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8 00: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芳儀
研究生(外文):Hung Fang Yi
論文名稱:國中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導生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指導教授:張靜文張靜文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黃素惠陳柏霖張靜文
口試日期:2016-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5
中文關鍵詞:國中導師轉型領導導生關係
外文關鍵詞:Homeroom teacher StyleTranformation Leadership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北投區某國中學生知覺其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導生關係之現況與關係,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學校行政人員、國中導師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本研究根據文獻分析結果,編製「國中導師轉型領導行為量表」及「國中導師導生關係量表」,以臺北市北投區 105 學年某公立國民中學七、八、九年級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共計抽取 31 個班級,356 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 356 份,可用率為 100 %。蒐集的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 SPSS for Windows 17.0 版,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考驗(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和逐步多元迴歸分析(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等統計分析方法。
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北投區某國中學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是良好的。且其在「鼓舞激勵」層面知覺程度較深,「魅力影響」層面知覺程度較淺。
二、臺北市北投區某國中學生知覺與導師間導生關係是良好的。且其在「生活關懷」層面知覺程度較深,「親近信任」層面知覺程度較淺。
三、不同學生年級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具有顯著差異。且年級愈高的國中學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的程度愈高。
四、不同性別教師所帶班級學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上有顯著差異。且「男性導師」所帶班級學生在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上,優於「女性導師」所帶班級學生。
五、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知覺導師與學生間導生關係具有顯著差異。且年級愈高的國中學生知覺導師與學生間導生關係的程度愈高。
六、不同性別教師所帶班級學生在知覺導師與學生間導生關係上有顯著差異。「男性導師」所帶班級學生在知覺導師與學生間導生關係上,優於「女性導師」所帶班級學生。
七、臺北市北投區某國中學生知覺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的分數愈高,其知覺班級內導生關係的狀況愈佳,兩者間屬於高度正相關。
八、臺北市北投區某國中學生知覺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對學生知覺與老師間的導生關係,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其中又以「個人關懷」的影響力最高。
關鍵詞:國中導師、轉型領導、導生關係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s and the homeroom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Beitou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junior high homeroom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The researcher of the study prepared “junior high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questionnaire” and “junior high homeroom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questionnaire”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by 356 students in 31 classes in the 2016 school year with a stratified and random method. The classes ranges from seventh grade to ninth grade. The valid recovery rate is 100%. Acquired data was analyzed by SPSS for Windows 17.0 and with way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 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followings are some conclusions found by the study:
1. The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Beitou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are positive. Among these leadership styles, the “inspirational leadership” is higher than the “charisma leadership.”
2. The homeroom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Beitou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are positive. Among these relationships, “life care” is higher than “close trust.”
3. As far as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Higher graders are more aware of their homeroom teachers’ leadership styles than lower graders.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tudents from classes led by homeroom teachers of different sexes in terms of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s. “Male” homeroom teachers’ students are more aware of the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s than those of “Female” homeroom teachers.
5. As far as homeroom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Higher graders are more aware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homeroom teachers than lower graders.
6.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tudents from classes led by homeroom teachers of different sexes in terms of homeroom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Male” homeroom teachers’ students are more aware of the homeroom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than those of “Female” homeroom teachers.
7.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Beitou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the more aware of their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s, 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the students have with their homeroom teachers. There is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8.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Beitou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homeroom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could b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that of the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s. Among the predictability, “personal care” has the highest predicative power.




Keywords:Homeroom teacher,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目錄
目錄 ………………………………………………………………………I
摘要……………………………………………………………………… III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假設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轉型領導之意涵及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導生關係之意涵、理論及相關研究 28
第三節 轉型領導、與導生關係之間的關聯性 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8
第四章 實證資料分析與討論…………………………………………81
第一節 有效樣本背景變項之描述統計……………………………81
第二節 國中學生知覺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導生關係之現況分
析……………………………………………………………82
第三節 背景變項對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導生關係之差異分析
………………………………………………………………85
第四節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導生關係之相關分析………. ..97
第五節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對導生關係之預測性分析……..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109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113
第三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120
壹、 中文部分……………………………………………………….…120
貳、 西文部分…………………………………………….……………129
附件一 專家效度調查問卷………………………………………… ..133
附件二 專家效度調查問卷修正表………………………………… ..138
附件三 正式問卷…………………………………………………….. 143
表目次
表2-1-1 領導理論三走向之比較…………………………………….. 10
表2-1-2 領導研究的發展趨勢……………………………………….. 11
表2-1-3 國內外研究者對於轉型領導的定義詮釋(按年代)……….. 18
表2-1-4 國內研究者對於導師轉型領導的定義詮釋(按年代)…….. 23
表2-1-5 國內研究者對導師轉型領導風格的相關研究(按年代)….. 24
表2-2-1 中外學者對於導生關係意涵的論述(按年代)…………….. 30
表2-2-2 FIAC 的口語行為分類方式……………………………….. 38
表2-2-3 Bales「交互作用過程分析」歸類表…………………… …40
表2-2-4 國內外研究者、學者對導生關係的相關研究(按年代)… ..51
表2-2-5 教師領導分類表…………………………………………….. 55
表2-2-6 導師領導風格與其他研究主題的相關研究(按年代)…… ..56
表3-3-1 內容效度審查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名單……………….. 63
表3-3-2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量表」問卷層面與題目關係表……64
表3-3-3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量表」題目分配表…………… …67
表3-3-4「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表… ..67
表3-3-5「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量表」信度分析表……………… ..69
表3-3-6 「國中導師導生關係量表」問卷層面與題目關係表…………70
表3-3-7 「國中導師導生關係量表」題目分配表………………….…73
表3-3-8「國中導師導生關係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表……… ..73
表3-3-9 「國中導師導生關係量表」信度分析表…………………….75
表4-1-1 有效樣本學生性別人數比例表…………………………… ..81
表4-1-2 有效樣本學生年級人數比例表…………………………….. 81
表4-1-3 有效樣本老師性別班級學生人數比例表………………….. 82
表4-1-4 有效樣本之背景變項分析統計一覽表…………………….. 82
表4-2-1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整體及各層面現況分析摘要表… ..84
表4-2-2 國中導師導生關係整體及各層面現況分析摘要表……….. 85
表4-3-1 不同學生年級知覺導師師轉型領導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86
表4-3-2 不同學生年級知覺導師師轉型領導之事後比較表……… ..87
表4-3-3 不同性別學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之t 考驗摘要表……….. 89
表4-3-4 不同性別教師班級學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之t 考驗摘要表
……………………………………………………………… ..90
表4-3-5 不同年級學生知覺導師與學生間導生關係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1
表4-3-6 不同年級學生知覺導師與學生間導生關係之事後比較表
……………………………………………………………… ..93
表4-3-7 不同性別學生知覺導師與學生間導生關係之t 考驗摘要表
………………………………………………………………...95
表4-3-8 不同性別教師班級學生知覺導師與學生間導生關係之t 考驗摘要表……………………………………………………...96
表4-4-1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導生關係之積差相關摘要表
……………………………………………………………..….97
表5-1-1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各層面對導生關係整體多元迴歸分析…………………………………………………………….102
表5-2-1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各層面對導生關係之「學習指導」層面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04
表5-3-1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各層面對導生關係之「生活關懷」層面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05
表5-4-1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各層面對導生關係之「親近信任」層面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06

表5-4-1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各層面對導生關係之「情感交流」層面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07




圖目次
圖2-2-1 Gorman(1969)理論模式…………………………………… 42
圖3-1-1 研究架構圖………………………………………………… ..61
圖3-4-1 研究流程圖………………………………………………….. 7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石文宜
2006 國中生人格特質、師生互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江金靜
2010 國民小學導生關係品質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學位論文。
江建德
2011 雲林縣國中導師領導行為、工作壓力與班級氣氛相關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學位論文。
朱文雄
1992 班級經營。高雄:復文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祐
1998 轉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4期,頁63-64。
吳明雄
2010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吳春菊
2012 高雄市國小體育班導師轉型領導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
1990 班級經營。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武典、陳秀蓉
1980 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的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第11期,頁87-104。
吳佩娟
2010 臺南縣國小學生知覺教師教學投入與導生關係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余姿瑩
2009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學生處理師生衝突方式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杜永泰
2005 華人導生關係測量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沈明慧
1993 從教師刻板化印象論導生關係。教育資料文摘,第185期,頁161-178。
李靜怡
2005 國中生的儕關係與其快樂來源、快樂程度之相關研究。臺中師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宋文里譯(Rogers, Carl Ransom原著)
1990 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臺北市 : 久大書局。
林明地
2000 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結果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教育,第10 卷2 期,頁232-254。
林蕙質
2002 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林清江
1982 教育社會學新論 : 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硏究。臺北市:五南書局。
林倩瑜
2008 國小學童導生關係與學習態度、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學位論文。
周昌柏、范熾文
2006 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第22期,頁255-282。
范熾文
2002 學校行政原理。臺北:師大書苑。
范熾文、張淑芬
2011 宜蘭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互易領導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第 76期,頁 1-23。
洪祥
2005 教育行政。臺北:鼎茂出版社。
洪鳳美
2005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洪莉惠
2010 國小學童導生關係、幸福感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位論文。
秦夢群
1998 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書局。
翁國龍
2011 臺中市國民中學體育班學生知覺教練轉型領導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徐西森
1997 導生關係與溝通技巧。學生輔導通訊,第49期,頁52-61。
徐雅雄
2011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導生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孫敏芝
1985 教師期望與師生交互作用: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唐玉芬
2010 教師語言與導生關係對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影響──以印象管理理論的觀點。南臺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張慶勳
1996 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張慶勳
1997 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市:復文書局。
張慶勳
2000 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高雄市: 復文書局。
張美滿
2003 領導與追隨之命題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張賜光
2003 桃園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張楓明
2006 親子、師生及同儕關係對國中學生初次偏差行為影響之動態分析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張春興、林清山
1984 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新仁、李佳琪、柳文卿、簡良燕
2009 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張民杰
2007 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臺北市 : 高等教育。
張昭仁
2001 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木金
1997 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幸仁
1996 淺論國小教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生疏離感之關係,教育資料文摘4,頁138-152。
陳學賢
2004 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願景發展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明鈺
2004 我國高中職工業類科實用技能班導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陳奎熹
1992 教育社會學研究(三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奎熹
2001 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師大書苑。
陳玉珠
2008 國小導生關係、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怡君
2010 教師情緒智力、導生關係與低年級學童情緒調節之關係。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
1996 導生關係與班級經營。臺北市:三民書局。
陳玉珠
2008 國小導生關係、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一以臺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私立銘傳大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陳建行
2011 導生關係對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梁嘉晏
2010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級任導師轉型領導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學位論文。
郭正忠
2006 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郭生玉
1979 談導生關係。中國論壇,第8期,頁16-20。
郭為藩
1994 建立師生新倫理。社會教育年刊,頁1-2。
許人祝
2012 臺北市國中運動社團教師領導風格、學習滿意度 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位論文。
曹翠英
2009 從專業新價值詮釋校園導生關係。北縣教育,第68期,頁34-38。
黃昆輝
1997 教育行政學。臺北:東華書局。
黃誌坤
1999 全面品質管理在國民小學班級經營適用性之研究。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黃懿嬌
2007 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黃政傑、李隆盛
1993 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
1977 團體歷程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20期,頁563-567。
游欣螢
2011 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班級生活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為例。私立銘傳大學學位論文。
詹益鉅
2001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學校建設性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葉慶雯
2011 國中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位論文。
葉靜瑜
2008 正向情緒課程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學童之正向情緒及挫折容忍力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學位論文。
楊昌裕
2000 教訓輔層面的導生關係。訓育研究,第39-2期,頁50-56。
楊智翔
2010 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導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位論文。
鄒欣純
2009 國中生的同儕關係、導生關係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劉永慧
2010 臺北縣國民中學導師轉型領導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及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劉福鎔
1997 小學教師的A 型人格特質、導生關係與學生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位論文。
蔡進雄
2000 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蔡培村、武文瑛
2004 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復文出版社。
蔡祥麟
2010 國小學生知覺教師幽默感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導生關係之中介效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鄭志蘭
2011 國小高年級學生知覺教師轉型領導對班級氣氛與學習壓力之影響。私立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潘正德
1993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學生輔導通訊,第25期,頁24-31。
盧薇雅
2010 國民中學導師轉型領導與班級組織氣氛之硏究-以領導者/成員交換關係為中介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賴靜如
2011 新北市蘆洲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導生關係與挫折容忍力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學位論文。
謝文全
2003 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出版社。
簡芳達
2009 國民中學導師轉型領導、班級經營系統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簡茂發
民73 國小教師教導態度與學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第17期,頁99-120。
蘇嘉琪
2009 國中導師轉型領導與班級集體效能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蘇建文
1993 幼兒與母親間依附關係與其學校、社會能力表現之研究。幼兒教育學報,第2期,頁263-292。
蕭妙仙
2010 國民中學學校氛圍、學校歸屬感與導生關係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學位論文。

















貳、西文部分
Allix, N. M.
200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Democratic or despotic。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28(1):7-20.
Argyle, M., & Henderson, M.
1985 The anatomy of relationships and the rulesand skills needed to manage them successfully. England: Penguin.
Akerman, Suzanne C.
2004 "Striving to do so much": Expectations and responsibility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M.A.E. dissertation, Pacific。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4 Improvement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California: Sage.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Bass,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The Free Press.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Newbury Park,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LTD.
Bowlby, J
1969 Attachment and Loss: Volume 1. Attachm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Bowlby, J.
1973 Attachment and Loss: Volume 2. Separation. Anxiety and Anger. New York: Basic Books.
Bowlby, J.
1980 Attachment and Loss: Volume 3. Loss. New York: Basic Books.
Brookover, M. B.
1955 A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American Book Co.
Brophy, J. E. & Good, T. L.
1974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New Yore: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aker, J., Grant, S., & Morlock, L.
2008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s a Developmental Context for Children with Internalizing or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23(1):3-15. Retrieved fromERIC database.
Barg, K.
2009 How do adolescent students experienc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in a seventh-grade classroom and how do those experiences affecttheir self-efficacy beliefs? Ed.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United States.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Hall Inc.Hoy, W. K.,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Practice(6th ed.). Boston: McGraw-Hill.
Chen, Yi-Gean, Cheng, Jao-Nan, Liang, Chung-Ming, &; Sato, Mikio
2012 Some factor in deviant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and Japan.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40: 623-638.
Cheng, Y. C.
2002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Leadership and Strategy,2(4):51-66。
Dobransky, N. D., & Frymier, A. B.
2004 Develop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through out of cla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uarterly, 52(3):211-223.
Downie, R. S.
1974 Education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 London: Methuen.
Davidson, H. & Lang, G.
1960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teach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Practice(6th ed.). Boston: McGraw-Hill.
Erikson, E. H
1969 Psychosocial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Norton.
Hamachek, D.
1987 Humanistic psychology: Theory, postulat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ocesses. In J. Glover &; R. Ronning (Eds.), Histor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p.159-182). New York: Plenum.
Klem, A.M. & Connell, J.P.
2004 Relationship matters: linking teacher support to student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74(7):262-273.
Kyriacou, C
1986 Relationships with pupils. In C. Kyriacou (Ed.), Effect teaching in school. Oxford: Blackwell.
Leacock, E.
1969 Teaching and learing in the city schools. New York:Basic Books.
Lutheran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 Washington. Retrieved October 29, 2010,from Dissertations & Theses: A&I.(Publication No. AAT 1423275).
Nugent , Tisome T.
2009 The impact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on student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Ed.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United States – Florida). Retrieved from Dissertations &; Theses: A&;I. (Publication No. AAT 3401091).
Rafferty, A. E.、Griffin, M. A.
2004 Dimens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extensions。The Leadership Quarterly,15:329–354。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NJ:Prentice Hall。
Roeser, R. W., Eccles, J. S., & Sameroff, A. J.
2000 School as a context of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A summary of research finding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0:443-471.
Stogdill, R.M.
1948 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5:35-71.
Wentzel, K.
1996 Social goal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as motivators of school adjustment. In J. Juvonen & K. Wentzel (Eds.), Social motivation: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 Bost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ukl, G.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5th ed 。NJ:Prentice 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