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部分
內政部戶政司(2013年7月12日)。人口政策白皮書。取自http://www.ris.gov.tw/zh_TW/252
內政部統計處(2011年3月12日)。98年老人狀況調查結果。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5060
內政部統計處(2014年1月18日)。102年底人口結構分析。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王華娟(2011)。社區老人身心機能活化運動參與程度與健康狀況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743073)行政院經建會(1998年11月30日)。1998文化白皮書。取自http://www.moc.gov.tw/images/policy/1998YellowBook_20101104/#top
行政院經建會(2012年7月23日)。中華民國台灣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簡報。取自http://www.cepd.gov.tw/
余秀玉(2015)。 中高齡族群社區活動參與之研究-以南投縣埔里鎮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KUT0836030)吳坤良(1999)。老人的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7NKNU0142003)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珮雯(2003)。高雄市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參與及對社區發展協會滿意度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1KMC00152005)巫宗威(2005)。社區成員參與社區事務動機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績優社區發展協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2MCU00636011)李再發(2003)。高雄縣市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091NKNU0142016號)李秀玲(2006)。社區意識與社區休閒活動參與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Q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4PU005571008)李雅慧(2007)。新型態的退休後活動--法國第三年齡俱樂部。邁向高齡社會,落實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2007高齡教育整合與創新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暨高齡者教育研究所。
李憶君(2006)。嘉義縣老人社區照顧多元方案之研究-以嘉義縣六腳鄉灣南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4CCU05206005)李繡如(2009)。居民之社區意識、休閒參與與社區凝聚力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CYUT5675021)沈家禾(2011)。新竹市高齡者社會參與及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HCU08780002)沈桂枝(2001)。活動型老人之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9NTCN0563015)林秀英(2009)。志願服務參與者之動機、阻礙與效益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市大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STUT0675024)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8)。整建社區社會,凝聚社區意識。社教雙月刊,64,33-39。林珠茹(2002)。老人社區參與和生命意義相關之探討(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0NTCN0563039)林暉月(2001)。居民的社區意識與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及方式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9NSYS5636037)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新台灣社會發發展學術叢書:社區篇。臺北市:中華民國公益活動促進會。
林聖訓(2009)。銀髮族社區參與之研究-以台中市忠明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FCU05055017)林穎秀(2008)。退休教師社區參與之探討-以宜蘭縣退休教育人員協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6FGU05205009)社區治安安全生活守護網(2005)。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取自http://www.safemyhome.tw/star_a.html
南投戶政事務所(2016年4月31日)。取自http://nthr.nantou.gov.tw/CustomerSet/032_population/u_population_v.asp?id={8C3E3E30-CA6D-4819-87D7-CC6C52B1EA67}
施教裕(1997)。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實務。社會福利,129,2-9。洪許真(2003)。民眾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5THU00201002)范碧玉(2011)。高齡者的社區參與、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HCU08780008)徐震(1998)。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市:正中。
徐震(1999)。台灣社區工作的新形勢與新願景。社區發展季刊,88,168-176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市:桂冠。
翁郁淑(2009)。中老年人參與卡拉OK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及休閒效益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CPE5163019)馬上鈞(2002)。休閒效益與生活壓力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郊山登山者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0NTNU0571012)張春興(1985)。心理學原理。臺中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教育部(2006)。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許坋妃(1997)。高齡者社會參與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老人活動場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5THU00201002)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9NTNU0571003)陳佑淵(2007)。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及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CCU05782004)陳其南(1996年4月)。終生學習與社區總體營造。社區成人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陳淑雲(2012)。有機村居民社區參與程度對幸福感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NTTU1571010)曾中明(1993)。老年人的社區參與-志願服務。社區發展季刊,64,94。維基百科(2014年3月12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4%BE%E5%8D%80
劉劍華(2002)。社區健康營造之老年人其社區參與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對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0NTCN0563008)樓玉梅、范瑟珍(2010)。我國人口變動趨勢之影響分析及政策探討。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發行。
歐秋萍(2013)。澎湖社區老人社會支持、自覺健康、社會參與對生活品質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NPHT1823009)蔡宏進(1985)。社區原理。臺北市:三民。
蔡培村(1996)。終身學習與教育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碧月(2014)。 中高齡族群社區活動參與之研究-以南投縣草屯鎮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KUT0836064)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2013年7月26日)。社區發展工作綱要。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AASW/DM1_P.aspx?f_list_no=113&fod_list_no=751&doc_no=1474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2013年8月22日)。社區發展。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AASW/DM1_P.aspx?f_list_no=113&fod_list_no=728&doc_no=1478
鄭熙彥(1979)。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臺北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蕭文高(2010)。活躍老化與照顧服務:理論、政策與實務。社區發展季刊,132,41-58。簡巧如(2013)。社區文化休閒活動參與者之生活型態、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DYU01121118)羅千琦(2005)。老人的社區參與歷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3NTCN0563024)(2)英文部分
Ajzen, I.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411-417.
Arnstein, S. R. (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 35, 104-122.
Bagnall, R. G. (1989). Researching participation in adult education: a case of quantified distor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8(3), 251-260.
Bammel & Burrus-Bammel (1992). Leisure as a campus resource for foster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5.
Hillery, G. A. (1955). Definitions of community: areas of agreement. Rural sociology, 20, 111-123.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