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2: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菁菁
研究生(外文):HUANG,CHING-CHING
論文名稱: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金山迎媽祖遶境認知之研究-以金包里慈護宮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Higher Graders’ Cognition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Jinshan Matsu Pilgrimage-Using Kimbaoli Tzehu Temple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陳致正陳致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CHIH-CHENG
口試委員:蔡旺晉黃士嚴
口試委員(外文):TSAI,WANG-CHINHUANG,SHIH-YEN
口試日期:2016-06-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設計學系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3
中文關鍵詞:金山迎媽祖遶境認知課程設計
外文關鍵詞:Jinshan Matsu Pilgrimagepilgrimagecognitioncourse desig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迎媽祖遶境活動在金山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其活動精神與信仰文化,早已深入金山鄉民心中。因此研究者針對金山迎媽祖遶境活動相關認知進行教學,藉由社會領域課程為在地學童建立有關金山迎媽祖遶境活動正確的認知,以期未來他們能對該民俗文化的保存及傳承盡一份心力。
本研究以金山國小五年級學童男生14位、女生11位,共25位為研究對象,透過文獻探討、田野調查訪談專家,設計適合高年級學童之金山迎媽祖遶境活動課程;透過評量問卷前後測分析,瞭解學童課程教學後,對於金山迎媽祖遶境活動的認知能力是否提升,並比較不同性別學童認知之差異情形及探討影響其學習成效差異之因素;並透過協同教師與研究者之教學觀察省思,針對此課程設計提供改進與建議。本研究有以下幾點結論:
1.金山迎媽祖遶境課程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
2.課程實施後,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金山迎媽祖遶境相關活動:歷史發展、遶境隊伍安排、遶境陣頭三項認知能力皆有提升,且達顯著性差異。
3.以性別區分,男童和女童經過課程的學習在金山迎媽祖遶境活動相關認知三項得分均有進步,且達顯著性差異。比對男女童前測與後測T檢定之差異結果:前測,女童認知程度三項皆略優於男童;後則,男童三項平均數之提升皆高於女童,其中二項認知程度優於女童,在迎媽祖歷史發展認知方面達到顯著性差異。
4.影響男女學童學習成效差異之因素有:師生互動;學童之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課程活動設計。
5.課程設計改進與建議有:課程活動應配合慶典時間;課程設計應兼顧教學內容與課程活動,增加陣頭體驗、廟宇參觀、與專家有約等活動;評量方式與評量題型應多元。
希冀此研究結果可做為教師未來設計課程與教學之參考。

Jinshan Matsu Pilgrimage, whose activity spirits and religious culture has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life in Jinshan, has been lasting for more than 200 hundred years. In order to make the local students understand, preserve, and continue the culture of Jinshan Matsu Pilgrimage, a theme course of it has been carried out during the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course.
Aiming at designing a theme course of Jinshan Matsu Pilgrimage for senior students at elementary,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work, and subject interviews which include 14 boys and 11 girls have been proceeded. Comparisons of cognition differences and learning effects between genders have been made through pretest and posttest. Several advices and improvements have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rom the teachers and observations of the researcher. This research suggests some conclusions.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theme course of Jinshan Matsu Pilgrimage suit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econdly, the learning result of the subjects shows significant deviation after the serial activities, includi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n the pilgrimage, and Din Tao leader of the parade.
Thirdly, the learning result of boys and girls both show significant deviation after the theme course. On the pretest, the girls have higher T-scores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than the boys do; on the posttest, the boys have more elevation on mean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The boys show better cognitive abilities on two dimensions, especially 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hich shows significant deviation.
Fourthl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arning result include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motivation, course design.
Finally, some advice of improvement suggests that the time arrangement be in harmony with the festivals, course design involve both learning contents and activities, some activities, as Din Tao experience, temple tours, and interview with the experts, be added, and evaluation be multi-dimensional.
The results hopefully may be the reference for further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謝 誌 I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目 錄 IV
表 錄 VIII
圖 錄 X
第一章 緒 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1.4 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2.1金包里慈護宮 8
2.1.1金包里慈護宮的歷史沿革 8
2.1.2金包里慈護宮的建廟傳奇-金面二媽 10
2.1.3金包里慈護宮的祈安活動 11
2.2迎媽祖 11
2.2.1迎媽祖的起源 12
2.2.2臺灣迎媽祖活動現況 12
2.2.3金山迎媽祖的起源 15
2.2.4金山迎媽祖祭祀圈之變革 15
2.2.5金山境內參與遶境之廟宇 16
2.3陣頭文化 16
2.3.1陣頭文化的起源 17
2.3.2陣頭的分類 17
2.3.3陣頭的社會功能 19
2.3.4陣頭表演的意義 20
2.3.5金山迎媽祖遶境活動之陣頭 21
2.4認知 35
2.5行動研究 37
2.6小結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3.1研究場域與對象的界定 39
3.1.1學校 39
3.1.2班級學生 39
3.2 研究步驟說明 41
3.3 研究資料彙集與分析方法 42
3.4 研究工具與重點整理 44
3.4.1專家訪談 44
3.4.2學童評量問卷 54
第四章 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 56
4.1 課程設計依據 56
4.1.1九年一貫課程基本理念、內涵與特色 56
4.1.2社會學習領域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內涵 58
4.1.3與金山迎媽祖遶境相關的主題軸及能力指標 64
4.2課程設計介紹 65
4.3教學實施歷程 66
4.4小結 86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88
5.1 學童意見調查回饋單分析 88
5.1.2 回饋單問答題之分析 88
5.1.1 回饋單勾選題之分析 89
5.1.3小結 92
5.2 評量問卷分析 92
5.2.1評量問卷前後測分析 93
5.2.2 不同性別學童前測與後測分析 97
5.2.3 小結 99
5.3男女學童學習成效差異之原因探討 99
5.3.1不同性別學童評量問卷前測與後測分析 99
5.3.2不同性別學童學習成效差異之原因 100
5.4總結 10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3
6.1結論 103
6.2建議 104
6.2.1本研究過程中遭遇問題解決之建議 104
6.2.2後續研究之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7
一、中文部分: 107
二、網路資源部分: 116
附 錄 116
附錄一 專家訪談內容 116
附錄二 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金山迎媽祖遶境認知之評量問卷 137
附錄三 學生意見調查回饋單 142
附錄四 回饋單學生意見整理表 144
附錄五 課程設計 147
附錄六 簡報教材 153


一、中文部分:
C h y l e r撰文、林茂賢審定(2014)。新北市:人類文化。
Ronald.Yockey、陳正昌、簡清華譯(2012)。SPSS就是這麼簡單。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石萬壽(1993)。台灣的媽祖信仰。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王兆祥、劉文智(1998)。中國古代廟會。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君嶧(2012)。大甲媽祖與白沙屯媽祖進香組織之比較。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民俗藝術組。
王寶釵(2013)。媽祖信仰文化暨在地人文藝術國學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縣:北港朝天宮。
云游天工作室(2010)。我愛三太子:眾神喧嘩太子幫。台北市:向陽文化。
王綺蓮(2008)。臺北縣小學舞龍隊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藝術研究所。
台中縣政府(2004)。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李培菁(2006)。民俗節慶活動認同感與贊助意願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李寶同(1936)。金山萬里誌。台北縣:礦港愛鄉會。
李世榮、吳立萍(2003)。台灣的老鄉鎮。新店市:遠足文化。
李鴻謀(2010)。金山鄉志•文化篇。台北縣:金山鄉公所。
李麗菁(2013)。陣頭分類及臺南職業陣頭概述。臺南學電子報。202。22-29。
呂愛珍(1993)。國民中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市:五南圖書。
呂錘寬(1998)。南北管音樂與台灣社會。台北市:時報。
呂江銘(2002)。家將。台北市: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
何韋毅(2011)。來去大甲媽祖遶境。台北市:城邦。
何燊(1968)。視聽教育輔助工具的製作與運用。台北市,台灣書局。
吳漢恩。楊宗祐(2014)。台灣迎媽祖。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吳怡彥(2000)。從廟會活動來探討大廟與舊市街關係-以林口竹林山觀音寺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吳彥德(2011)。從北管什音團看台灣傳統音樂陣頭的發展與傳承。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
吳騰逹(1996)。臺灣民間陣頭技藝迎神廟會。台北市:東華。
吳騰達(1997)。跳鼓陣研究。台中市。台灣省教育廳。
吳騰達(1998)。宋江陣研究。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文化處。
吳騰逹(2002)。臺灣民間藝陣。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吳福連(1999)。婦女與民俗文化。台灣省政府文化處:兩岸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 (5),5-11。
林美容(1996)。臺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林美容(2006)。媽祖信仰與臺灣社會。台北市:博揚文化。
林美容(2008)。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台北市:博揚文化。
林素(2003)。台南市媽祖信仰之研究。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林雪萍(2008)。語言學習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國英語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林清山、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俊全(2010)。金山鄉志•地理篇。台北縣:金山鄉公所。
林哲璋、崔永嬿(2013)。菜刀小子的陣頭夢。高雄市:四也出版社。
林茂賢(1999)。臺灣民俗記事。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林春德(2011)。臺灣民間舞獅活動推展與傳承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林開世(2008年3月)。移動的身體:一個遶境儀式的分析。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林幸福(2014)。白沙屯媽祖進香。新北市:遠足文化。
周鴻謀(2005)。視覺教具(圖片)在國小五年級英語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克華(1984)。金山小志。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法鼓文化(2007)。金山有情。台北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第十期)
姚文琦(2002)。台灣媽祖信仰的進香態度及其變遷-從信眾的觀點進行觀察。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洪敏麟(1980)。臺灣舊地名之沿革。台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孟啟、郭麗敏(2005)。國際教科文組織無形文化資產認定及在地行動研究計畫。宜蘭:國立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孫艷玲、何鴻、李陽旭(2011)。從範例學SPSS統計分析與應用。台北縣:博碩文化資訊。初版。
唐淑芬(1984)。台灣迎神廟會。屏東:安可。
陳麗娥(2011)。三太子藝陣音樂展演的傳統與變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建利(2005)。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教學目標之研究~以第一、二、三學習階段「人與空間」主題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陳伯璋(1988)。行動研究法。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台北:南宏圖書。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 (1 ),1~13。
陳彥仲、黃麗如(2003)。台灣的藝陣。台北縣:遠足文化。
陳之正(1995)。樂韻泥香-臺灣的傳統藝陣。台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陳春安(2010)。遊客對媽祖文化認知及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以新港奉天宮為例。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郭春在(2006)。從幼兒身心發展觀點探討幼兒玩具設計要素之研究。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1,53-62。
張德銳(2006)。中小學優良教師專業發展歷程及教學經驗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雅婷(2004)。台灣陣頭鑼鼓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出版。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出版。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出版。重修二版。
張又驊(2013)。民眾對台灣民俗文化之認同與推廣-以陣頭文化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張芸甄(2011)。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於品德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補充說明。台北市:教育部。
張巧采(2008)。節慶活動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曹銘宗(2009)。台灣宗教之美:迎媽祖。台中市:聯經出版社。
郭麗娟(2011)。台灣廟會工藝與戲劇。台中市:晨星出版。
黃美英(1994)。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
黃敦厚、洪瑩發 (2008)。臺灣瘋媽祖。台北縣:博揚初版一刷。
黃丁盛(1997)。臺灣民俗廟會。台北市:生活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丁盛(2007)。跟著媽祖去旅行。台北市:晴易文坊。
黃文博 (1990)。台灣信仰傳奇。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黃文博 (1991)。台灣藝陣傳奇─跟著香陣走。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黃文博 (1997)。台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
黃文博(1998)。站在台灣廟會現場。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
黃文博(1999)。台灣民俗田野現場實務。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
黃克武、洪溫臨(2010)。金山鄉志•政事篇。台北縣:金山鄉公所。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敦厚、洪瑩發(2008)。臺灣瘋媽祖-大甲媽祖繞境進香。台北縣:博揚文化。
曾吉連(2012)。全臺祀典臺南大天后宮簡史:台南市:全臺祀典臺南大天后宮。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對活動品質的满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台北市: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楊維忠、張甜(2013)。SPSS統計分析與應用學習實務。台北市:上奇資訊。第二版。
楊宏衍、段曉林(1998)。高中化學教學的行動研究:合作學習。科學教育,8,87-100。
楊正寬 (2005)。大甲媽祖文化觀光價值與應用之研究。2005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縣政府文化局。
詹素娟(2010)。金山鄉志•歷史篇。台北縣:金山鄉公所。
董芳苑(1984)。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台北縣:長青文化事業公司。
廖怡然(2014)。國中生參與陣頭訪談研究-以苗栗縣後龍鎮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廖樞陽(2012)。皮亞傑與布魯納認知發展理論於兒童舞蹈教學之應用。國際藝術教育學刊,10 (2),139-163。
臺灣新港奉天宮世界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2012)。媽祖與民間信仰:研究通訊。台北市:博揚文化。
劉枝萬(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市,聯經出版有限公司。
劉還月(1994)。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台北市:常民文化。
劉還月(2000)。臺灣人的祀神與祭禮。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劉嘉仁(2001)。金包里媽祖。台北縣:北縣鄉土文化協會出版。
歐又華(2011)。金山區及萬里區地名演變與鄉村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蔡相輝(1989)。台灣的王爺與媽祖。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蔡相輝(1995)。北港朝天宮志。雲林縣:北港朝天宮。
蔡相輝、吳永猛(2001)。臺灣民間信仰。台北縣:空大。
賴靜屏(2011)。民俗節慶活動融入國小低年級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
賴惠敏(2008)。苗栗客家地區的媽祖信仰-以苗栗銅鑼天后宮為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論文。
鍾明芬(2009)。影響學生學習成效關鍵成功因素之彙總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謝芸欣(2011)。戰後台灣社會變遷中的廟會活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謝宗榮(2006)。台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台北市:博揚文化。
謝宗榮(2015)。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台北市:博揚文化。
簡麗華、 劉佳靈、朱淑資(2007)。臺灣民間信仰藝陣篇。台北縣:泛亞文化。四版。
嚴啟能(2007)。廟會遶境活動組織管理與青少年偏差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
嚴長壽(2008)。我所看見的未來。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

二、網路資源部分:
Bonjie huang(2007)。台灣封神榜-炸虎爺(2007)。(2015.10.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1VpWlHLsw。
CHson Wu(2009)。urshop-2007年北港迎媽祖-遶境的由來(2007)。(2015.10.1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AwVP4c6i4。
sk2hr(2014)。金山迎媽祖龐大車隊陣容。(2015.10.1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ovOwIRyho。
sk2hr(2014)。金山迎媽祖。(2015.10.10)。(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9%87%91%E5%B1%B1%E8%BF%8E%E5%AA%BD%E7%A5%96(2014)。
Wagreenant(2013)。20130516《愛玩客》瘋全台最大炮之北港媽祖遶境(2013)。(2015.10.1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l7mXCgzFQ。
2014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全紀錄 V (2014)。(2015.10.1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_XBMuGnRg。
2014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全紀錄 VI (2014)大甲鎮南宮官方You Tube(2015.10.1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jVl5UUNAs。
2014臺中傳統藝術節(臺中市政府)。(2015.10.11)。http://www.raise1688.tw/2014ttaf/other3.html。
2015迎媽祖hot陣頭 (2015)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15.10.11)。http://www.tcsac.gov.tw/2015webmazu/index.html 。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2015.12.15)。 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math_3_1.php。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館-迎媽祖(2015.10.11)。http://children.moc.gov.tw/search/animation_list.php?module=&class=&categories=&date_y=&date_m=&animation_key=%AA%EF%B6%FD%AF%AA&ss1=n&x=31&y=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民俗及文物(2016.03.05)。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HeritageAction.do?method=doFindAllCaseHeritage&menuId=302&siteId=101&assetsClassifyIds=5.1。
台灣的藝陣國語日報網站。(2016.01.05)。 http://www.mdnkids.com.tw/folk/index5.asp。
台灣民間信仰教學資源網-網站連結-國立臺南大學(教育部台灣文史教學改進計畫網站)。(2016.01.05)。http://web.nutn.edu.tw/pbt/index.htm。
台灣重要民俗活動。(2016.11.18)。 http://web.arte.gov.tw/traditionalopera/4/list.htm。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2015.10.13)。 http://www.northguan-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2753。
民俗活動。(2015.11.13)。 http://163.20.110.133/it/webfair/act.html。
金山金包里慈護宮全球資訊網(2015.10.12)。 http://www.cihugong.com.tw/httpdocs/about.html。
金包里慈護宮- Facebook。(2015.10.12)。 https://zh-tw.facebook.com/JinBaoVillageCiHuTemple/。
金包里慈護宮神將會 - Facebook。(2015.10.12)。 https://zh-tw.facebook.com/cihugong。
金包里媽祖-慈母護金山 - Facebook。(2015.10.12)。https://www.facebook.com/%E9%87%91%E5%8C%85%E9%87%8C%E5%AA%BD%E7%A5%96%E6%85%88%E6%AF%8D%E8%AD%B7%E9%87%91%E5%B1%B1-746864665328275/。
凌志文(2015)。拜拜愛台灣--金包里慈護宮。(2015.10.1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jW2KDxABrw。
國家地理雜誌大甲媽祖遶境紀錄片(2014)。(2015.10.1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xQQ-2ZZm4。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網站。 (2015.12.20)。 http://www.dyjh.tyc.edu.tw/9in1/。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2015.12.20)。http://www.moe.gov.tw/minister/tch9plc /9yc.htm。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2015.12.20)。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國民教育社群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5.09.18)。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header。
莊群良(2013)。102:4:15金山大遶境。(2015.10.1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PTNN9Zqyc。
康軒文教集團(2016)。社會領域課程計晝。(2016.01.13)。 https://www.945enet.com.tw/Main/ElementarySchool.asp?U_SL=E&U_BC=SO&U_CCG=A&U_CC=03
維基百科(2015)。土地神。(2015.11.0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9F%E5%9C%B0%E7%A5%9E
維基百科(2015)。五營神將。(2015.11.0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7%87%9F%E7%A5%9E%E5%B0%87
維基百科(2015)。哪叱。(2015.11.0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3%AA%E5%90%92。
維基百科(2015)。鯉魚旗。(2015.11.0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F%89%E9%AD%9A%E6%97%97
維基百科(2015)。神將。(2015.11.0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5%9E%E5%B0%87。
維基百科(2015)。大仙翁仔。(2015.11.0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4%BB%99%E7%BF%81%E4%BB%9。
維基百科(2015)。金包里慈護宮。(2015.10.1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8C%85%E9%87%8C%E6%85%88%E8%AD%B7%E5%AE%AE。
維基百科(2015)。金包里堡。(2015.10.13)。https://tw.search.yahoo.com/search?fr=yfp-t-900-tw&p=%E9%87%91%E5%8C%85%E9%87%8C%E5%A0%A1。
臺灣媽祖遶境進香活動。臺灣民俗文化研究室靜宜大學中文系。(2015.10.15)。http://web.pu.edu.tw/~folktw/folklore/folklore_d01.htm 。
駱調彬(2014)。白沙屯媽祖進香-紀錄片-文化部版。(2015.1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37uTdmcPuc。
駱調彬(2014)。2014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擲茭擇日完整版HD影片。(2015.1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5LWyQ2QMg。
廟會旅人(2014)。苗栗縣通霄鎮拱天宮白沙屯媽祖.後龍山邊媽祖徒步北港進香.影片內容來源:三立電視台用心看台灣.台視熱線追蹤。(2015.1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7iXp2nk74w(20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