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5: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婷雯
研究生(外文):Ting-Wen Chang
論文名稱:新住民子女數學解題能力之研究-以桃園市一所國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New Immigrant Children''s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許英麟許英麟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張阜民柯沛程
口試日期:2016-06-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數學系所
學門:數學及統計學門
學類:數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新住民子女數學解題能力
外文關鍵詞:New Immigrant children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住民子女在數學解題能力的學習表現,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桃園市桃園區某公立國中之中國大陸籍及東南亞籍新住民子女,共56名做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數學解題能力調查表」問卷。
  為調查新住民子女間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之自編調查表問卷中,調查了新住民子女之家長國籍與家庭社經地位等家長背景、家庭氛圍及背景、數學閱讀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解題能力,並觀察此四大變項間的關聯性,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 國中新住民子女其家長之社經地位多屬於中下社經地位。
二、 新住民子女其家庭氛圍及背景與一般家庭無太大差異。
三、 新住民子女其數學閱讀能力、數學學習態度及數學解題能力屬中間偏弱。
四、 新住民子女其家長社經地位,不會影響新住民子女之家庭氛圍及背景、數學閱讀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解題能力。
五、 新住民子女之家庭氛圍及背景,不會影響新住民子女之數學閱讀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解題能力。
六、 新住民子女之數學解題能力受數學閱讀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之影響,即數學閱讀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越高者其數學解題能力越好。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of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This research adapt purposive sampling, selecting total 56 SEA and mainland China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from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ity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tool of this research is a questionnaire of “mathematical problems solving abilitie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this research adapt the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and observe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the national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new immigrant parents, family atmosphere and background of new immigrant family, mathemat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learning attitude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of new immigrant’ childre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dapted includ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one-way ANOVA.
The primary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1. Most of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new immigrant parent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re at medium-low level.
2. The family atmosphere and background of new immigrants family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ordinary families.
3. The mathemat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learning attitude,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of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are at medium-low level.
4. The socioeconomics status of new immigrant parents won’t affect their family atmosphere and background, mathemat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learning attitude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5. The family atmosphere and background of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will not affect their mathemat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learning attitude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6.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of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are affected by their mathemat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learning attitude, i.e., the better the mathemat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learning attitude, the better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次-------------------------------------------------------------------------------------v
圖次-------------------------------------------------------------------------------------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新住民的現況探討-----------------------------------------------------9
第二節 臺灣新住民子女的就學情形-----------------------------------------14
第三節 數學閱讀理解能力-----------------------------------------------------23
第四節 數學解題能力-----------------------------------------------------------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45
第四節 實施程序-----------------------------------------------------------------49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3
第一節 新住民子女家庭背景、家庭氛圍及資源各類變項中之
統計與差異-------------------------------------------------------------53
第二節 新住民子女家庭背景、家庭氛圍、數學閱讀能力及數
學學習態度與數學解題能力統計資料與差異分析-------------74
第三節 綜合討論-----------------------------------------------------------------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6
第一節 結論-----------------------------------------------------------------------96
第二節 建議-----------------------------------------------------------------------98
參考文獻------------------------------------------------------------------------------100
附錄 數學解題能力調查表--------------------------------------------------------113


中文部分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政策及統計資料(2016)。出生按生母及生父原屬國籍(按登記及發生)。取自http://www.ris.gov.tw/zh_TW/346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政策及統計資料(2016)。結婚人數按原屬國籍(按登記及發生)。    取自http://www.ris.gov.tw/zh_TW/346
方廷榕(2011)。國中學生的解題策略與推理歷程研究-以一個非例行性問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王平坤,張芳全(2012)。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的文化資本、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6,55-89。
王妙如(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校教育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管理學院,彰化縣。
王思佳(2009)。國小學童中文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暨解題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美惠(2004)。外籍配偶家庭及其幼兒學校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王復華(2004)。九年一貫數學課程國小家長參與情形與親子關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縣。
王靜怡,謝菁玉(2008)。外籍女性配偶及其對台灣文化的影響。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53(2),101-118。
王瀚(2013)。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社經地位、文化資本 與家庭氣氛之貫時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瓊珠(1992)。國小六年級閱讀理解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認知能力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成容(2013)。媽媽,我們更靠近了!新移民參與親子共學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江志揚(2009)。家長社經地位對國小三年級分數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何福田、郭玉婷(2005)。外籍配偶的現況。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上冊。7-26。
何緯山(2007)。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吳佳玲(2010)。家庭因素對臺灣國小四年級新移民子女英語學習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孟娟(2006)。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宜芳(2014)。以數學閱讀融入數學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怎樣解題單元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幸如(2015)。家長教育參與、國中生人格特質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桃園區某國中英語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吳美雲(釋自淳)(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新北市。
吳訓生(2002)。國小高、低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策略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65-104。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6-12。
吳惠林、張清溪(1991)。台灣地區的勞力短缺與外籍勞工問題。臺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吳雅雯(2005)。新台灣之子的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社會學通訊,64,37-41。
吳碧娥(2006)。新移民子女依附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北縣樹林市星光國小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德邦,吳順治(1989)。解題導向的數學教學策略。臺北市:五南。
呂玫真(2009)。東南亞籍新台灣之子與本國籍幼兒家庭閱讀環境與語言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文盛(2007)。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成就動機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玉文(2006)。二崙鄉新移民女性之低年級子女數學學習表現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李宜燕(2012)。為新移民家庭開一扇窗--對新移民親子共學數學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李貞慧(2002)。低年級學童使用數的分解紀錄對解決加減問題效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縣。
李湘凌(2006)。外籍配偶家庭教養觀對其子女口語表達影響之研究-以一個外籍配偶家庭為例。國教新知。 53卷4期,57-66。
李麗玲(2015)。高雄市新移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父母教養方式與學習態度、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杜佳真(1999)。數學文字題的表徵教學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5,59-67。
沈佩蓉(2014)。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中七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周容卉,黃奎博(2014)。我國「南向政策」之回顧與影響。展望與探索,12:8,61-69。
周惠綺(2012)。高雄市國小低年級家長參與子女數學學習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林佑星(2008)。影響國民小學新住民學生與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志忠(2014)。新住民子女家長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利澤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林佩蓉(2008)。國小四年級新移民學童之家庭背景.數學自信與數學興趣對數學成就的影響-TIMSS2003次層次資料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清山(199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市:遠流。
林燕宗(2005)。田中地區外籍配偶家庭親子共讀對學前幼兒語言發展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邵光華(1999)。數學閱讀─現代數學教育不容忽視的課題。數學通報,10,16-18。
邵光華、劉明海(2005)。數學語言及其教學研究。課程、教材、教法,2,35-41。
凃金堂(2007)。國小學生數學文字題問題結構與數學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6,101-136。
姚如芬(2009)。探究低年級「新台灣之子」的數學學習-以雲嘉南地區的學童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8,71-99。
施韋伶(2012)。新移民子女數學學業成績變化情形之探究-以桃園縣八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柯華葳(2010)。閱讀的關鍵,在思考。閱讀,動起來3-閱讀力實戰關鍵。天下雜誌,23-31。
柯華葳(2011)。閱讀素養的培養。親子天下電子期刊。
洪于婷(2013)。新移民女性遭受婚姻暴力調適歷程之研究-以三名東南亞籍新移民女性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洪月女(2009)。以古德曼的閱讀理論探討中英文閱讀之異同。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3(1),87-113。
洪嘉瑜,陶宏麟,銀慶貞(2015)。臺灣新移民與本國籍子女隨年級的學習成果差異。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7-2,289-322。
洪蘭、曾志朗(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胡志偉、楊乃欣、曾志朗編(1992)。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告。國立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嘉義縣。
胡炳生(1994)。數學解題思維方法。臺北市:九章。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卅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夏曉鵑(2000)。資本主義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況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8,11-58。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爲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北市:唐山。
夏曉鵑(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9,1-47。
席榮維(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問題與學校因應策略。學校行政,39,213-223。
徐秀碧(2008)。新移民子女閱讀能力與家庭學習環境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徐畢卿,莊麗玉,黃瓊真(2013)。新移民婦女對子女之教養-汝之長,吾之轉。護理雜誌,60,92-98。
秦麗花(2005)。影響兒童數學文本閱讀理解的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秦麗花(2007)。數學閱讀教育指導的理論與實務。臺北:洪業文化。
張佑瑄(2010)。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能力對小學六年級低成就學生在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芳全(2007)。回家作業與TIMSS數學成就關係探討:以臺灣、美國及日本為例。教育資料集刊,34,285-316。
張芳全(2009)。新移民的家庭、親職教育與教學。臺北:心理。
張芳全、陳冠容、那昇華、陳滄鉦、林永盛、洪毓娟、柯淑慧、蕭玉盞、李健銘、蔡瑞芳、施奈良、張樹閔、林維彬、柯佩憶(2007)。新移民的教育。臺北:心理。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素娥(2012)。國小新移民子女與本籍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景媛(1994)。國中生數學學習歷程統整模式的驗證及應用:學生建構數學概念的分析及數學文字題教學策略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菁芳(2008)。台灣地區外籍配偶適應生活之社會需求初探。中華行政學報,5,165-174。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6)。104學年新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布概況統計。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son_of_foreign_104.pdf
莊淑晶(2012)。桃園縣八年及新住民子女的數學成就表現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許倚瑄(2014)。數學閱讀理解融入七年級數學課程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雅舒(2014)。國中學生家長管教、自我概念 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許德便(2007)。彭湖縣執行外籍配偶照顧輔導政策分析。學校行政,52,231-250。
許德琳(2004)。台灣外籍勞工問題之研究-以外籍勞工管理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
陳世杰(2004)。國小學童閱讀理解策略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李愛月(2001)。高雄市外籍新娘婚姻與家庭生活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明利(2005)。跨國婚姻下-東南亞外籍新娘來臺生活適應與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玥(2009)。金門縣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語文學習成就探究─新移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冠廷(2012)。國民小學二年級閱讀低成就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解題能力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建復(2013)。家庭社經地位、數學態度與校園霸凌對八年級學生數學學業成就的影響:以TIMSS2007資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星孜(2010)。台北縣新住民與本國籍國中學生生活適應困擾與人際壓力因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黃雅芳(2004)。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舉辦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9-104,嘉義市。
陳國民(2005)。從外籍新娘現象談新台灣之子教育問題與學校因應之道。國教新知。52(3),47-53。
陳淑蘭(2011)。新北市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清花(2004)。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嘉慧,蔡明璋(1997)。國家、外勞政策與市場實踐:經濟社會學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7,69–95。
陳慧姿(2009)。從基模理論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及其對數學教學的啟示。教育研究,17,219-230。
陳瑩庭(2009)。台北縣新移民子女父親教養態度與人格特質、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陸啟華(2013)。用觀察、圖解、歸納方法學習「怎樣解題」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勞動部統計處(2016)。外籍勞工人數。取自http://statdb.mol.gov.tw/html/mon/i0120020620.htm
彭成訓(2008)。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業成就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佳伶(2007)。東南亞裔新移民家庭語言環境與子女學業成就之關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彭美琪(2009)。婚姻移民女性文化適應:以台北市、彰化縣大陸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曾世杰、陳淑麗、亓?、蔡佩津(2009)。以證據本位的方式幫助讀寫困難的窮孩子。基礎教育學報,19(1),157-169。
黃月純,蔡榮貴(2004)。臺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626,32-37。
黃月純、楊德清(2011)。國小低年級弱勢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信心之研究。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6,113-145。
黃立婷(2006)。新住民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台北縣國小中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怡瑛(2009)。家長背景與居住地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黃敏晃(1991)。淺談數學解題。載於國民小學數學科研究發展小組主編。
黃淑嫆,曹惠雅,蔡秋桃(2010)。外籍母親對學齡前子女教養信念之研究。幼兒保育學刊,8,17-39。
黃淑滿(2007)。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森泉(2003)。外籍新娘婚姻適應與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社會科教育研究,8,135-169。
黃綺君(2006)。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楊瑞智(1994)。國小五、六年級不同能力學童數學解題的思考過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慧珍(2006)。外籍配偶家庭之父職參與、親職行為與子女表現之探討。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
葉玉玲(2006)。新移民女性子女家庭閱讀環境與學業成就,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葉柳眉(2009)。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策略對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詹美瑩(2012)。基隆市新移民子女的家庭背景、課外閱讀行為、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廖艷群(2011)。從女性主義看我國婦女就業保障政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劉湘川、許天維、林原宏(1993)。問題解決[數學教育]的研究與教學。國教輔導,33(2),13-18。
劉貴珍(2001)。外籍新娘跨文化適應與對現行管理制度態度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劉錫麒(1993)。數學思考教學硏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在連(2007)。國中生數學文本閱讀理解因素及學習成就關聯性探討-以平方根意義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氏清水(2000)。越南女性新移民的語言使用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茄萣區與湖內區為研究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蔡志浩(2005)。閱讀與認知。「閱讀與圖書館」研習班演講摘要。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蔡奇璋(2003)。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明璋,陳嘉慧(1997)。國家、外勞政策與市場實踐:經濟社會學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7,69–95。
蔡清中(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淳芳(2010)。屏東縣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之數學焦慮與知覺重要他人數學態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鄭淵全(1996)。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過程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功能典範與衝突典範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盧臺華、林靜怡、胡宗光、王淑棻(2009)。新移民子女數學教育之探討與介入。「98年度數理特殊教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綉如(2011)。移民機關處理新移民家庭暴力案件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
蕭慧君(2007)。新移民家庭子女語言使用情形與認知能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賴翠媛(2006)。新移民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學業表現及接受學校相關輔導措施之調查研究。特教論壇,1,12-24。
戴夢伶(2012)。新移民與本國籍子女在七年級數學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戴寶村(2007)。臺灣史十一講。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謝進昌(2008)。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之新移民子女分析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慶皇(2003)。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鍾文悌(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鍾德馨(2005)。我國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及因應策略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40,213–225。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蘇玉慧(2006)。新移民女性子女生活適應調查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宜芬(2004)。後設認知訓練課程對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後設認知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分
Alan H. Schoenfeld.(2012). How We Think: A Theory of Human Decision-Making, With a Focus on Teach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USA.
Betts J.R. (1998).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Immigrant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NY: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Gagne, E.D., Yekovich, C.W. andYekovich, F.R. (1993).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2nd ed.New York, NY: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Gould E.D., Lavy V. and Paserman M.D. (2009). Does Immigration Affect the Long Term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Natives? Quasi-experimental Evidence. The Economic Journal. 119. 1243–1269.
Graesser, Singer and Trabasso(1994). Constructing inferences during narrative text comprehensio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Memphi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938337
Hoxby, C.M. (1998). Do immigrants crowd disadvantaged American natives out of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Hsia, Hsiao-Chuan(2009). Foreign Brides, Multiple Citizenship and Immigrant Movement in Taiwan. Asia and the Pacific Migration Journal. 18. 17-46.
Janet W. Lerner, Beverley Johns(2012).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Disabilities: Strategies for Success, 13th Edition. Boston, MA: Cengage Learning.
Peter M. Blau, Otis Dudley Duncan (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5,416-418.
Riley, M. S. (1981). Conceptual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 in development. Master, Department of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Robert Schoen andYen-hsin Alice Cheng(2006)。Partner Choice and the Differential Retreat From Marri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8(1). 1-10. DOI: 10.1111/j.1741-3737.2006.00229.x
Schell, V. J. (1981). Learning partners:Reading and mathematics. The Reading Teacher. 35(5),544-548.
Vincent Guilamo-Ramos, Patricia Dittus, James Jaccard, Margaret Johansson, Alida Bouris and Neifi Acosta(2007). Parenting Practices among Dominican and Puerto Rican Mothers. Social Work. 52. 17-30.
Wakefield, D. V. (2000). Math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Educational Forum, 64, 272-279.
Wiederholt, J. L., & Bryant, B. R. (2001). Gray Oral Reading Tests—Fourth Edition. Austin, TX: PRO-E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訓生(2002)。國小高、低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策略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65-104。
2.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6-12。
3. 吳雅雯(2005)。新台灣之子的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社會學通訊,64,37-41。
4. 李湘凌(2006)。外籍配偶家庭教養觀對其子女口語表達影響之研究-以一個外籍配偶家庭為例。國教新知。 53卷4期,57-66。
5. 杜佳真(1999)。數學文字題的表徵教學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5,59-67。
6. 周容卉,黃奎博(2014)。我國「南向政策」之回顧與影響。展望與探索,12:8,61-69。
7. 姚如芬(2009)。探究低年級「新台灣之子」的數學學習-以雲嘉南地區的學童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8,71-99。
8. 洪月女(2009)。以古德曼的閱讀理論探討中英文閱讀之異同。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3(1),87-113。
9. 洪嘉瑜,陶宏麟,銀慶貞(2015)。臺灣新移民與本國籍子女隨年級的學習成果差異。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7-2,289-322。
10.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卅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11. 夏曉鵑(2000)。資本主義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況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8,11-58。
12. 席榮維(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問題與學校因應策略。學校行政,39,213-223。
13. 徐畢卿,莊麗玉,黃瓊真(2013)。新移民婦女對子女之教養-汝之長,吾之轉。護理雜誌,60,92-98。
14. 張菁芳(2008)。台灣地區外籍配偶適應生活之社會需求初探。中華行政學報,5,165-174。
15. 許德便(2007)。彭湖縣執行外籍配偶照顧輔導政策分析。學校行政,52,23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