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著
Baer, Judith,《法律之前的女性──建構女性主義法理學》,關曉薇、高培桓譯,臺北:商周,2000年。
Dershowitz, Alan,《你的權利從哪裡來》,黃煜文譯,臺北:商周,2007年。
Dworkin, Ronald,《認真對待權利》,孫建智譯,臺北:五南,2013年。
Lauren, Paul Gordon,《國際人權的進展》,國立編譯館主譯,臺北:韋伯文化,2008。
Mayeroff, Milton,《關懷的力量》,陳正芬譯,臺北:經濟新潮社,2011年。
Noddings, Nel ,《關心──倫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路徑》,武云斐譯,北京:北京大學,2014年。
Noddings, Nel,《教育道德人──品格教育的關懷取向》,朱美真等譯,臺北:巨流圖書,2008年。
Rachels, James,《道德哲學要義》,林逢祺譯,臺北:桂冠,2013年。
Rousseau, Jean-Jacques,《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李常山譯。臺北:唐山,1986年。
Sandel, Michael J.,《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吳四明、姬健梅譯,臺北:先覺,2012年。
方志華,《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洪葉,2004年。
戴文俊,《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基督信仰對代理孕母的看法》,臺北:財團法人基督教中國主日學協會,2014年。
二、學位論文
李淑玲,《代理孕母之倫理分析:代孕契約可行性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陳妍靜,《對當代西方倫理學中代理孕母爭議的一個「性別倫理」之省思》,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陳鳳珠,《代孕契約法律關係研究》,國立臺南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黃世團,《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的制度連結-以「代理孕母」為分析個案》,國立臺灣大學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鍾佩蓉,《代理孕母與親子關係:一個倫理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蘇坤成,《論代孕契約之損害賠償》,國立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三、期刊論文
于鎮煥,〈論「代理孕母」的爭議性〉,《論「代理孕母」的爭議性》第47卷第6期(2004年6月),頁60。
尤煌傑,〈哲學問題大家談:你贊成有條件開放「代理孕母」的立法嗎?〉,《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11期(2003年11月),頁195-196。
方志華,〈關懷倫理學相關理論開展在社會正義教育上的意涵〉,《教育研究集刊》,第46期,頁31-52。王夏文,〈「收養」能取代「生養」嗎?〉,《學前教育》1996年8月號,頁60-61。
王家琦,〈印度「外包產業」新一章代理孕母商業蓬勃發展〉,《健康世界》第266期(2008年2月),頁75-78。
王燦槐、李瑞全,〈代理孕母──男女兩性態度異同之初探〉,《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7期(1998年7月),頁41-51。艾立勤,〈天主教生命倫理觀的基本視域〉,《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1期(2003年1月),頁19-44。李宇宙,〈人工代母與現代醫學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5期(1998年11月),頁32-36。李佳燕,〈從性別觀點剖析婦女與人工生殖技術〉,《醫療品質雜誌》第5卷第3期(2011年5月),頁76-79。李國光,〈代理孕母的迷思〉,《馬偕院訊》第19卷第5期(1999年5月),頁185-187。李震山,〈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6期(2004年7月),頁61-104。
林永崇,〈政治參與與價值中立──從羅爾斯和雷茲的不同立場說起〉,《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6期(2005年6月),頁35-52。林永崇,〈關懷與友愛──康德論德行義務及人的終極目的〉,《哲學與文化》第36卷第2期(2009年2月),頁93-117。林育如,〈關於代理孕母: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倫理委員會共識〉,《中華民國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會刊》第199期(2014年3、4月刊),頁4-5。
邱璿如,〈近年日本有關代理孕母議題之動向〉,《萬國法律》170期(2010年4月),頁32-43。孫效智,〈代理孕母的倫理與法律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1997年10月),頁8-11。尉遲淦,〈從佛教觀點看代理孕母的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1997年10月),頁17-19。尉遲淦,〈從基宗宗教觀點看代理孕母的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1997年10月),頁20-22。張騰文,〈生殖的權利?還是物化女性?--對於代理孕母合法化的倫理思考〉,《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38期(2006年5月),頁62-68。莊錦秀,〈代孕人工生殖法草案之芻議〉,《台灣本土法學》第103期(2008年2月),頁17-36。
莊錦秀,〈代孕人工生殖法草案之芻議(下)〉,《台灣本土法學》第104期(2008年3月),頁21-36。
陳妙芬,〈浮濫的平等──談代理孕母的法理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1999年9月),頁31-40。陳昭姿,〈翹首期盼代理孕母合法化──等待生命的轉捩點〉,《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1999年9月),頁29-31。陳美華,〈物化或解放──女性主義者關於代理孕母的爭論〉,《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1999年9月),頁19-27。陳浩文、陶黎寶華,〈香港應否全面禁止代母懷孕的道德探索〉,《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1997年10月),頁36-40。曾啟瑞,〈不孕、生殖技術面面觀與代理孕母〉,《醫療品質雜誌》第4卷第3期(2010年5月),頁37-41。游惠瑜,〈書評:Nel Noddings: 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哲學與文化》第36卷第2期(2009年2月),頁137-144。
游惠瑜,〈諾丁的關懷倫理學及其問題〉,《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3期(2005年3月),頁95。游惠瑜,〈關懷倫理學與德行倫理學的交會處──以友愛為線索〉,《哲學與文化》第36卷第2期(2009年2月),頁75-89。雷文玫,〈兩對父母的拔河──從父母子女的關係之認定看近來代理孕母合法化爭議〉,《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1999年9月),頁46-59。劉仲冬,〈代理懷孕:女性及醫療社會學觀〉,《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1997年10月),頁23-29。劉憶成,〈淺談領先全球的印度商業性代理孕母規範〉,《科技法律透析》第21卷第11期(2009年1月),頁7-12。潘小慧,〈人口政策的倫理思考──以中國的「一胎化」政策為例〉,《哲學與文化》26卷第3期(1993年3月),頁249-264。潘小慧,〈德行倫理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從 Virtue Ethics的適當譯名談起〉,《哲學與文化》,第33卷第1期,2006年,頁17-30。蔡秀美、陳彰惠,〈從母育護理談代理孕母合法化〉,《護理雜誌》第45卷第3期(1998年6月),頁21-25。鄭志明,〈從傳統宗教生命觀談「代理孕母」〉,《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1997年10月),頁12-13。盧美秀等,〈代理孕母合法化之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第5卷第1期(2003年2月),頁1-13。
薛瑞元,〈「代理孕母」的管制原則及措施〉,《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1999年9月),頁41-45。謝玉琴等,〈試論代理孕母對法律與倫理之衝擊〉,《光田醫學雜誌》第3卷第6期(2008年6月),頁53-61。
顏厥安,〈自由與倫理──由代理孕母的合法化問題談價值命題的論證〉,《政大法學評論》第57期(1997年6月),頁225-239。顏厥安,〈國家不應禁止代理孕母的法哲學與憲法學根據〉,《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1997年10月),頁34-35。蘇貞芳,〈從代理孕母夏甲談起〉,《新使者》139期(2013年12月),頁28-32。
釋昭慧,〈「代理孕母」──貪嗔癡眾生的角力場〉,《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1997年10月),頁14-16。四、其他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3期,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司法及法制兩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http://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1/final/pdf/103/03/LCIDC01_1030302_00007.pdf(瀏覽日期,2016/4/10)
《先秦諸子》,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1062895.kmg.idv.tw/ (瀏覽日期,2016/6/8)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究計畫,〈世界各國代孕生殖政策探討〉https://ir.nctu.edu.tw/bitstream/11536/100235/1/RRPG99090103.pdf (瀏覽日期,2016/4/9)
李佳蓉,〈腎臟病與懷孕〉,《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五期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010/4816.htm (瀏覽日期,2016/3/1)
游惠瑜,〈關懷能作為道德的規範嗎?〉,2006年臺灣哲學學會年會暨「主體與實踐」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http://tpa.hss.nthu.edu.tw/committee/tpaseminar/2006/46.pdf (瀏覽日期,20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