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10: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欣芳
研究生(外文):Hsin-Fang Tsai
論文名稱:紅色供應鏈之存活期間分析:中國進出口貿易之驗證
論文名稱(外文):Analysis of Red Supply Chain and Duration:Evidence from Import and Export in China
指導教授:張國益張國益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o-I Chang
口試委員:顏晃平簡立賢
口試委員(外文):Huang-Ping YanLi-Xian Chien
口試日期:2016-05-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經濟學系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3
中文關鍵詞:存活模型Cox危險比例模型紅色供應鏈中間財最終財
外文關鍵詞:Survival ModelCox ModelRed Supply ChainIntermediate GoodsFinal Good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憑藉豐富的自然資源、低廉的勞動力及政策驅動下,進入全球代工供應鏈,打下世界的工廠基底,近年更透過產業結構政策改革,驅動著紅色供應鏈崛起。本文利用日本獨立法人經濟產業研究所RIETI-TID之1980年至2013年共34年的中國進出口貿易年資料,並就產業別及製程別進行研究,採用Kaplan-Meier估計存活率來比較產業別及製程別產品的貿易存續穩定性。另外,本文也探析中國近期所推行的「十一五」及「十二五」計畫所產生的產業結構調整進而影響不同製程別貿易存續穩定性。最後,本文利用Cox比例風險模型探析中國於2006年實施「十一五計畫」後,相關解釋變數對中國不同製程產品進出口存活影響。
由Kaplan-Meier估計結果顯示,隨著時間推移、技術進步,透過全球製造供應鏈的調整,促使中國出口金額與日劇增。出口端以最終財製程貿易關係較中間財製程及初級產品維持較長的時間,且面對較低的貿易失敗風險率。此外,透過中國「十一五」及「十二五」計畫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從過去須仰賴技術領先國家輸入中間財製程產品,以利加工製造最終財製程產品輸往全球,轉變為輸入中間財製程產品及原料製程產品。此進口端的製程別貿易存續上的改變,驗證了中國已逐步建立起在地供應鏈(亦即紅色供應鏈)。
另外,在Cox比例風險模型發現令人意外的是2006年之後的「十一五」及「十二五」計畫之下,研發支出及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入並未對進出口存活率產生顯著影響。當中國為進口端時,大多數的產業變數對不同製程的危險比例小於1,亦即個別產業進口將有助於進口端不同製程的存活率;反之,當中國為出口端時,大多數的產業變數對不同製程的危險比例大於1,也就是說個別產業的出口將威脅出口端不同製程的存活率。

目 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貿易存續關係與供應鏈相關文獻 5
第二節 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相關文獻 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8
第一節 模型設定 8
第二節 資料處理與變數說明 11
第四章 實證方法與結果 16
第一節 Kaplan Meier存活分析 16
第二節 時間相依共變數之Cox比例風險模型估計結果 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0
參考文獻 52



一、中文部分
甘文光(2006),地主國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決定性因素:跨國分析,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江靜、劉志彪、于明超(2007),生產者服務業發展與製造業效率提升:基於地區和行業面板資料的經驗分析,世界經濟期刊,8,52-62。
李長泰(2013),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對我商機與挑戰,兩岸經濟統計月報,3(243),3-1-3-10。
許碧書(2015),紅色供應鏈對我國之警訊與因應對策,兩岸經濟統計月報,3(267),3-1-3-13。
張輝(2014),中國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研究:1990-2012,華東經濟管理,(12),1-5。
曾仁傑(2010),中國「十一五」執行成效與「十二五」初步規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3(213),68-76。
葉碧儀(2011),國家貿易關係的存續期間及波動度研究:台灣電子產業出口貿易之實證分析,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若谷、干春暉、余典范(2010),轉型期中國經濟增長的產業結構和制度效應,中國工業經濟期刊,2(總263),58-67。
劉麗惠(2012),找回台灣產業的競爭力,貿易雜誌,(258),10-14。
二、英文部分
Ando, M. and Kimura, F., (2012). How did the Japanese Exports Respond to Two C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Asian Economic Journal.(26), 261-287.
Besedeš, T. and Prusa, T. J., (2006a). Ins, outs, and duration of trad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39), 266-295.
Besedeš, T. and Prusa, T. J., (2006b).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duration of US import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70), 339-358.
Besedeš, T. (2008). A search cost perspective on formation and duration of trad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6(5), 835-849.
Büthe, T., & Milner, H. V. (2008). The politic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o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reasing FDI through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2(4), 741-762.
Broda, C., & Weinstein, D. E. (2004). Globalization and the Gains from Variet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Cox, D., R(1972).Regression models and life-tables.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34, 187-220.
Fugazza, M., & Molina, A. C. (2011). On the determinants of exports survival. 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Trade an Develpoment, 46.
Grambsch, P.M., & Therneau, T.M. (1994).Proportional Hazards Tests and Diagnostics Based on Weighted Residual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Biometric Society, 81, 515‐526.
Kimura, F., & Lee, H.H. (2006). 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42(1), 92-121.
Nitsch, V., (2009). Die another day: duration in German import trade,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45), 133-154.
Obashi, A., (2010). Stability of production networks in East Asia: Duration and survival of trade.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2), 21-30.
Royston, P., & Lambert, P., C. (2011). Flexible parametric survival analysis using Stata: beyond the Cox model.
Tan, D., Hung, S., C., & Liu, N. (2007). The timing of entry into a new market: An empirical study of Taiwanese firms in China.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3(2), 227-25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