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臺(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秀苓(2007)。「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富榮(2005)。國小音樂創作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巧凡(2011)。創思音樂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六年級生音樂創作歷程之探究。國立臺
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雪禎(2006)。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學習成
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音樂科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園會(譯)(2003)。日本中小學新學習指導要領。臺北市:水牛。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局。
吳蕙純(2008)。兩岸三地小學音樂創作教學課程綱要與教材內涵之分析比較。國立臺
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黛豔(2011)。電視廣告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芬(2006)。應用生活經驗於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
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躍躍(2005)。新版音樂教學論。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林小玉(2002)。音樂創造力之內涵與研究趨勢探討。音樂藝術學刊,2,87-118 。林小玉(2003)。藝術與人文教師應知的創造力五提問與創造力教育七建議。國民教
育,43(6),50-55。
林有安(2006)。國小音樂創作教學初探。【人教網】。民國104年08月20日,取自http://cms.pep.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2&id=24081
林朱彥(1996)。撒播音樂的種子-音樂教育論集。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幸臺(1974)。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宜廷(1994)。國民小學音樂科教材教法研究:創作教學與音樂遊戲。教師之友,35
(3),66-70。
林松興(2013)。探討智慧型手機程式Ensemble Composer 對學童音樂創作與學習
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金信庸(1996)。國小音樂創作教學研究。高雄市:高雄復文。
林敏(2012)。引導式發現學習應用於國小音樂創作學習之成效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靜芸(2009)。國小五年級學童運用 Hyperscore 創作音樂思考表現之個案研究。國
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耀弘(2008)。流行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2003)。香港教育學習領域音樂課程指引。1999年9月1日會議,
香港。
范儉民(1996)。音樂教學法。臺北市:五南。
孫佩琳(2015)。音樂創作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視譜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友新(1979)。音樂教學法。臺北市:樂韻。
陳永明(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創造思考教學研究。臺北市:皇龍。
陳永明(1999)。論創作思考模式(策略)在國小音樂創作教學中的應用。國民教育,34(7),48- 62。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郭美女(1998)。基礎的音樂教育:節奏教學。國教之聲,32(1),8-13。陳祐加(1997)。創造思考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曲調創作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藝術領域綱要草案。【課程綱要草案網路論壇】。民國104年09月13日,取自http://12basic-forum.naer.edu.tw/?q=node/70
陳淑文(1992)。以圖畫輔助音樂教學之研究。臺北市:樂韻。
張統星(1984)。音樂科教學研究。臺北市:大陸書局。
張統星(1997)。音樂創作教學。臺灣省國民小學音樂科教學研習會參考教材(基礎班用),131-139。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崔清泉(2006)。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創造能力──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
維。【人教網】。民國104年08月20日,取自http://www.pep.com.cn/yinyue/yyjs/jxyj/jxsb/201311/t20131121_1173103.htm
章連啟(1996)。音樂教育教學經驗。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張渝役(1995)。國小音樂科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康德音(2015)。國中學生對於引導式音樂創作之展現。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龍安(1988)。「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龍安(1999)。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康謳(1984)。音樂教材教法與實習。臺北市:天同。
梁寶華(2005)。音樂創作教學:新世紀音樂教育新趨勢。香港:卓思。
梁寶華(2014)。音樂創作教學:理念、原則和策略。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黃玉生(2004)。電腦科技在音樂創作上之應用。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如詵(2008)。應用5E學習環觀點輔以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探討。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怜慈(2006)。圖像科技融入音樂創作上的探討~以 Hyperscore 應用於國小五年級
音樂創作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興魁(1996)。音樂創作教學探討:即興創作與具象音樂素材之運用。載於中國音樂
教育協會主編,國際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師大音樂研究所。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心理。
楊兆禎(1983)。音樂創作指導。臺北市:全音。
葉怡君(2013)。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五年級音樂創作課程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雲生(2011)。自動作曲融入國小六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教材設計與學習成效研究。
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劉禾寰(2011)。國小學童音樂創意表現之研究─以雲林縣安慶國小直笛教學為例。南
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芳珍(2013)。以創作為導向之國小三年級音樂教學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及實施之相關配合做法。研習資
訊,12(5),33-40。
駱正榮(1992)。國小音樂創作教學探討:節奏部份。國教世紀,27(6),48-61。謝苑玫(2005)。音樂的創造性思考。國教輔導,44(6),42-46。謝苑玫(2014)。臺灣地區中小學音樂教學。收錄於梁寶華編著《音樂創作教學—理念、
原則和策略》,62-74。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謝苑玫(2015)。創意與整合-回應時代需要的音樂教學。2015年9月9日。北京中央
音樂學院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出版中。
鍾若欣(2008)。國語流行歌曲融入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雅莉(2007)。圖像符號應用於音樂創作之教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未出版。
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 NY:Spring -Verlag.
Balkin, A. (1990). What is creativity? What is it not ?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6 (9),
22- 28.
Busse, T. V., & Mansfield, R. S. ( 1980). Theories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A review and a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4 (2), 91- 132.
Crawley, F. E. (1995).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in two high schools:The story of SS&C
Reform in North Carolina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San Francisco, CA.
Feinberg, S. (1991).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music listening experience . In D. L.
Hamann (Ed.), Creativity in the music classroom,77-83.
Ginocchio, J. (2003). Making composition work in your music program.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90 (1), 51- 55.
Gorder, W. (1976). An investigation of divergent product ion abilities as constructs of
musical creativity .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L.
Hickey, M., & Webster, P. (2001) .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
88 (1), 19-24.
Kaschub, M.(1997). Exercising the music imagination .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4 (3), 26-
32.
May, R. (1975). The courage to create . New York: W. W. Norton.
Paynter, J. (1992). Sound and Structure .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imer, B. (2003).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 Advancing the vision ( 3rd ed.) .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Sternberg, R.J. (1988) . A three- face theory of intellectual giftedness. In Sternberg R. J. (E
d.), The nature of creative ( pp. 125-147 ). New York.
Swanwick, K.,& Tillman, J.(1986). The sequence of musical development : A study of
children’s composition. 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3, 305-339.
Webster, P.R.(1977) . A factor of intellect approach to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 .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Eastman School of Music .
Webster, P.R. (1991). Creativity as creative thinking. In D. L. Hamann (Ed.), Creativity in the music classroom (pp. 25 -35). Reston, VA: M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