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6 09: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睿華
研究生(外文):Wang,Jui-Hua
論文名稱: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Vistors' Experience at the Taichung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指導教授:李靜芳李靜芳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王啓祥王麗雁李靜芳
口試日期:2016-06-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藝術教育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0
中文關鍵詞: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參觀動機參觀感受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Taichung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visitors’ motivationvisitors’ experience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9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現今知識經濟的崛起,使創新成為發展的動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即發展知識經濟的平臺,臺灣於2002年「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設置了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中,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被命名為「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成為建築、設計與藝術的跨領域交流平臺,及臺灣最具前瞻性的創作基地。本研究目的為了解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與功能的落實,透過文獻發展參觀動機與參觀感受比對觀眾實際的感受,探討觀眾目前能感受到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哪些功能與定位,期能提供給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營運單位、相關工作者或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以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最為研究場域,經由現場發放三百份問卷收集觀眾資料,並訪談七位參觀頻率高於三個月內到園區看過一次展覽的觀眾,針對其參觀動機與參觀感受進行探討。經分析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 觀眾較常以親友介紹的方式獲取園區資訊,且偏好使用園內中央廣場
(含戶外空間)。
(二) 觀眾的參觀動機為園區能提供放鬆自我、處在無壓力且舒適的環境的因
素,且參觀感受偏向一種休閒娛樂活動。符合園區希望提供藝術展演空
間外,欲提供舒適和日常休閒空間利民眾使用之定位。
(三) 放鬆、休閒娛樂、求新和休息四種參觀動機和參觀感受較高的觀眾,對
園區賣店滿意度會比其他參觀動機、參觀感受的觀眾高。
(四) 觀眾的參觀動機與參觀感受有正向關係。
With the rise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s serve as the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aiwan set up five parks following Challenge 2008: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in 2002. Among them, Taichung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was named Taiwa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 Center (TADA Center), which became an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exchange platform as well as the most forward-looking creative center.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ositions and functions of Taichung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through comparing the real experiences of visitors with the motivations and experiences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functions and positions visitors experienced in the park were discussed to to provide data for the operation authority, relevant workers, and further studi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implemented in Taichung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3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collect data from visitors. Interviews with seven visitors who visited the park more than once in three months were done to explore their 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 The findings were:
A. Most visitors retrieve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ark through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and preferred to visit the central plaza in the park including its outdoor area.
B. The visitors’ motivation was to relax in the stress-free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in the park, and they experienced entertainments. This fitted the position of the park to provide a comfortable leisure space for the public in their daily life as well as exhibition space for arts.
C. Visitors with higher motivations and more experiences in relaxation, entertainment, innovation, and resting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stores in the park than those who had other motivations and experiences.
D. The visitors’ 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圖目次 V
表目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一、從觀眾的角度思考開啟研究發想 2
二、期望補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文獻資料上的不足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一、研究目的 8
二、研究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一、研究範圍 9
二、研究限制 10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1
一、臺中文創園區 11
二、參觀感受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設置與經營 13
一、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活化案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5
第二節 參觀感受 30
一、參觀動機 32
二、參觀過程 33
三、參觀感受 34
四、小結 38
第三節 綜合評析 40
一、文創產業園區的功能與相關研究 40
二、觀眾研究的探析角度 41
三、小結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5
一、研究方法 45
二、研究實施步驟 47
第二節 研究架構、對象與倫理 51
一、問卷架構 51
二、問卷施測與樣本選取 55
三、訪談架構與樣本選取 56
四、研究倫理 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8
一、問卷編制與計分方式 58
二、訪談提綱 60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3
一、問卷資料處理 63
二、問卷統計與分析的方法 64
三、預試問卷分析與修正 6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參觀行為之分析 73
一、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基本資料與參觀行為各構面分析 73
二、不同背景變項觀眾於資訊管道與使用園內設施上之差異分析 75
第二節 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參觀動機之分析 90
一、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參觀動機之基本資料及各構面分析 90
二、不同背景變項觀眾在參觀動機之差異 92
第三節 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參觀感受之分析 101
一、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參觀感受之基本資料及各構面分析 101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觀眾在參觀感受之差異 103
第四節 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參觀行為與參觀動機對參觀感受之分析 112
一、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參觀行為對參觀動機與參觀感受之分析 112
二、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園內設施滿意度和待改善對參觀動機、參觀感受之分析 116
三、臺中文創園區觀眾參觀動機對參觀感受之分析 119
第五節 訪談結果與探討 121
一、觀眾參觀園區及展覽的動機之探討 121
二、觀眾對園區及展覽的參觀感受之探討 123
三、觀眾提出對園區的建議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結論 133
一、觀眾最常以親友介紹方式獲取園區資訊 133
二、不同背景觀眾資訊管道有差異 134
三、觀眾最常使用中央廣場(含戶外空間)設施 135
四、不同背景觀眾使用設施有差異 135
五、觀眾的參觀動機以放鬆為主 136
六、不同背景觀眾參觀動機有差異 137
七、觀眾的參觀感受以休閒娛樂為主 138
八、不同背景觀眾參觀感受有差異 138
九、四種參觀動機對賣店的滿意度相較偏高 139
十、四種參觀感受在滿意度上有差異 140
十一、觀眾的參觀動機與參觀感受有正向關係 14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2
一、建議 142
二、對藝術教育者的建議 145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46
參考文獻 150
附錄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期刊研究 157
附錄二、國外研究彙整 159
附錄三、國內博物館參觀經驗研究論文一覽表(自1996年起) 161
附錄四、2011年底~2015年臺中文創園區展演活動 163
附錄五、預試問卷基本分析摘要表 168
附錄六、正式問卷基本分析摘要表 170
附錄七、預試問卷 172
附錄八、正式問卷 177


中文文獻
于國華(2003)。文化.創意.產業—十年來臺灣文化政策中的「產業」發展。典藏今藝術,128:46-49。
尹遯(2000)。閒置空間與藝術村的關係:訪談藝術家陳建北。閒置空間.新造化。臺北:文建會,3,10-13。
文化部(2014)。2012文化統計。新北:文化部。
文建會(2010)。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第二期(97-102年)第二次修正計畫(核訂本)。3-4。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啓祥(2002)。從休閒觀點析論博物館觀眾的困境與對策。博物館學季刊,16(4),121-131。
王嘉驥(2006)。視覺藝術產業發展概況。2006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44-45。臺北:工業局。
田潔菁(2009)。文化產業與都市更新—英國雪菲爾CIQ的經驗。藝術家,68(3),146-150。
石隆盛(2000)。華山藝文特區跨界藝術的經營與挑戰。閒置空間.新造化。臺北:文建會,3,25-28。
行政院文建會(2006)。規劃設置創意文化園區。2006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70-275。臺北:工業局。
余岱珈(2012)。華山1914.文創園區目的地品牌人格特質與遊客自我概念一致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
吳明隆(2010)。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五南。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易習圖書。
李靜芳、許博婷、邱明嬌(2012)。玩的與動的:教育取向的美術館參與式展覽策劃與其觀眾經驗之研究。載於2012第五屆博物館研究雙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抽印本),1-35。
周立筠(2014)。歷史古蹟空間再造之體驗行銷與體驗價值及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松山文創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姚政存(2014)。文化創意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華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博士班。
林良哲(2001)。臺中酒廠。臺中市政府。
林依慧(2011)。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周邊地區互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林孟章(1994)。臺灣古蹟保存政策執行與保存論述關係初探,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工程)學系。
林明美(2006)瞭解你的觀眾—十三行博物館營運及觀眾行為調查分析研究。臺北縣:十三行博物館。
林欣玫(2005)。遊憩產業遊客之體驗與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林崇熙(2009)。跨域建構.博物館學。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林翠如(2008)。「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未來經營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 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柯丞珮(2012)。民眾前往臺中文化創意園區之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其休閒效益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未。
柳鳳儀(2007)。從展覽成效探討美術館之現代化管理—以臺北市立美術館2006臺北雙年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倪再沁(2004)。關於「華山」的再省思。藝術家,355:210-212。
夏均(2009)。創意產業變身老上海—上海的創意產業聚集區。中外文化交流,5,30-33。
夏學理主編(2011)。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五南。
馬英華(2013)。藝文活動參與者之休閒動機、休閒射入對休閒效益之影響—以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張彥頡(2012)。城市文化觀光之旅遊美感體驗—以文化創意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遊管理研究所。
張春興、楊國樞(1983)。心理學。臺北:三民。
張婉真(2014)。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北藝大:遠流。
張翔智(2012)。體驗行銷與體驗價值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張瑞峰(2004)。空間再生與觀眾互動:博物館學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
張慧青(2003)。上下之間的迷思:談國內五大創意文化園區規劃現況。典藏今藝術,129:109-113。
張錦俊(2007)。由英國經驗看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園區規劃與都市活化。科技發展政策報導,5:24-34。
張譽謄(1995)。博物館觀眾研究的目的、範疇與方法。臺灣博物季刊,14(1),16-20。
郭士臻(2007)。為文化園區把脈。傳藝,73:32-35。
郭冠英(2000)。文化活保存.空間新契機:訪龍應臺、丘如華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看法。閒置空間.新造化。臺北:文建會,3,33-35。
許秋煌總編(2014)。2014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新北:文化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怡君(2009)。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建置與發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陳怡君(2011)。創意文化園區在臺灣。創意產業概論。臺北市:五南。
陳嘉芸(2016)。重組從容大器的都市空間:臺中文創園區R04館。臺中好生活,15,38-41。
陳嘉萍(2007)。輪廓臺灣文化園區。傳藝,73:10-15。
陳慧玲(2003)。淡水旅遊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淡水老街為例。健康休閒觀光餐旅產官學研討會論文集,1-23。
傅朝卿(2001)。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文建會。
曾如禎(2010)。美術館觀眾的學習發現:國立臺灣美術館常設展成人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班。
黃水潭(2003)。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文化政策評估:以臺中二十號倉庫藝文空間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地學公共事物研究所在職專班。
黃鈺琴(2006)。美術館的魅力—21世紀初美術館教育經驗分享。臺北:藝術家。
楊純純(2007)。文化園區經營之道。傳藝,73:36-41。
楊敏芝(2009)。創意空間: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
劉大和(2005)。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臺北:魔豆創意。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臺北:南天書局。
劉婉珍(2011)博物館觀眾研究。臺北:三民。
劉舜仁(2000)。空間的滅絕與再生。閒置空間.新造化。臺北:文建會,3,14-19。
劉維公(2003)。為什麼我們需要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文化園趨勢強心劑?還是打錯針?。典藏今藝術,129:102-105。
劉慶宗(2001)。博物館參觀經驗之研究—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蔡海廣(2012)。博物館特展教育活動規劃與評量初探—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歡迎光臨絲樂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鄭竹修(2011)。以地方居民探討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對地方發展影響之研究—以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鄭景雯(2007)。文創新標地,華山文化園區。新臺風,8,9-11。
蕭宗煌(2010)。始業式。2010地方文化館人才專業成長培訓工作坊成果報告,11。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蕭麗虹(2003)。讓私人企業投入以創意產業相關的土地再利用—文化創意園區的國外考察分享。典藏今藝術,129:106-108。
謝明忠(2009)。桃園市陽明運動公園使用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翻譯文獻
Bogdan, R. C. & Biklen, S. K.(1998)。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
Burcaw, G. Ellis(1997)。張譽騰等譯(2000)。博物館這一行。臺北:五觀。
Crabtree, B. F. & Miller, W. L.(1999)。黃惠雯等譯(2002)。質性方法與研究。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David, H.(2009)。廖珮君譯(2009)。文化產業分析。臺北:韋伯文化。
Dean, D.(2006)。蕭翔鴻譯(2006)。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臺北:藝術家
Miles, M. B. & Huberman, A. M.(2005)。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臺北:雙葉。


外文文獻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9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2nd ed.). Dubuque, IA: Wm.C.Brown Publishers.
De Propris, L., & Wei, P. (2007). Governance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Birmingham jewellery district. Urban Studies, 44(12), 2465-2486.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rterson, C. L.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Falk, J. H., & Dierking, L. D. (2000). Learning from museums: Visitor experiences and the making of meaning. Altamira Press.
Frost-Kumpf, H. A. (1998). Cultural districts: The arts as a strategy for revitalizing our cities. Americans for the Arts.
Hein, G. (1998). Learning in the museum. New York: Routledge.
Loomis, R.(1993). Planning for the visitor: The challenge of visitor studies. In: S. Bicknell & G. Farmelo (Eds.), Museum Visitor Studies in the 90s, pp. 13-23. London: Science Museum
Montgomery, J. (2003). Cultural quarters as mechanisms for urban regeneration. Part 1: Conceptualising cultural quarters. Planning, Practice & Research, 18(4), 293-306.
Moss, L. (2002). Sheffield's cultural industries quarter 20 years on: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a pioneering exam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8(2), 211-219.
Neulinger, J.(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2nd Ed.). Springfield,Ⅰ1:Charles C. Thomas.
Pine, B. J., & Gilmore, J. H. (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 97-105.
Santagata, W. (2002). Cultural Districts, Property Rights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6(1), 9-23.
Wankel, L. M., & Berger, B. G. (1991).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nefits of leisure, 121-144.
Weissinger, E., & Bandalos, D. L. (1995). Developmen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scale to measur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7(4), 379-400.
Witt, P. A. & Bishop, D.W., (1979). Situational Antecedents to Leisure Behav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 64-77.

參考網頁
文化部文化統計指標,http://stat.moc.gov.tw/StatisticsPointer.aspx。瀏覽日期2016/03/01。
文化部網站,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2_34100.html。瀏覽日期:2016/06/04。
全國博碩士論文網,http://ndltd.ncl.edu.tw/。瀏覽日期:2015/07/28。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瀏覽日期:2015/07/28。
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之檢討,http://www.npf.org.tw/post/2/4332。瀏覽日期:2013/03/20。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網站,http://tccip.hach.gov.tw/tccp/main.php?page=situation。瀏覽日期:2016/06/0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