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亦穹(譯)(2010)。天生就會跑。臺北縣:木馬文化。
王宗吉、洪煌佳(2002)。論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變遷,國民體育季刊,31(4),17-22。王怡菁(2010)。東豐綠廊自行車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研究。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8),113-130。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2000)。1999年美國前5大銷售之運動鞋類。取自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製鞋產業資訊服務網,網址: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livebricks.index.tfma
白湘慈(2015)。壯遊參與者參與動機、旅遊體驗對自我成長之影響,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吳明隆(2012)。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亮頤、林聯喜、林偉智(2010)。景美仙跡岩登山健行者之動機、滿意度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17),15-35。
吳國銃、洪佑賢(2012)。台中縣東豐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情況、參與動機、滿意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64-74。
呂惠富(2008)。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1)41-53。呂謙(2005)。台灣地區馬拉松賽會參賽者服務管理模式建構與驗證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3),43-76。李育荏(2015)。路跑活動的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滿足感結合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佳霖(譯)(2013)。跑步勝者的100天修練。臺北市:遠流。(關家良一,2013)。
林子揚(2009)。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臺北市。林房儹、劉秀端(2011)。縣市地方特色運動推展專案與執行成果。航向101打造運動島計畫願景聯席會議會議手冊 (頁41-45)。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林紀玲、吳穌、古國宏(2012)。節慶活動對當地居民參與動機與滿意度的研究-以參加2009年高雄左營萬年季之居民為例,社會服務與休閒產業研究,1期,P17-29。
林業展(2014)。參與動機、休閒效益、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馬拉松跑者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林維婷(2015)。女性馬拉松路跑者參與動機及整合行銷之研究,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邱榮泰(2012)。臺中市國中學生籃球運動參與動機及涉入程度對滿意度與休閒效益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台中市。邵雅卿(2010)。馬拉松跑者參與動機、深度休閒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新北市。洪佑賢(2011)。台中縣東豐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滿意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花蓮縣。洪連進、韓大衛、盧居福(民99)。臺北市運動中心羽球、健身、舞蹈運動消費者休閒運動效益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27-48。
洪蘭(2010)。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臺北市:遠流。
洪蘭(2012)。快思慢想。臺北市:天下文化。
徐國峰(2010)。鐵人三項-游泳、自行車、跑步三項全能運動入門。臺北市:臉譜出版。
徐國峰(2011)。跑步,該怎麼跑?:學會姿勢跑法,提高跑步效能、不受傷!臺北市:臉譜出版。
徐國峰(2013)。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臺北市:臉譜出版。
高俊雄(1996)。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 卷1期,69-78頁。高俊雄(2002)。運動休閒事業管理。桃園:志軒企業。
康芳銘(2015)。探討觀光民宿體驗、遊憩動機與休閒效益之關連- 以宜蘭縣員山鄉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月芬(2004)。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縣。張孝銘、邱姿菁(2011)。影響運動賽會觀光客運動觀光參與行為因素之研究-以金門國家公園馬拉松路跑賽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4(2),57-76。張秀華(2009)。曾文水庫馬拉松參與動機與賽會滿意度、價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臺中市。張春興(2011)。張氏心理學辭典(典明版)。臺北市:東華。
張家銘(2006a)。運動賽會之運動觀光客參與行為模式之研究:以2004年澎湖世界華人馬拉松路跑賽會為例。大專體育學刊,8(2),37-50。張家銘(2006b)。New Balance澎湖國際馬拉松賽會吸引力之競爭模式比較研究。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4(2),1-15。張益壽(2002)。產業觀光發展規劃與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張清源(2013)。休閒農場遊憩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8卷2期,P1-18。曹校章、陳寶億(2013)。運動賽會觀光參與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香港國際七人制橄欖球賽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2期,63–85。許蓮花、周佳蓉(2014)。遊客於文化創意活動園區之休閒涉入、休閒效益、滿意度與忠誠度-以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為例,休閒事業研究,12卷4期,35-58。
連央毅(2013)。馬拉松跑者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臺北市。連央毅、陳美燕(2015)。馬拉松運動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研究,休閒研究,6卷1期,P48-69。
連央毅、湯雅琪、鄧碧雲(2015)。主題性路跑參與者動機、涉入程度與滿意度之研究,休憩管理研究,2卷1期,13-34。
郭豐州、夏偉恩(2008)。當自己的跑步教練。臺北市:三聯科技教育基金會。
陳志鴻(2014)。國小學童路跑運動參與行為之研究-以2014永慶盃路跑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陳春安(2011)。路跑運動參與者流暢體驗與休閒效益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0),230-244。陳盈儒、熊婉君與雷文谷(2009)。運動主題餐廳顧客消費體驗之研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4(1),68-90。陳美燕(2007)。國際運動賽會與國家文化行銷之聯結。國民體育季刊,36(4),76-79。
陳家倫、楊涵鈞、簡欣穎(2012)。Nike Running Club跑者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5),379-393。陳靜宜(2006)。我國運動休閒產業產值及發展趨勢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碩士論文。陳薇先、邵于玲(2006)。2004 ING 臺北國際馬拉松參賽者涉入程度、滿意度及參加意願之研究。北體學報,(14),146-156。曾文祺(2013)。2013年9月10日,新一代全民運動 全年路跑211場 參賽127萬人。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
游智名(2010)。2009年富邦臺北馬拉松選手參賽動機與環境屬性對參賽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湯雅琪(2014)。主題性路跑參與者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仲凌、高俊雄(2005)。台灣離島大專學生休閒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期,51-66頁。
黃任閔、林一貞(2011)。自行車活動參與者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7),223-234。黃竹君(2015)。國小教師休閒生活型態、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黃煜、簡子祥(2012)。運動賽會新聞中心服務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6(4),477-482。黃蕙娟(2010)。運動賽事整合行銷傳播策略 (IMC) 之研究─以2004年~2008年ING臺北馬拉松為例。休閒產業管理學刊,3(3),36-57。黃蕙娟(2010)。運動賽事整合行銷傳播應用之探討-以2004~2008年ING臺北馬拉松為例。休閒與社會研究,3(3),1-13。楊詠卿(2015)。運動舞蹈課程學員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論文。經濟部技術處(2003)。台灣運動休閒服飾品全球運籌策略研究。新北市:中國紡織工業研究中心。
廖冠傑、謝惠玲(2015)。探討騎自行車為主要休閒活動者的休閒滿意度-以高雄市為例,海洋休閒管理學刊,5期,53-68。劉玉桂(2007)。休閒運動者參與動機、休閒利益與生活滿意~以快樂桌球俱樂部會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桃園縣。蔡宜臻(2016)。2015熊愛跑公益健康路跑參與動機、涉入程度對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蔡幸娟(2015)。觀光意象、旅遊體驗、知覺價值與遊客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雅琴(2013)。跑步之心:同時鍛鍊身與心的禪跑。臺北市:橡實文化。
蔡聰智、謝旻諺、曾淑平(2008)。梨山馬拉松賽參與者之參與動機與參與滿意度之研究。台南科大學報,27(2),195-208。
鄭志富、吳國銑、蕭嘉惠(2000)。運動行銷學。台北市:華泰。
鄭健雄(2008)。城鄉居民休閒生活型態與其健康關係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2(3),65-77。黎茂全(2012)。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揭開地球上最善跑民族的奧祕。臺北市:臉譜出版。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台北: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蕭喬予、楊志顯、蕭淑芬(2014),2013 The Color Run臺北站參賽者體驗價值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3期,112-131。賴文儀、周政德、陳麗珠(2015)。馬拉松跑者參賽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2013府城安平仲夏夜浪漫星光馬拉松為例,創新研發學刊,11卷2期,12 – 27。鍾美齡(2013)。遊客對新北市三峽老街休閒遊憩活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卷1期,45–54。鍾潤華(2015)。2015年苗栗縣『理事長盃』慢速壘球賽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2卷4期,18-34。簡郁雅(2004)。家庭休閒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簡彩完、黃長發(2010)。主題樂園遊客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及休閒效益相關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0期,1-37。蘇怡任、郭豐州(2012)。奔跑-跑出人生風景。臺北市:平安。
蘇意婷(2015)。以自我決定理論探討路跑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流暢體驗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行政院(2004)。觀光及運動休閒服務業, 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台北:行政院。
二、英文部分
Beard, R. (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5(3), 219-228.
Comte, S. (1990). Sports: A $ 63.1 billion industry. The Sporting News, Preview, 8, 60-66.
Crandall, R.(1980). 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45-54.
Goodsell, T. L., Harris, B. D., & Bailey, B. W. (2013). Family status and motivations to ru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marathon runners. Leisure Sciences, 35(4), 337-352.
Iwasaki, Y., MacKay, K., & MacTavish, J. (2005). Gender-based analyses of coping with stress among professional managers: Leisure coping and non-leisure coping.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7, 1-28.
Kotler (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Miller, L. K., Fielding, L. W., and Pitts, B. G. (1992). A Uniform Code to Regulate Athlete Agents.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 16:93-102.
Sarah, T., Paul, D., Sarah, A., & Anthony, W. (2010). Leisure activities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Adolescence, 33, 173-186.
Vallerand, R. J., and Houlfort, N. ( 2003). Passion at Work: Toward a New Conceptualization, Social issues in Management, 3, 17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