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6 13: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俊宜
研究生(外文):WU,CHUN-YI
論文名稱:本地歌仔在國小社團傳習情形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Nurturing Local Opera from Club Activities at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李汾陽李汾陽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FEN-YANG
口試委員:陳桓敦謝登旺
口試委員(外文):CHEN,HUAN-TUNXIE,DENG-WANG
口試日期:2016-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開南大學
系所名稱: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3
中文關鍵詞:本地歌仔國小社團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
外文關鍵詞:local operaelementary school clubscultural asset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地歌仔」以保留歌仔戲早期的演出形式為特色,不僅是宜蘭縣特有的傳統表演藝術之一,更於民國101年經我國文化部指定為「重要文化資產」,且在國小階段推動傳習活動,期挽救這項瀕臨失傳的無形文化資產。然而,在地方預算有限暨國小課業壓力下,國小社團本地歌仔的傳習現況如何? 公部門協助國小傳承本地歌仔時,有無進一步改善空間? 學界對此方面之研究尚屬起步階段,顯有加以探索之必要。
本研究針對上述目的,採文獻分析法與實證訪談途徑,個案選定宜蘭地區大湖與育英兩國小之本地歌仔戲社加以觀察,並依序訪談地方政府推廣傳統表演藝術及輔導學校社團的業務承辦人員、兩校校長、社團老師以及學員,再輔以教學演出活動之觀察。
研究顯示,宜蘭縣政府是以國小社團傳習為窗口,透過直接的經費補助,間接的活動邀演等各種方式,推廣本地歌仔。而個案內之國小可根據其所在地理與文化環境的特性,衡量校內外的資源,以不同的模式經營本地歌仔學生社團,而在另一方面,個別藝師對傳統表演藝術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既有共通處,也有差異處,除了以本地歌仔為傳承主體外,也加入本地歌仔的現代改良元素。
本研究於結論指出,國小的社團的傳習活動,對於學員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義,惟師資問題仍將是現階段影響本地歌仔社團發展關鍵因素之一。本研究最後針對本地歌仔保存、社團發展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再創文化生機。

關鍵詞:本地歌仔、國小社團、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
Local opera in Taiwan is featured by the performance techniques developed at the budding stage of traditional opera in history. It is today not only taken 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in Yilan Country, Taiwan, but has also legally been identified as a vital cultural asset by Ministry of Cultur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s are indeed committed to passing on the local opera. The effort is currently made at the level of elementary schools, where the governments are trying their utmost to prevent the vulnera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at of extinction. However, under the budgetary restraints and schoolwork pressure on children, what are the actual teaching-and-learning conditions of the local opera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s? What are still the rooms to be expected from governments’ assistance to those field units in practice? These were questions worthy of note, given the scholarly community has paid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in this respect.
In an attempt to address the above concerns, this research took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interview approach with its main focus on two cases—DaHu and Yui-ying Elementary School in Yilan. Interviewees in the field survey included acting officer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charge of promoting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undertakers responsible for club activities of the schools, schoolmasters in the cases in point, instructors of the two local opera clubs and the students involved. Data collected also included the stage presentation made to the public.
Field survey undertaken by thi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ocal opera as a cultural heritage, the County Government, Yilan, often exemplified local opera clubs at the level of elementary school both with budgetary supports and occasional invitation as guest appearance. Each local opera club enjoyed the breathing space to have their own manage activities based upon its unique geographic, cultur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resources in hand. On the other hand, variance of art instructors’ ideas as well as approaches suggested that, whereas there are main thrusts of local opera at play, there are also modern elements of this traditional art in the making.
The research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multiple layers of meanings in promoting local opera via club activities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s. Nevertheless, qualification of instructors, as these cases showed, remained a key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ocal opera in Yilan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in the end offered its recommendation with respect to conservation of the opera art and potential studies in the future, looking for opportunity to sustain cultural vitality in Taiwan.

keywords:local opera, elementary school clubs, cultural asset,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目 錄
謝誌 ……………………………………………… І
中文摘要 ……………………………………………… П
英文摘要 ……………………………………………… Ⅳ
圖目錄 ……………………………………………… Ⅷ
表目錄 ……………………………………………… 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 10
第二節 本地歌仔的研究……………………… 20
第三節 國小社團活動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49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0

第四章 國小社團傳習本地歌仔
第一節 大湖國小本地歌仔戲社………… 51
第二節 育英國小本地歌仔戲社………… 75
第三節 兩所學校的比較與分析………… 97

第五章 研究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8

參考文獻 ……………………………………………… 113

附錄
附錄一 訪談題綱…………………………………… 121
附錄二 訪談授權同意書範本……………… 12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類
1.專書類
五餅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93)。《發現咱的新寶貝 : 文建會產業文化資產巡迴宣導專題講座; 第一站國防部實錄彙編》。臺北市:文建會。ISBN: 9570190523
李汾陽(民99)。《文化資產概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ISBN:9789862215258
李春池(民52)。《宜蘭縣志》。63卷二,人民志第四篇禮俗篇,第五章娛樂,第三節戲劇。
杜學知等撰修、廖漢臣整修《臺灣省通誌》1973卷六學藝志藝術篇第一章第八

林君成(民101)。《臺灣文化資產概論與研究》。臺北市:鼎茂。ISBN: 9789862268667
林茂賢(民95)。《歌仔戲表演形態研究》。臺北市:前衛。ISBN:9789578015036
林會承(民100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臺北市:遠流。ISBN: 9789573267652
洪英聖(民93)。《宜蘭縣地名探索 : 情歸故鄉.5》。臺北市:時報文化。ISBN:
9571342424
徐麗紗 林良哲(民96)。《從日治時期唱片看臺灣歌仔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BN:9789860096552
陳正之(民82)。《草臺高歌:臺灣的傳統戲劇》。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ISBN:9570022515
陳育含譯(民99)。《訪談研究法》。臺北縣:韋伯文化。ISBN:9789866816956
陳進傳等(民89)。《宜蘭本地歌仔:陳旺欉生命紀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ISBN:9570274964
陳健銘(民78)。《野台鑼鼓》。臺北:稻香。ISBN:9579405867
陳嘯高、顧曼莊(民44)。《福建和臺灣的劇種-薌劇之〈華東戲曲劇種介紹〉第三集》。上海:新文藝。
張文義(民93)。《員山百年人物》。宜蘭縣:宜縣員山鄉公所。ISBN:9570187271
張可婷譯(民99)。《民族誌與觀察研究法》。臺北縣:韋伯文化。ISBN:9789866816918
張習明(民93)。《世界遺產學概論 = The world heritage》。臺北縣:萬人。ISBN: 9574611302。
曾永義(民77)。《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初版)》。臺北:聯經。ISBN:9570817372
曾永義等(民92)。《臺灣傳統戲曲之美》。臺中市:晨星。ISBN: 9574553507
鈕文英(民103)。《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ISBN:9789866018732
黃惠雯、童琬芬、梁文蓁、林兆衛譯(民92)。《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臺北縣:韋伯文化。ISBN:9867830539
黃貞燕(民97)。《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宜蘭縣: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ISBN: 9789860141566
黃鴻禧(民100)。《話說員山》。宜蘭縣:宜縣員山鄉公所。ISBN:9570281383
彭瑞金(民102)。《蘇澳鎮志》。宜蘭縣:宜縣蘇澳鎮公所。ISBN:9789860392845
楊馥菱(民91)。《臺灣歌仔戲史》。臺中市:晨星。ISBN:957455290x
蔡欣欣(民94)。《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臺北市:里仁。ISBN:9867908694
鄭英珠等(民96)。《老歌仔的容顏》。宜蘭縣政府文化局。ISBN:9789860123609。

2.期刊論文
王雅玲(民96)。〈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藝術家》,228-229頁。ISSN:1016-4170
江紹瑩(民98)。〈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臺灣經驗〉。《2008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動力論壇》,38-43頁。ISSN:9789868208827
李汾陽(民97)。〈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發展與特質1984-2007〉。《開南大學通識研究專刊》,13期,57-76頁。
林良哲(民88)。〈由落地掃到歌仔戲-日治時期歌仔戲發展過程初探〉。《宜蘭文獻雜誌》,38期,3-49頁。ISSN:1021-4607
林茂賢(民75)。〈歌仔戲概說〉。《民俗曲藝》,42期,47-72頁。ISSN:1025-1383
林茂賢(民102)。〈臺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登錄現況〉。《台灣民俗藝術彙刊》,5期,7-31頁。
林崇熙(民97)。〈文化自生產:一個無形文化資產哲學芻議〉。《文資學報》,4期,1-26頁。ISSN:1814-3121
林鋒雄(民94)。〈宜蘭「本地歌仔」的調查與研究〉。《民俗曲藝》,148期,249-281頁。ISSN:1025-1383
林德福(民95)。〈從文化多樣性看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策略〉。《傳藝》,67期,10-19頁。ISSN:1680-1490
洪孟啟(民95)。〈文化資產保存的世界潮流--從有形到無形〉。《美育》,154期,12-19頁。ISSN:1021-4550
施德玉(民95)。〈宜蘭本地歌仔戲曲類型的探討〉。《歌仔戲的生存與發展》。廈門大學出版社,177-178頁。ISBN:7561523718/J.68。
陳進傳(民88)。〈本地歌仔研究的回顧〉。《宜蘭文獻雜誌》,38期,134-158頁。ISSN:1021-4607
陳健銘(民75)。〈傳統歌仔戲的蛻變-從宜蘭壯三涼樂團的組班過程談起〉。《民俗曲藝》,42期,73-83頁。ISSN:1025-1383
郭麗敏(民97)。〈人類口傳與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作漫談〉。《世界遺產》,1期,106-109頁。
郭炳宏、劉宏亮(民100)。〈文化資產概念的轉變歷程與認定標準〉。《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7期,47頁。
黃貞燕(民102)。〈無形文化遺產國際公約的成立與其護衛方法論〉。《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5期,7-31頁。 ISSN:1995-0268
鄭英珠(民88)。〈概述本地歌仔〉。《宜蘭文獻雜誌》,38期,159-178頁。ISSN:
1021-4607
劉春曙(民89)。〈閩台錦歌漫議─歌仔戲形成三要素〉。《民俗曲藝》72期,264-291頁。
薛銀樹(民95)。〈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人間國寶」的虛與實〉。《傳藝》,67期,20-29頁。ISSN:1680-1490

3.學位論文
丁惠櫻(民97)。〈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學習滿意度與人際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古芸禎(民100)。〈國民小學推展客家八音教學之研究—以苗栗地區三所學校為
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
李佳蓉(民98)。〈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
林宣佑(民96)。〈高雄縣汕尾車鼓陣的傳承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林春菊(民87)。〈歌仔戲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反映的臺灣社會-以本地歌仔〈山伯
英台〉〈呂蒙正〉為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林素春(民83)。〈宜蘭本地歌仔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林義安(民97) 。〈國民小學推展傳統藝術教育宋江陣永續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內門國小宋江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周麗涵(民102)。〈從傳統造紙工藝之保存與重建談無形文化資產的應用發展--以
新竹芎林紙寮窩造紙工坊為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觀光與餐飲旅館學系。
洪秀杏(民104)。〈國小生社團參與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芳苑鄉為例社團〉。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
洪鈺茹(民101)。〈臺灣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以本地歌仔為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原來(民100)。〈無形文化資產振興與管理管理系統之建構-以台灣布袋戲發展為
例〉。博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美術行政與管理組。
徐曉萍(民97)。〈台灣早期歌仔戲之語文美研究-以陳旺欉口述劇本﹝本地歌仔
山伯英台﹞為例〉。碩士論文,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高明瑋(民93)。〈論本地歌仔呂蒙正〉。碩士論文,台北大學藝術研究所。
許玉儀(民99)。〈「蘭陽戲劇團」發展與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
學鄉土文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心潔(民100)。〈澎湖縣國小學童社團活動的參與態度與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陳佳伶(民100)。〈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城鄉差異。碩士論文。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怡安(民93)。〈論無形文化資產的提昇暨商業契機之互動__以文化古都台南市
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陳佳伶(民103)。〈古蹟再利用與文化觀光—以旗山生活文化園區為中心的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陳美智(民94)。〈「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策略研究—聚焦於傳統表演藝術的探討〉。
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
陳盈志(民101)。〈「本地歌仔」劇本研究與比較〉。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陳淑慧(民97)。〈從文化資產保存現況探討本土傳統技藝傳承之永續策略〉。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張祖慈(民94)。〈文化政策下的台灣歌仔戲─1982~2002〉。碩士論文,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黃馨慧(民102)。〈臺北市國小學生參加課外社團活動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楊羚娸(民102)。〈從社區重要關係人觀點談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佳里蕭壠香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碩士班。
潘怡雲(民98)。〈快樂國民小學南管社團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
謝依婷(民94) 。〈國民小學布袋戲社團運作及教學方法之個案研究-以台北市平等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
謝承芳(民104)〈國小學童參與學校社團活動的休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班。

4.從網路引用的資料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104/9/12 http://www.boch.gov.tw/boch/
全國法規資料庫 104/9/12 http://law.moj.gov.tw/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104/12/20 http://www.ilccb.gov.tw/ch/index.php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補助本縣公立各級中小學辦理歌仔戲傳承活動經費補助要點104/11/15 http://www.ilccb.gov.tw/ch/disclosure-detail.php?id=216
「宜蘭縣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 104/11/15 http://www.ilccb.gov.tw/ch/disclosure-detail.php?id=209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數量 104/9/30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lg=en&pg=00024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 104/9/30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lg=en&pg=00011
宜蘭縣國民小學數量 104/10/22 http://www.ilc.edu.tw/
世界遺產數量 104/11/9 http://whc.unesco.org/en/list/
本地歌仔-壯三新涼樂團〈無形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104/11/15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GE09703000014&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02

宜蘭本地歌仔-壯三新涼樂團〈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104/11/20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GE10110000191&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10&iscancel=true
育英國小歌仔戲社部落格 104/9/15 http://line1969.pixnet.net/blog
文化資產局世界遺產潛力點-無形文化資產 104/9/20
http://twh.boch.gov.tw/non_material/index.aspx
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 104/9/20 http://www.unesco.org/new/zh/unesco/
聯合國官方中文網頁 104/9/19
http://www.unesco.org/new/zh/unesco/about-us/who-we-are/introducing-unesco/
宜蘭縣政府官網 105/3/19 http://www.e-land.gov.tw/
員山鄉公所官網 105/3/19 http://www.yuanshan.gov.tw/

二、英文
1.專書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1986).40 Years – 1985 Unesco 1945: birth of an ideal,Paris: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1).UNESCO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 adopted by the 31st
session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UNESCO, Paris,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3)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3).WORLD HERITAGE 2002 shared legacy, common responsibility ,Paris:World Heritage Centr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4)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4).Periodic Report and Regional Program Arab States 2000-2003,Paris: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5)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5).60 Years –2005 Unesco at 60,Paris: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6)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5).World Heritage at the Vth 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Paris: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7)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6).American Fortifications and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Paris: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8)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7).Case Studies on Climate Change and World Heritage,Paris: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9)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8).Enhancing our Heritage Tool kit Assess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natural World Heritage sites,Paris: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良哲(民88)。〈由落地掃到歌仔戲-日治時期歌仔戲發展過程初探〉。《宜蘭文獻雜誌》,38期,3-49頁。ISSN:1021-4607
2. 林茂賢(民75)。〈歌仔戲概說〉。《民俗曲藝》,42期,47-72頁。ISSN:1025-1383
3. 林崇熙(民97)。〈文化自生產:一個無形文化資產哲學芻議〉。《文資學報》,4期,1-26頁。ISSN:1814-3121
4. 林鋒雄(民94)。〈宜蘭「本地歌仔」的調查與研究〉。《民俗曲藝》,148期,249-281頁。ISSN:1025-1383
5. 林德福(民95)。〈從文化多樣性看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策略〉。《傳藝》,67期,10-19頁。ISSN:1680-1490
6. 洪孟啟(民95)。〈文化資產保存的世界潮流--從有形到無形〉。《美育》,154期,12-19頁。ISSN:1021-4550
7. 陳進傳(民88)。〈本地歌仔研究的回顧〉。《宜蘭文獻雜誌》,38期,134-158頁。ISSN:1021-4607
8. 陳健銘(民75)。〈傳統歌仔戲的蛻變-從宜蘭壯三涼樂團的組班過程談起〉。《民俗曲藝》,42期,73-83頁。ISSN:1025-1383
9. 郭麗敏(民97)。〈人類口傳與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作漫談〉。《世界遺產》,1期,106-109頁。
10. 郭炳宏、劉宏亮(民100)。〈文化資產概念的轉變歷程與認定標準〉。《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7期,47頁。
11. 黃貞燕(民102)。〈無形文化遺產國際公約的成立與其護衛方法論〉。《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5期,7-31頁。 ISSN:1995-0268
12. 鄭英珠(民88)。〈概述本地歌仔〉。《宜蘭文獻雜誌》,38期,159-178頁。ISSN:
13. 劉春曙(民89)。〈閩台錦歌漫議─歌仔戲形成三要素〉。《民俗曲藝》72期,264-291頁。
14. 薛銀樹(民95)。〈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人間國寶」的虛與實〉。《傳藝》,67期,20-29頁。ISSN:1680-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