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2: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魏育源
研究生(外文):Yu-Yuan Wei
論文名稱:地方創生數位創意與加值之研究—以鹽水新營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f Digital Innovation and Value-addition on Local Reborn - Study of Yanshuei and Sinying District
指導教授:賴登明
指導教授(外文):Teng-Ming Lai
口試委員:王順寬呂芳川賴登明
口試日期:2016-06-1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榮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工程科技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綜合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4
中文關鍵詞:地方創生數位創意與加值鹽水新營
外文關鍵詞:Local Reborn, Digital Innovation and Value-addition, Yanshuei and Siny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6
  • 點閱點閱:42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9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人、物、錢等資源持續湧入各大都會區,導致鄉村地方因人口減少、超老齡化而可能消失,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日本為因應此項問題,第二屆安倍內閣於2014年提出「地方創生」作為施政主軸之一。創置「城鎮、人、工作創生總部」,新設「地方創生相」統籌負責。
臺灣地區亦曾持續推動社區營造、社區總體營造、健康社區六星計畫、農村再生計畫等政策。這是社區居民基於對在地的情感,運用資源營造具在地特色的居住環境,然而,都會區仍持續膨脹;因而,如何使得鄉村地方創造重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在鹽水、新營鄉村地區也面臨人口減少、老齡化嚴重的情況,經由在地居民的努力凝聚共識推動社區營造與農村再生計畫,輔以政府等外來資源之挹注,包含活絡在地經濟,期使農村人口洄游,再造農村重現生機。
本研究以鹽水、新營鄉村地方為例,五個面向作為探討以「文化承永續」檢視人文面,以「宗教傳香火」檢視宗教文化面,以「社區新亮點」檢視社區營造面,以「鐵馬逍遙遊」檢視觀光資源與自然景觀面,以「產業創生機」檢視地方特色產業面,並導入數位技術,加值行銷在地特色產業、文化觀光資源、社區營造成果,為鄉村地方注入新的創生活力。

It has been a global issue that continuous influx of people, material and capital into metropolitan areas which may lead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rural areas due to population decline and speedy aging. Responding to this issue, in 2014 the second term of Abe Cabinet of Japan proposed “Local Reborn” as one of the major policy objectives by establishing "Headquarter for Towns, People and Jobs Reborn" and making the newly appointed “Minister of Local Reborn” responsible for co-ordination.
In Taiwan, policies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community overall construction, healthy communication Six Star Project and rural reborn have been promoted continuously.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based on the affection on their lands, utilize resources to build a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local features. The metropolitan area, however, expands continuously. What to do with rural areas reborn, therefore,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
Rural areas of Yanshuei and Sinying have been confronted with population decline and severe aging. It is hoped to have population migration to the countryside and revitalize rural reconstruction through local residents’ efforts in reaching consensus of promot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countryside reborn, which is further assisted by government etc. to inject external resources, including local economy activation.
With rural areas of Yanshuei and Sinying as example,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via 5 aspects: “Sustainable Cultural Heritage” to inspect the aspect of humanities, “Religious Traditions Incense” to inspect the aspect of religious culture, “Community New Attractions” to inspect the aspect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Bicycle Relaxation Travel” to inspect the asp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natural landscape, and “Industrial Vitality Creation” to inspect the aspect of industry with local features. Digital technology is further imported to execute the value-addition marketing on locally featured industrie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nd therefore, inject the new reborn vitality to rural areas.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與研究動機 1
壹、緣起 1
貳、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 3
壹、研究目的 3
貳、研究範圍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6
壹、研究方法 6
貳、研究流程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地方創生 9
壹、創生涵義 9
貳、探討日本地方創生相關類似經驗 9
參、臺灣的地方創生相關類似經驗 10
第二節 鹽水新營文獻回顧 15
壹、與鹽水有關之文獻回顧 15
貳、與新營有關之文獻回顧 16
第三節 數位創意加值之文獻回顧 18
壹、數位創意加值文獻 18
貳、數位典藏文獻 19
第三章 鹽水新營地方創生數位創意 20
第一節 文化承永續 21
壹、明鄭姑爺的傳說 21
貳、農閒聯誼賽鴿笭 23
參、急水溪南讀書聲 26
第二節 宗教傳香火 35
壹、護國祐民通濟宮 35
貳、保境安民南天宮 38
參、媽祖庇眾雙朝隆 40
第三節 社區新亮點 42
壹、角帶營造綠家園 42
貳、竹子腳農村再造 44
參、鐵道卸鹽成花園 48
第四節 鐵馬逍遙遊 50
壹、紫檀隧道有乾坤 50
貳、舊廍里七星古榕 53
參、文學詩路單車行 58
第五節 產業創生機 62
壹、鹽地蕃茄風味佳 62
貳、鹽水意麵名遠揚 65
參、在地好米新麻糬 69
第四章 鹽水新營地方創生加值行銷 72
第一節 心靈之饗宴 72
壹、大豐南天宮 72
貳、坔頭港國小-師生陶藝 74
參、挖仔朝隆宮 74
肆、姑爺里-楊家古厝 75
伍、鐵線通濟宮 75
陸、五興朝隆宮 76
第二節 樂活新亮點 77
壹、田寮-臺灣詩路 77
貳、竹子腳-民俗陶板 78
參、角帶-綠家園 79
肆、南紙-卸鹽花園 79
伍、舊廍-七星古榕 80
陸、鐵線-紫檀隧道 81
第三節 悠活農村行 81
壹、田寮-古厝彩繪 82
貳、竹子腳-農村再造 83
參、大莊-農閒賽鴿笭 83
肆、姑爺里-典型農村 84
伍、舊廍-埤塘再生 85
陸、鐵線-鹿牛伴蘭花 86
第四節 尚讚在地味 86
壹、飯店里-鹽地蕃茄 87
貳、田寮詩路-文學民宿 87
參、歡雅-鹽水意麵 88
肆、太子宮-太子麻糬 89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90
第一節 結論 90
第二節 未來展望 91
參考文獻 92


參考文獻
[1] nippon.com日本網,地方創生能夠解決人口減少、啟動地方經濟嗎?
http://www.nippon.com/hk/genre/politics/l00072/,瀏覽日期:2014年12月21日。
[2] 象形字典http://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2512,瀏覽日期:2015年7月9日。
[3] 自由評論網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343599,瀏覽日期:2016年2月20日
[4] 葉誌明,社造成果數位創意與加值之研究-以再現月津風華為例,南榮技術學院工程科技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5] 邱淑暖,“非營利組織在社區總體營造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台南市侯伯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6] 張金枝,“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困境與可行性之探討---以高雄市田寮區為例”,高雄市: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7] 鄭仰鈞,“臺灣地區農村再生計畫之研究—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為例”,屏東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8] 邱佩俐,“鹽水鎮地方文化產業與居民地方認同”, 彰化縣: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9] 謝明勳,鹽水牛墟變遷與商業活動之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10] 邱瀅儒,“鹽水武廟與社群互動形式之研究”,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11] 趙展正,“鹽水鎮街內街外兩區域社會變遷與信仰文化初探”,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2] 林明堃,“「詩意台灣」的建構─以臺南鹽水鎮「臺灣詩路」為例”,嘉義縣: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13] 楊文雀,新營市的發展與變遷,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14] 黃詩驊,台南新營地區之產業發展及其聚落變遷,臺南市: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5] 洪禎玟,傳統與藝陣之研究,以新營土庫「竹馬陣」的表演藝術,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6] 楊昇達,新營竹馬陣之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17] 涂家聲,鄉村產業文化旅遊之永續經營-台糖小火車之旅比較研究,臺中市: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18] 江巧雲,生態工法灌溉渠道對社區居民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嘉南大圳新營支線為例,臺中市: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9] 廖錦男,我國偏鄉地區發展困境政策問題認定:以雲林縣台西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
[20] 胡智淵,數位活化大內樂活小鎮造風華之研究,臺南市:南榮技術學院工程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21] 方思涵,公路旅遊數位創意加值之研究 -以174-175-172-165迴路為例,臺南市:南榮技術學院工程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22] 張麗芬,數位典藏鹽水400年造風華,臺南市:南榮技術學院工程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23] 謝輝龍,數位典藏百年糖廠歲月造風華之研究,臺南市:南榮技術學院工程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24] 新營市公所,新營市志,新營市志編纂委員會,1997年。
[25] 鹽水鎮公所,鹽水鎮志,鹽水鎮志編纂委員會,1998年。
[26] 臺南市鹽水區竹埔國小,「鴿笭」資訊網http://web.jpes.tn.edu.tw/redchild/d2.htm,瀏覽日期:2016年3月22日。
[27]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民俗及有關文物-鴿笭文化季,
http://tmach-culture.tainan.gov.tw/page.asp?nsub=A2A000,瀏覽日期:2016年6月19日。
[28]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吉貝耍”http://www.ianthro.tw/p/3864,瀏覽日期:2016年3月26日。
[29] 維基百科,吉貝耍”,https://zh.wikipedia.org/wiki/,瀏覽日期:2016年3月26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