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評鑑中心 (2010)。99 年度上半年系所評鑑。評鑑雙月刊第 27 期,頁 50-71。
邱上真 (2012)。學習策略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特殊教育復健學報第 1 期,頁 1-49。
吳易達 (2012)。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中部某高職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嘉義。韓美齡 (2007)。建教合作學生就讀因素、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關係—以一所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吳志峰 (2004)。情緒智力、後設認知與注意力分配歷程之關聯性研究─以軍校學生為例(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台北。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林清山 (1984) 。教育心理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吳新華 (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書局。
藍采風 (2000)。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美芳 (2007)。影響高中優秀學生寫作表現的因素分析。臺灣師大特教系特殊教育研究學刊,第 32 卷,第三期,頁 63-86。
林姻秀 (2011)。國小獨生子女學童自我概念及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張春興 (2012)。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江秀慧 (2014)。花蓮縣國中生希望感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邱郁宸 (2014),高職生青少年次級文化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南。鄭微文 (2013)。晨讀方案對提升高中職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花蓮。王財印 (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謝雅如 (2011)。單親國小學童家長教養態度與生活適應之研究_以台中縣為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台中。
何雪儒 (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知覺、學校適應與其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高雄。凌平 (2001)。原住民國小學童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楊欣雅 (2013)。正向班級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研究所,台北。莊明貞 (1985)。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陳又華 (2008)。高中生人際吸引力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蔡巧雀 (2011)。國中學生家庭結構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南市北門區國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劉淑惠 (2006),國中學生復原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呂秋玲 (2012)。桃園縣八年級學生學習風格、學習適應與數學學習成就關聯性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吳正勝 (1981)。大一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第 4 期,頁 81-134。林清江 (1978)。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圖書公司。
劉麗玉 (2011)。在台外籍學生華語學習之學習動機、學習適應與學習滿意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學位學程,屏東。黃湘淳 (2001)。國中生英語學習適應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黃萬益 (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第 2 期,頁 184-256。張景媛 (1988)。教學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台北。黃玉枝 (1991)。學習風格與資優教育。資優季刊第 40 期,頁 13-18。李坤崇 (1996)。學習適應量表學習手冊(增訂一版)。台北: 心理出版社。.
吳百薰 (1998)。學習風格理論探究。國教輔導 37 (5)。頁 47-53。楊淑朱 (2001)。遊戲設備安全教育行動研究。幼稚園安全教育行動研究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林華中 (2004)。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黃佩儀 (2004)。國中資優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王彩鳳 (2004)。國小舞蹈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研究所,彰化。林忠信 (2004)。國小原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原住民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余宗勳 (2005)。國小六年級學童成就動機、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台南。黃立婷 (2006)。新住民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台北縣國小中高年級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蔡清中 (2006)。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輔導教學研究所,新竹市。黃弘彰 (2007)。國小外籍配偶子女之社會支持、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張菁芬 (2007)。家長參與、教師態度與學生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新竹。.陳曉琴 (2008)。馬祖地區國民小學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周坤潭 (2009)。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北區某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臺北。王慧豐 (2009)。國小高年級不同背景學童抗逆能力、因應策略與其學習適應表現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蘇慧菁 (2009)。國小美術班學生美術性向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高雄。黃曙東 (2009)。我國技專校院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機制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鄭明芬 (2009)。影響學生學習成效關鍵成功因素之彙整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
吳上蓉 (2009)。探討「參與者為中心」教學模式之成效,以哈佛式個案教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台南。
余采瑄 (2011)。成人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高級中等進修學校第二專長教育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南投。林佩瑋 (2012)。學生的技能學習風格、自我調整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相關研究-以高雄市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高雄。簡茂發 (1978)。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 28期,頁 1-90。
邱貴發 (1992)。電腦輔助教學成效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33:5 期,頁 11-18。何英奇 (2001)。我國大學生次級文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余民寧 (2006)。知識結構診斷評量與 S-P表之關聯性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 卷(1期),頁183-208。
杜詩婷 (2010)。學習動機及滿意度對游泳能力之影響研究-以嘉義市國小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謝淑芬 (2014)。遊客之住宿選擇與住宿消費支出影響之研究--選樣偏誤模型估計法。休閒與遊憩研究,第6卷第1期。
蔡瑞敏 (2006)。組織變革知覺、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林盈伶 (2006)。人格特質、學習型態對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林麗惠 (1997)。成人參與在職進修訓練的自評成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魏雅璇 (2013)。成人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台東地區護理人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林敬祥(2010)。教師參與進修動機與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研究所,臺北。
林致賢 (2012)。學習滿意度在目標導向及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關係之中介效果-以台南某光學科技製造廠為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彭權英 (2010)。受刑人國中子女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低落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臺東大學進修部文教行政所,台東。李宛真 (2004)。高雄地區國中學生家庭文化資源、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高雄。董力華、顏正芳、吳明忠 (2006)。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博士論文)。師大教育研究所,台北。
許誌清 (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補校外籍配偶學習適應與學習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臺北。黃禎瑩 (2011)。餐旅管理系學生學習適應與學習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研究所,高雄。吳昭勳 (2012)。軍校生學生就讀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嘉義。郭美貝 (2012)。美容系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嘉義某技術學院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所,嘉義。賴怡婷 (2013)。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某技術學院美容系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所,嘉義。張宏榮 (2008)。Podcast輔助學習學習成效及學習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臺北。陳李綢 (1996)。如何處理中小學生在學校適應問題。測驗與輔導,第 39 期,頁616。
陳李綢 (2000)。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 I。台北: 心理出版社
吳明隆 (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吳明隆 (2006)。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皓政 (201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
Kaplan & Stein (1984)。將適應視為個人利用各種技能與策略,試圖應付、熟練以及超越生活挑戰的歷程。
Kirkpatrick.D.L. (1959).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Madison.
Kirkpatrick.D.L. (1978).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 Evidence vs. Pro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Kirkpatrick.D.L. (1994).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The Four Levels,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 San Francisco.
Arkoff, A. (1976).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Piaget,J. (1977).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Equilibration of cognitive structures.New York:The Viking Press.
Berry,J. (1976). Human ecology and cognitive style: Comparative studies in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New York: Sage.
Atwater,E. (1990).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personal Growth in a Changing Worl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Anderson WA Canine JD,Ambrozy DM, et al (1994). faculty development for ambulatory care education.
Goldstein,L.L. (1993).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 Need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3rd ed.). Monterey, CA: Brooks/ColePress.
Baker, R & Siryk, B. (1986). Measuring adjustment to colleg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1 (2), 179-189.
Wortzel, R. (1979). New life style determinants of women’s food shopping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43 (8),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