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朱海光(2004)。台中縣國民小學學生游泳學習動機與學習心理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吳明隆(2011)。SPSS應用與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宋一夫、湯慧娟、陳忠強(2010)。水域活動課程需求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義守大學通識博雅課程為例。人文與社會學報,2(6),63-78。宋茂玄(2006)。跆拳道館學員參與行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李佩芸(2007)。屏東縣學生閩南語教學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李慶泰(2002)。國小學生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杜詩婷(2009)。學習動機及滿意度對游泳能力之影響研究-以嘉義市國小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周春美、沈健華(1995)。如何建立學校組織衝突管理模式。技職教育雙月刊,25,49-53。
林瑞敏(2013)。學習動機、游泳教學以及阻礙因素對休閒運動態度之影響:以苗栗縣國小學生游泳學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苗栗縣。林瑞敏、曾聖文(2013)。學習動機、游泳教學對休閒運動態度之影響:以苗栗縣國小學生游泳學習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3),85-113。邱創信(2008)。彰化縣國小學生游泳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洪輝宗(2004)。國小學生國術運動參與動機因素之差異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家銘、陳正專(2010)。南投地區國小學童體育課運動樂趣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2),141-157。莊皓雲、陳正專、張家銘(2007)。國小學童體育課運動樂趣量表編製研究。雲科大體育,10,111-122。陳文龍(2010)。台北縣市國小學生游泳能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陳慶鴻(2007)。台北市萬華區國小學生游泳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黃仁賢(2011)。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游泳能力與學習態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黃金柱、林志成、林素卿、陳春蓮、程春美(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黃順良(2001)。國中生活科技合作學習對學生(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楊孟華,侯堂盛(2010)。動靜伸展與有氧運動對女生爆發力-柔軟度與腿部肌力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3),185-197.葉景谷(2012)。游泳學生參與行為和學習動機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7,19-30。劉明川(2002)。台北市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劉蕙鈺(2003)。自然科教師激發國小學生學習動機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鄭麗美(2003)。不同游泳教學法對國小學童初學者游泳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賴月霞、黃恆祥(2015)。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游泳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6,196-208。
賴錦堂(2004)。台北縣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謝美雲(2006)。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英文文獻
Ajzen, I.(1985).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Darkenwald, G. G., & Merriam, S. B.(1982). Adult education: Foundations of practice. Ty Crowell Co.
Fishbein, M., & Ajzen, I.(1975). Belief, attitude, and behavior: An i 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Boston, MA: Addison -Wesley.
Fujita-Stank, P. J. & Thompson, J. A.(1994).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noncredit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ent.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Hewstone, M., Hantzi, A., & Johnston, L. (1991). 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person memory: The pervasiveness of race as an organizing principl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1(6), 517-528.
Howard, G.S. & Maxwell, S. E.(1982). Do grades contaminate student 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6(2), 175-188.
Howard, G.S. & Schmeck, R. R.(1979). Relationship of changes in 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10(4), 305-315.
Kaiser, H. F., & Rice, J.(1974). Little Jiffy, Mark IV.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4, 111-117.
Keller, J. M.(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and instruction. In C. M. Reiguluth(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386-433. Hillsdale, NJ: Erlbaum.
Kotler, P.(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Maehr, M. L. & Archer, J.(1987). Motivation and school achievement. Current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8(11), 85-07.
Stipek, D.(199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nt, 66(1), 20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