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運用》。臺北:威仕曼文化。
林傑斌譯。1990。《中小企業實戰錦囊:改革經營成功的63例》(青木茂男等原著),臺北:遠流。
芮明傑、吳光飇、朱江鴻與宋亦平。2002。《新經濟‧新企業‧新管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吳淑華譯。2005。《企業概論》。(Ronald J. Ebert & Ricky W. Griffin原著),臺北:華泰。
周文欽。2005。《研究方法概論(第二版)》。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火燦。1997。《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張火燦出版,揚智經銷。
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David W. Stewart & Michael A. Kamins原著)。臺北:弘智文化。
潘明宏譯,(1999),《社會科學研究法(上冊)》(Chava Frankfort Nachmias & David Nachmias原著)。臺北:韋伯。
諶新民。2005。《員工招聘成本收益分析》。廣州,廣東經濟。
戴國良。2004。《組織行為學:從企業觀點出發》。臺北:五南。
藍采風、廖榮利。1994。《組織行為學》。臺北:三民。
(二)期刊:
王精文、蕭婉鎔。2004。〈建構學習型組織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4卷第4期,頁29-49。王卓超。2010。〈企業用工短缺現象淺析〉,《山東紡織經濟》,第163期,頁37-38。
余鑑、於俊傑、蔡尚鈞與劉曾若。2011。〈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敬業貢獻度為仲介變項〉,《創新研發學刊》,第7卷第1期,頁75-89。
林震岩。1996。〈資訊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之實證研究〉,《中原學報》,第24卷第4期,頁11-20。徐向龍。2009。〈中外電子製造企業技術員工主動離職影響因素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7期,頁349-351。
許士軍。2009。〈企業組織變革新趨勢〉,《研考雙月刊》,第33卷第3期,頁14-21。黃仲毅、盧美秀。2013。〈運用彈性人力資源管理解決護理人力短缺問題〉,《護理導航》,第14卷第2期,頁10-21。
楊潔。2005。〈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在我國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貴州財經學院學報》,第114期,頁43-46。
趙映振、劉兵與彭萊。2005。〈企業員工離職傾向影響因素的探索研究〉,《人類工效學》,第11卷第4期,頁58-60。
葉佳綾、許壹傑。2009。〈企業聲望對組織人才吸引力與求職意圖之影響〉,《台灣企業績效學刊》,第3卷第1期,頁103-119。
蔡維奇、黃嘉雄與顏麗真。2008。〈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及其組合對組織人才吸引力之影響〉,《台大管理論叢》,第19卷第1期,頁1-28。
劉加艷、時勘。2005。〈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對員工組織承諾的影響〉,《人類工效學》,第11卷第4期,頁21-23。
劉曉紅。2005。〈面向職業發展的企業人力資源評價〉,《當代經濟管理》第27卷第5期,頁118-120。
樓紅平、洪瑞丹。2008。〈中小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短缺:現狀、原因及對策-以溫州為例〉,《現代商業》,第36期,頁84-86。
蔣岡霖。2001。〈企業文化影響招募與甄選對人才需求之差異分析—以臺灣食品業為研究〉,《中華管理學報》,第2卷第2期,頁1-17。賴明政。2004。〈企業倫理行為、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第60期,頁31-60。繆敏志、林少龍。2000。〈企業外在環境、組織變項與組織變革策略關係之研究〉,《亞太管理評論》,第5卷第4期,頁487-501。二、英文部分:
Baber, A. E. 1998. Recruiting Employees: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Thousand Oaks, CA: Sage.
Dunphy, D. C. , and Stace, D. A. 1992. Under New Management: Austrailian Organizations in Transition( 2nd ed. ). Sydney , Australia : 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