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文部份
王玲雁(2009)。閱讀動起來-以繪本融入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王琄(2002)。愛上表演課。臺北市:幼獅。
王琄(2001)。肢體密碼-戲劇輔導手冊。臺北市:幼獅。
王惠玲(2012)。國小低年級校園環境教育融入生活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王雅各、盧蕙馨、范麗娟、成虹飛、顧瑜君、吳天泰、蔡篤堅、魏惠娟、謝臥龍、
駱慧文(2004)。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
江佳韻(2010)多元家庭型態概念發展之課程方案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余秀玲(2007)家庭概念繪本應用於國小生活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吳長鵬(編著)(2008)。遊戲與學習。台北:空大。
林玫君(1999)。幼稚園戲劇教學之行動研究實例。載於國立台東師院「一九九九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9-106),台東。
邱麗螢(2014)。基礎音樂戲劇運用在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胡寶林(1986)。音樂韻律與身心平衡。臺北市:達流。
胡寶林(1986)。戲劇與行為表現力。臺北市:達流。
洪慧瑄(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口語流暢力影響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容淑華(2013)。另類的教育:教育劇場實踐。臺北市:臺北藝術大學。
陳春利(2009)。戲劇教育策略融入國小五年級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陳幗眉、洪福財(2001)。兒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
陳韻薇(2012)。創作性戲劇對國中生創造力、自我概念與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
-以表演藝術課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陳慈銘等執行企劃(2002)。臺北兒童藝術節:兒童戲劇創作金劇獎優良劇本集。
台北市:北市文化局。
陳義翔等著(2011)。社區劇場的實踐之道。臺北市:新銳文創。
許瑞芳。(2011)教習劇場與歷史的相遇《一八九五開城門》與《彩虹橋》導演
作品說明。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郭慧雅(2003)。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的藝術與人文教學實施之探討(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生活課程修訂。台北:教育部。
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13)。施政報告。101年9月24日。台北:教育部。取自
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2052&Type=1&Index=16&wid=45a6
f039-fcaf-44fe-830e-50882aab1121
教育部(2012)。藝術教育白皮書。101年9月19日。台北:教育部。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255&Page=6574&Index=9&WID
=45a6f039-fcaf-44fe-830e-50882aab1121
許良榮(主編)(2009)。玩出創意:120個創新科學遊戲。臺北市:書泉。
張若蘭(2011)。以創作性戲劇教學提升國小學童肢體動作表達能力與自我效
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張淑娟(2014)。創造性戲劇教學應用於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
張素菁(2014)。教育戲劇策略融入國小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 -以國小一年級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統整教學的
方式。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郭香妹、康瑛倫、陳俊憲、陳惠芬、陳鳳桂、張雪莉(2008)。表演藝
術120節戲劇活動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表演藝術教學現場執教手
冊。臺北市:書林。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
張曉琦(2006)。童話融入國小生活課程之實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黃美序(2003)。戲劇欣賞:讀戲 看戲 談戲。臺北市:三民。
黃惠英(2009)。教育戲劇策略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生品格教育之研究~從「尊
重」與「關懷」出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彭春美(譯)(2006)。福岡潤子著。IQ140是教出來的:遊戲的規則。臺北縣
新店市:漢欣文化。
曾惠青(2008)。多元潛能引導藝術教案設計-開啟藝術創意視窗。臺北市:藝
術家。
葛琦霞(2002)。教室vs.劇場 好戲上場囉!-圖畫書的戲劇教學活動示範。
臺北市:信誼基金。
楊壁菁(1997)。創造性戲劇對小學三年級學生表達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新北市。
楊靜昀(2011)。運用戲劇教育於國小性教育之介入研究-以南投縣某國小高年
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葉琇玫(2011)。教育戲劇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研究-以改編民間故事《虎姑
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趙自強、徐琬瑩(2002)。戲法學校-基礎篇。台北:幼獅。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劉惠愉(2007)。戲劇活動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鄧志浩(口述)王鴻佑(執筆)(1997)。不是兒戲-鄧志浩談兒童戲劇。臺北
市:張老師。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臺北市:雙葉書廊。
蔡奇璋、許瑞芳(編著)(2001)。在那湧動的潮音中 教習劇場TIE。臺北市:
揚智文化。
鄭黛瓊、朱曙明、黃美滿、廖順約(主編)(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
戲劇篇。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鄭黛瓊(2000)。「戲劇教學活動」的實踐與理論初探。美育,114,86-91。謝慧齡(2006)。教育戲劇之專家的外衣教學活動應用於國民小學生活課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
Aristotle〔亞里士多德〕(1993)。On poetics〔詩學箋註〕(姚一葦譯註)。臺北市:
臺灣中華。
Barbara Salisbury〔莎爾茲柏瑞〕(1998)。Theatr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Kindergarten hrough Grade three〔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林玫君編
譯)。臺北市:心理。
Brad Haseman &John O’Toole〔哈塞曼&奧圖〕(2005)。Dramawise〔戲劇實驗
室:學與教的實踐〕(黃婉萍、陳玉蘭譯)。臺北市:成長基金會。
David Davis〔戴維斯〕(2014)。Gavin Bolton:essential writings〔蓋文伯頓:教
育戲劇精選文集〕(黃婉萍、舒志義譯) 。臺北市:心理。
Dorothy Heathcote,Gavin Bolton〔希斯考特、保頓〕(2006)。Drama for learning:Dorothy
Heathcote’s mantle of the expert approach to education〔戲劇教學:桃樂絲 希斯
考特的「專家外衣」教育模式〕(鄭黛瓊、鄭黛君譯)。臺北市:心理。
Elizabeth Koehler〔彭妲考芙〕(2003)。Curtain Call:Games,Skits,Plays&More〔上
課好好玩:兒童戲胞啓發與遊戲〕(陳晞如譯)。臺北市:書林。
Joe Winston〔 溫斯頓〕(2008)。Drama,literacy and moral education 5-11〔5-11歲
的戲劇、語文與道德教育〕(陳韻文譯)。臺北市:心理。
Johanna Friedl〔佛瑞德〕(2007)。Spass am Spielen und Lernen〔開心學習 玩出
未來 德國的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刁文君譯)。臺北市:幼獅文化。
John O’Toole & Julie Dunn〔歐托爾&當恩〕(2005)。Pretending to Learn-Helping
children to learn through DRAMA〔假戲真做,做中學:以戲劇作為教學工具,
幫助學生有效進入主題學習〕(劉純芬編譯)。臺北市:成長基金會。
Jonoghan Neelands & Tony Goode(2005)。Structuring drama work : a handbook of
available forms in theatre and drama〔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舒志
義、李慧心譯)。臺北市:成長基金會。
Jonothan Neelands〔尼蘭德〕(2010)。Making Sense of Drama:A Guide to Classroom
Practice〔透視戲劇---戲劇教學實作指南〕(陳仁富、黃國倫譯)。臺北市:
心理。
Kathleen Warren〔沃瑞凱薩琳〕(2001)。Hooked on Drama〔戲劇抱抱-幼兒戲劇天
地知多少〕(周小玉譯)。臺北市:成長基金會。
Katrina Van Tassel&Millie Greimann〔塔索&葛雷曼〕(1986)。Creative Dramatization
〔創造性肢體活動〕(江惠蓮譯)。臺北市:信誼基金。
Robert Edmond Jones〔瓊斯〕(2009)。The Dramatic Imagination:reflections and
speculations on the art of theatre〔戲劇性的想像力〕(王世信譯)。臺北市:
原點。
Norah Morgan,Juliana Saxton〔摩根&薩克森〕(1999)。Teaching drama :a mind of many
wonders〔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鄭黛瓊譯)。臺北市:心理。
Sue Jennings〔詹寧斯〕(2013)。Creative drama in goupwork〔創作性戲劇在團體
工作的應用〕(張曉華、丁兆齡、葉獻仁、魏汎儀譯)。臺北市:心理。
Viola Spolin〔史波琳〕(1998)。Theater games for the classroom-A teacher’s handbook
〔劇場遊戲指導手冊〕(區曼玲譯)。臺北市:書林。
貳、英文部份
Courtney,R.(1995).Drama and feeling. Montreal and Kingston: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Why Use Drama Games or Theatre Games?(2015).Retrieved From http:// www.EramaE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