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10: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方琬茹
研究生(外文):FANG,WAN-RU
論文名稱:外資與本土廠商創新行為影響因素與差異化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nalysis on Foreign and Domestic Firms' Innovations
指導教授:王光賢
指導教授(外文):WANG,KUANG-HSIEN
口試委員:黃建森張景福
口試委員(外文):HUANG,CHIEN-SENCHANG,CHING-FU
口試日期:2016-06-1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學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創新外資廠商台灣本土廠商
外文關鍵詞:innovationforeign firmTaiwan domestic fir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1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利用2007年與2010年台灣創新調查資料,透過兩階段工具變數法對台灣本土與外資廠商進行研發行為之決定因素與對產品創新、製程創新、行銷創新、組織創新與廠商成長之差異化影響分析。實證結果發現不同的研發模式下,對於技術創新之目的、組織創新之目的與行銷創新之目的、合作對象、資訊來源、將為廠商研發行為最為主要的決定因素,其研發對於各類型之創新行為與廠商成長有不同之顯著性,且對創新的影響將因台灣本土與外資產業型態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並著重於不同的創新行為上。
The paper is based on Taiwanese innovative survey of 2007 and 2010. With the two-stage instrumental variable model, analyzing the factor that promot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rporation. The two-stage instrumental variable model also helps to analysis the affects that innovations of product, process, 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 brought. The growth of corporation is in part of analysis as well.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under diffe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ode, cooperative partner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the main factors promoting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rporation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 bring different kinds of impacts on innovation. Moreo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ype of Taiwa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rporati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 be varied and be focus on different fields.
目錄
論文題目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謝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i
表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三章 資料來源與說明 25
第四章 實證模型 29
第五章 實證結果 35
第六章 結論 62
參考文獻 64
附錄 67


一、中文部分
孔貞貽(2011),《服務業員工創新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俊清(2012),《市場導向、行銷能力與創新能力對新產品績效之影響》,私立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清岳(2014),《傳統製造產業轉型客製化研發創新產業經營策略之探討-以J科技(股)公司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科技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汪昭芬(2000),《組織學習、知識創造、知識蘊蓄與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科技製造業、一般製造業及服務業之實證》,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崇銘(2002),《製造業技術創新管理能力內涵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燕君(2002),《南台灣產業技術創新調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孟文(2006),《創新活動、創新績效指標與創新密度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柏廷(2012),《外資投資決策與創新效率-以中國上市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維(2002),《競爭策略、技術環境、技術創新與創新績效之關係研究-以電子高科技業與化工業為研究對象》,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宏盈(2009),《研發支出、研發外溢與生產力之探討-台灣光電產業之實證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章(2001),《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影響因素之研究》,私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黎文明(2002),《水平結構組織與企業結構組織學習傾向、創新能力及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學位論文。
陳瑩真(2002),《技術創新類型與知識管理類型之關係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毅雯(2003),《企業規模與創新》,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珠(2005),《台灣面板產業技術創新與經營效率分析》,私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凱銘(2006),《垂直整合與優良製程技術創新選擇分析之研究:以台灣二極體產業為例》,私立佛光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詩婷(2012),《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之關係研究:以雙元性創新策略為調節變項》,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怡潔(2008),《創新發明與公司特性之研究-以台灣專利統計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嘉翔(2007),《外來投資、研發與市場導向之外溢效果:台灣製造業的驗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耿賢(2002),《國家創新系統之動態分析與應用》,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銘甫(2010),《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台灣電腦教育服務業之人員為例》,致理技術學院附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郁方(2011),《台灣製造業產品與製程創新之差異化分析》,私立銘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 Bottazzi, L.and Peri, G.(2003), “Innovation and Spillovers in Regions: Evidence from European Patent Data,”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47,pp.687-710.
2. Cohen, W.M. and S. Klepper (1996), “Firm size and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within industries: the case of process and product,”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78, 232-243.
3. Jang, S. L. and G.G.Huang(2005),“ Public R&D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s at the Project Levels: an Exploration of Taiwan’s Public Research Projects,”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3, 636-646.
4. Kraft, K.(1990), “Are Product-and Process-Innovations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Applied Economics, 22, 1029-1038.
5. Lunn, J.(1986),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cess and Product Patenting: A Simultaneous Equation Framework,”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34(3),319-330.
6. Lööf , H. and Heshmati, A(2006).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A Sensitivity Analysis,”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15, 317-344.
7. Masso, J. and Vahter, P.(2008)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late-transition Estonia: econometric evidence from innovation surveys”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Vol.20(2),240-261.
8. Moreno, R. ,Paci, R. and Usai, S.(2005),“Spatial spillovers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in European regions,” Environment and Plaaning A, 37, 1793-1812.
9. Ponds, R., Oort, F.V., Frenken, K.(2007) “The geographical and institutional proximity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Vol.86,No.3,pp.423-444.
10. Rouvinen P.(2002).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ors: some evidence from the Finnish innovation survey,”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9,575-58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