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b, B. (2000). "Evaluat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Christina Schaffner and Beverly Adab eds.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15-228.
Carroll, J. B. (1966). "An Experiment in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s." Mechanical Translation an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vol.9, nos.3 & 4.
Chang (2002). 張毓玲(2002)。《出版流程對翻譯圖書品質之影響》。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Chang et al. (1993). 張培基等(1993)。《英漢翻譯教程》。台北:書林。9-10。
Chau & Lou (1999). 周儀、羅平(1999)。《翻譯與批評》。武漢:湖北教育。
Chau (1997). 周兆祥(1997)。《專業翻譯》。台北:書林。
Chen & Liao (2011). 陳慶民、廖柏森(2011)。〈科學教科書翻譯方法對讀者理解程度的影響〉。《翻譯學研究集刊》,第14輯,169-215。
Chen & Liao (2014). 陳慶民、廖柏森(2014)。〈大學科學教科書翻譯現況之探討—以物理教科書為例〉。《編譯論叢》,第七卷,第一期,127-162。
Chen & Liu (2006). 陳碧珠、劉敏華(2006)。〈筆譯客觀化評分初探:以量表和評分單位來看〉。《台灣國際口筆譯教學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221-249。
Chen (1995). 陳益明(1995)。〈大學「普通生物學」教學〉。載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大學普通生物學教學研討會報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Chen (2001). 陳巨擘(2001)。〈學術書籍翻譯市場的困境〉。《當代》,167,92-99。Chen (2002). 陳政宏(2002)。〈從「科普」及翻譯看台灣高等教育與現代化的一些困境〉。http://myweb.ncku.edu.tw/~chenjh/articles/poptrans.pdf(取自2015/6/5)
Chen (2011). 陳東升(2011,4月)。〈台灣學術翻譯的發展方向與重點〉。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辦之專題演講,台北。
Chou et al. (2004). 周中天、葉新興、周嫦娥、陳子瑋、何淑媚、王振宇、洪瑞恬、郭姿禕、林樂昕、鍾欣戎(2004)。《台灣翻譯產業現況調查研究總結分析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Csíkszentmihályi, M. (2008).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HarperCollins.
Fox, S. I. (2004). Human Physi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72-74.
Fu (1936). 傅東華(1936)。〈前記〉。譯《化外人》。1968重印版。台北:台灣商務。無頁數。
Fu (2000). 傅大為(2000)。〈翻譯在東方〉。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修訂版。台北:立緒。
Ho (year unknown). 何欣(年份不詳)。〈胡適論翻譯〉。劉靖之編。《翻譯論集》。64-67。
Huang (1995). 黃台珠(1995)。〈國內大學普通生物學教學現況〉。載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大學普通生物學教學研討會報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Huang (1997). 黃文範(1997)。〈信達雅一百年〉。《翻譯學研究集刊》,2期,91-110。
Ku (1995). 古慧玲(1995)。〈翻譯書的問題在那裏?〉。《書香月刊》,47,4-8。
Kumar, V., R. S. Cotran & S. L. Robbins (2003).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Saunders. 290-291.
Lai (2008). 賴慈芸(2008)。〈學院的翻譯與禁忌-檢驗台灣學界對翻譯的看法〉。《翻譯學研究集刊》,11,187-210。
Lai (2009). 賴慈芸(2009)。〈兩岸翻譯規範差異的初步描述〉。《譯者的養成:翻譯教學、評量與批評》。台北:國立編譯館。
Lai et al. (2006). 賴慈芸、賴守正、李奭學、蘇正隆(2006)。《建立我國學術著作翻譯機制之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
Li (1984). 李季(1984)。〈魯迅對於翻譯工作的貢獻〉。羅新璋編。《翻譯論集》。1984。303-314。
Li (2006). 李寄(2006)譯。〈社會科學文本翻譯準則〉。http://www.acls.org/sstp.htm(取自2016/5/1)
Likert, R. (1932).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Archives of Psychology, Vol 22 140, 55.
Lin (1932). 林語堂(1932)。〈論翻譯〉。劉靖之編。《翻譯論集》。32-47。
Lin (1974). 林以亮(1974)。〈翻譯的理論與實踐〉。劉靖之編。《翻譯論集》。83-111。
Lin (2012). 林秀玉(2012)。〈醫學生學習英文科學術語現況及其相關學習困難-以北部某大學醫學生的生物學術語學習為例〉。《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七期。Lin et al. (2011). 林慶隆、劉欣宜、吳培若、丁彥平(2011)。〈台灣翻譯發展相關議題之探討〉。《編譯論叢》,第四卷,第二期,181-200。
Liu (1979). 劉重德(1979)。〈試論翻譯的原則〉。《湖南師院學報》,第一期。
Liu (1991). 劉潤清(1991)。《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Liu (1993). 劉宓慶(1993)。《當代翻譯理論》。台北:書林。82。
Liu (1998). 劉靖之(1998)。《翻譯論集》。台北:書林。
Liu (2002). 劉宓慶(2002)。《文體與翻譯》。台北市:書林。
Liu (2013). 劉任昌(2013)。〈主題專家翻譯之教科書內容可靠嗎?檢視 Saunders 與Cornett 之金融機構管理中譯本〉。《科學與人文研究》,第二卷,第一期,19-53。
Lu, F. C. (1996). Basic Toxicology: Fundamentals, Target Organs, and Risk Assessment. Washington, DC: Taylor & Francis. 134-135.
Mu (2006). 穆雷(2006)。〈翻譯測試及其評分問題〉。《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第38卷,第6期,466-471。
Neubert, A. (2000). "Competence in Language, in Languages, and in Translation." in Christina Schaffner and Beverly Adab eds.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3-18.
Newmark, P. (198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Orozco, M. & A. H. Albir (2002). Meta: Translators' Journal, vol. 47, n°3, 375-402.
Ou (2012). 歐冠宇(2012)。〈以功能理論為基礎的翻譯評量法初探〉。《翻譯學研究集刊》,第十五輯,189-220。
Pan (2001). 潘震澤(2001)。〈科學書籍與科普書籍的翻譯〉。《當代》,167,72-83。Peng (1987). 彭犁(1987)。〈翻譯、研究、教科書〉。http://www.ios.sinica.edu.tw/ios/sociologistPub/chungiwen/%E7%BF%BB%E8%AD%AF.pdf(取自2015/5/29)
Robinson, D. (1997). Becoming a Translator. London: Routledge.
Shen (2000). 沈蘇儒(2000)。《論信達雅─嚴復翻譯理論研究》。台北:台灣商務。
Si Guo (1994). 思果(1994)。《翻譯研究》。台北:大地出版社。
Stansfield, C. W., M. L. Scott & D. M. Kenyon (1992). "The Measurement of Translation Abilit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6-iv, 455-467.
Su (2004). 蘇碩斌(2004)。〈學習的價值或工具?談原文書與反翻譯〉。《台灣社會學會通訊》,53,12-14。
Sun (2004). 孫中興(2004)。〈是橋還是門?古典社會學理論原典中譯本與教學〉。《台灣社會學會通訊》,53,5-8。
Sun (2014). 孫順智(2014)。〈從Artistic Approach的中譯看翻譯的新趨勢:專業翻譯〉。Spectrum: Studies in Languag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第12卷,第一期,103-120。
Tsai & Tsai (2012). 蔡毓芬、蔡自青(2012)。〈學生選修翻譯課程的學習動機探討〉。《淡江外語論叢》,第20期,57-72。Tseng (1988). 曾錦坤(1988)。〈翻譯三大鐵律-信達雅內容的臆測〉。《鵝湖月刊》,154期,56-57。
Tung (2010). 董崇選(2010)。〈再論翻譯的三要〉。Intergrams, 10.2-11.1.
Tytler, A. F. (1790).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Wang (2001). 王道還(2001)。〈大學教授在翻譯事業中的角色與問題〉。《當代》,167,58-71。Wang (2005). 王志弘(2005)。《學術翻譯的症候與病理:台灣社會學翻譯研究,1950s-2000s》。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Wang (2005). 王秋桂(2005)。《建立國內學術翻譯機制研究》研究案訪談。2005年7月。
Wang (2009). 王道還(2009)。〈大學教科書是學術的基礎〉。聯合報。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2955084(取自2015/6/28)
Wang (2013). 王乾任(2013)。〈學術大師的翻譯〉。台灣出版資訊網。http://mypaper.pchome.com.tw/zen/post/1325232496(取自2015/6/28)
Wu & Chen (1995). 吳錦喻、陳淑萍(1995)。〈是否該鼓勵將英文職能治療教科書翻譯成中文?〉。《職能治療學會雜誌》,十三卷。Xu (1998). 許淵仲(1998)。《文學翻譯談》。台北:書林。
Yan Fu (1897). 嚴復(1897)譯。〈天演論〉。《國聞報》。
Yen (2002). 顏綠芬(2002)。〈翻譯原文教科書刻不容緩〉。http://old.ltn.com.tw/2002/new/oct/2/today-o1.htm(取自2015/5/28)
Yu (2003). 余佳玲(2003)。《由珍稀地球看科普翻譯》。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Zhang & Zheng (1999). 張學曾、鄭高吟(1999)。〈透、精、化——對我國文學翻譯理論的思考〉。《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