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9 21: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瑋林
研究生(外文):CHANG,WEI-LIN
論文名稱:澎湖縣湖西鄉聚落與金門的關聯及發展差異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usi County Settlement in Penghu and Kinmen
指導教授:吳連賞吳連賞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LIEN-SHANG
口試委員:劉淑惠黃茱珺
口試委員(外文):LIU,SHU-HUEIHUANG,CHU-CHUN
口試日期:2016-06-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地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澎湖湖西金門原鄉血緣聚落
外文關鍵詞:PenghuHusioriginal Kinmen settlementgenetic settl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要

本研究欲了解自然環境對湖西鄉聚落發展的影響,以及釐清湖西鄉聚落與金門的關聯性,及在姓氏組成上異於金門原鄉的狀況及原因。還有分析湖西鄉聚落與金門原鄉在生活中心上的異同。
移民自金門原鄉的澎湖聚落,在經過不同年代的發展,除了仍有部分特徵與金門原鄉聚落相同,也演變出異於金門原鄉的聚落型態。
在航程距離較近的情況下,澎湖成為金門外移人口的選擇地。定居在土壤較為肥沃的湖西鄉開墾,同時在東北季風強勁的限制下,於開口背對季風的低地形成聚落,或在迎風面的北側海邊定居,以利出海捕魚。如此可兼顧農業及漁業維生。
統計移民初期戶數,發現湖西鄉每一村落中的各個姓氏多為一戶移入,形成多姓共聚一村落開墾,因而逐漸形成多姓村,與金門原鄉為單姓村不同。
湖西鄉平均每村里約有1.73座宗祠,較金門原鄉每村里0.69到1.42座宗祠為多。而湖西鄉的宗祠建築,其建築外觀、規模、面積,與金門相比皆較小。湖西鄉共有74座廟宇,平均每村里有3.36座廟宇,較金門平均每村里約2座廟宇為多。寺廟是聚合湖西鄉村落中異姓居民的場所,藉由宗教活動使得村落成員關係更緊密。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settlement development of Husi County. Another purpose is to figure out the correlation of settlement between Husi and Kinmen and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living center between Husi settlement and Kinmen. The last purpose is to figure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of family name in Kinmen County.
Through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settlement in Penghu which was immigrated from Kinmen remains partially similar with the original Kinmen settle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s its uniqueness apart from the original Kinmen settlement.
Due to the closer voyage from Kinmen to Penghu, Penghu has become the top one choice for Kinmen immigrations. Settled down in Husi County which has much more fertilized land along with the limitation of strong North-east wind, immigrates chose to settle down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county which is behind the wind and good for farming. Some settled down in the north part along the seashore which allows them to go out fishing.
From the statistical number of household of the initial immigrates, we can find out the immigrates of the same family name came from one single family and therefore, the village was cultivated by people of different family names. That’s so-called “the multi-family-name villag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 Kinmen village which was formed by people of one single family name.
The average number of ancestral temples per village in Husi is 1.73 which is more than Kinmen which is from 0.69 to 1.42. The structure, exterior, size, and area of ancestral temples are much smaller in Husi than Kinmen.There are seventy-four temples in Husi County and the average number is 3.36 per village and the number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Kinmen which is only two in average. The temple is a gathering place to integrate villagers of multiple family names and unite villagers through the religion activitie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8
第五節 研究概念…………………………………………………………10
第六節 行政區劃的沿革…………………………………………………29
第七節 人口變遷…………………………………………………………40
第二章 自然環境對湖西鄉聚落發展的影響………………………………43
第一節 位置與移民路徑…………………………………………………43
第二節 地質、地形、土壤對拓墾的影響………………………………50
第三節 氣候對維生方式及聚落擇址的影響……………………………53
第四節 小結………………………………………………………………64
第三章 湖西鄉聚落與金門的關聯性………………………………………65
第一節 移民初期湖西鄉聚落的姓氏組成………………………………65
第二節 湖西鄉聚落內的姓氏發展分析…………………………………73
第三節 小結………………………………………………………………81
第四章 湖西鄉聚落與金門原鄉的生活中心………………………………83
第一節 宗祠方面的異同…………………………………………………83
第二節 廟宇方面的異同…………………………………………………88
第三節 小結…………………………………………………………… 105
第五章 結論……………………………………………………………… 106
參考文獻…………………………………………………………………… 108
表 次
表1-1  湖西鄉有金門籍的村落與其所佔之戶口比例表…………………12
表1-2  湖西鄉各村落依金門籍姓氏比例分類表…………………………13
表1-3  明朝至清朝年間湖西鄉祖籍金門移民存有族譜概況統計………16
表1-4 宋代至清代澎湖地區行政規劃沿革表…………………………… 33
表1-5 清代湖西地區澳社沿革表………………………………………… 34
表1-6 日治時期湖西地區行政區沿革表………………………………… 37
表1-7 戰後湖西地區行政區沿革表………………………………………39
表1-8 清代志書中湖西地區的人口統計………………………………… 41
表1-9 日治時期湖西地區的人口統計……………………………………42
表2-1  1897年至1970年大山嶼各月份平均降雨量與蒸發量………… 54
表2-2 1897年至2007年大山嶼各月份月均溫………………………… 55
表2-3  日治時期1930年左右澎湖各街庄水井數統計表…………………55
表2-4  1897年至2007年大山嶼各月份月平均風速…………………… 59
表2-5  湖西村各村落坐落地、村莊建物朝向與東北季風關係表……… 60
表2-6  湖西鄉漁港船隻統計表…………………………………………… 63
表3-1 明萬曆年間至清康熙年間湖西鄉祖籍金門移民分布統計 …… 67
表3-2 明萬曆年間至清康熙年間湖西鄉祖籍金門移民姓氏比例統計表
…………………………………………………………………… 69
表3-3 湖西鄉祖籍金門后豐洪姓移民統計表…………………………… 71
表3-4 明朝至清朝年間由福建遷移至湖西鄉的姓氏分布統計表……… 73
表3-5 湖西鄉各村落金門籍開基祖一覽表……………………………… 75
表3-6 湖西鄉各朝代金門籍開基祖開基年代一覽表…………………… 79
表3-7 金門籍移民移入湖西鄉聚落年代統計表………………………… 81
表4-1 湖西鄉各村落宗祠與姓氏統計表………………………………… 83
表4-2 澎湖縣湖西鄉與金門五鄉鎮宗祠數量比較表…………………… 85
表4-3 民間信仰神祇尊稱一覽表………………………………………… 89
表4-4 祖籍及神明信仰一覽表…………………………………………… 91
表4-5 民間信仰崇拜神祇分類表………………………………………… 92
表4-6 澎湖縣湖西鄉與金門五鄉鎮寺廟數量比較表…………………… 95
表4-7 湖西鄉民間信仰寺廟一覽表……………………………………… 96
圖 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9
圖2-1 蔣毓英《台灣府志》(1684年)澎湖圖…………………………… 48
圖2-2 湖西鄉行政區地圖………………………………………………… 48
圖3-1 明萬曆年間至清康熙年間湖西鄉祖籍金門移民姓氏比例圖…… 69
圖3-2 由金門遷入開基的金門籍姓氏數變化圖………………………… 79
圖3-3 在澎湖島內遷移開基的金門籍姓氏數變化圖…………………… 80
照 片 次
照片1-1 湖西鄉沙港村西營營頭………………………………………… 28
照片1-2 湖西鄉沙港村南營營頭………………………………………… 28
照片1-3 湖西鄉沙港村石敢當…………………………………………… 28
照片1-4 菓湖西鄉葉村中營營頭………………………………………… 28
照片3-1 洪氏宗譜 澎湖各派系統……………………………………… 72
照片3-2 洪氏宗譜 開閩始祖洪公楷派下……………………………… 72
照片3-3 洪氏宗譜 洪元熹、洪元幙派下……………………………… 72
照片3-4 洪氏宗譜 洪元才派下………………………………………… 72
照片4-1 湖西沙港 陳氏家廟…………………………………………… 87
照片4-2 湖西沙港 曾氏家廟…………………………………………… 87

一、地方志
汪大淵
《島夷誌略》(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汪大淵著、蘇繼廎校釋
《島夷誌略》(北京:中華書局,2000)。
周于仁、胡格纂輯
《澎湖志略》(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
林豪
《澎湖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胡建偉
《澎湖紀略》(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顏尚文編
《續修澎湖縣志‧人民志》(澎湖:澎湖縣政府,2005)。
李紹章編修
《澎湖縣誌》(澎湖:澎湖縣政府,1960)。
陳正祥
《澎湖縣志》(澎湖:澎湖縣政府,1955)。
陳壽祺
《重纂福建通志》1871
趙汝适
《諸番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蔡光庭
《湖西鄉志‧社會篇》(澎湖:湖西鄉公所,2010)。
二、專書
《尚書 太甲篇》(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
《禮記讀本 曲禮下》(台北:三民書局,1997)。
《禮記讀本 大傳》(台北:三民書局,1997)。
澎湖廳編
《澎湖廳第三統計書》(澎湖:澎湖廳,1918)。
澎湖廳
《澎湖情事1929》(台北:成文出版公司,1985)。
甘村吉
《湖西鄉廟宇史》(澎湖:湖西鄉公所,2012)。
林美容
《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吳培暉
《金門聚落風情》(臺北縣:稻田出版有限公司,1996)。
吳洛健
《山坡地土壤調查報告‧澎湖縣》(南投: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地農牧局,1986)。
施雅軒
《台灣的行政區變遷》(台北:遠足文化出版社,2003)。
施琅
《靖海紀事》(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陳紹馨
《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
曹永和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早期臺灣的開發與經營》(台北:聯經出版社,1979)。
許雪姬
《澎湖天后宮保存計畫》(台北市: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室編,1983)。
陳憲明、林文鎮
《澎湖的農漁產業文化─西嶼鄉與白沙鄉離島篇》(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3)。
陳耀明
《澎湖的廟神》(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5)。
張研
《清代經濟簡史》(新北市:雲龍出版社,2002)。
黃振良
《金門寺廟教堂名錄》(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9)。
樓鑰
《攻媿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臧振華主持
《台閩地區考古遺址》(台北:中央研究院,1995)。
戴震宇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台北:遠足文化出版社,2004)。
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三代世表第一》(台北:洪氏出版社,1983)。
蘇益田
《生態條件對澎湖傳統聚落型態之影響》(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5)。
三、論文
(一)期刊論文
余光弘
〈澎湖的移民與開發〉,《西瀛風物》,卷1(1966),頁54。
陳信雄
〈從廟宇的發展窺視澎湖的開拓〉,《成功大學歷史學報》,20期(1994),頁229-273。
盛清沂
〈明代以前澎湖史事之探討〉,《台灣文獻》,第27期,頁253-270。
廖慶六
〈金門家廟巡禮〉,《台灣源流》,第29期(2004),頁6-7。
廖慶六
〈金門家廟巡禮〉,《台灣源流》,第29期(2004),頁4-19 。
錢政民、馬志超
〈家譜研究的意義及中國大陸對譜碟學的貢獻〉,《台灣源流》,第19期(2000),頁15。
蕭永奇
〈金門族譜文化產業的展望〉,《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59期(2003),頁15-19。
(二)學位論文
韓菊美
(2002)《高雄市大坪頂梁姓血緣聚落的形成與空間發展》,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錫祥
(1997)《金門地區血緣聚落的社會空間組織》,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志傑
(2003)《金門珠山薛姓血緣聚落時空間變遷的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益田
(1995)《生態條件對澎湖傳統聚落型態之影響》,中原大學建築(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柏煒
(1994)《宗族移民聚落空間變遷的社會歷史分析:金門瓊林與澎湖興仁的比較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培暉
(1997)《1911年以前金門與澎湖村落空間的比較》,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志文
(2004)《台閩同源宗族空間組織差異研究--以台北淡水河岸與廈門環西北海域地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寄嵎
(1994)《澎湖地區玄武岩類與福建地區基性脈岩之定年學與地球化學研究兼論中生代晚期以來中國東南地函之演化》,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研究所博士論文。
四、論文集
余光弘
〈澎湖移民與清代班兵〉《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二)》(台北市:中央研究院,1995),頁27-28。
臧振華
〈地下出土的澎湖古史〉,《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89),頁86-87。
五、網站
澎湖的潮間帶,終身學習網路教材(瀏覽時間:2015.12.25)
http://tidal.phhcc.gov.tw/06resourceful/resourceful02_02.asp?page=1
中央氣象局澎湖氣象站(瀏覽時間:2015.04.15)
http://www.cwb.go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