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邱彙傑(2000),整合行銷傳播運用於國軍人才招募之研究-以軍事院校正期班、專科班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柏谷(2002),國軍人才招募廣告網路行銷策略研究-以國軍人才招募中心全球資訊網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玉龍(2003),軍事院校新生接觸招生訊息行為之研究—以九十一學年新生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1999),國軍人才招募機構標準作業程序。未出版。
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2003),92 年軍校聯招招生成效檢討暨93 年精進規劃報告。未出版。
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2003),93 年軍校聯招招募宣導策略。未出版。
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2004),93 年菁英專案活動協調會會議資料。未出版。
林建志(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婉芬(2010),98學年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變動分析。
陳文凡(1999),國軍人才招募策略之研究。載於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舉辦之「國防教育整合與發展」學術座談會論文集(頁73-104),台北。
陳祚民(2012),少子化的招生策略-以私立T 大學為例
王志剛 陳正男 陳麗秋(1988),行銷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定國(1992),「行銷管理之理論基礎」,現代行銷學,台北:華泰。
林彥君(1992),行銷概念應用於我國公共圖書館之探討,台北:漢美圖書。
黃俊英 (2002),行銷學,台北:華泰。
黃俊英(2003),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天下遠見。
高金國 (2006),馬祖高中招生行銷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戴國良 (2002),行銷管理 ,台北: 五南。
彭曉瑩 (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校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慶川 (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水乾 (2000),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育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魏惠娟(1995),〈大學在成人教育的角色〉。《成人教育雙月刊》,第23 期,頁11-19。鄭勵君(1998),「學校形象之行銷管理策略淺析」,高市文教,第六十三期,頁55-59。呂惠美 (2001),私立中等藝術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林水順、莊英慎(2000),「技職教育行銷作為與特性認知分析─以勤益技術學院為例」,中華管理學報,第一卷,第一期,頁33-54。
林水順、莊英慎(2003),「顧客對高等教育機構行銷特性認知分析─以中華大學為例」,中華管理學報,第四卷,第三期,頁91-113。
吳宗立 (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習,第六十一期,頁62-69。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82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種世(2003),高雄市高中職學校行銷現況及可行策略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黃義良 (2004),國民中小學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李小芬(2001),〈學校行銷〉。《社教雙月刊》,第101 期, 頁55-56。
鄭禎佩 (2002),師範學院教育行銷研究—以屏東師院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
李柏蓉(2005),「企業產品生命週期在學校行銷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第三十九期,頁136-151。
湯堯(2001),「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台北:五南圖書。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之策略性觀點,台北:華泰。
邱義智、吳大偉等(2002),第一本數位行銷工具書:如何運用數位工具達成行銷目的。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余福福(2002),中美軍事院校招生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陸軍官校、西點軍校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文凡(1999),國軍人才招募策略之研究。載於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舉辦之「國防教育整合與發展」學術座談會論文集(頁73-104),台北。
邱彙傑(2000),整合行銷傳播運用於國軍人才招募之研究-以軍事院校正期班、專科班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柏谷(2002),國軍人才招募廣告網路行銷策略研究-以國軍人才招募中心全球資訊網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英文文獻:
Kotler,P. & Fox, K. F. A. (1995),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2nd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Drucker,P.(1990),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 principles andpractices,NewYork : Harper Perennial.
McCarthy, J.& Perreault, W.(1984), Basic Marketing, Homewood: RichardD. Irwin.
Bennett, P.D.(1988), Dictionary of Marketing Terms, CH: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erkshire: McGraw-Hill.
Kotler,P.&Armstrong G.(1996), Marketing:An Introduction,NJ:Prentice-Hall.Kotler,P.(1997),Marketing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 control,Upper SaddleRiver NJ:Prentice Hall.
Drucker,P.(1990),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al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Y: Harper Perennial.
Kotlcr,P. & Levitt.(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Vol.33,No.1,pp.10-15.
Kotler,P.(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 implementation,and control, Upper SaddleRiver, NJ:Prentice Hall.
Pride,W. & Ferrell,O.C.(1911), Marketing: Concept and Strategies, 7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Booms,B. H., & Bitner, M.J.(1981),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 for service firms marketing of service.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Gronroos,C.(1994), “From Marketing Mix to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owar Dsparadigm Shift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Decision, 32(2):pp.4-22.
Gary, L.(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Shipp,T.(1981), The marketing concept and adult education, 4(7):8-9,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
Kotler,P.&Levy, S. J.(1969),“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ing”,Journal ofMarking, 33(3):pp.10-15.
Boshier, & Baker.(1979), ” Effects of fees on clientele characteristics andparticipation", Adult Education, 29(3):pp.151-169.
Newman, R. J.(2000) ,Recruiting in Cyberspace. Air Force Magazine,83(7), pp.143-149.Oliver, Richard L. (1981),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 and Consequences ofSatisfaction deci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 Vol.17, pp.460-469.
Bhattacherjee,A.and Premkumar, G.(2004) , “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Belief andAttitude Tow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LogitudinalTest,”MIS Quarterly, Vol. 28, No. 2, pp.229-254.
Perterson, R. A., Stridhar B.,& Bart,J.B.(1997), Explo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 for Marketing,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5(4),pp.329-346.
Rand,L.P.(1968), Effect on college choice satisfaction of matching students and colleges.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47(1),pp.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