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67.1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5 04: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玟惠
研究生(外文):Wang, Wen-Hui
論文名稱:國中生知覺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鄭麗芬鄭麗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g, Li-Fen
口試委員:連廷誥吳麗雲
口試日期:2016-01-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挫折容忍力
外文關鍵詞:p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emotion regulationfrustration toler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1
  • 點閱點閱:19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8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中生知覺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南市國中生為對象,共獲得557份有效問卷,研究工具包括「父母心理控制量表」、「情緒調整量表」、「挫折容忍力量表」,研究以平均數、標準差、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進行分析,而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 國中生知覺中等程度的父母心理控制,各層面感受最高為引發愧感,最低為收回關愛。
二、 國中生的情緒調節為中高程度,其中情緒覺察最佳,情緒反省最低。
三、 國中生的挫折容忍力為中高程度,工作挫折容忍力的表現優於人際挫折容忍力。
四、 部分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其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及挫折容忍力具有顯著差異。
五、 國中生的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及挫折容忍力彼此之間有相關存在。
六、 國中生的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能有效預測其挫折容忍力。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並對於學校輔導工作、親職教育及後續研究者作為日後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apply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o be references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s of survey research.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study
were 557 students.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d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Questionnaire (PPCQ),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scale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suitable statistic methods in the examinat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students’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was moderate. They scored the highest on “guilt induction” and the lowest on “love withdrawal.”
2. The students’ emotion regulation was at a high-intermediate level. They scored the highest on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the lowest on “emotional reflection.”
3. Th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was at a high-intermediate level. They performed better in “frustration of school tasks” than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4. The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som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5. The students’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frustration tolerance were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6.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the emotion regulation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eff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study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parents, counselo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謝 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錄 iv
表 次 v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青少年的挫折容忍力 7
第二節 青少年的父母心理控制 17
第三節 青少年的情緒調節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6
第五節 實施程序 43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 4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國中生知覺的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與挫折容忍力之現況 4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知覺的父母心理控制、與其情緒調節及挫折容忍力 之差異情形 53
第三節 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及挫折容忍力間的相關情形 73
第四節 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對挫折容忍力之預測力 77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90
參考文獻 91
附錄一 預試問卷抽取方式 98
附錄二 父母心理控制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102
附錄三 父母心理控制量表預試之因素分析結果 104
附錄四 國中生挫折容忍力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105
附錄五 國中生挫折容忍力量表預試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107
附錄六 預試問卷 109
附錄七 正式問卷 113
附錄八 量表使用同意書 117


一、中文部分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1997)。心理衛生與適應。臺北:心理。
王鍾和(2001)。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因應挫折情境。學生輔導,76,82-87。
王春展(2005)。國中生情緒智慧、憂鬱與情緒調整策略之研究。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CNSW94-02),未出版。
王夢萍(2005)。每個孩子都要學習的 50 堂挫折課。台北:宇河文化.
王櫻芬(2012)。情緒調節在青少年人際依附與心理困擾之中介角色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2),273-294。
江文慈(1999)。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江瓊美(2007)。高雄縣市國中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挫折容忍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李金泉(2010)。易學易用SPSS PASW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全華。
吳芷儀(2005)。從學習自我效能探討學業冒險取向與學習失敗容忍力對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台北市國中生之國文及數學為例。銘傳大學,臺北。
吳慧怡(2005)。國中學生智力內隱理論、失敗容忍力、學業求助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名詞解釋:挫折容忍力。教育研究月刊,115。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邱雅沂(2006)。母親後設情緒理念、教養態度對青少年憂鬱傾向的影響:青少年情緒調節能力的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邱珍琬(2004)。親職教育。臺北:五南。
邱靖薰、林惠雅(2012)。國小六年級學童知覺母親管教權合理性與心理控制之探討。輔仁民生學誌,18(1)。
李鈺卿(2012)。臺中地區國中生人格特質、課業壓力與挫折復原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林淑美(1989))。目標設定、失敗容忍力、歸因型態與失敗反應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林宜貞(1994)。國中生的教師期望、歸因、失敗容忍力與失敗反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林清文(2005)。失敗忍受力。教育研究月刊,129,143-144。
林淑惠、黃韞臻(2011)。中部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相關研究。全球衛生E學刊,2(2),24-44。
孫玉智(2004)。青少年的依附品質、情緒智力與適應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柯澍馨、 陳怡文(2007)。父母婚姻關係、父母控制對青少年子女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臺灣性學學刊,13(1),31-50。
姜元御、何縕琪、劉志如、林烘煜、許木柱 (2011)。青少年心理學。臺北:三民。
袁之琦、游恒山(1990)。心理學名詞辭典。臺北:五南。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臺北:師大。
郭靜晃、黃明發 (2013)。發展心理學。臺北:揚智文化。
陳柏霖(2000)。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陳李綢(2008)。中學生情緒智慧測量與適應性指標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61-81。
陳姵君(2008)。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與情緒調節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蓉蓉(2010)。大學生完美主義性格傾向、挫折容忍力 與心理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陳玟琪(2012)。以情緒調節看青少年自殘行為的問題及處遇。輔導季刊,48(1),1-11。
教育部(2014)。國民中學校別資料。取自教育部統計處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752&Page=26208&Index=7&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重修版)。臺北:東華。
張憲卿、程炳林(2010)。成敗情境對行動與狀態導向者負向情感、自我效能與工作記憶容量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1(3),605-634。
張榮祥(2015年10月16日)。台南女國中生疑情緒不穩 跳樓送醫急救。【中央通訊社新聞稿】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510160225-1.aspx
莊怡婷(2011)。青少年知覺父母心理控制與心理憂鬱之縱貫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莊惇安(2012)。青少年依附、情緒調節與問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
葉碧玲(2000)。國中生人口變項、智力、批判性思考與情緒智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康淳惠(2005)。國中資優生挫折容忍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梅淑鶯(2012)。父母控制、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其情緒困擾及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曾文志(2006)。復原力保護因子效果概化之統合分析。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4,1-35。
詹菊珍(2006)。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管教與祖孫情感關係-以台北縣市國中生為對象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賀豫斦、黃雅文(2008)。六年級學生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挫折復原力研究-以臺北縣某國小為例。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0,133-148。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黃光國、張素凰、陳淑惠、楊康臨、陳若璋(2000)。華人關係主義與憂鬱症。2000年本土心理學研習會論文。
黃真真(2010)。國中生解釋型態、挫折容忍力與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黃韞臻、林淑惠(2013)。大學生人際挫折容忍力量表之發展。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5,147 - 174。
黃德祥(2005)。青少年發展與輔導精要。臺北:考用。
管婺媛(2014年2月6日)。動漫節流行中二病,當心被傳染。【中時電子報新聞稿】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5%8B%95%E6%BC%AB%E7%AF%80%E6%B5%81%E8%A1%8C%E4%B8%AD%E4%BA%8C%E7%97%85-%E7%95%B6%E
5%BF%83%E8%A2%AB%E5%82%B3%E6%9F%93-215043050.html
游馥瑋(2013)。臺灣青少年日常情感調節經驗與憂鬱之初探:情感差距、情感調節策略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程景琳(2014)。父母親心理控制量表之編制研究。測驗學刊,61(2),239-258。
程景琳、陳虹仰(2015)。父親及母親心理控制行為與子女同儕受害的關聯:社交焦慮的中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6(3),357-375 。
廖苑吟(2011)。屏東縣國中生自我效能、情緒智能、自主支持、挫折容忍力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劉越萍(2013年2月17日)。父母謹記「3心2意」陪伴青少年不怕愁。【臺北市自殺防治中心新聞稿】取自http://tspc.health.gov.tw/news3.html
趙榆茹(2009)。國中生親子關係、情緒調整與友誼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賴佳琪(2005)。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雙親教養態度、學業失敗容忍力、人際問題解決態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謝毓雯(1996)。青少年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度之關係研究—建設性思考與社會支持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婉菱(2013)。2013年9月職場菜鳥調查。【yes123求職網職場白皮書】取自http://www.yes123.com.tw/admin/white_paper/index_detail.asp?id=20130913143052
蘇建文(1981)。兒童及青少年基本情緒之縱貫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4,79 - 101。
蘇琳(2012)。探討性別、人格型態、情境脈絡對情緒調節及適應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

二、西文部分
Barber, B. K. (1996).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Revisiting a neglected construct.Child Development, 67, 3296-3319.
Barber, B. K., & Harmon, E. L. (2002). Violating the self: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B. K. Barber (Ed.), Intrusive parenting: How psychological control affec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p. 15-52).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Brooks Robert B.&Goldstein Sam(1952).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馮克芸、陳世欽譯)。臺北市:天下。(原著出版於2003年)
Clifford, M.M.(1984).Thoughts on a theory of constructive failur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 108-120.
Clifford, M.M. (1991). Risk Taking: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s.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6(3),263-297.
Compas, B. E., Connor-Smith, J. K., Saltzman, H., Thomsen, A. H., & Wadsworth, M. E. (2001). 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roblems, progress, and potential in theory and research.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7(1), 87.
Cole, P. M., Michel, M. K., & Teti, L. O. D. (1994).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 A Clinical Perspective.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73-100.
Cui, L., Morris, A. S., Criss, M. M., Houltberg, B. J., & Silk, J. S. (2014).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The Role of Adolescent Emotion Regulation, Parenting: Science and Practice, 14:1, 47-67, DOI:10.1080/15295192.2014.880018
Gross, J. J. (1998). Antecedent-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 Divergent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 physi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1), 224-237.
Gerald Corey(2009).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臺北:雙葉。
Richard S. Lazarus ,Bernice N. Lazarus (2002).感性與理性-了解我們的情緒(李素卿譯)。臺北:五南。(原著出版於1996年)
Thompson, R. A. (1991).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3(4), 269-307.
Waller, M. A. (2001). Resilience in ecosystemic context: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71, 290-297.
W. Lawrence Neuman(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譯)。臺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於2002)
Smetana, J. G. (2000). Middle-class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and parents’
conceptio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and parenting practices: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Child Development, 71, 1672-168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鍾和(2001)。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因應挫折情境。學生輔導,76,82-87。
2. 王櫻芬(2012)。情緒調節在青少年人際依附與心理困擾之中介角色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2),273-294。
3. 邱靖薰、林惠雅(2012)。國小六年級學童知覺母親管教權合理性與心理控制之探討。輔仁民生學誌,18(1)。
4. 柯澍馨、 陳怡文(2007)。父母婚姻關係、父母控制對青少年子女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臺灣性學學刊,13(1),31-50。
5. 陳李綢(2008)。中學生情緒智慧測量與適應性指標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61-81。
6. 陳玟琪(2012)。以情緒調節看青少年自殘行為的問題及處遇。輔導季刊,48(1),1-11。
7. 張憲卿、程炳林(2010)。成敗情境對行動與狀態導向者負向情感、自我效能與工作記憶容量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1(3),605-634。
8. 曾文志(2006)。復原力保護因子效果概化之統合分析。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4,1-35。
9. 賀豫斦、黃雅文(2008)。六年級學生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挫折復原力研究-以臺北縣某國小為例。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0,133-148。
10. 黃韞臻、林淑惠(2013)。大學生人際挫折容忍力量表之發展。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5,147 - 174。
11. 程景琳(2014)。父母親心理控制量表之編制研究。測驗學刊,61(2),239-258。
12. 程景琳、陳虹仰(2015)。父親及母親心理控制行為與子女同儕受害的關聯:社交焦慮的中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6(3),357-375 。
13. 蘇建文(1981)。兒童及青少年基本情緒之縱貫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4,79 - 101。