈國家公園禁餵流浪動物並不可笑,可悲的是執意造成野生與馴化動物衝突的理盲論述〉,《聯合新聞網》,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057005(2015/7/15)。
顏聖紘,〈從紫竹寺那隻「鯰魚精」聊聊那些大家不熟,經常被棄養也沒單位想管的大型動物〉,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104278(2015/8/6)。
參考網頁
Yahoo奇摩新聞https://tw.news.yahoo.com/%E7%BE%8E%E6%A8%82%E5%9C%92%E6%93%B4%E5%BB%BA%E6%AE%BA%E4%BA%BA%E9%AF%A8%E6%B0%B4%E6%A7%BD-%E9%81%AD%E6%96%A5-110503613.html(2015/2/28)。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639&Itemid=100(2015/12/5)。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Index.aspx(2015/11/8)。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網站,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law.aspx(2015/11/8)。
臺灣蝴蝶保護協會,http://www.butterfly.org.tw/butterflycount/index.html(2015/8/1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順美,〈環境教育領域中的對話〉,《環境教育研究》,第1卷,第2期(2004/03):頁47-69。
2. 甘漢銧、林宜君,〈談國小學童的生態觀念建立〉,《教師天地》,第162期(2009/10):頁34-36。
3. 吳秀瑾,〈關懷倫理的道德蘊含:試論女性主義的道德知識生產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十六期(2006/7):頁107-162。
4. 呂依純、徐榮崇,〈臺北植物園假日主題活動解說成效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第7卷,第1期(2009/12):頁111-144。
5. 林文淇,〈從人類中心主意論現代動物園的積極角色〉,《動物園學報》,第14期(2002/12):頁87-94。
6. 林素華、王儷芬,〈繪本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生犬隻動物保護教學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第7卷,第1期(2009):頁75-109。
7. 洪如玉,〈從動物解放∕權力議題之探討反思我國課程綱要之環境倫理內涵〉,《當代教育研究》,第17卷,第3期(2009/9):頁125-148。
8. 張子超、林韋伶,〈『環保有功小學』推展環境教育的模式〉,《教師天地》,第162期(2009/10):頁14-19。
9. 許世璋,〈影響環境行動者養成的重要生命經驗研究─著重於城鄉間世代間之比較〉,《科學教育學刊》,第13卷,第4期(2005/12):頁441-463。
10. 許民陽,〈生態教育──環保‧有機‧綠色校園運動〉,《教師天地》,第162期,(2009/10):頁4-9。
11. 陳清圳,〈跨出學校的藩籬--從華南國小談資源整合與夥伴關係的建立〉,《生態臺灣》,第41期(2013/10):頁14-28。
12. 游惠瑜,〈諾丁的關懷倫理學及其問題〉,《哲學與文化》,第32期,第3卷(2005/3):頁95-109。
13. 游惠瑜,〈關懷倫理是女性所獨有的道德特質嗎?〉,《哲學與文化》,第35期,第4卷(2008/4):頁171-180。
14. 游惠瑜,〈關懷倫理與德行倫理的交會處──以友愛為線索〉,《哲學與文化》,第36期,第2卷(2009/2):頁75-91。
15. 黃朝恩,〈環境倫理觀的演變〉,《環境教育季刊》,第41期(2000/2):頁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