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18: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石佳靈
研究生(外文):SHIH, CHIA-LING
論文名稱:【風影雙行】製作探討與舞作詮釋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Production and dance Interpretation Analysis of “Dancing with Wind and Shadows”.
指導教授:潘莉君潘莉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AN, LI–CHUN
口試委員:潘莉君黃建彪蕭君玲曾瑞媛
口試委員(外文):PAN, LI-CHUNHUYNH, KIEN–BINHHSIAO, CHUN-LINGTSENG, RA-YUAN
口試日期:2015-06-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系所名稱:舞蹈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風影雙行表演製作表演詮釋
外文關鍵詞:Dancing with Wind and Shadowsperformance production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2015年【風影雙行】洪瑄苹、石佳靈雙人聯展的演出製作與詮釋心路歷程進行研究,藉由演出製作的行動研究探討情感與思緒對筆者詮釋舞作的影響。本研究將從演出製作探討及表演詮釋分析兩方面進行,在演出製作探討方面著眼於製作歷程的規劃與執行方式,以及舞碼排練的安排與執行;在表演詮釋方面則著重於個人的身體探索與運用,以及情緒掌握與情感表達之表演理念分析。本研究將以【風影雙行】作為實例,分為五個章節撰述,第一章以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限制及名詞解釋探討演出製作緣起、背景、目與方式,第二章為身體語彙及情緒探索相關文獻探討,第三章詳述演出作品內容及製作歷程,第四章為舞作意涵及創作內容分析與筆者詮釋心路歷程探究,第五章檢討與反思,分別針對演出與製作兩個部分進行檢討與反思,以供未來製作參考。
With the exception of skills, physical strength and 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 a producer and a performer still has to learn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venue, plan submission, dance code set, rehearsal itinerary, shooting stills arrangement, oral arrangement, propaganda production, publicity and integrated ticket application, and performance staff allocation and other related matters. This research utilized the aspects of performing ideas and analyses and explored the use of physical and emotional transition. I shared how the author implemented physical and mental training to create a clear focus and get the most benefits, to reflect his own exposure to various sensory communicated to the body of the message, to transform a complete and vivid characters on the stage, and to show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ontent. Based on double exhibition“Dancing with Wind and Shadows”as an example, this research wa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contained study motivation,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restrictions and glossary. The second chapter was to explore th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vocabulary transition. The third chapter and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d dance performances of the author’s concept of participation, with the use of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ntality of different styles of dance works. The fifth chapter was the conclusion. I finally attached the text description of the“Dancing with Wind and Shadows”in order to share practical experience, emotional journey into the art of dance.
摘 要I
AbstractII
謝 誌III
目 錄V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演出製作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演出製作方法與架構3
第三節 演出製作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探索身體語彙與情緒轉折14
第一節 身、心、靈的訓練14
第二節 身體語彙的創造16
第三節 角色模擬與詮釋19
第三章 演出內容及製作歷程22
第一節 演出舞作介紹22
第二節 舞作排練歷程26
第三節 演出製作歷程41
第四章 舞作分析與詮釋心路歷程58
第一節 《鷺娘》之舞作分析與心路歷程58
第二節 《白襪人生》舞作分析與詮釋心路歷程71
第三節 《消失的人生風景》舞作分析與心路歷程81
第五章 反思與結論90
參考文獻93
附錄一 文宣品95
附錄二 演出成果照片108
附錄三 計畫口試成果113
附錄四 【風影雙行】影像DVD116
壹、中文書籍
于平(2002)。舞蹈欣賞。臺北:五南。
平珩(主編),張中煖、吳素芬、林亞婷、古名伸、吳素君、林明美、盧健英、孔和平、郭曉華、李婧慧(合著)(2006)。舞蹈欣賞。臺北:三民書局。
李天民(2008)。舞蹈概論。臺北:大卷文化。
林文中(2007)。舞蹈意象與身體訓練:各種舞蹈中舞出巔峰的自我訓練法。臺北:藝軒。
吳佩芬(譯)(2012)。當代舞蹈的心跳(原作者:菲利普.努瓦澤特)。臺北:大雁文化。
吳延年(2008)。街舞運動教程。大陸:人民體育出版社。
涂瑞華(譯)(民86)。表演學:準備.排練.表演(原作者:Dr. Bella Itkin)。臺北:亞太圖書。(原作出版年:1997)。
崔小萍(1994)。表演藝術與方法。臺北:書林。
閆楨楨(2015)。東方舞蹈審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詹竹莘(1985)。表演技術概論。臺北:號角。
蔣勳(2008)。身體美學。臺北:遠流。
蕭君玲(2007)。中國舞蹈審美。臺北:文史哲。
貳、英文書籍
Jochen Schmidt(1992)。Tanztheater in Deutschland. Frankfurt am Main.
參、期刊、學位論文
洪瑄苹(2015)。【風影雙行】製作歷程與角色詮釋之探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5942590120532275795
陳思婷(2015)。【浮生若夢】演出製作詮釋自覺與提升(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7106934864125717112
梁雍樺(2011)。舞作詮釋與心路歷程-【京天動地】表演製作研析(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7835500678651696284
劉雅文(2011)。臺灣街舞運動的風格、形式與基本舞步之研究。北商學報,19,43-58。
肆、網路訊息
吳老拍(2015年4月23日)。「看見屬於臺灣的文創」─《行者》影評與導演陳芯宜專訪【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4/article/2708
郭士榛(2016年1月13日)。林麗珍身體的菱形中心軸【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magazine.ncfta.gov.tw/onlinearticle_136_169.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