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3.215.79.68) 您好!臺灣時間:2022/07/04 05:0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蕭雯謙
研究生(外文):
HSIAO, WEN-CHIEN
論文名稱:
服務體驗工程方法應用於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需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Service Experience Engineering Method Applied in Elderly Demand for Activities Leisure Parks
指導教授:
陳聰堅
指導教授(外文):
Tsung-Chien Chen
口試委員:
李永隆
、
劉正智
口試委員(外文):
LEE, YUNG-LUNG
、
LIU, CHENG-CHIH
口試日期:
2016-06-03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開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
學門:
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
老年服務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3
中文關鍵詞:
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
、
服務體驗洞察法
、
五大行為模型
外文關鍵詞:
Leisure park
、
Service experience insight method
、
Five methods of work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351
評分:
下載:1
書目收藏:1
台灣即將進入高齡社會,政府也積極打造一個高齡友善城市讓年長者一直到老年還是很獨立、活躍、健康。改善城市的軟硬體,創造有利於長輩活動的空間,所以活動休閒公園應以銀髮族的需求來設計。本研究運用服務體驗洞察法以觀察、訪談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透過五個觀察構面A(Activities活動)、E(Environments環境)、I(Interaction互動)、O(Objects物件)、U(Users使用者),找到高齡者在公園活動時的潛在需求。再以彙整互動模型、序列模型、工具器物模型、文化模型、實體模型的五大行為模型進行分析。最後以親和圖法將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之需求歸納分成四大需求構面:
(1)公園的位置與環境
公園是乾淨的,且此設施應靠近高齡者居住的地方,讓高齡者可輕易地到達。
(2)無障礙的設施
對高齡者友善且無障礙的通道,且設施需要良好的維護與管理,確保所有人能安全的使用。
(3)安全的活動場所
在開放的公園中,公共安全性必須是優先考慮的。
(4)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
公園應提供各式各樣的活動以符合有各種潛在興趣之高齡者。
Taiwan is about to enter the aging society, the government is also actively create a friendly city for the elderly to the elderly or very independent, active, healthy. To improve the city's software and hardware, and create a favorable space for elders, so leisure park should be designed for the needs of senior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propose the design needs of age-friendly parks. Using the service experience insight method,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nd five observation dimensions, namely, A(Activities) E(Environments) I(Interaction) O(Objects) and U(Users), elders’ potential needs during park activities were obtained. Then using compiled interaction method, sequence method, tools method cultural method and entities method, the five methods of work for data analysis Finally, the affinity diagram was adopted to generalize and divide the age-friendly park design into four demand dimensions: park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 accessible facilities, safe activity venues,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1) Park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
The park is clean and the facility should be located close to the elderly, so that the elderly can be easily reached.
(2) Accessible facilities
A friendly and accessible channel for the elderly, and the facilities need to be well maintained and managed to ensure that all people are safe to use.
(3) Safe activity venues
In open parks, public safety must be a priority.
(4)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The park should provide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in order to meet a variety of potential interests of the elderly.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1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對象 3
1.4研究流程 3
第2章 文獻探討 6
2.1高齡者定義 6
2.1.1老化的影響 6
2.2活動休閒的定義 9
2.2.1休閒活動對高齡者的益處 11
2.2.2高齡者體適能 12
2.3公園的定義 13
2.3.1國內外高齡友善公園相關研究探討 13
2.4服務體驗工程方法論 16
2.4.1服務體驗工程 16
2.4.2脈絡洞察法 18
第3章 研究方法 21
3.1研究方法--脈絡洞察法 21
3.2研究對象與實施過程 23
3.3資料蒐集-服務體驗觀察、訪談、分析 24
3.3.1體驗洞察法 24
3.3.2體驗訪談法 26
3.3.3歸納分析法 28
3.4行為塑模 28
3.4.1互動模型 28
3.4.2文化模型 30
3.4.3序列模型 31
3.4.4工具器物模型 32
3.4.5實體模型 35
3.5彙整行為模型 36
3.6服務需求與契機發掘 37
第4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38
4.1受訪者體驗觀察、訪談資料分析 38
4.1.1受訪者資料分析 38
4.1.2受訪者觀察、訪談結果分析 39
4.1.2.1非參與式定點觀察法觀察結果 39
4.1.2.2觀察、訪談資料彙整 40
4.2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需求彙整五大行為模型 50
4.2.1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需求彙整互動模型 51
4.2.2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需求彙整文化模型 52
4.2.3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需求彙整序列模型 53
4.2.4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需求彙整工具器物模型 54
4.2.5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需求設整實體模型 58
4.3服務需求與契機 60
4.3.1高齡者活動休閒公園設計彙整需求列表 60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66
5.1結論 66
5.2建議 68
參考文獻 69
附錄:訪談同意書 73
(1)中文部分
周芬姿、吳蘇、陳嫣芬、羅瑞玉、林春鳳、劉德誠(2013)。老人休閒活動設計與規劃。臺北:華都文化。
黃富順(1996)。老人心理與行為模式。成人教育,28,11-17。
林立娟(1993)。運動與老化。中華體育季刊,7(3),120-125。
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李宗派(2007)。老化概念(Ⅰ):生物科學之老化理論。臺灣老人保健學刊,3(2),1-24。
李宗派(2007)。老化概念(Ⅱ):行為科學之老化理論與老化理論研究趨勢,臺灣老人保健學刊,3(2),25-61。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台北:三民。
謝大才(2007)。教師參與家庭日休閒活動動機及效益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6NTNU5567091)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沈易利(1998)。臺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臺中:霧峰出版社。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
李明榮(2000)。談休閒活動的意義、功能及積極涵義。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學系系刊,3,57-59。
許志賢(2002)。臺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體育學院,台北市。
劉興漢(1992)。台灣地區國民休閒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215-240。
王昭正譯(2001),休閒導論,台北: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郭鐘隆(2006)。保命防跌寶典。臺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童鳳翱、吳志銘(2013)。銀髮族功能性體適能檢測與健康,60,4-11
王互介譯(1996)。老人福利服務。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忠倫、歐聖榮、林連聰(1996)。休閒遊憩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正發、周財勝(1994)。老年人休閒活動型態之分析。大專體育,87,133-137。
陳昭蓉、林晏州(1996)。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9(2-3),1-22。
侯錦雄、郭彰仁(1998)。公園遊客之環境態度與破壞行為管理策略認同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1(4)17-42。
侯錦雄、郭彰仁(1998)。遊客對公園中破壞行為的知覺與其管理策略認同之研究~以台中市鄰里公園為例。造園學報,5(2),21-38。
侯錦雄、姚靜婉(1998)。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
蘇美玲(1998)。都市公園使用者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市。
李皎榮(2004)。都市計畫區公園用地開發經營策略之研究-以高雄市公園用地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2NCKU5222038)
吳明烈(1999)。一九九九國際老年人與聯合國高齡者教育。成人教育,49,2-7。
李鐘元(1991)。老人的休閒活動。健康教育,67,11-3。
施清發、陳武宗、范麗娟(2000)。社區發展季刊,29,346-58。
徐立忠(1981)。老人的休閒生活與社會參與。社區發展季刊,13,34-39。
高俊雄(1995)。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陳文喜(1999)。政府推展老人休閒活動的預期效益分析。大專體育,44,127-133。
陳宇嘉、吳美玲(1984)。台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型態之研究與檢討。社區發展季刊,27,77-87。
陳在頤(1993)。老年時期的休閒活動。國民體育季刊,22(4),39-45。
衛生福利部(2013) 。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衛生福利部
內政部社會司(2016)。近年我國老年人口數一覽表。2016年1月16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10225&page=1
行政院(2007)。人口政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2)。運動城市調查。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內政部營建署(1997)。高雄都會公園遊憩型態及使用者模式之研究。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鄭明仁(1987)。都市公園規劃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何明錦、吳可久、陳圳卿、毛犖、廖慧燕(2011)。通用設計理念下之都市公園設計指引。建築學報,76,105-128。
小笠原千晶(2013)。對老人友善公園設計準則之跨文化比較-以台灣、日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韓鴻恩(2001)。運動公園用後評估之研究-以竹南運動公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王怡婷(2010)。都市居民對鄰里公共設施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桃園市東埔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郭滿州(2003)。民眾對都會型運動公園功能適切性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天母運動公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段伴虬、陳聰堅、蘇德義(2013)。以服務體驗洞察觀點形塑銀髮族遠距健康照顧服務需求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1(2), 1-16。
段伴虬、陳聰堅、石雅芬、謝敏惠、吳瑞耀(2014)。銀髮族社區遠距健康照護系統之服務產品模型及服務流程模型設計。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2(1),27-38。
陳聰堅、段伴虬、吳瑞耀(2013)。銀髮族社區遠距健康照護系統之服務設計探討。「2013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國際研討會暨大師級講座」,南投縣:南開科技大學。
陳聰堅、段伴虬、謝敏惠(2014)。銀髮族使用社區遠距健康照護系統之服務藍圖及服務失效模式分析。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2(2),107-114。
(2)英文部分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 Geneva, Switzerland: Author
Alsnih, R. and Hensher D.A. (2003) “The mo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expectations of seniors in an aging populati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37 ,903-916.
Buter, R. N. (1974) “Successful aging and the role of the life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2(12): 529-535.
Day, R. (2010)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older age: consideration of a qualitative neighbourhood-based study.”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42, 2658- 2673.
Dumbaugh, E.(2008) “Designing Communities to Enhance the Safety and Mobility of Older Adults: A Universal Approach.”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23 (1): 17–36.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臺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
2.
都市公園使用者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公園為例
3.
運動公園用後評估之研究--以竹南運動公園為例
4.
都市公園規劃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
5.
教師參與家庭日休閒活動動機及效益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
6.
都市居民對鄰里公共設施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桃園市東埔里為例
1.
李宗派(2007)。老化概念(Ⅰ):生物科學之老化理論。臺灣老人保健學刊,3(2),1-24。
2.
李宗派(2007)。老化概念(Ⅱ):行為科學之老化理論與老化理論研究趨勢,臺灣老人保健學刊,3(2),25-61。
3.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
4.
江正發、周財勝(1994)。老年人休閒活動型態之分析。大專體育,87,133-137。
5.
陳昭蓉、林晏州(1996)。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9(2-3),1-22。
6.
侯錦雄、郭彰仁(1998)。公園遊客之環境態度與破壞行為管理策略認同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1(4)17-42。
7.
侯錦雄、郭彰仁(1998)。遊客對公園中破壞行為的知覺與其管理策略認同之研究~以台中市鄰里公園為例。造園學報,5(2),21-38。
8.
侯錦雄、姚靜婉(1998)。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
9.
吳明烈(1999)。一九九九國際老年人與聯合國高齡者教育。成人教育,49,2-7。
10.
徐立忠(1981)。老人的休閒生活與社會參與。社區發展季刊,13,34-39。
11.
高俊雄(1995)。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12.
陳文喜(1999)。政府推展老人休閒活動的預期效益分析。大專體育,44,127-133。
13.
陳宇嘉、吳美玲(1984)。台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型態之研究與檢討。社區發展季刊,27,77-87。
14.
陳在頤(1993)。老年時期的休閒活動。國民體育季刊,22(4),39-45。
15.
何明錦、吳可久、陳圳卿、毛犖、廖慧燕(2011)。通用設計理念下之都市公園設計指引。建築學報,76,105-128。
1.
運用服務體驗工程法於長期照護資訊管理系統使用現況之初探
2.
服務體驗工程方法應用於銀髮族送餐服務系統行為塑模之研究
3.
服務體驗工程方法於南投縣 銀髮族A1類交通事故肇因研究
4.
應用服務體驗工程方法於旅館前檯服務之研究
5.
幼兒園隔代教養親師溝通服務系統行為塑模之研究
6.
服務體驗工程方法應用於機構照顧服務員服務模型之研究—以中區某榮民之家為例
7.
以服務體驗工程方法之複合式書店服務設計- 以誠品為例
8.
服務體驗工程方法應用於部落文化健康站餐飲服務之研究
9.
長照機構導入智慧照護管理系統之服務體驗洞察研究
10.
系統創新與專利迴避於高齡者助行器設計之研究
11.
應用服務體驗工程法於中高齡服藥提醒APP之功能需求探討
12.
建構高齡友善運動環境指標-以公園為例
13.
中高齡族群社區活動參與之研究-以南投縣南投市為例
14.
中高齡以上者參與南投縣國樂團體的動機、自我評價與生活 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15.
彰化縣公私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的老化態度與實施老化教育之行為意向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