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6 02: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登晉
研究生(外文):Teng-Chin Tsai
論文名稱:招生行銷策略與再就讀意願之研究-以空軍官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School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Intention of Re-registration
指導教授:王佳文王佳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a-Wen Wang
口試委員:翁瑞聰蔡德謙
口試日期:2016-06-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3
中文關鍵詞:行銷策略個人變項再就讀意願集群分析
外文關鍵詞:Marketing StrategyT-TestANOVACluster method to analysisIntention of Re-registr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5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以空軍軍官學校正期生為例,旨在了解目前國軍在經費樽節的環境下,各種招生行銷策略中,何種策略對加入國軍有興趣之青年招生較具吸引力,並從各種行銷手法探討是否影響學生再就讀意願。本研究以空軍軍官學校在校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方式及相關文獻探討進行研究,受測對象共計588人,回收之問卷計497份,有效問卷計473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T考驗(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集群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提供國軍後續招生行銷規劃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recruit students in a variety of marketing strategies, what strategies join the Air Force Academy of young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enrollment, more attractive, and to explore the impact from a variety of marketing techniques.The subjectsof this paper arethe Air Force Academy students. In the study, 588 surveys handed out, 497 returned. Excluding of 36 uncompleted responses,461 effective ones a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The return rate accounts for 78.4%.
  The goals of this study are:
(1)To realize the relationship of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the intention of re-registration.
(2)To utilize the T-Test, ANOVA and Cluster method for analysis.
(3)Finally , the study wants to provide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the personnel recruitment-marketing strategy forthe Air Force Academy.
誌謝 II
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次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問題 2
1.4 研究限制 4
1.5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文獻探討 6
2.1 招生現況 6
2.2 行銷策略 7
2.3 教育行銷 11
2.4 再就讀意願 14
2.5 使用工具 16
第三章 研究架構 18
3.1 操作型定義及衡量 19
3.2 研究假說 19
3.3 研究對象 2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24
4.1 樣本結構 24
4.2 信度與效度分析 26
4.3 因素命名 34
4.4 檢定分析 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4
5.1 結論 44
5.2 建議 45
參考文獻 46
附錄 51
一、中文文獻:
邱彙傑(2000),整合行銷傳播運用於國軍人才招募之研究-以軍事院校正期班、專科班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谷(2002),國軍人才招募廣告網路行銷策略研究-以國軍人才招募中心全球資訊網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玉龍(2003),軍事院校新生接觸招生訊息行為之研究—以九十一學年新生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1999),國軍人才招募機構標準作業程序。未出版。
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2003),92 年軍校聯招招生成效檢討暨93 年精進規劃報告。未出版。
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2003),93 年軍校聯招招募宣導策略。未出版。
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2004),93 年菁英專案活動協調會會議資料。未出版。
林建志(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婉芬(2010),98學年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變動分析。
陳文凡(1999),國軍人才招募策略之研究。載於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舉辦之「國防教育整合與發展」學術座談會論文集(頁73-104),台北。
陳祚民(2012),少子化的招生策略-以私立T 大學為例
王志剛 陳正男 陳麗秋(1988),行銷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定國(1992),「行銷管理之理論基礎」,現代行銷學,台北:華泰。
林彥君(1992),行銷概念應用於我國公共圖書館之探討,台北:漢美圖書。
黃俊英 (2002),行銷學,台北:華泰。
黃俊英(2003),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天下遠見。
高金國 (2006),馬祖高中招生行銷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國良 (2002),行銷管理 ,台北: 五南。
彭曉瑩 (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校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慶川 (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水乾 (2000),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育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惠娟(1995),〈大學在成人教育的角色〉。《成人教育雙月刊》,第23 期,頁11-19。
鄭勵君(1998),「學校形象之行銷管理策略淺析」,高市文教,第六十三期,頁55-59。
呂惠美 (2001),私立中等藝術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林水順、莊英慎(2000),「技職教育行銷作為與特性認知分析─以勤益技術學院為例」,中華管理學報,第一卷,第一期,頁33-54。
林水順、莊英慎(2003),「顧客對高等教育機構行銷特性認知分析─以中華大學為例」,中華管理學報,第四卷,第三期,頁91-113。
吳宗立 (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習,第六十一期,頁62-69。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82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種世(2003),高雄市高中職學校行銷現況及可行策略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黃義良 (2004),國民中小學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李小芬(2001),〈學校行銷〉。《社教雙月刊》,第101 期, 頁55-56。
鄭禎佩 (2002),師範學院教育行銷研究—以屏東師院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
李柏蓉(2005),「企業產品生命週期在學校行銷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第三十九期,頁136-151。
湯堯(2001),「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台北:五南圖書。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之策略性觀點,台北:華泰。
邱義智、吳大偉等(2002),第一本數位行銷工具書:如何運用數位工具達成行銷目的。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余福福(2002),中美軍事院校招生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陸軍官校、西點軍校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文凡(1999),國軍人才招募策略之研究。載於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舉辦之「國防教育整合與發展」學術座談會論文集(頁73-104),台北。
邱彙傑(2000),整合行銷傳播運用於國軍人才招募之研究-以軍事院校正期班、專科班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谷(2002),國軍人才招募廣告網路行銷策略研究-以國軍人才招募中心全球資訊網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英文文獻:
Kotler,P. & Fox, K. F. A. (1995),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2nd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Drucker,P.(1990),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 principles andpractices,NewYork : Harper Perennial.
McCarthy, J.& Perreault, W.(1984), Basic Marketing, Homewood: RichardD. Irwin.
Bennett, P.D.(1988), Dictionary of Marketing Terms, CH: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erkshire: McGraw-Hill.
Kotler,P.&Armstrong G.(1996), Marketing:An Introduction,NJ:Prentice-Hall.Kotler,P.(1997),Marketing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 control,Upper SaddleRiver NJ:Prentice Hall.
Drucker,P.(1990),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al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Y: Harper Perennial.
Kotlcr,P. & Levitt.(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Vol.33,No.1,pp.10-15.
Kotler,P.(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 implementation,and control, Upper SaddleRiver, NJ:Prentice Hall.
Pride,W. & Ferrell,O.C.(1911), Marketing: Concept and Strategies, 7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Booms,B. H., & Bitner, M.J.(1981),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 for service firms marketing of service.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Gronroos,C.(1994), “From Marketing Mix to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owar Dsparadigm Shift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Decision, 32(2):pp.4-22.
Gary, L.(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Shipp,T.(1981), The marketing concept and adult education, 4(7):8-9,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
Kotler,P.&Levy, S. J.(1969),“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ing”,Journal ofMarking, 33(3):pp.10-15.
Boshier, & Baker.(1979), ” Effects of fees on clientele characteristics andparticipation", Adult Education, 29(3):pp.151-169.
Newman, R. J.(2000) ,Recruiting in Cyberspace. Air Force Magazine,83(7), pp.143-149.Oliver, Richard L. (1981),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 and Consequences ofSatisfaction deci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 Vol.17, pp.460-469.
Bhattacherjee,A.and Premkumar, G.(2004) , “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Belief andAttitude Tow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LogitudinalTest,”MIS Quarterly, Vol. 28, No. 2, pp.229-254.
Perterson, R. A., Stridhar B.,& Bart,J.B.(1997), Explo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 for Marketing,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5(4),pp.329-346.
Rand,L.P.(1968), Effect on college choice satisfaction of matching students and colleges.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47(1),pp.34-3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