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宇良(2007)。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家長會成員對學校公共關係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何宣甫(2007)。怎麼又怪到行銷頭上了呢?教師之友,48(4),10-16。吳芊萱(2008)。不同性別國小校長推動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兩所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吳宗立(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61-69。李茂能(2002)。量化研究的品管:統計考驗力與效果值分析。國民教育研究學報,8,1-24。李敏(2007)。一位初任教導主任與校長行政溝通衝突之反省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林志成(2001)。學校公關之迷思困境暨其推動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11,4-13。林明地(2010)。學校與社區關係(一版五刷)(頁18、19、40-48)。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明地(2013)。從環境管理策略看特色學校經營-平衡依賴與自主。師友月刊,550,9-13。林建煌(2011)。行銷學(三版)(頁4-8)。臺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彥志(2011)。國民小學校長經營學校公共關係之微觀政治現象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臺中。林偉人(2007)。人際溝通與公共關係。載於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頁282-310)。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榮家(2009)。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姚惠忠(2013)。公共關係學原理與實務(二版四刷)(頁6、7、74-82)。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洪經綸(2010)。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小型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范揚文(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孫本初(2013)。新公共管理(頁637-652)。臺北:一品文化出版社。
孫秀蕙(2013)。公共關係、策略與研究實例(頁12、13、41-83)。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秦夢群、濮世緯(2007)。學校創新經營。載於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頁370-372)。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秦夢群(1999)。教育行政—理論部份(二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在山(2006)。公共關係學(三版二刷)(頁7、21、31、37-39、40、41、344)。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家榮(2011) 。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僕人領導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張紋綺(2011)。臺南市社區人士對學校經營社區關係之需求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張慶勳(2007)。學校公共關係(頁14)。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一香(200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應用(頁2、3、54-67)。臺北:雙葉書廊有限
公司。
陳月珠(2005)。花蓮縣校長之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陳叁祝(2015)。國小教師運用社區資源實施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屏東。陳宣廷(2014)。國小低年級社區取向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臺北。
陳啟榮(2008)。如何經營學校公共關係呢?台灣教育,649,43-44。
陳啟榮(2014)。當前國中小校長所面臨的困境及解決之道。台灣教育,688,30-35。
陳隆輝(2013)。學校品牌形象、學校教育行銷與忠誠滿意度對於學校永續經營的關聯性之研究-以臺中市某公立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臺中。陳慧玲(1992)。行銷理論在推展學校公共關係的應用。高市鐸聲,2( 2),30。
陳慧玲(1994)。學校公共關係(頁8-102、131-145)。臺北:師大師苑。
陳麗香(2010)。 國小推動公共關係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彭毓文(2007)。運用社會資本對推動社區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臺北。游淑惠(2009)。宜蘭縣國民小學推展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研究所,臺東。湯志民(2007)。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載於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頁239、240)。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玉麟(2010)。國民中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與學校社區關係經營型態之調查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黃宗顯、董旭英、蕭佳純(2009)。少子化現象對國小教育發展之影響及其因應對策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3(1),25-47。
黃俊英、胡志強(2009)。他山之石-讀《科特勒談政府如何做行銷》。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4,55-60。黃啟銘(2008)。雲林縣國民小學訓導行政效能與學校社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黃義良(2005)。國中小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0(2),139-158。
黃鴻文(1995)。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頁129-133)。臺北:師大書院。
黃瓊慧(2001)。學校公共關係的重要性與具體措施。學校行政雙月刊,11,25-30。楊孟珊(2007)。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楊晴惠(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公共關係與學校形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臺中。葉連祺(2007)。學校品質管理。載於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頁327-332)。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董盈秀(2013)。國民中學特教組長應用公共關係策略與溝通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熊源偉(2002)。公共關係學(頁18-19、345-354)。臺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建順(2005)。現代公共關係學-整合傳播與公共報導導向(頁5、6、41-91)。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瑞梅(2007)。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溝通 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蔡正帆(2012)。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投入、學校公共關係與近三年學生人數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東。
蔡雅琳(2010)。學校公共關係的經營與運用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科技大學,臺南。鄭貞銘(2007)。公共關係總論(一版四刷)(頁94、95、105、107、108、211-216)。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謝文全(2013)。學校行政(四版)(頁452、453、454、455)。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蘇浩然(2013)。學校與社區關係之研究:以花蓮縣學校運動設施委外經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花蓮。外文部分
Cutlip, S. M., Broom, G. M., & Center, A. H.(1994). 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 (7rded.).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Eugenia Hepworth Berger、Mari Riojas-Cortez(2013)。親職教育與親師合作-家庭、學校與社區(楊雅惠、張耐、郭李宗文、孫麗卿、梁嘉惠、王淑清、沈靜妍譯)(pp.5-8、5-10)。臺北: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Grunig, J. E., & Grunig, L. A. (1992). Models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In J. E. Grunig (Eds.) 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285-293.
Hoy, W. K., & Miskel, C. G. (200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7th ed.). New York: Radom House.
Kotler, P.(1982).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hiff, N. J. :Prentice-Hall, Inc.
Kowalski, T. J. (2004). Public relations in schools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NJ : Prentice-Hall, Inc.
Kindred, L. W. , Bagin, D. ,& Gallagher,D.R.(1984).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3rd ed.). N. J. : Prentice-Hall, Inc.
Lysaught,J.P.(1984).Toward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s:A review of selected contribution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3),101-127.
McCloskey, G.(1967).Education and public understanding(2nd ed.) (pp.72). N. Y.:Harper & Row, Publishers.
Philip Kotler Ph.D.、Thomas Hayes Ph.D.、Paul N.Bloom Ph.D.(2010)。專業服務行銷:分析與應用(俞利軍譯)(pp.421)。台北:寂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