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馮婉珍(2013)促發國小教師想像力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班學位論文[2]曹筱玥 林小慧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五十七卷第四期 2012 年,57(4),1-37
[3]江孟鴻(2011)「話我蘆荻」未來想像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4]蘇素平(2013)高雄市想像力教育推動策略之發展與成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5]謝佩杏(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心智繪圖之視覺創思表現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視覺藝術教育碩士論文[6]蔡岱倫(2013)心智繪圖法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學生故事改寫之行動研究
[7]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8]劉又榛(2013)心智圖運用在國小四年級學生中文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玄奘大學應用外語學系 碩士論文[9]陳鴻基(2008 )「合作式電腦心智繪圖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寫作成效與寫作態度之影響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系科技發展與傳播
[10]錢昭君(2010)心智圖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及寫作表現之影響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1]洪靖雅 電腦化心智圖應用於寫作教學對國小五年級新住民子女寫作態度與寫作能力之影響(2011)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
[12]陳瑞貞(2014)心智圖教學策略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與閱讀心得寫作之行動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
[13]魏靜雯 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4]羅玲妃譯(1997)。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Tony Buzan & Berry Buzan著。一智出版社,台北市。
[15]孫易新譯(2007)。心智圖聖經—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The Mind Map Book)。Tony Buzan& Barry Buzan 著。台北縣:耶魯文化。
[16]孫易新(2007)。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人士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7]孫易新譯(2008)。全腦式速讀。Tony Buzan著。台北縣:耶魯文化。
[18]孫易新(2001)。心智圖法Mind Mapping®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台北縣:耶魯文化。
[19]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Mind Mapping®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台北縣:耶魯文化。
[20]孫易新(2003)。心智圖法Mind Mapping®認證班授權學習手冊。台北市:浩域企管。
[21]孫易新譯(2004)。心智圖法實務應用-心智圖法技巧篇。Tony Buzan 著。台北縣:耶魯文化
[22]陳資璧、盧慈偉著《你的第一本心智圖操作書》,新北市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更限公司,2010年
[23]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民89)。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24]李璞珉(1996)。心理學與藝術。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25]陳龍安(1997)。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心理出版社。
[26]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曼陀羅與心智繪圖的運用與教學。台北:心理。
[27]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28]林秀娥(2008)。心智繪圖的理論與應用。國語文天地,23,33-39
[29]陳盈達(2004)。「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30]蔡淑桂(1999)。想像力和創造歷程。創造思考教育
[31]杜佳憲(2011)。國小想像力課程實踐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32]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
[33]黃玉萱(2005)「整合電腦與心智繪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中年級學生寫作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34]廖偉雄(2008)。心智繪圖教學對提升國小資優生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賦優異研究所碩士論文[35]盧紋岱等,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第2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第400頁
[36]顏秀如(2014)數位心智圖教學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想像力發展影響之個案研究
[37]Flower, L.S. & Hayes,J.R.(1981).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 College Communication, 32,365-387.
[38]Tony Buzan, T., & Buzan, B. (1993). The mind map book: 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New York: Plume.
[39]Tony Buzan (1997).The mind map book,London: BBC.
[40]Tony Buzan, T., & Buzan, B. (1993). The mind map book: 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New York: Plume.
[41]Lindqvist, G. (2003). Vygotsky’s theory of creativ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5(2&3), 245-251.
[42]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43]Dewey, J. (1910). How we think. Boston, MA: D. C. Heath
[44]Finke, R. A. (1990). Creative imagery: Discoveries and inventions in visualiza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45]White, A. R. (1990). The language of imagination. Oxford, UK and Cambridge, Mass.
[46]Greene, M. (2000). Releasing the Imagin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47]Kaufmann, G. (2003). What to measure? A new look at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 23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