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王秀玲(1990)。蓋聶(R.M. Gagne)教學理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32,207-216。
王秀玲(2005)。蓋聶的課程思想。載於黃政傑(主編),課程思想(頁241-277)。臺北:冠學。
王明輝(譯)(2007)。資訊科技與教學(原作者:Myint Swe Khine)。臺北市:培生教育。(原著出版年:2006)
王金國 (2000)。簡介小組討論教學法,教育研究,8,137-147。
王財印(2004)。產婆法與發問技巧。載於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合著),教學原理(頁165-166)。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敏娜(2012)。PPt簡報教學四年級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假、帶分數極其互換」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王惠真(2013)。透過合作學習並配合等值分數引入「異分母分數加減」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永齡教育基金會(2015)。2015年12月15日取自網址http://www.yonglin.org.tw
伍原利(2010)。簡報教學融入國小五年級等值分數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吳清源(2003)。討論式教學的特質與成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吳聲毅(2004)。數位製作教材。臺北市:金禾
呂玉琴、李源順、劉曼麗、吳毓瑩(2009)。國小分數與小數的教學、學習與評量。 臺北市:五南。
李春芳(2004)。教學技術。刊於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頁190-220)。臺北市:師苑。
李國家、劉曼麗(2012)。探討國小五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在分數部分的迷思概念--以異分母分數的比較與加減為例。科學教育學刊,354,30-43。李源順(2013)。數學這樣教國小數學感教育。臺北市:五南。
杜振亞(譯)(2006)。學習導向的教學設計原理(原作者:Gagne, R. M.,Wager W. W., Golas, K. C., & Keller., J. M.)。臺北市:湯姆生。(原著出版年:2005)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林秀姿(2015,5月)。聯合新聞網。2015年12月15日取自網址http://udn.com/news/story/6885
林淑真(2013)。數位學習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數學科教學成效之探討-以雲林縣數學線上自學系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究。科學教育學刊,4(2),161-196。林寶山(1994)。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林寶山(2011)。教學原理與技巧。臺北市:五南。
柯鐙富(2011)。國小四年級分數單元補救教學 之行動研究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洪素敏、楊德清(2002)。創意教學~分數的補救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29,33-53。
孫春在(2014)。遊戲式數位學習。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雅玲 (2005)。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學之成效研究—以台北市內湖區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紐文英(2011)。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
郝永葳(2012)。認識21世紀的學習者。載於張霄亭(總校閱),教學科技與媒體 (頁8-9)。臺北市:華騰
張如瑩(2011)。合作學習對國小三年級學生社會學習領域學習表現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張素貞 (2007)。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總藍圖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b)。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2015年12月15日取自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資源平台。http://priori.moe.gov.tw/index.php?mod=about/index/content/plan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書局。
彭聖淵(2009)。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效益之探討-以康軒版國小五年級等值分數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曾柏豪(2016)。分數數位遊戲式教材與評量系統之研發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湯維玲(2001)。適性教學-新手教師停聽看。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頁69-82)。臺北市:師大書苑
湯維玲、蔡佩娟(2013)。一位國小校長推動攜手計畫補教教學之行動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6(1),69-92黃昭明、宋順亨、張至文、鄭文玄(2014)。行動科技融入國小數學「分數」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科技與學習,2(2),189-206
黃寶葵、劉曼麗(2012)。對國小六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在分數乘除法錯誤類型的探討。科學教育學刊,355,39-52。楊立德 (2005)。資訊科技融入數學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數學分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趙居蓮(譯)(1997)。學習與教學(原作者:Robert M. Gagne)。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5)
劉弋偉(2013)。高年級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蔡職鴻、劉曼麗(2012)。對國小三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在分數迷思概念之探討。科學教育學刊,353,18-31。鄭振初(2006)。分數教學分析概念和運算。臺北市:九章
賴彥錚(201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生英文閱讀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謝如山、潘鳳琴(2014)。數學教材教法-探究式教學。臺北市:洪葉。
鍾漢建(2014)。以四年級分數數位數學教材進行六年級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顏全朗(2013)。以平板電腦為輔助教學工具融入等值分數單元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等值分數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顏春煌(2007)。漫談數位學習的理論。空大學訊,385,91-96
顏春煌(2008)。數位教材的製作與實例。空大學訊,394,73-79
顏春煌(2011)。數位學習-觀念、方法、實務、設計與實作。臺北市:碁峯資訊
顏晴榮(2006)。從學習論談數位教材設計的考量。生活科技月刊,39(4),10-18
Gagne, R. M.,Wager W. W., Golas, K. C., & Keller., J. M. (2005).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Belmont, CA:Thomson Learning.
Guzey, S. S., & Roehrig, G. H. (2012).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he secondary science teaching.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12(2), 162-183.
Roblyer, M. D. ,& Doering, A. H.(2013).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6th ed.). Boston, MA:Pea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